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5924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9.12CN102659248A*CN102659248A*(21)申请号 201210154774.0(22)申请日 2012.05.17C02F 3/32(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72)发明人陈源高 赛巴雅尔图 高光汤祥明(74)专利代理机构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代理人樊文红(54) 发明名称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包括岸带、生态边坡和生态基底三部分,岸。
2、带作为沟渠的两岸,由底部的土层和表面的砂石层构成;生态边坡作为沟渠的两侧壁,岸带与生态边坡相连,生态边坡倾斜设置,且生态边坡上种植有芦苇;生态基底作为沟渠的底面,生态基底的两侧分别与生态边坡相连,生态基底上种植有香蒲。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生态沟渠对水体排污阻盐的方法。本发明将芦苇和香蒲作为生物净化介质与农排沟渠结合起来应用,使得污染的水体流经沟渠时即可得到控污阻盐的净化作用,防止污染物进入下流水源,减少对下流水源的污染。(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
3、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包括岸带(1)、生态边坡(2)和生态基底(3)三部分,岸带(1)作为沟渠的两岸,由底部的土层和表面的砂石层构成;生态边坡(2)作为沟渠的两侧壁,岸带(1)与生态边坡(2)相连,生态边坡(2)倾斜设置,且生态边坡(2)上种植有芦苇(4);生态基底(3)作为沟渠的底面,生态基底(3)的两侧分别与生态边坡(2)相连,生态基底(3)上种植有香蒲(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边坡(2)的倾角为4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边坡(2)上铺设有六边形水泥。
4、砖(6),芦苇(4)种植在每个六边形水泥砖(6)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基底(3)纵向平均分为三部分,香蒲(5)种植在两侧的部分。5.一种利用生态沟渠对水体排污阻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体流经沟渠时,经过芦苇(4)和香蒲(5)对水体进行去除盐分和氮磷的作用,然后净化后的水体从生态基底(3)中间的空白区域流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59248 A1/3页3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特别涉及一种将芦苇和香蒲作为生物净化介质的生态沟渠。背景技术。
5、0002 在新疆等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年降水量极低,农业生产均需要集中灌溉,农田污染物特别是盐碱地土壤盐分随农排水进入沟渠,在新疆等地区农排沟渠大多数是简易的土质结构,农排水中的污染物和盐分得不到很好净化,最终直接流入下游湖泊和河流,造成湖泊和河流的污染,加速水体矿化度升高,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面广量大,形成污染物具有不定时、不定量的特征,对污水进行传统的污水厂集中处理不具备现实性和可行性。0003 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其盐含量随着土壤深度不断下降,表层土壤(020cm)中的盐含量最高,达2130mg/L,然后随着深度逐渐下降,到6080cm土层时,矿化度降低为232mg/L。。
6、而苇田土壤的情况有所差异,虽然也是表层土壤中的盐含量较高,但是并没有像农田土壤一样,随着土壤深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在土壤深度为4060cm处时出现另一个盐含量的高峰。0004 香蒲和芦苇是该地区常见的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对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净化功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芦苇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有机质含量占整个芦苇干重的70%左右。对于氮磷等营养物质来说,芦苇的地上部分对氮的净化能力大于地下部分;而对于磷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地下部分对磷的去除效率要高于地上部分。对于盐分来说,芦苇地上部分对盐的去除效果不如地下部分。把香蒲和芦苇作为一种生物净化介质与上述地区的农排沟渠结合在一起,按照科学合理。
