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49228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11282.9

申请日:

2013.02.25

公开号:

CN104136678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F 39/08申请日:20130225|||公开

IPC分类号:

D06F39/08

主分类号:

D06F39/08

申请人: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毛罗·奇内洛; 维托里奥·佩罗萨; 弗朗切斯科·萨西洛托

地址:

比利时布鲁塞尔

优先权:

2012.02.27 EP 12157033.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董敏;田军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包括:a)洗涤桶(2),该洗涤桶(2)具有容置可旋转的滚筒(3)的桶内部(9);b)排放槽(10),该排放槽(10)设置在所述洗涤桶(2)的下部区域中;以及c)排放装置(7),该排放装置(7)与排放槽(10)流体地连接用于从桶内部(9)排放洗涤液体;d)其中,该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75)和排放泵(70),e)其中,该洗涤桶(2)包括预成形的前桶部(21)和预成形的后桶部(22),该后桶部(22)在连接区域(20)中与前桶部(21)连接,f)其中,管道(75)与第一桶部一体地形成,该第一桶部为所述前桶部(21)和所述后桶部(22)中的第一者,以及g)其中,管道(75)在第一端(75A)处具有用于接收排放泵(70)的泵接收部(37)并且在与第一端(75A)相对的、管道(75)的第二端(75B)处由覆盖壁(25)封闭,h)其中,覆盖壁(25)与第二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连接区域(20)中与管道(75)连接,该第二桶部为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中的第二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包括:
a)洗涤桶(2),所述洗涤桶(2)具有容置可旋转的滚筒(3)的桶内部(9),
b)排放槽(10),所述排放槽(10)设置在所述洗涤桶(2)的下部区域中,以及
c)排放装置(7),所述排放装置(7)与所述排放槽(10)流体连接用于从所述桶内部(9)排放洗涤液体,
d)其中,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75)和排放泵(70),
e)其中,所述洗涤桶(2)包括预成形的前桶部(21)和预成形的后桶部(22),所述后桶部(22)在连接区域(20)中与所述前桶部(21)连接,
f)其中,所述管道(75)与第一桶部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一桶部为所述前桶部(21)和所述后桶部(22)中的第一者,以及
g)其中,所述管道(75)在第一端(75A)处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排放泵(70)的泵接收部(37)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端(75A)相对的、所述管道(75)的第二端(75B)处由覆盖壁(25)封闭,
h)其中,所述覆盖壁(25)与第二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所述连接区域(20)中与所述管道(75)连接,所述第二桶部为所述前桶部(21)和所述后桶部(22)中的第二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预成形的桶部各自被注射模制或者由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射模制形成,并且所述排放管道和所述覆盖壁在每种情况下由与相对应的桶部相同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和/或以与相对应的桶部相同的注射模制过程形成,并且其中,在所述两个桶部(21、22)之间的连接优选地通过热焊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桶单元,所述排放泵(70)具有泵驱动件(71)和至少一个泵轮(72),所述至少一个泵轮(72)设置在泵轮壳体(73)内,所述泵驱动件(71)用于驱动所述泵轮(72)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中央轴线(A)进行旋转运动,其中,具有所述排放泵的所述泵轮(72)的所述泵轮壳体(73)设置在由周向壁(87)包围的所述管道(75)的所述泵接收部(37)的内部,并且所述泵驱动件(71)安装至所述泵接收部(37)的端侧(97)上和/或其中所述管道(75)或所述管道(75)的内室(85)沿着所述中央轴线(A)延伸,所述中央轴线(A)为所述泵轮的旋转轴线并且优选地为水平的。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排放管道具有包围所述管道的内室(85)的周向壁结构(17),并且所述覆盖壁(25)在所述连接区域(20)中和/或所述连接平面中的所述第二端(75B)处连接至所述管道(75)的所述周向壁结构,所述连接优选地在所述两个桶部(21和22)连接的同时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桶单元,
a)其中,所述管道(75)的所述周向壁结构的分离部形成所述槽(10)的侧壁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将所述槽与所述管道的所述内室分离,
b)其中,所述管道的所述内室通过至少一个槽出口(15)与所述槽流体连接,所述槽出口形成为在所述周向壁结构的所述分离部中的开口。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过滤器元件(76)具有用于将特定大小和/或尺寸的物体从排放的液体中过滤出去的过滤部段(77),所述过滤器元件(76)设置在所述管道(75)的所述内室(85)内或设置在所述管道(75)的所述内室(85)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过滤器元件(76)通过在所述管道(75)的第一端(75A)处的开口能够插入所述管道(75)中或者能够从所述管道(75)中移除,其中,所述排放泵(70)在所述管道(75)的第一端(75A)处可释放地安装至所述泵接收部(37),并且所述过滤器元件(76)在卸下所述排放泵(70)之后能够插入或移除。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泵(70)的凸缘(82)在所述第一端(75A)处封闭所述开口和所述管道,所述凸缘(82)具体地分离所述泵轮和设置在所述管道(75)外侧的所述泵驱动件,和/或其中,优选地,在所述凸缘(82)与所述管道(7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槽(10)与所述管道(75)与之所一体形成的相同的桶部(21)一体地形成,并且由所述覆盖壁(11E、25)封闭,所述覆盖壁(11E、25)与用于所述管道(75)的所述覆盖壁(25)与之所一体形成的所述相同的桶部一体地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槽(10)具有侧壁结构(11)和槽底部(13),并且用于所述槽(10)的所述覆盖壁形成侧壁部,具体地为形成前侧壁部(11E),所述侧壁部在所述连接区域(20)中与所述槽(10)的所述侧壁结构(11)和所述槽底部(13)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用于所述槽(10)的所述覆盖壁,具体地为所述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11E)至少在面向所述槽(10)的表面处具有平坦或平的表面、和/或其本身位于连接平面中或者位于与所述两个桶部(21和22)的所述连接区域(20)相同的平面中、或使其平坦或平的表面位于连接平面或者位于与所述两个桶部(21和22)的所述连接区域(20)相同的平面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在用于所述槽(10)的所述覆盖壁中,具体地为所述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11E),形成有用于连接水位探测装置(8)的水位探测管(28)的开口(80)。

