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杆织机中的链轮和剑杆带 本发明主要涉及剑杆织机和用于剑杆织机中导纬器的链轮和一剑杆带。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到可延长剑杆带使用寿命的链轮和剑杆带改进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通过反复插入和拉回剑杆头组件进入和远离梭口,将一纬纱插入经纱间的梭口中,所述剑杆头组件安装在剑杆带12的尖端或自由端,而该剑杆第12又随着转动方向的变化又被绕到链轮11上,如从图17中可知。剑杆头组件由一喂入剑杆头13和接受剑杆头14所组成,该喂入剑杆头抓住纬纱并将其拉进梭口,而接受剑杆头14则从喂进剑杆头13接受纬纱。喂入、接受剑杆头大致在机织织物宽度中心相遇,此时纬纱由传递剑杆头13转移到接受剑杆头14。上述结构的导纬器已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 216946/1984(JP-A-59216946)中得以公开。
参照图18A,用于卷绕到链轮11上的剑杆带12上形成有多个凹孔121以与链轮11的轮齿111相啮合。至于剑杆带,应注意凹孔121的壁面122随时间将会产生磨损,如从图18A中可见。在P1点剑杆带12凹孔121的壁面122不和装链轮11的齿111地齿面112相接触。因而,在卷到链轮11上的剑杆带12的卷绕态时,没有冲击传递到剑杆带12的卷绕部分。在P2点使剑杆带12移动的冲击传到剑杆带,在该处链轮11的齿111和剑杆带12的凹孔121脱离啮合。
图18C示出了剑杆带12凹孔121壁面122磨损的原因。按此附图,假设线112表示对着凹孔121壁面122的齿111的齿面。此时,当齿面112的基端和凹孔121的壁面122的基端123相接触时,随着链轮11顺时针转过一个角度α,该壁面122的基端123将在x向偏移一个由R所给出的距离,R表示链轮11的半径。另外,假设剑杆带12从虚线所示壁面122位置在x方向从链轮11的齿根圆115离开。齿111齿面112顶部114在链轮11移过α角度之后移到一个位置P(x,y),该位置P在右侧超出由实线所示的壁面122。曲线M则表示P(x,y)的轨迹图并因而表示了凹孔121壁面122的磨损。
以h表示剑杆带12的厚度,而以β表示齿面112角的倾斜角,可从下列表达式中得出磨损曲线M:
x-Rα+(R+h)sinα-h.tgβ·cosα
y-R+(R+h)cosα+h·tgβ·sinα…… (1)
传统剑杆织机导纱器中,当齿111与凹孔121如在点P2所示处在凹孔121的壁面上滑动地脱开啮合时,冲击从齿111传到剑杆带12。由于压力和在一给定速度下的相对运动的共同作用可引起磨损现象。任何速度下,凹孔121壁面122的磨损都会缩短剑杆带12的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延长在剑杆织机中的剑杆带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改进结构的剑杆带,它可具有一延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改进结构的链轮,它可具有延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链轮结构的剑杆织机,它可保证剑杆带和链轮的使用寿命。
总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个包括其周边上具有多个齿且用于往复转动的链轮的剑杆织机,并涉及一个在其顶端具有剑杆头并具有多个通孔以便在朝向链轮的剑杆带内表面和背向链轮的剑杆带外表面之间延伸的剑杆带,剑杆带以其孔和链轮齿啮合以局部包绕链轮,使得剑杆带被迫往复运动,由此交替地将剑杆头组件插入梭口和从梭口抽出,所述梭口由经纱形成。
鉴于本发明上述和其它目的(由说明可看出)按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剑杆织机的改善结构的链轮,其中在链轮转向方向看链轮齿在上游和下游的每个齿面都具有形状不同的一齿根面部分和齿顶面部分,使得在卷绕上链轮的带啮合区,齿根部分和剑杆带上对应孔的相对的壁面相接触。而在啮合区和剑杆带与链齿脱开干涉的释放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齿根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上相应孔的壁面接触,其中齿顶部分具有一个形状使得在过渡区该齿顶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中相应孔壁面相接触。
在实施本发明的方法中,上述链轮最好在齿根面部分和齿顶面部分有一边界层,该边界层位于一相应于该剑杆带上的拉伸/收缩不敏感层上,即使在剑杆带绕上链轮时,该层在链轮周向不会产生拉伸和收缩。
