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406270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32783.6

申请日:

2015.01.22

公开号:

CN104538777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514申请日:20150122|||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514; H01R24/00(2011.01)I

主分类号:

H01R13/514

申请人: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冯成; 孙华丽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安之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模块,包括:主体,配置来容纳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于第二表面并且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相匹配,以便配置来与另一个连接模块的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其中第一表面具有凹入部,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凹入部中;并且第二表面具有突出部,突出部与凹入部相匹配,并且第二连接单元位于突出部中。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连接模块使各个外接组件之间的连接模块化,由此实现了外接组件之间连接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既为电子设备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还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连接模块,包括: 主体,配置来容纳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 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 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 连接单元相匹配,以便配置来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凹入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位于所述凹入部中;并且 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入部相匹配,并且所述 第二连接单元位于所述突出部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还包括: 第一固定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第二固定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 固定单元相匹配,以便配置来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固定单元将所 述另一个连接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相互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为凸起,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与所述凸起相匹配 的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为插座,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插头。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彼此吸引的磁性元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信号转换器, 所述信号转换器配置来在所述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 元之间进行信号转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为具有特定数量的引脚的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二 连接单元配置为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引脚数量相匹配的数量的引脚的 连接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连接器为USB连接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还包括: 第三连接单元,配置来将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10.  一种模块化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8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连接模块。