13.
  根据权利要求1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优选地为圆形的所述开口(80)的中央轴线和/或用于插入水位探测管(28)的连接端(28B)的插入方向平行于所述管道(75)的所述中央轴线(A)定向。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如沿着缩回轴线,具体地为沿着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央轴线(A),在线性投影中所看到的,每个腔和凹形空间的内部尺寸或直径在所述后桶部(22)、所述槽(10)、所述后桶内部(9)以及所述排放管道(75)中在与用于形成所述后桶部(22)的每个模制成形件的缩回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不增加。

15.
  一种洗衣机,所述洗衣机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其中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

说明书

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
本发明涉及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 
也称为家用洗衣机的家用电器中的洗衣机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通常用于洗涤衣物。 
洗衣机通常包括洗涤桶,在该洗涤桶中容置有用于接收待洗涤的物品——通常为衣物——的可旋转滚筒。洗涤液体被引入至洗涤桶,该洗涤液体仅由水组成或者主要由水和清洁剂或添加至水中或者在水中溶解的洗涤剂或清洁剂组成,用于提高洗涤质量。 
通常,在洗涤桶的底部处设置有槽,该槽用于将洗涤液体从桶中排放到排放回路或者排放装置中,以便或者以闭合回路或循环模式将洗涤液体再次从槽返回至洗涤桶,洗涤液体通常通过在槽中或者槽附近设置的加热元件加热,或者当洗涤液体不再被需要时以开放回路将洗涤液体从洗衣机排放至污水管道。 
EP2 198 081 B1公开了具有前壁、后壁以及包围内部桶隔室的圆筒形壁的塑料洗衣机桶。该桶包括由注射模制的塑料制成的两个桶外壳,这两个桶外壳可借助于组装平面沿桶封闭方向连接在一起,第一桶外壳包括前壁并且第二桶外壳包括后壁,并且此外从圆筒形壁显露出的并且限定用作排放槽的腔的一体式隆起,该排放槽经由入口开口和之后的具有出口开口的排放管子或管道连接至内部桶隔室,用于将洗涤水从内部桶隔室中清空。组装平面将隆起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隆起部设置在第一桶外壳中并且第二隆起部设置在第二桶外壳中,隆起部中的一个隆起部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此外,隆起的管道由组装平面沿桶封闭方向划分。两个桶外壳使用焊接技术——具体地热板焊接——连接。隆起在从其中突出的圆筒形壁的中央并且距离前壁和/或后壁一段隆起距离。通过该构造,在塑料桶部的注射模制期间省去了成形件中的流道(runner)或可动部的使用。桶的外壳的封闭/连结方向与注射模制成形件中的每个外壳 的脱模方向相同并且垂直于组装平面。当两个外壳密闭地连结时,隆起也借助于那些外壳的分隔线而被密封。此外,隆起从下部桶部延伸至上部桶部,同时组装平面限定腔的一部分作为压力室,该作为压力室的腔的一部分通过下部室部连接至内部桶隔室并且通过上侧室部与内部桶隔室分离并且具有设置在其上部的通风孔。 
EP0 110 482 A1公开了具有洗涤桶的洗衣机,该洗涤桶具有与洗涤桶的第一壳状的桶部和用于从其一侧封闭槽的基本上平坦或平的第二桶部成一体的排放槽。第二桶部和第一桶部在接缝处彼此连接。槽通过在其侧壁的一个侧壁中的矩形狭缝流体连接至平行的隔室。在该隔室下方,设置有用于从隔室中排放液体的排放管道,该管道在三个侧面与第一桶部成一体并且在前方由第二桶部封闭。排放泵将连接至该管道但未进行描述。由于矩形开口的形状,因此较大的障碍物不能穿过并且从槽中漏出通过开口进入平行的隔室中的水将被从这种较大的障碍物过滤出并且向下排放至排放管道。 
在EP0 267 837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该洗涤桶也由彼此连接的两个桶部制成。排放槽完全在桶部的一个内形成并且通过槽下部区域中的开口连接至泵轮壳体内的泵轮室。封闭泵轮室的泵轮壳体在三个侧面与桶部成一体并且通过密封环密封的另一桶部的平壁封闭。泵的驱动件设置在平壁的前方,并且用于驱动泵轮的轮轴通过桶部到达进入泵轮室。 
EP 0 026 018 A1公开了另一种具有洗涤桶和槽的洗衣机,其中,用于使旋转滚筒在洗涤桶内旋转的驱动系统包括带和齿状的驱动轮,该齿状的驱动轮对带进行驱动并且设置在由电动马达驱动的轮轴上。带和驱动轮以及轮轴全都设置在槽内,导致通过槽的洗涤液体的流动的扰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排放装置的洗涤桶单元,该洗涤桶单元具有良好的排放性能并且可容易地制造。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洗涤桶单元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和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 