以该链轮结构,其齿传送驱动力或冲击到啮合区的剑杆带,而在链轮齿和剑杆带凹孔脱离啮合的过渡区,无冲击传递到剑杆带。如前已述,由于压力和相对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磨损现象。但此时,有利的在于使用上述结构的链轮,凹孔壁面不受压力和相对滑移共同作用的影响(不同时受压和移动)。因而,理论上在剑杆带孔的前、后壁面上不会发生磨损或损耗。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又一优选方法中,在剑杆带移动方向看,凹孔的每个上、下游壁面上可形成斜面使得在剑杆带未卷绕在链轮上的状态时,在垂直于剑杆带移动的厚度方向看,离剑杆带外表面较近的孔壁面部分离得更近了。
按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链轮和剑杆带的剑杆织机。更具体地说,在上述链轮中,每个上、下游齿面(链轮转动方向看)可分别由形状不同的一齿根面和一齿顶面构成,以使得在剑杆带绕上链轮的带啮合区域,其齿根面部分与剑杆带上对应孔的相对壁面相接触,而在啮合区和剑杆带与链轮齿脱离接触的释放区之间的过渡区域,齿根面部分不和剑杆带相对应凹孔部分的壁面相接触。为此,齿顶面部分可具有这种形状使得在过渡区该齿顶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上相应孔壁面相接触。另外,在剑杆带运动方向看,位于其上游和下游的孔的壁面分别可具有一个斜面以使在剑杆带未缠绕上链轮时在垂直于剑杆带运动方向的厚度方向看靠近剑杆带外表面的壁面部分相互更接近了。
以上述剑杆织机的结构,在剑杆带卷绕上链轮的啮合区域,剑杆带上对应孔的壁面和链轮齿齿根面部分相接触。而在过渡区,该齿根面部分不突进凹孔的壁面中。因而,链轮齿不会对剑杆带凹孔壁面造成磨损。
在又一根据本发明的优先链轮结构中,齿根面最好具有一这种形状,它大致和位于相应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的平面以下的凹孔壁面相匹配并且当剑杆带绕到链轮上时受到压力会产生变形。由于上述结构,在拉伸/收缩不敏感层下面的凹孔壁面部分在剑杆带绕上链轮的卷绕部分平滑地接纳链轮的前后齿轮。
在实施本发明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可将链轮齿面的齿根面的主要部分设计为一斜面。它和位于剑杆带相应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的平面下部的凹孔壁部分相近似,并且在剑杆带绕到链轮上和施以压力时会产生变形。上述结构有利于链轮齿和剑杆带的凹孔的啮合,且不会造成磨损。
另外,在上述链轮中,每个齿面的齿顶面部分可具有一个由渐开线形成的曲面,使得在齿顶面部分和齿根面部分边界处的压力角(作用斜角)大于或等于在剑杆带未卷绕到链轮上时剑杆带孔壁面和孔中心轴线间的夹角。
可通过在链轮厚度方向平移渐开曲线来得到链轮的齿面。当凹孔壁面在过渡区离开齿根圆时,由渐开曲线生成的前和后齿面分别离开凹孔的前后壁面。其结果是,凹孔的壁面可被得到保护以免除磨损。
在此,渐开曲线的基圆半径最好小于链轮齿根圆半径。更具体地说,渐开曲线可在中心在链轮半径上的基圆基础上形成。通过生成一个从一个半径小于本发明链轮齿根圆的半径的基圆开始(展开而)形成的渐开曲线可提高受齿压力作用的孔区域面积。
这种情况下,渐开曲线基圆最好设成这样,它具有一个与链轮齿根圆半径相同的半径,以使在卷绕态时齿面和凹孔的壁面可相互接触。
链轮齿齿面的齿根面部分可具有各自的在渐开线上的基端部分,而不同于基端部分的其它表面部分可分别具有相对于渐开线向内偏置的曲面部分。
另外,剑杆带上每个孔可为一垂直的孔。这样,当剑杆带绕到链轮上时,链轮齿面基端部分之间的距离可最好不小于剑杆带孔壁面之间的距离。由此,垂直孔基端附近的部分可与链轮齿相接触并产生弹性变形或压拉力。
再者,剑杆带上位于相应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的平面下面的孔的壁面部分可为扩口形由此当剑杆带卷绕上链轮时链轮齿根面部分的底端部分可和剑杆带上凹孔的壁面部分相接触。此时,垂直孔基端附近部分可和链轮齿相接触,并产生弹性变形或拉压力。
通过下面的说明和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和结合附图,可更容易来理解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附带的优点。
图1为一侧剖图,示出了在卷绕态的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链轮和剑杆带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面;
图2A为未卷在链轮上的剑杆带的视图;
图2B为卷在链轮上的剑杆带视图;
图2C示出了剑杆带上孔的变形,该变形是由剑杆带绕在链轮上形成的;
图3为一个放大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未卷绕态的剑杆带主要部分,并假设该剑杆带孔中插有链轮轮齿;
图4为一个放大垂直剖视图,示出了一个卷绕态的剑杆带,此时链轮一齿与剑杆带上的孔啮合并伸入其中;
图5简要示出了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确定链轮齿曲面的方式;
