《发光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模块.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236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C N 1 0 2 6 2 3 6 0 7 A *CN102623607A* (21)申请号 201110031351.5 (22)申请日 2011.01.28 H01L 33/48(2010.01) H01L 33/58(2010.01) H01L 33/60(2010.01) (71)申请人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高雄路2号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陈冰彦 叶志庭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2、陈小雯 (54) 发明名称 发光模块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包括一 薄膜、一发光件以及一荧光粉层。发光件用以发出 一光线,薄膜用以穿透部分的光线,并反射部分的 光线。荧光粉层设置于发光件与薄膜之间。其中, 荧光粉层用以改变经由薄膜反射的部分的光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一种发光模块,包括: 薄膜; 发光件,用以发出一光线,该薄膜用以穿透部分的该光线,并反射部分的该光线;以及 荧光粉层,设置于该发光件与。
3、该薄膜之间; 其中,该荧光粉层用以改变经由该薄膜反射的部分的该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还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凹口,该发光件设置于该凹 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基板包括平台及侧壁,该平台的位置于该侧 壁的下方,该平台邻接该侧壁且形成该凹口,该发光件设置于该平台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侧壁的一边与该平台的一边夹出一夹角,该 夹角的角度实质上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荧光粉层设置于该凹口内,且该荧光粉层包 覆该发光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荧光粉层与该薄膜之间的间距,是该荧光粉 层所覆。
4、盖的区域中的一径长的两倍以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发光件与该薄膜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 (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荧光粉层包覆该发光件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发光件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薄膜为扩散膜、半穿透半反射式薄膜或高分 子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23607 A 1/3页 3 发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模块,且特别是。
5、涉及一种具有荧光粉层的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初时多用作为指 示灯、显示板等;随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它是21世纪的新型光源,具 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传统光源无法与之比较的优点。以往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多数 为蓝光发光二极管管芯,并在其上方涂布黄色荧光粉,使发射至外界的光线为白光。然而此 种发光二极管因荧光粉已经固定,故在色温上无法变动。因此发展出一种可多段变化色温 的发光模块实为业界一致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其利用荧光粉层改变光线的波长的性。
6、质, 以控制光线的色温。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包括一薄膜、一发光件以及一 荧光粉层。发光件用以发出一光线,薄膜用以穿透部分的光线,并反射部分的光线。荧光粉 层设置于发光件与薄膜之间。其中,荧光粉层用以改变经由薄膜反射的部分的光线。 0005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 0007 图2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 0008 图3A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高分子分散液晶于完全透光的示意 图; 0009 图3。
7、B为图3A中高分子分散液晶于部分透光的示意图。 001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1 10、20、30:发光模块 0012 100:发光件 0013 200:基板 0014 200a:夹角 0015 200b:凹口 0016 210:平台 0017 220:侧壁 0018 300:薄膜 0019 400:荧光粉层 说 明 书CN 102623607 A 2/3页 4 0020 510:操控模块 0021 g:间距 0022 L1、L2、L3、L4:光线 0023 r:径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发光模块10包 括一发光件100、一基板。
8、200、一薄膜300以及一荧光粉层400。发光件100例如是发光二 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用以发出一光线L1。基板20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 基板。发光件100设置于基板200上。薄膜300可例如为一扩散膜或一半穿透半反射式薄 膜。部分光线L1可穿透薄膜300为光线L2,而部分光线L1可经由薄膜300反射或散射为 光线L3。荧光粉层400设置于发光件100与薄膜300之间。荧光粉层400用以改变经由薄 膜300反射的部分的光线L3的波长。上述发光模块10不需使用多颗或多色发光件100,仅 通过调整薄膜300的结构或数量,即可改变发光模块10所发出光线的色温。。