根据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其包括: 
a)洗涤桶,洗涤桶容置用于接收待洗涤的物品的可旋转的滚筒, 
b)排放槽,排放槽设置在洗涤桶的下部区域中,以及 
c)排放装置,排放装置与排放槽流体连接用于从桶内部排放洗涤液体, 
d)其中,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和排放泵, 
e)其中,洗涤桶由预成形的桶部构成,该桶部在连接区域中优选地通过热焊与前桶部连接, 
f)其中,管道与第一桶部一体地形成,第一桶部为前桶部和后桶部中的第一者,并且 
g)其中,管道在第一端处具有用于接收排放泵的泵接收部并且在与第一端相对的管道的第二端处由覆盖壁封闭, 
h)其中,覆盖壁与第二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连接区域中与管道连接,第二桶部为前桶部和后桶部中的第二者。 
通过该构造,进行节省成本的制造是可能的。同样的,泵可以简单的方式在与第二端分离的、管道的第一端安装在泵接收部上,覆盖壁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在该第二端处形成。因此,管道的泵接收部在管道的第一端处承受来自泵的力(通过重力和旋转),该力被传送至与管道制成一体的桶部中并且由该桶部承受。因此,在管道另一侧处的管道的第二端处的覆盖壁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具体为连接缝——不受到泵力的负载或应变,使得不危及在第二端处的在连接区域处的覆盖壁与管道之间的密封。 
在本申请中代替词语“排放”,也可使用词语“排出”,并且反之亦然。 
“周向壁”指的是设置成——具体是以封闭的方式——围绕例如像轴线的某物的壁,并且不限于圆筒形或圆形的形状。 
预成形的桶部优选地各自注射模制或者由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射模制形成。为了与相对应的桶部成一体,则覆盖壁优选地由与相对应的桶部相同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和/或与相对应的桶部以相同的热塑成形过程形成。优选地,在两个桶部之间的连接通过热焊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放泵具有泵驱动件和至少一个泵轮,至少 一个泵轮设置在泵轮壳体内,泵驱动件用于驱动泵轮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中央轴线进行旋转运动,其中,具有排放泵的泵轮的泵轮壳体设置在由周向壁包围的管道的泵接收部的内部内,并且泵驱动件安装在泵接收部的端侧上,和/或其中管道或其内室沿着中央轴线延伸,中央轴线为泵轮的旋转轴线并且优选地为水平的。 
排放管道优选地具有包围管道的内室的周向壁结构,并且覆盖壁在连接区域和/或连接平面中在第二端处连接至管道的周向壁结构,该连接优选地在两个桶部连接的同时形成。 
在实施方式中,管道的周向壁结构的分离部形成槽的侧壁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将槽与管道的内室分离,其中,管道的内室通过至少一个槽出口与槽流体连接,槽出口形成为在周向壁结构的分离部中的开口。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元件具有用于将特定大小和/或尺寸的物体从排放的液体中过滤出去的过滤部段,该过滤器元件设置在管道的内室内或管道的内室中。优选地,过滤器元件通过在管道的第一端处的开口能够插入管道中或者能够从管道中移除,其中,排放泵在管道的第一端处可释放地安装至泵接收部,并且过滤器元件在卸下排放泵之后能够插入或移除。特别地,泵的凸缘在第一端处封闭该开口和管道,凸缘特别地分离泵轮和设置在管道外侧的泵驱动件。同样优选地,密封垫圈设置在凸缘与管道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槽与管道与之所一体形成的相同的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由覆盖壁封闭,该覆盖壁与用于管道的覆盖壁与之所一体形成的相同的桶部一体地形成。因此,管道和槽的腔或体积在该桶部——具体地后桶部——中整体地形成并且由前桶部封闭。这允许简单的模制成形件和制造。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槽具有侧壁结构和槽底部,并且用于槽的覆盖壁形成侧壁部,具体地形成前侧壁部,该侧壁部在连接区域中与侧壁结构以及槽的槽底部连接。 
其中,用于槽的覆盖壁,具体地为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至少在面向槽的表面具有平坦或平的表面和/或本身位于连接平面或者与两个桶部的连接区域相同的平面或使其平坦或平的表面位于连接平面或者与两个桶部的连接区域相同的平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用于槽的覆盖壁中,具体地为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形成有用于连接水位探测装置的水位探测管的开口。优选的圆形的开口的中央轴线和/或用于插入水位探测管的连接端的插入方向平行于管道的中央轴线定向。 