图6为一放大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链轮和剑杆带主要部分;
图7为一侧剖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链轮和剑杆带的垂直剖面;
图8为一放大垂直剖面视图,示出了剑杆带在非卷绕态时主要部分;
图9为一放大垂直剖面图,示出了剑杆带在卷绕态时的主要部分;
图10简要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决定链轮齿曲面的方式;
图11为一侧剖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链轮和剑杆带的垂直剖面图;
图12为一侧剖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链轮和剑杆带的垂直剖面图;
图13是一非卷绕态时剑杆带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14是一在卷绕态时剑杆带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15是一侧剖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第六实施例链轮和剑杆带的垂直剖面图;
图16是一侧剖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第七实施例链轮和剑杆带的垂直剖面图;
图17为一剑杆织机一侧剖视图,仅示意示出了其中一个导纬器;
图18A是一个侧剖视图,示出了之前常规导纬器的剑杆带和链轮主要部分的垂直剖面;
图18B是类似于图18A的一个视图,示出了常规导纬器剑杆带孔壁表面的磨损;
图18C示出了常规导纬器剑杆带孔壁面出现磨损的机理;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说明中,相同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相同或相应部分。而且,其中的一些术词“垂直”,“前”、“后”“左”、“右”、“顶”,“底”等只是为了方便而设定的,而不应作为限制性术语。
实施例1
参照图1,2A到2C,3至5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绕在链轮21上的剑杆带22的视图。图中,标号211为链轮21的一径向线,点划线Z为链轮齿顶圆。径向线211右侧以箭头A示出了剑杆带22的非卷绕部分,而其卷绕部分则在线211左侧以箭头B表示。另外,D表示处于卷绕部分和非卷绕部分之间剑杆带的过渡部分,在该区域,剑杆带22上的凹孔与链轮21上的齿26接触啮合。另外,在剑杆带22厚度方向中心所见的点划线C表示剑杆带22中无论是在弯曲态还是在非弯曲态不易产生拉伸或收缩的一层。
图2A示出了剑杆22的非卷绕部分,而图2B则示出了卷绕部分。图2A中,在剑杆带22上形成多个凹孔23,每个凹孔为斜棱柱形。当剑杆带22到达一链轮卷绕位置以进入上述卷绕部分或卷绕态时,孔23后缘面壁24和25的基端241和251相对(向)移动,而壁24和25的顶端242和252则相离移动。但是,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在壁24和25之间的长度保持不变或恒定,即不会产生拉伸或收缩。
图2C示出了当剑杆带22曲线弯曲时凹孔23的变形。图中,座标点A(x,y)表示在剑杆带非卷曲态时凹孔23壁面25上一单个点,而B(v,w)则表示在孔23从非卷绕态到卷绕态时点A(x,y)所移到的位置。当剑杆带22直线延伸时壁面25相对于直线延伸的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的角度以θ表示,则在x-y座标系中可以公式(2)来表示壁25。
y=(x-a)tg(π/2-θ) (2)
另外,链轮21半径为R,而剑杆带22厚度为h,当剑杆带22处于卷绕态时,可以下面公式得到壁面25在V-W座标系中的位置:
V=(R+h/2+y)Sin[x/(R+h/2+y)-a/(R+h/2)]
W=(R+h/2+y)cos[x/(R+h/2+y)-a/(R+h/2)]-R-h/2…… (3)
图3示出了在非卷绕态的剑杆带22,并假设链轮轮齿26插入剑杆带22的凹孔中(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原理)。另外,图4表示在卷绕部分链轮齿和剑杆带22的啮合态,轮齿插入剑杆带22上的凹孔23中。图3态中,齿26的前、后缘齿面27和28分别与凹孔23的壁面24、25在一个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平面中相接触,而图4态中,齿26的齿面27和28分别与凹孔23的壁面24,25在低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的部位271,281处(齿高方向)相接触。
