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26627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93444.2

申请日:

2012.06.12

公开号:

CN102828795A

公开日:

2012.12.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01M 1/10申请公布日:201212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M 1/10申请日:20120612|||公开

IPC分类号:

F01M1/10; F01M1/16

主分类号:

F01M1/10

申请人:

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超; 曹晓峰; 贾贵起; 张春生

地址: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黄河路3段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代理人:

董一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主油道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与机油泵吸油管直接连通,支油道与主油道相通。在稳压阀处于开启状态时,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无需与各部件润滑后的脏油进行参混,可以直接进行再次循环,因为主油道的回油是被过滤和冷却后的清洁润滑油,温度适中,所以系统旁路管道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机油滤清器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使机油的循环次数增加,可以延长机油的更换周期,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稳压阀,
机油泵(1)、机油滤清器(2)、机油冷却器(3)以及主油道(5)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其特征在于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4),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6)与机油泵吸
油管(7)直接连通,支油道(8)与主油道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
与机油滤清器(2)连接的进油道直径为18mm;所述主油道(5)的直径为18mm;所
述旁路管(6)的外径为18mm;所述机油泵吸油管(7)的直径为26mm;所述支油道
(8)的直径为6mm;所述机油滤清器进、出油管的外径为21m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6)
与机油泵吸油管(7)连接为三通结构。

说明书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结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循环的柴油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的润滑系统由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稳压阀以及相应管路等构成。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机油泵将润滑油从油底壳中吸出,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以及机油冷却器的冷却,将清洁的、温度适宜的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通过主油道不断供给各运动零部件进行润滑,在减少金属件磨损的同时,带走摩擦热量。润滑油在冲刷零件表面的时候,同时也将因磨损而产生的金属细屑以及其它杂质带走,以保证发动机各传动部件的正常工作。润滑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对柴油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为保证润滑系统的压力适宜,在主油道上设有稳压阀,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稳压阀打开,主油道泄油。传统柴油机的润滑系统采用开放式的循环,即润滑系统在稳压阀打开时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将流回油底壳,这部分油与从各部件润滑后流回的油在油底壳内进行参混。而随着柴油机的长时间运转,带有杂质的润滑油会在油底壳内不断聚集,温度也会升高,高温的润滑油将再次被机油滤清器过滤和机油冷却器冷却。这种开放式的循环经过重复过滤和冷却,会增加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工作负担,影响两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出一种闭式循环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可将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直接送回机油泵,无需流回油底壳油,形成闭式循环系统。由此可有效降低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工作负担,在不影响润滑油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输油效率和延长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使用寿命,提高输油效率的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与原理进行说明。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稳压阀等。按照目前发动机润滑系统各主要部件的连接方式: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主油道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本发明的关键是: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与机油泵吸油管直接连通,支油道与主油道相通。主油道的回油是被过滤和冷却后的润滑油,比较清洁,温度适中。 在稳压阀处于开启状态时,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无需与(各部件润滑后回油)脏油进行参混,可以直接进行再次循环。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主油道的回油是被过滤和冷却后的清洁润滑油,所以系统旁路管道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机油滤清器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使机油的循环次数增加,可以延长机油的更换周期,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所示附图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机油泵1、机油滤清器2、机油冷却器3以及主油道5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4,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6与机油泵吸油管7直接连通,支油道8与主油道相通。在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中,连接各部件间润滑油油路管径的匹配较为重要。机油泵与机油滤清器连接的进油道直径为18mm;主油道的直径为18mm;旁路管的外径为18mm;机油泵吸油管的直径为26mm;支油道的直径为6mm;机油滤清器进、出油管的外径为21mm。旁路管与机油泵吸油管连接为三通结构。在机油泵与机油滤清器之间设有一个弯管接座(铸件),用来转换连接,无其他功能。 

以四缸柴油机为例。机油泵吸油管的下端焊有吸油盘,吸油盘上安装有过滤钢丝网。机油泵为齿轮泵,曲轴带动机油泵工作,通过装于油底壳油池中的吸油盘将润滑油吸入,加压后送至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为旋装滤罐式。过滤后的清洁润滑油经机滤出油管进入到机油冷却器中。机油滤清器进、出油管段的两端焊接法兰。机油冷却器为板翘式换热器,通过外部水循环带走润滑油中的热量。经过过滤和冷却的润滑油进入主油道,通过主油道和支油道将润滑油分配到柴油机各个运转零件的摩擦表面进行润滑。主油道中部装有柱塞式稳压阀,稳压阀开启压力为392kPa,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稳压阀打开,主油道泄油并保持压力稳定,多余的润滑油经旁路管直接流回到机油泵吸油管中进行再次循环。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2879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 C N 1 0 2 8 2 8 7 9 5 A *CN102828795A* (21)申请号 201210193444.2 (22)申请日 2012.06.12 F01M 1/10(2006.01) F01M 1/16(2006.01) (71)申请人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地址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黄河路3段51号 (72)发明人孙超 曹晓峰 贾贵起 张春生 (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2209 代理人董一宁 (54) 发明名称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 (57) 摘要。