在允许显著减少模制成形件中的可动部分的数量的容易制造的实施方式中,如沿着缩回轴线具体地沿着或平行于中央轴线在线性投影中所看到的,每个腔和凹形空间的内部尺寸或直径在后桶部、槽、后桶内部以及排放管道中沿与用于形成所述后桶部的每个模制成形件的缩回方向相对的方向不增加。 
在权利要求15中,要求保护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洗涤桶的洗衣机。 
下面参照附图对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和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 
图1为以侧视角从前方观察的呈三维立体的洗涤桶单元, 
图2为以侧视角从后方观察的图1的洗涤桶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以上视角从前方观察的根据图1和图2的洗涤桶单元的后桶部, 
图4为以上视角从前方观察的图3的后桶部的槽的详细地立体图, 
图5为以侧视角从前方观察的根据图1至4的洗涤桶单元的排放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大致从侧方观察的图5的排放装置的立体图和出于说明目的局的部截面图, 
图7为以上视角从后方观察的图5和图6的排放装置的立体图和出于说明目的的局部截面图, 
图8为根据图1至图7的在安装或组装前、从侧面观察的前桶部和后桶部的下部以及排放装置的局部截面分解视图, 
图9为根据图8的以侧视角从后方观察的前桶部和后桶部的下部以 及排放装置的三维分解视图, 
图10为如图8或图9中所示从侧面观察的具有前桶部和后桶部的洗涤桶单元的下部部段以及排放装置的在组装或安装状态下分解局部截面视图。 
图1至图10中相同或至少相应的部分和数量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指定。 
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包括洗涤桶2和排放装置7的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洗涤桶2基本上由两部分——在该情况中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组装成,这两部分在连接区域20中连接以便形成洗涤桶2,该洗涤桶2在其后方以及其周界处以液体密闭的方式封闭。 
在连接区域20中,前桶部21的至少一个前连接部23和后桶部22的至少一个后连接部24彼此连接——具体地通过热焊——以便在连接区域20中形成液体密闭式的焊缝。具体地,前连接部23和后连接部24至少部分地形成类似连接凸缘,该连接凸缘抵靠彼此按压并且之后连接——具体地通过热焊来焊接——用以在两个连接部23和24之间并且因此在两桶部21和22之间形成永久性连接。 
连接区域20优选地设置在连接或连结平面中或者形成连接或连结平面。具体地,连接部23和24在连接平面中具有连结的——具体地焊接的—平坦的表面。 
因此,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至少在它们的连接部23和24中——由本领域众所周知的能热焊的材料形成或形成,优选地合适的热塑塑料或热塑性材料。 
优选地,完整的前桶部21和完整的后桶部22由这种热塑塑料或热塑性材料形成并且通过在至少两个互补的模制成形件之间或者在它们中模制来制造,具体地在模制成形件中通过注射模制而制造。 
热焊连接还确保水的密闭连接,使得没有水或洗涤液体能通过连接区域20或在连接区域20中从洗涤桶2中漏出,并且不需要其他的密封件或者密封环。 
在洗涤桶单元的前方具有开口4,该开口4用于将待洗涤的物品诸 如衣物装载至洗涤桶2内侧的桶内部9中,该开口4形成在前桶部21中。开口4至少部分地由配重结构5包围,该配重结构5与前桶部21相关联用于在操作情况中平衡洗涤桶单元。开口4允许从洗涤桶2的外部或者外侧到达设置在洗涤桶2的桶内部9中的载体,该情况中为可旋转的滚筒或者旋转滚筒3。适于滚筒3,洗涤桶2优选地大体上形成为圆筒形的形状。滚筒3为可旋转的或者能通过旋转驱动件或滚筒驱动件6来旋转,在图1中洗涤桶2的下方示出了旋转驱动件或滚筒驱动件6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旋转滚筒的旋转和驱动都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因此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滚筒驱动件6紧固至设置在后桶部21的下部部段的紧固部段61。后桶部21具有用于驱动轴(未示出)的中央通孔60,该驱动轴将滚筒驱动件6与滚筒3连接用于使滚筒3旋转并且承受由旋转滚筒3施加的力和动量以及滚筒3内的衣物或洗涤物品的负荷。为此目的,如图2中可看出的,后桶部22的后侧由绕通孔60的加强肋62加强。 