7、的布局,形成一种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减轻下游湖泊和河流污染,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通过将芦苇和香蒲作为生物净化介质与农排沟渠结合起来应用,解决对水体无法实现集中处理,导致水体中污染物和盐分得不到很好的净化,从而污染下流水源的问题。0006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生态沟渠对水体排污阻盐的方法。0007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8 一、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包括岸带、生态边坡和生态基底三部分,岸带作为沟渠的两岸,由底部的土层和表面的砂石层构成;生态边坡作为沟渠的两侧壁,岸带与生态边坡相连。
8、,生态边坡倾斜设置,且生态边坡上种植有芦苇;生态基底作为沟渠的底面,生态基底的两侧分别与生态边坡相连,生态基底上种植有香蒲。0009 所述的生态边坡的倾角为45。0010 所述的生态边坡上铺设有六边形水泥砖,芦苇种植在每个六边形水泥砖中间。说 明 书CN 102659248 A2/3页40011 所述的生态基底纵向平均分为三部分,香蒲种植在两侧的部分。0012 二、一种利用生态沟渠对水体排污阻盐的方法,水体流经沟渠时,经过芦苇和香蒲对水体进行去除盐分和氮磷的作用,然后净化后的水体从生态基底中间的空白区域流出。001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将芦苇和香蒲作为生物净化介质与农排沟渠结合。
9、起来应用,使得污染的水体流经沟渠时即可得到控污阻盐的净化作用,防止污染物进入下流水源,减少对下流水源的污染;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大面积应用,随时随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少了集中处理的麻烦;通过对生物净化介质的引种培育,生长维护,残体收割,以及对沟渠基底断面土质和出水断面水质的监测研究,显示出该生态沟渠具有良好的控污阻盐效果。附图说明0014 图1是本发明的生态沟渠剖视图;0015 图2是图1中生态边坡的平面图;0016 图3是图1中生态基底的俯视图。0017 图中,1岸带,2生态边坡,3生态基底,4芦苇,5香蒲,6六边形水泥砖。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
10、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19 实施例10020 图1是本发明的生态沟渠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西北地区控污阻盐的生态沟渠,包括岸带1、生态边坡2和生态基底3三部分,岸带1作为沟渠的两岸,由底部的土层和表面的砂石层构成,砂石层主要为了防止土层受到水体冲刷。岸带1设计高度一般不超过0.5m,宽度以1.52.0m为宜。生态边坡2作为沟渠的两侧壁,岸带1与生态边坡2相连,生态边坡2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生态边坡2的倾角为45,且生态边坡2上种植有芦苇4,芦苇4具有对水体净化的功能。生态边坡2的长度一般为2.52.8m,形成的沟渠深度为1.82.0m。生态基底3作为沟渠的底面,生态基底3的两侧。
11、分别与生态边坡2相连,生态基底3上种植有香蒲5,香蒲5与芦苇4一样,也是作为水体净化介质,具有对水体净化的功能。0021 图2是图1中生态边坡的平面图,如图所示,为了防止生态边坡2塌方以及水流冲刷,在生态边坡2上铺设有六边形水泥砖6,芦苇4种植在每个六边形水泥砖6中间。六边形水泥砖6的边长为10cm,厚度为5cm,边宽2cm。0022 图3是图1中生态基底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所述的生态基底3纵向平均分为三部分,香蒲5种植在两侧的部分。中间部分不种香蒲5,主要是为了保持水流通畅。生态基底3的宽度可以是2.02.5m,因此,中间空白区域的宽度为7080cm。0023 水体流经沟渠时,经过芦苇4和香。
12、蒲5对水体进行去除盐分和氮磷的作用,然后净化后的水体从生态基底3中间的空白区域流出,可有效防止污染物进入下游水源,减少对下游水源的污染。0024 试验例1说 明 书CN 102659248 A3/3页50025 构建好的生态沟渠经过半个月左右的驯服期后进行实验,利用总氮、总磷及盐分的起始浓度分别约为1.5mg/L、0.5mg/L、4.5g/L的排渠水为实验对象,经本生态沟渠10天净化后,对流出的水体进行检测,发现该生态沟渠内对总氮、总磷及盐分的去除的去除率分别为25.441.2%、31.552.4%、9.314.1%,而普通沟渠对于总氮、总磷及盐分的去除率很低,没有明显改观,因此,本生态沟渠适用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高盐人工排渠大规模使用。说 明 书CN 102659248 A1/1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924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