齿26的齿面27和28具有一渐开曲线形成的曲面,在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下面的部分271、281分别与凹孔23的壁24和25几何一致或相匹配。由于该几何构形,在卷绕态时,只有位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下面的齿面27和28的部分271和281分别与剑杆带22的凹孔23的壁面24和25相接触,而在非卷绕态时,剑杆带22上凹孔23的壁面24和25分别不与齿面27和28接触。更具体地说,在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下面的齿面27和28的部分271和281形成一干涉结构使得在卷绕态时它们可分别与凹孔23的壁面24和25相接触,而在非卷绕态时,齿面27、28不与壁面24和25相接触。而且,位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上的齿面27和28部分272和282形成无干涉结构,因而不与凹孔23的壁面24和25相接触。
图5简要示出了分别生成齿面27和28的非干涉部分272和282的方式。按此附图,点或位置Q相应于链轮21的齿根圆212的曲率中心。而且,E1为渐开曲线的基圆,其中心对应于位置Q。在此应注意基圆E1的半径小于齿根圆212的半径。一线段S1等同于一纱线。假设它被绕到基圆E1上并且从此在切向延伸一对应圆弧长的长度。该线段S1的尖端轨迹以渐开线F1表示。对应于与基圆E1径向线H等同(偏移了一个角度)的径向线H1的线段S1的尖端定位于由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所形成的平面上,通过对以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渐开线F1在链轮21的厚度方向进行平移,可得到一曲面,它可被用于作为齿面27非干涉部分272的几何构形。图5中,曲线F2则表示在反向于渐开线F1的方向所得到的渐开线曲线。在齿26厚度方向对渐开线F2进行平移,可形成一曲面它局部构成了齿面28的非干涉部分282。点划线L1表示卷绕态时剑杆带22上凹孔的壁面24。渐开曲线F1与点划线L1在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上接触。
当剑杆带22在卷绕态时,如图4所示,凹孔23壁面24和25的基端241和251被迫相对移置,而其顶端242和252则相离移动。此时,壁面24和25分别相对于渐开曲线F1和F2设在其内侧。卷绕态时部位271和281的几何形状与凹孔23变形的壁面形状一致。由于部位271、281的上述构形,在剑杆带的卷绕态时,凹孔23的壁面24和25与部位271和281合适地配合。而且,在剑杆带22非卷绕态时,如图3中所示,凹孔23的壁面24、25只是在相应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的平面上才与齿26的齿面27,28相接触。因而,链轮2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齿26在过渡区从径向线211在箭头A的方向移走,如图1所示,齿26与凹孔23脱开,而不会对其壁面24、25造成磨损。由此,壁面24和25可受到保护免受齿26的磨损,因而可显著提高剑杆带22的使用和服务寿命。
实施例2
参照附图6,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图6为一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剑杆带22的非卷绕态。齿26的齿面29和30具有非干涉部位292和302,它们本身具有由一渐开曲线形成的曲面,该曲线分别相对于与凹孔23的壁面24、25相接触的渐开曲线F1和F2略微向内偏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渐开曲线有一个与在非卷绕态的剑杆带的凹孔倾斜角θ相等的压力角(倾斜作用角),该曲线被用在上非干涉部分272、282和下非干涉部分271、281之间的边界位置。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则相反,具有大于θ角的压力角的渐开曲线被用于形成上非干涉部分292、302上的曲面。另外,齿面29,30的干涉部分291,301的形状大致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干涉部分271,281形状相似为一斜平面。
以上述第二实施例结构,可得到和第一实施例相似的作用和效果。另外,与部分272、282相比向内略微偏移的非干涉部分292、302这种结构可提高凹孔23和齿26之间配合的平滑性。再则,如上所述,使干涉部分291、301形成斜平面,可便于齿面29,30的成形和加工,这也是一个优点。
实施例3
下面参照附图7到10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相同或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用相同的符(标)号来表示。