如图3和图4中可最佳地看出的,在桶底部12中形成有槽10,根据本发明该槽具有有利的构造。 
槽10具有大体上水平的槽底部13和从槽底部13向上升起直至桶底部12的侧壁结构11,使得槽底部13是槽10的最下部的壁并且设置在桶底部12下方。由侧壁结构11包围的桶底部12中的开口形成在槽10的最上侧部分的用于洗涤液体的槽入口18。槽底部13和侧壁结构11比桶底部12设置的更下部,使得可在重力和/或附加地由排放装置7的排放泵70施加的低压的影响下使洗涤桶2中的洗涤液体在槽10中收集并排放。 
载体桥14在槽入口18内从侧壁部11B向内延伸超过槽10作为桶底部12的突出部或延伸部并且用作搁置表面或元件,该搁置表面或元件用于联接用于对桶2内的洗涤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未示出)的保持元件,该加热元件通过在后桶部22的后部的通孔63电连接至桶2的外侧。 
后桶底部部分12A和槽10的侧壁结构11的相邻的侧壁部11A、11B、11C以及11D以及槽底部13——即除了前槽壁11E外的槽10的全部限制壁——与后桶部22成一体或与后桶部22的一部分成一体,并且优选 地由相同的热塑性材料并且在相同的模制成形件中以相同的注射模制过程形成。 
侧壁部11A、11B以及11C绕槽10彼此接续,优选地彼此呈矩形地设置,并且为至少近似竖直壁,该竖直壁具有在槽入口18处的倾斜的上进入部段以及优选地在侧壁部11A、11B、以及11C之间的水平弯曲的中间过渡部段。侧壁部11D设置在竖直的侧壁部11C的上方并且从竖直的侧壁部11C向上倾斜,该竖直侧壁部11C形成槽10的空气通道16的底壁,用于释放困在槽10的液体中的气泡。 
在前方封闭槽10的侧壁结构11的前槽壁11E与前桶部21一体地形成,并且与相邻的侧壁部11A11C以及11D连接,并且与连接区域20中的连接部23和24处的槽底部13连接以封闭并且也密封槽10。 
优选地,前壁11E位于在两个桶部21和22的连接平面中并且由连接部23和24包围,连接部23和24在连接区域20中连接在一起,具体为焊接在一起。 
桶底部12的前桶底部部分12B与前桶部21成一体,并且通过热焊以密封的方式在连接区域20中或连接区域20处与后桶底部部分12A部分地连接,并且通过槽10和通过槽10的空气通道16与后桶底部部分12A部分地分离。 
在图5至图10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排放装置7。排放装置7的排放管道75与槽10相邻并且设置为至少部分地比槽10和其槽底部13更下部。 
排放管道75在槽10的附近具有大体上圆筒形的周向壁17,在周向壁17中矩形开口形成为槽出口15,槽10通过该出口15与排放管道75流体连接。槽出口15设置在槽底部13的上方,槽底部13朝向周向壁17在槽出口15下方的部段略微向下倾斜,和/或设置在周向壁17的上部区域以允许使流体从槽10平滑地排放至排放管道75中。 
排放管道75还在第一端处——这里为后端75A处——包括泵接收部37,该泵接收部37具有大体上圆筒形的周向壁87,周向壁87中形成有排放出口74。排放管道75的中央(几何)轴线A作为其各自的中央轴线或圆筒轴线延伸通过周向壁17和泵接收部37的中央区域。 
泵接收部37或其周向壁87相对于中央轴线A与周向壁17同轴地 设置并且在周向壁17而不是前桶部21的相对端处在周向壁17之后。泵接收部37的周向壁87比周向壁17具有更大的直径或距离轴线A更大的半径。排放管道75的周向壁17和87一起封闭排放管道75的内部空间或内部腔室85。 
现在,管道75的周向壁结构——具体地管道75前方的周向壁17以及还有管道75后方的泵接收部37的周向壁87的一部分——突出至槽10中或延伸至槽10中并且将槽底部13与槽10的侧壁结构11的侧部部11B和11C连接,因此形成刚性结构,如图3和图4中可最好地看出。因此,排放管道75的周向壁17和87形成槽10的侧壁结构11本身的弯曲的侧壁部,并且同时形成在槽10与管道内室85之间的分离壁(一个或多个分离壁)。 
在槽10内的管道75的弯曲的周向壁17和87——即限定侧壁结构11的侧壁部或者槽10与管道75之间的分离壁的部分——描述或覆盖绕中央轴线A测量的通常至少90°,优选地在100°与120°之间的角度范围β。槽出口15对应的开口角度α——即槽10通过其与管道75的内室85流体连通的周向壁17中的开口——小于角度范围β并且通常为80°或更小。 
槽出口15的这种设计和结构使得槽10内非常良好的流动结果并且同时非常坚固且刚性的构造,该槽出口从槽10观察优选地为在弯曲的——优选地圆筒状的——并且凹形的(或者从管道内室85观察凸起的)、位于槽10与管道75的内室85之间分离壁中的矩形开口。具体地,由于槽出口15朝向槽入口18定向,因此存在对于通过槽10排放的液体而言导致较少的湍流的直接且短的流动路径。 
因此,管道75与槽侧壁结构11和桶底部12刚性地连接超过预定的长度,并且与至少两个槽侧壁部11B和11C以及槽底部13刚性地连接,使得施加在管道75上的力在更大的部段中分为三个维度被分散并承受。 
除了具有作为排放管道入口的槽出口15的排放管道75之外,排放装置7包括排放泵70,该排放泵70具有泵轮72(仅在图8和图10中示出)以及泵驱动件71,该泵驱动件71通常为具有或没有传动装置的电动马达并且通常优选地具有电子的旋转速度控制件,用于在安装状态中使泵轮72围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该旋转轴线为排放管道75的中央轴线A。 