说明书

说明书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电子设 备的外接组件之间连接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的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计算机的诸如硬盘、光驱、机顶盒、输入输出装置等各个外接组 件通常需要线缆进行连接,既占用了空间,也增加了成本,同时由于各自线 缆的存在,常常给用户的安装与拆卸上述组件的过程带来很大困扰。因此, 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连接方式将各个外接组件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 外接组件之间连接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的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模块,包括:主体,配置来容纳 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 表面;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于所 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匹配,以便配置来 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凹入部,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位于所述凹入部中;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突出部,所述 突出部与所述凹入部相匹配,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位于所述突出部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一固定单元, 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第二固定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 二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相匹配,以便配置来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模 块的第一固定单元将所述另一个连接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相互固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固定单 元为凸起,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固定单 元为插座,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插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固定单 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彼此吸引的磁性元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模块中,所述主体包括信 号转换器,所述信号转换器配置来在所述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 第二连接单元之间进行信号转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连接单 元配置为具有特定数量的引脚的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为具有 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引脚数量相匹配的数量的引脚的连接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模块中,所述连接器为USB 连接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三连接单元, 配置来将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组件,包括根据上述本发明的 各个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连接模块。
由此可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连接模块使各个外接组件之间的连接模块 化,由此实现了外接组件之间连接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既为电子设备节省 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还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可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 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立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沿图1A和图1B中 的虚线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所构成的模块化组件 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所构成的模块化组件 的另一侧视图;
图5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所构成的模块化组件 的立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剖面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剖面图。
附图意在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 范围。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 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 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 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以及由 该连接模块100所组成的模块化组件200进行详细说明。图1A是示出根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的底视图。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 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 连接模块100的、沿图1A和图1B中的虚线I-II的剖面图。如图1A和图2 中所示,连接模块100包括主体1。在主体1中容纳有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未 示出)。主体1具有下表面10以及与下表面10相反的上表面20。下表面10 具有USB插头11、凸起12以及凹入部13。如图1B和图2中所示,上表面 20具有USB插座21、凹槽22以及突出部23,其中,USB插头11与USB 插座21相匹配,并且二者的连接方向与下表面10、上表面20平行,从而能 够使两个连接模块100相连接;凸起12与凹槽22相匹配,从而能够使两个 连接模块100通过左右滑动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凹入部13与突出部23相 匹配,USB插头11设置于凹入部13中,USB插座21设置于突出部23中, 并且USB插头11和凹入部13以及USB插座21和突出部23均位于靠近主 体1的左侧处。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USB插头11设置于下表面10,USB插座21设置 于上表面2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USB插头11与USB插座21的位置 还可以对调,即USB插头11设置于上表面20,并且USB插座21设置于下 表面10。此外,虽然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连接模块100的连接构件为 USB连接器(即USB插头11与USB插座21),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两 个连接模块100还可通过具有特定数量的引脚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器连接, 例如HDMI连接器、IEEE1394连接器、DVI连接器等。具体而言,在下表面 10,设置有具有特定数量的引脚的第一连接器,并且在上表面20,设置有具 有与第一连接器的引脚数量相匹配的数量的引脚的第二连接器。
此外,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凸起12设置于下表面10,并且凹槽22设 置与上表面2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凸起12与凹槽22的位置还可以对 调,即凸起12设置于上表面20,并且凹槽22设置于下表面10。
虽然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连接模块100通过凸起12与凹槽22滑动 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两个连接模块100的固定方 式还可以是插座固定或磁力固定等方式,只要能够达到使两个连接模块100 相互固定即可。具体而言,可在下表面10设置插座,并且相应地在上表面 20设置插头,所述插座与所述插头的数量及位置相互对应,以便达到使两个 连接模块100相互固定的目的。替代地,可在下表面10设置N极磁铁,并 且在上表面20设置S极磁铁,以便通过两块磁铁之间的吸引来达到使两个连 接模块100相互固定的目的。
应注意的是,虽然上文描述了固定构件的示例(如凸起12与凹槽22、 插头与插座、N极磁铁与S极磁铁等),然而由于连接构件(如USB连接器、 HDMI连接器、IEEE1394连接器、DVI连接器等)在起连接作用的同时,还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的作用,所以本发明还可以省略这些固定构件, 即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凸起12与凹槽22。替代地,可以将固定 构件集成在连接构件中,例如,在上文的USB插头和USB插座上设置相应 的磁力构件,从而在USB插头与USB插座连接的同时,增强固定效果。