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 统,其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主油 道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 阀,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与机油泵吸油管直接 连通,支油道与主油道相通。在稳压阀处于开启状 态时,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无需与各部件润滑 后的脏油进行参混,可以直接进行再次循环,因为 主油道的回油是被过滤和冷却后的清洁润滑油, 温度适中,所以系统旁路管道的设置,能够有效提 高机油滤清器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使机 油的循环次数增加,可以延长机油的更换周期,提 高柴油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给 用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3、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稳压阀,机油 泵(1)、机油滤清器(2)、机油冷却器(3)以及主油道(5)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主 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4),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6)与机油泵吸油管(7)直接连通, 支油道(8)与主油道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与机 油滤清器(2)连接的进油道直径为18mm;所述主油道(5)的直径为18mm;所述旁路。

4、管(6)的 外径为18mm;所述机油泵吸油管(7)的直径为26mm;所述支油道(8)的直径为6mm;所述机 油滤清器进、出油管的外径为21m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6) 与机油泵吸油管(7)连接为三通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8795 A 1/2页 3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结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循环的柴油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柴油机的润滑系统由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稳压阀以及相应 管路等构成。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机油泵将润滑油从油底壳中吸出,经过机。

5、油滤清器过 滤以及机油冷却器的冷却,将清洁的、温度适宜的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通过主油道不断供 给各运动零部件进行润滑,在减少金属件磨损的同时,带走摩擦热量。润滑油在冲刷零件表 面的时候,同时也将因磨损而产生的金属细屑以及其它杂质带走,以保证发动机各传动部 件的正常工作。润滑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对柴油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为保证润滑 系统的压力适宜,在主油道上设有稳压阀,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稳压阀打开,主油道泄油。 传统柴油机的润滑系统采用开放式的循环,即润滑系统在稳压阀打开时主油道内多余的润 滑油将流回油底壳,这部分油与从各部件润滑后流回的油在油底壳内进行参混。而随着柴 油机的长时间运转,带有。

6、杂质的润滑油会在油底壳内不断聚集,温度也会升高,高温的润滑 油将再次被机油滤清器过滤和机油冷却器冷却。这种开放式的循环经过重复过滤和冷却, 会增加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工作负担,影响两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出一种闭式 循环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可将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直接送回机油泵,无需流回油底壳油, 形成闭式循环系统。由此可有效降低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工作负担,在不影响润 滑油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输油效率和延长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使用寿命,提高输油效率的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 000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7、发明的结构与原理进行说明。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 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稳压阀等。按照目前发动机润滑系统各主要部件的 连接方式: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以及主油道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本发明的关键 是: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与机油泵吸油管直接连通,支油道 与主油道相通。主油道的回油是被过滤和冷却后的润滑油,比较清洁,温度适中。 在稳压 阀处于开启状态时,主油道内多余的润滑油无需与(各部件润滑后回油)脏油进行参混,可 以直接进行再次循环。 0005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主油道的回油是被过滤和冷却后的清洁润滑油,所 以系统旁路管道的设置,能够有效提。

8、高机油滤清器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使机油的 循环次数增加,可以延长机油的更换周期,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能 够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2828795 A 2/2页 4 0006 所示附图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8 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其机油泵1、机油滤清器2、机油冷却器3以及主油道5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主油道的回油管接有稳压阀4,与稳压阀相接的旁路管6与机油泵吸油 管7直接连通,支油道8与主油道相通。在闭式循环柴油机润滑系统中,连接各部件。

9、间润滑 油油路管径的匹配较为重要。机油泵与机油滤清器连接的进油道直径为18mm;主油道的直 径为18mm;旁路管的外径为18mm;机油泵吸油管的直径为26mm;支油道的直径为6mm;机油 滤清器进、出油管的外径为21mm。旁路管与机油泵吸油管连接为三通结构。在机油泵与机 油滤清器之间设有一个弯管接座(铸件),用来转换连接,无其他功能。 0009 以四缸柴油机为例。机油泵吸油管的下端焊有吸油盘,吸油盘上安装有过滤钢丝 网。机油泵为齿轮泵,曲轴带动机油泵工作,通过装于油底壳油池中的吸油盘将润滑油吸 入,加压后送至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为旋装滤罐式。过滤后的清洁润滑油经机滤出油管 进入到机油冷却器中。机油滤清器进、出油管段的两端焊接法兰。机油冷却器为板翘式换 热器,通过外部水循环带走润滑油中的热量。经过过滤和冷却的润滑油进入主油道,通过主 油道和支油道将润滑油分配到柴油机各个运转零件的摩擦表面进行润滑。主油道中部装有 柱塞式稳压阀,稳压阀开启压力为392kPa,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稳压阀打开,主油道泄油 并保持压力稳定,多余的润滑油经旁路管直接流回到机油泵吸油管中进行再次循环。 说 明 书CN 102828795 A 1/1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8795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