在管道75远离周向壁17指引的后端75A处的泵接收部37的后侧部87形成类环形的凸缘或者凸缘环,该凸缘或者凸缘环包围泵接收部37的后开口88。泵驱动件71在后端75A处固定至排放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的该后侧部87,优选地借助于圆形的平的驱动凸缘82和螺钉83,该螺钉83待被引导通过驱动凸缘82中的引导件84并且待被旋入至后侧部87处的相应的螺纹孔88中。因此,泵接收部37及由此整个管道75必须承受泵70的重量,这通过已描述的刚性的管状构造及与槽10的刚性连接来完成。优选地,垫圈或密封环(未示出)设置在排放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与驱动凸缘82之间用于密封。 
泵轮72与大体上圆筒形的泵轮壳体73一起通过后开口88引入至内侧管道室85中并且设置在泵接收部37内,或者更具体地,在由泵接收部37的周向壁87包围的排放管道75的管道腔室85的一部分的内侧。 
管道75的整个周向壁结构17和87以及泵接收部37与后桶部12一体地形成,即以相同的材料和/或注射模制过程形成。 
前桶部21具有覆盖壁25。覆盖壁25在第二端处——这里前端75B处——覆盖或封闭排放管道75及其内室85,该前端75B沿着中央轴线A轴向地观察与后端75A相对,并且进一步向上形成槽10的槽前壁11E并且继续进入或多或少以直角指向覆盖壁25的桶底部12的前桶底部部分12B中。因此管道75的前覆盖件和槽10通过相同的覆盖壁25一体地形成,并且依次该覆盖壁25又与前桶部21一体地形成。 
覆盖壁25至少在朝向管道75或槽10的侧部是大体上平坦或平的并且至少在管道75的前端75B与管道75的中央轴线A正交地定向。此外,覆盖壁25通常在连接区域20中和/或在连接平面中与管道75的周向壁17连接,该连接与两个桶部21和22通过热焊进行连接的同时形成。 
由于由覆盖壁25形成的管道75的前壁以及也由覆盖壁25形成的槽10的前壁11E为平的——优选地位于相同的连接平面中——因此管道75以及槽10的腔体或体积在每种情况中均在整个后桶部22中形成并且仅由前桶部21封闭。这允许简单的模制成形件和制造。 
在槽前壁11E中——该前壁11E优选地由覆盖壁25构成或形成——具有用于安装水位探测装置8的管子或水位探测管28的孔或开口80。 水位探测管28至少稍微向上地设置并且在与连接端28B相对的远端或上端28A处封闭,该连接端28B连接在开口80中。槽10和桶底部12中的洗涤液体的不同水位将导致水位探测管28中不同的填充水位并且造成液体水位上的空气压力的变化,这种变化可通过在上端28A处的空气压力传感器81探测或感测。 
开口80设置在排放管道75的上方并且在槽10的另一侧上而不是在槽出口15上,基本上与槽出口15相对,这导致水位探测管28由施加在槽10中的泵压通过槽出口15被有效地清空。优选为圆形的开口80的中央轴线和/或用于插入水位探测管28的连接端28B的插入方向平行于管道75的中央轴线A定向。 
排放管道75的内部或内室85内或排放管道75的内部或内室85中设置有具有过滤部段77的过滤器元件76,其用于将特定大小和/或尺寸的物体——具体地为较大和/或较长的物体——从排放液体中过滤出去,以防止它们到达泵轮72。在安装过滤器元件76时,过滤部段77基本上设置在管道75的周向壁17内。过滤器元件76具有另一优选地大体上圆筒形的泵轮壳体73,该泵轮壳体73与过滤器元件76或过滤部段77一体地形成并且在安装状态中设置在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内。 
管道75的中央轴线A在安装状态中优选地在水平方向上或在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平面中延伸,这造成排放液体通过排放管道75水平的轴向流动并且提高了过滤器76的过滤效果。 
因此在从槽出口15到后端75A到泵轮72的方向上的液体的主要排放流动方向是水平的,并且定向为从前方到后方或者远离前桶部21及其前覆盖件25。另外,具有沿着水平轴线A朝向泵轮72的轴向进入流,依次具有像离心泵一样的径向外出流。 
排放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的排放出口74由短的管子或管组成,该短的管子或管从周向壁87向外——基本上从轴线A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轴线A或水平面向上倾斜。 
在示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过滤器元件76在轴向方向上沿着中央轴线A插入通过后开口88而将过滤器元件76安装至排放管道75的内室85中。在管道75内的过滤器元件76的正确的角位置由过滤器元件76处的定位元件91确保,该定位元件91在管道75的周向壁17处待插入 至定位槽92中,该定位装置91和92还支承在过滤器元件76与管道75之间的角固定部。 