9、 0025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0具有一凹口200b。发光件100设置于凹口200b内。荧 光粉层400包覆发光件100的至少一部分。更进一步说明,荧光粉层400设置于凹口200b 内,且包覆发光件100。如此一来,发光件100所有发出的光线L1皆可经过荧光粉层400。 0026 以下更进一步说明基板200。基板200包括一平台210及一侧壁220。平台210 的位置于侧壁220的下方。平台210邻接侧壁220,且平台210与侧壁220形成凹口200b。 发光件100设置于平台210上并且被荧光粉层400覆盖。侧壁220的一边与平台210的一 边夹出一夹角200a。夹角200a的角度实质上介。
10、于90度与180度之间。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00可发出一光线L1。部分光线L1在薄膜300穿透为光 线L2,部分光线L1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光线L3继续行进至荧光粉层400并于荧光粉层 400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4。其中,依据荧光粉层400的材质,光线L3在荧光粉层400中可 再激发不同长波长的光,使得光线L4的波长大于光线L3的波长。 0028 光线L3在荧光粉层400中再激发长波长的光,使得光线L4所表现的光线颜色相 较于光线L3的光线颜色较为暖色(颜色较为偏红)。也就是说,通过荧光粉层400再激发 长波长的光,使光线L4所表现的色温低于光线L3所表现的色温。此外,若需调整成。
11、较暖色 系的光源,也可将荧光粉由原先的黄色荧光粉改成橘红色荧光粉。 0029 在本实施例中,荧光粉层4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是荧光粉层400所覆盖的 区域中的一径长r的两倍以内。如果荧光粉层4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远大于径长r, 则发光件200所发出的光线L1在薄膜300处反射成为光线L3,将因为间距g太长造成光线 L1至薄膜300的入射角只要稍大一点,光线L3就无法回到荧光粉层400的情形。因此,如 果大部分光线L3无法回到荧光粉层400,则大部分光线L3无法改变波长成为光线L4,也无 法有效的改变发光模块10所表现出来的色温。因此,荧光粉层4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 g可以。
12、越小越好。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件2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可小于10毫米(mm)。 0030 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发光模块 20可设置三层薄膜300。如此一来,相较于只有一层薄膜300的发光模块10,有三层薄膜 300的发光模块20可反射较多的光线L1成为光线L3。由于光线L3会继续行进至荧光粉 说 明 书CN 102623607 A 3/3页 5 层400并再激发长波长的光线L4,因此较多的光线L3也会经由荧光粉层400再激发较多长 波长的光线L4。所以发光模块20所发出的整体光线的色温会低于发光模块10所发出的整 体光线的色温。由上可知,仅需调整。
13、薄膜300的数量,造成发光件100发出的光线L1抵达 薄膜300后反射或散射的光线L3的量的改变,即可改变发光模块20发出光线的色温。发 光模块20其余部分与发光模块10相同,因此不予赘述。 0031 请参照图3A与图3B,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高分子 分散液晶于完全透光的示意图,图3B绘示图3A中高分子分散液晶于部分透光的示意图。发 光模块30的薄膜可为高分子分散液晶(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310。通 过一操控模块510可控制高分子分散液晶310的透光率。如图3A所示,操控模块510可控 制高分子分散液晶310至实质。
14、上完全透光,使光线L1可完全通过成为光线L2。另一方面, 如图3B所示,操控模块510也可控制高分子分散液晶310为部分透光,使部分光线L1通过 成为光线L2,另外一部分的光线L1在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依据荧 光粉层400的材质,光线L3可在荧光粉层400中再激发成不同的长波长的光线L4。 0032 更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3B。举例来说,如果利用操控模块510调整高分子分散液 晶310为部分透光,使较少比例的光线L1可穿透高分子分散液晶310成为光线L2,使较多 比例的光线L1在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处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的话,则较多比例的光线L3 可抵达荧光粉层400处再激。
15、发长波长的光线L4。其中,光线L4的色温较光线L2低。在此 情形下,发光模块30所表现的整体光线是由多数色温较低的光线L4与少数色温较高的光 线L2所组成,因此发光模块30所表现的整体光线的色温也就较低。 0033 由上可知,使用者可利用操控模块510调整高分子分散液晶310的透光率,用以控 制光线L1抵达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处后的光线反射比率,如此可间接控制色温相对较低的 光线L4与色温相对较高的光线L2的比例,用于调整发光模块30发出光线的色温。举例来 说,如欲使发光模块30发出的光线的色温较低,则调低高分子分散液晶310的透光率,使大 部分的光线L1在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处反射,间接得到。
16、较多色温相对较低的光线L4,反之 亦然。发光模块30其余部分与发光模块10相同,因此不予赘述。 0034 本实施例可通过改变薄膜的结构与数量达到改变光线的色温。薄膜的数量越多色 温相对变化较大,而薄膜的数量越少色温相对变化较小。此外,薄膜也可使用高分子分散液 晶。通过控制模块操控高分子分散液晶的光线穿透率,以使得发光模块表现的光线的色温 改变。本实施例相较于以往在发光模块中设置多种发光颜色的发光件以变化色温,本实施 例仅需一颗发光件即可变化色温,因此本实施例的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 0035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说 明 书CN 102623607 A 1/3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23607 A 2/3页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23607 A 3/3页 8 图3A图3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2360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