附图中,图8为按本发明未卷绕态的剑杆带,而图9则为在卷绕态的剑杆带。顺带说一下,实际使用中,在非卷绕态时齿34不会插进剑杆带22的凹孔31中。图8中所示状态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如从非卷绕态可看出,凹孔31形状为矩形且是垂直的孔,其壁32、33相对于由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所形成的平面垂直延伸。
链轮21齿34的前齿面35和后齿面36都由一曲面组成,该曲面由在齿34厚度方向平移渐开线构成。
图10示出了形成齿面35和36的渐开曲线F3和F4的形成。按该图,点(位)Q相应于链轮21齿根圆212的曲率中心,另外,E2表示一基圆,其中心也对应于Q点。通过在切向伸展基圆E2上相应的一圆周弧而可形成一线段S2。点划线L2为凹孔31的壁面。渐开线F3开始于基圆E2和径向线H的交点,类似地但方向相反地形成渐开曲线F4。
由渐开曲线F3和F4所生成的齿面35和36基端351和361之间的距离这样选择,使得在剑杆带22的卷绕态时凹孔31的壁面32和33的基端与该基端351和361接触。通过以这种方式成形成齿34上的齿面35和36,凹孔31的壁面32和33可得以保护免受链轮齿34的磨损。由此按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剑杆带22可和按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剑杆带一样延长使用寿命。但应注意,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比较,作用在凹孔31的壁面32,33和齿面35,36之间的面积或接触压力增加了。但是,与传统结构相比,重要的在于可显著消除或降低凹孔31壁面32,33的磨损,因为卷绕时负载可分配到多个齿34上和不会同时发生加载和相对滑移运动。
实施例4
另外,参照图11对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这里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和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本实施例结构中,链轮21齿37的齿面38和39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齿面35和36相比向内偏移。但是,齿面38和39基端381和391之间的距离却基本上与第三实施例结构中的距离相同。使用该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可延长剑杆带22的使用寿命,因为凹孔31的壁面32和33被受到保护免受由于链轮21齿37的磨擦而造成的损耗。但应注意,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相比,作用在凹孔31壁面32,33和齿37的齿面38,39之间的表面或接触压力增加了。但是,与传统结构相比,重要的在于可显著消除或降低凹孔31的壁面32,33的磨损,因为卷绕时负载可被分配到多个轮齿37上并且加载和相对滑移运动不会同时发生。
实施例5
下面参照附图12到14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相同或相似于第三实施例的部件用相同的符(标)号来表示。
附图中,图13为按本发明未卷绕态的剑杆带22,而图14则为在卷绕态的剑杆带。顺带说一下,实际使用中,在非卷绕态时齿40不会插进剑杆带22的凹孔31中。图13中所示状态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在按本实施例的链轮中每个齿40的齿面41和42的基端411和421之间的距离这样选择使得它和非卷绕态时剑杆带22上凹孔31的壁面32和33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或相一致。因而,在图14所示的剑杆带22的卷绕态,齿40的齿面41,42的基端部分411,421在基端部分321,331附近趋向伸进凹孔31的壁面32,33中。但是,这种趋向不是很显著。在剑杆带22的非卷绕态,齿40齿面41和42的基端部分411和421简单地和凹孔31的壁面32和33的基端部分321和331相接触,而不会有任何明显的挤压或侵入。因而,如图12所示在过渡区域D,随着链轮21在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齿40渐离开该链轮21的径向线211,齿40离开凹孔31而不会对凹孔31的壁面32,33产生磨损。这样,凹孔31的壁面被受到保护免受由于齿40的磨擦而带来的损耗,由此自然可以延长剑杆带22的使用寿命。
上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当和齿40的齿面41和42接触时,凹孔31的壁面32和33的基端部分321和331受到弹性变形或表面牵引拉伸(应力)。但是,当然,也可对壁面32和33的基端部分321和331进行成形加工,使它们可与齿面41和42相接触时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表面拉伸(应力)。这种情况下,可这样成形剑杆带壁面,使得它们至少以卷绕态时不产生变形的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下面的部分和链轮齿相接触,而其它壁面部分在非卷绕态时互相平行延伸,其中平行延伸部分的宽度比在非卷绕态时链轮齿的前后基端部分之间距离短。