泵轮壳体73具有一种碗状或罐状的形状(pot shape)并且设置有大体上圆筒形的壳体周向壁93,该壳体周向壁93在安装时包围中央轴线A并且具有与中央轴线A垂直的圆形的环状壳体前壁94,该圆形的环状壳体前壁94作为分离壁将壳体周向壁93的内部与过滤部段77分离。壳体周向壁93绕轴线A在一定的角度范围设置有作为壳体出口78的开口。分离壁或壳体前壁94具有中央开口,中央轴线A在安装状态中延伸通过该中央开口且该中央开口用作过滤器出口79或壳体入口并使得过滤部段77与泵轮壳体73流体连接。当过滤器元件76安装时,泵轮壳体73接收在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中并且其壳体出口78在周向壁87处与排放出口74在角范围中重叠并且因此与排放出口74流体连接,该角定位由插入至定位槽92中的定位元件91辅助和确保。泵轮壳体73具有比管道75的周向壁87稍小的直径。 
一旦过滤器元件76正确地插入至管道75中,泵70的泵轮72可引入至过滤器元件76的泵轮壳体73中。在安装状态中,中央轴线A是泵轮壳体73和泵轮72作为其旋转轴线的中央轴线,并且优选地用于平衡旋转的惯性轴线。当泵轮72被引入至泵轮壳体73中时,泵轮72的叶片或翼片具有到泵轮壳体73的内壁的径向距离并且可在泵轮壳体73内绕轴线A旋转,以便从槽10中吸入或抽吸洗涤液体使其通过槽出口15进入内侧管道腔室85,并通过过滤部段77,并且之后通过过滤器出口79进入泵轮壳体73,并通过壳体出口78和排放出口74在大体上径向的方向上使液体从泵轮壳体73分配或泵送出去。因此,排放泵70和其泵轮72相对于中央轴线A具有用于洗涤液体的轴向进入流和径向引出流。 
换言之,泵轮72借助于排放管道75和过滤器元件76来与槽10分离,并且减小了流动路径以及因此减小了流动阻力,从而减小了能量损失。泵轮72在管道75及因此在槽10中产生低压,并且产生通过水平管道75的排放液体的稳流。 
为了促进并且改进前桶部21与后桶部22之间在连接区域20处的连接,可设置连接元件26和27,其中,如所示的,设置在前桶部21处的连接元件26是突出部分并且通过作为第二连接元件27的接收腔接收,该设计提高了热焊的连接性能并且构成焊接的水密性密封。同样的,连接部26 和27允许在焊接前对两个桶部21和22进行预定位。 
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在示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都以这种方式形成:它们可由热塑性材料在模制过程中的两种模制成形件之间注射模制,从而减小在其它的模制步骤中流道或可动成形件部分的使用。两种模制成形件的至少一者,优选地两者都——通常为内部模制成形件——在桶部21和22中形成腔和凹形的空间,诸如槽10或桶内部9或排放管道75,该腔或凹形的空间在两个模制部之间的连接线处起始并且朝向模制部的连接部线敞开,其中,槽10和管道75优选地基本上在后桶部22中形成。具体地,前桶部21以及还有优选地大部分的后桶部22具有允许模制成形件沿着共用的缩回方向直接线性缩回的形状,该共用的缩回方向平行于延伸通过桶部21或22的轴线,该轴线在桶部22的情况下,缩回方向平行于排放管道75的中央轴线A。为了能够在模制过程之后抽出或者缩回每个模制成形件,必要的是,没有刚刚模制的桶部的模制部是关于沿着缩回方向的模制成形件部段。如果模制部的关于沿着缩回方向的模制成形件的的数量非常少,例如仅一个,则无论如何都将大大简化模制过程。 
这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在桶部21和22的构造中实现:通过不允许或限制数量、限制沿与缩回方向相反的方向、限制在桶部21和22中的腔或凹形空间中的每一者的直径或内部尺寸以与两个模制成形件中的每一者的缩回方向正交的侧向方向的任何扩展或增加。换言之,如沿着缩回轴线——具体地沿着平行于中央轴线A——在线性投影中观察所看到的,每个腔和凹形空间的内部尺寸或直径在前桶部21以及后桶部22的大部分中——具体地槽10、桶内部9以及排放管道75——沿与每个模制成形件缩回方向相对的方向保持相同或减小,即不增大。这允许内模制成形件在平行于缩回轴线——具体地中央轴线A——的缩回方向上的线性缩回,该内模制成形件具有与刚刚模制的前桶部21以及后桶部22的大部分的这些腔和空间中的这些腔或凹形空间的互补的形状。 
附图标记列表 
2  洗涤桶 
3  滚筒 
4  开口 
5  配重结构 
6  滚筒驱动件 
7  排放装置 
8  水位探测装置 
9  桶内部 
10 排放槽 
11 侧壁结构 
11A  侧壁部 
11B 侧壁部 
11C 侧壁部 
11D 侧壁部 
11E 前侧壁部 
12 桶底部 
12A 前桶底部部分 
12B  后桶底部部分 
13 槽底部 
14 载体桥 
15 槽出口 
16 空气通道 
17 周向壁 
18 槽入口 
19 加强肋 
20 连接区域/接缝 
21 前桶部 
22 后桶部 
23 前连接部 
24 后连接部 
25 前覆盖件 
26,27 连接元件 
28 水位探测管 
28A 远端 
28B 连接端 
30 偏转器元件 
37 泵接收部 
38 凸缘 
39 密封环 
60 通孔 
61 紧固元件 
62 加强肋 
63 通孔 
70 排放泵 
71 泵驱动件 
72 泵轮 
73 泵轮壳体 
74 排放出口 
75 排放管道 
75A  第一端 
75B 第二端 
76 过滤器元件 
77 过滤部段 
78 壳体出口 
79 过滤器出口 
80 连接孔 
81 空气压力传感器 
82 驱动凸缘 
83 螺钉 
84 螺钉引导件 
85 内侧管道腔室 
87 周向壁 
88 后开口 
89 螺钉孔 
91 定位元件 
92 定位槽 
93 壳体周向壁 
94 壳体前壁 
97 后侧 
A 中央轴线 
β 角度范围 