此外,由于主体1中容纳有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所以在主体1中还包括 信号转换器(未示出),其用于在子模块与USB插头11和USB插座21之间 进行信号转换,具体而言,所述信号转换器用于将子模块的信号转换为与USB 插头11和USB插座21相匹配的信号,并且用于将USB插头11和USB插 座21的信号转换为与子模块相匹配的信号,从而使连接模块100中的子模块 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此外,连接模块100还包括信号连接路径(未示 出),用于将USB插头11与USB插座21连接,从而可以使多个相连的连接 模块100通过各自的USB插头11和USB插座21进行通信,由此,实现连 接模块100的可扩展性。替代地,当连接构件为HDMI连接器(包括HDMI 插头和插座)、IEEE1394连接器(包括IEEE1394插头和插座)或DVI连接 器(包括DVI插头和插座)等时,连接模块100还包括信号转换器和信号连 接路径,所述信号转换器可在子模块与这些连接器之间进行信号转换,并且 所述信号连接路径可在这些连接器之间进行通信,例如在HDMI插头与插座 之间进行通信。
图3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所构成的模块化 组件200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 所构成的模块化组件200的另一侧视图。图5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 施例的连接模块100所构成的模块化组件200的立视图。如图3至图5中所 示,多个连接模块100通过上文所述的连接构件和固定构件彼此连接并固定, 从而形成模块化组件200。虽然图3至图5中示出了5个连接模块100,然而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模块化组件200中的连接模块100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不同数量的连接模块100。由此实 现了各个连接模块100之间连接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有效地节省了传统技 术中各个连接模块100之间的配线连接空间并降低了成本。
下面参照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以及由该连接 模块100所组成的模块化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 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的剖面图。如图6中所示,连接模块100包括主体1。 在主体1中容纳有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未示出)。主体1具有下表面10以及 与下表面10相反的上表面20。下表面10具有USB插头11以及凹入部13。 上表面20具有USB插座21以及突出部23,其中,USB插头11与USB插 座21相匹配,并且二者的连接方向与下表面10、上表面20平行,从而能够 使两个连接模块100相连接;凹入部13与突出部23相匹配,USB插头11 设置于凹入部13中,并且USB插座21设置于突出部23中。在第二实施例 的连接模块100中,USB插头11与USB插座21分别位于主体1相对的两侧, 即USB插头11位于主体1的左侧,而USB插座21位于主体1的右侧。相 应地,凹入部13与突出部23也分别位于主体1相对的两侧,即凹入部13位 于主体1的左侧,而突出部23位于主体1的右侧。因此,当将多个第二实施 例的连接模块100彼此连接形成模块化组件时,所述多个连接模块100将以 相反的方向交替设置。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00在下表面10可具有凸起(未示出), 并且在上表面20可具有凹槽(未示出),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匹配,从而 能够使两个连接模块100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替代地,如上文第 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位置还可以互相对调。替代地,如 上文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连接模块100还可采用插座固定或磁力固定等 方式来代替凸起与凹槽的滑动连接方式。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中可容纳有一个 或多个子模块(未示出),所以在主体1中还包括信号转换器(未示出),其 用于在子模块与USB插头11和USB插座21之间进行信号转换,具体而言, 所述信号转换器用于将子模块的信号转换为与USB插头11和USB插座21 相匹配的信号,并且用于将USB插头11和USB插座21的信号转换为与子 模块相匹配的信号,从而使连接模块100中的子模块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 信。此外,连接模块100还包括信号连接路径(未示出),用于将USB插头 11与USB插座21连接,从而可以使多个相连的连接模块100通过各自的 USB插头11和USB插座21进行通信,由此,实现连接模块100的可扩展性。 替代地,当连接构件为HDMI连接器、IEEE1394连接器、DVI连接器等时, 连接模块100还包括信号转换器和信号连接路径,所述信号转换器和所述信 号连接路径所起的作用与上文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参照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以及由该连接 模块100所组成的模块化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 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的剖面图。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 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大体上相似,然而二者在USB插 头11和凹入部13在下表面10上的位置与方向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USB 插座21和突出部23在上表面20上的位置与方向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而言, 如图7中所示,连接模块100包括主体1。在主体1中容纳有一个或多个子 模块(未示出)。主体1具有下表面10以及与下表面10相反的上表面20。 下表面10具有USB插头11以及凹入部13。上表面20具有USB插座21以 及突出部23,其中,USB插头11与USB插座21相匹配,并且二者的连接 方向与下表面10、上表面20垂直,从而能够使两个连接模块100通过上下 垂直插入方式相连接;凹入部13与突出部23相匹配,USB插头11设置与凹 入部13中,并且USB插座21设置与突出部23中。
在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中,USB插头11与USB插座21分别位于 主体1相对的两侧,即USB插头11位于主体1的右侧,而USB插座21位 于主体1的左侧,相应地,凹入部13与突出部23也分别位于主体1相对的 两侧,即凹入部13位于主体1的右侧,而突出部23位于主体1的左侧。因 此,当将多个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彼此连接形成模块化组件时,所述 多个连接模块100将以相反的方向交替设置。
应注意的是,由于第三实施例中的USB的连接方向与下表面10、上表面 20垂直,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不宜采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起与凹槽的 固定方式,而宜采用上文所述的插座固定或磁力固定等固定方式。
此外,虽然图7中将USB插头11和凹入部13示出为靠近主体1的右侧, 并且将USB插座21和突出部23示出为靠近主体1的左侧,然而本发明并不 限于此,USB插头11和凹入部13以及USB插座21和突出部23还可均位于 主体1的相同一侧处。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似,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模块100中 可容纳有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未示出),所以在主体1中还包括信号转换器(未 示出),所述信号转换器所起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此外, 连接模块100还包括信号连接路径(未示出),其作用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 施例中的描述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不但可以应用于台式 电脑,从而使硬盘、光驱、机顶盒、输入输出装置等各个外接组件进行模块 化连接,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 戴设备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中,从而使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各个功能组 件进行模块化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 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 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 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 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 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 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 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 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模块及模块化组件.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模块,包括:主体,配置来容纳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于第二表面并且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相匹配,以便配置来与另一个连接模块的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其中第一表面具有凹入部,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凹入部中;并且第二表面具有突出部,突出部与凹入部相匹配,并且第二连接单元位于突出部中。根据本发明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