实施例6
以下,参照附图15对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和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
按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链轮21齿43设计成这样:按第一实施例的位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上部的齿26的部分被切除。以该结构,可保护凹孔23的壁面24,25使其免受磨损。而且和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显著简化和便利链轮齿26的机加工和成形,因为在加工时只须考虑齿43干涉部分44和45的成形。
顺带提及,也可这样选择齿高,使其大于第六实施例齿高但小于第一实施例齿高。此时,齿壁非干涉部分和干涉部分平滑相接。在按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剑杆带和链轮结构中,齿面44和45顶端部分441和451分别与凹孔23壁面24和25相接触。但是,在齿高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的改进的结构中,齿面强制与凹孔壁面进行面接触。因而,可有效地抑制由于线性接触而在凹孔壁面上形成凹槽(口)。
实施例7
最后,参照图16对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可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按本发明该实施例,链轮21每个齿46都比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链轮齿高。齿46具有齿面47和48,其上有分别和干涉部分472,482平滑相连的非干涉部分471和481。在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链轮中,齿26高大致等于剑杆带22的厚度。但按本发明此处实施例的链轮中,齿向上从凹孔23突出,因为突出部分不和剑杆带22上凹孔23的壁面24和25相接触,因而不会产生问题。通常,剑杆带22通过引导装置(未示出)调节其位置,使得剑杆带22不从链轮21上滑脱。在这点上,本发明该实施例是有利的:即使由引导装置对剑杆带22所进行的调节不令人满意,剑杆带22还是不易从链轮21上脱落。
变型
上述对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说明基于如下假设:即剑杆带在切向从绕链轮的卷绕态收回。但实际应用中,剑杆带被收回时其形状或状态(非卷绕态时的形状)是曲线状的,虽然这与上述引导装置的类型有关。但是,这种曲线从上述切线的偏差很小可以忽略。不用说,本发明可同样用于其中易发生上述偏差的剑杆织机。
另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下述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1)链轮齿高可小于剑杆带上孔深但高过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的平面。由此可便于对链轮齿进行机加工。
(2)链轮齿高可大于剑杆带厚度,由此该剑杆带可与该链轮更牢固地处于啮合态。
(3)链轮可设计成这样,使其基圆的曲率中心和齿根圆的曲率中心相一致,此时,该链轮齿面更易被形成一个要求的形状。
通过本发明上述多个实施例,可得到下列优点:
(1)如上所述,由于链轮在其非干涉部分具有由渐开线所形成的曲面,剑杆带上的凹孔的壁面可被有效地保护使其免除由于齿轮轮齿的磨损而造成的损耗。
(2)在卷绕态时,在相对于剑杆带上凹孔变化后的壁面向内偏移干涉部分曲面的同时相对于由渐开曲线平移而形成的曲面向内偏移非干涉部分的曲面,由此可以有效地保护凹孔壁面使其免受由于链轮的磨擦而形成的损耗。
(3)可将链轮齿面干涉部分形成一斜面,使得可以便于对链轮的齿和齿面进行机加工和成形加工。
(4)通过将链轮设计成使其齿高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平面但小于剑杆带厚度可使得非干涉部分平滑地与干涉部分连接上,并且可以可靠地避免不希望产生的现象如在凹孔壁面上形成凹处或凹槽。
从以上说明可得知,使用按本发明链轮和剑杆带的剑杆织机的导纬器可得到非常有益和有利的效果,可显著提高剑杆带的使用寿命,因为该剑杆带凹孔的损耗或磨损被有效地加以抑制了。
在本发明技术领域范围内可有很多改进和变型,因而只要在所述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发明并不限于专门说明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