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667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6678A21申请号201380011282922申请日2013022512157033720120227EPD06F39/0820060171申请人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比利时布鲁塞尔72发明人毛罗奇内洛维托里奥佩罗萨弗朗切斯科萨西洛托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董敏田军锋54发明名称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57摘要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包括A洗涤桶2,该洗涤桶2具有容置可旋转的滚筒3的桶内部9;B排放槽10,该排放槽10设置在所述洗涤桶2的下部区域中;以及C排放装置。

2、7,该排放装置7与排放槽10流体地连接用于从桶内部9排放洗涤液体;D其中,该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75和排放泵70,E其中,该洗涤桶2包括预成形的前桶部21和预成形的后桶部22,该后桶部22在连接区域20中与前桶部21连接,F其中,管道75与第一桶部一体地形成,该第一桶部为所述前桶部21和所述后桶部22中的第一者,以及G其中,管道75在第一端75A处具有用于接收排放泵70的泵接收部37并且在与第一端75A相对的、管道75的第二端75B处由覆盖壁25封闭,H其中,覆盖壁25与第二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连接区域20中与管道75连接,该第二桶部为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中的第二者。30优先权数据85PCT。

3、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27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3/05371120130225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27739EN20130906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1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1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6678ACN104136678A1/2页21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包括A洗涤桶2,所述洗涤桶2具有容置可旋转的滚筒3的桶内部9,B排放槽10,所述排放槽10设置在所述洗涤桶2的下部区域中,以及C排放装置7,所述排放装置7与所述排放槽10流体连接。

4、用于从所述桶内部9排放洗涤液体,D其中,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75和排放泵70,E其中,所述洗涤桶2包括预成形的前桶部21和预成形的后桶部22,所述后桶部22在连接区域20中与所述前桶部21连接,F其中,所述管道75与第一桶部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一桶部为所述前桶部21和所述后桶部22中的第一者,以及G其中,所述管道75在第一端75A处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排放泵70的泵接收部37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端75A相对的、所述管道75的第二端75B处由覆盖壁25封闭,H其中,所述覆盖壁25与第二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所述连接区域20中与所述管道75连接,所述第二桶部为所述前桶部21和所述后桶部22中的第二者。2根。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预成形的桶部各自被注射模制或者由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射模制形成,并且所述排放管道和所述覆盖壁在每种情况下由与相对应的桶部相同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和/或以与相对应的桶部相同的注射模制过程形成,并且其中,在所述两个桶部21、22之间的连接优选地通过热焊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桶单元,所述排放泵70具有泵驱动件71和至少一个泵轮72,所述至少一个泵轮72设置在泵轮壳体73内,所述泵驱动件71用于驱动所述泵轮72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中央轴线A进行旋转运动,其中,具有所述排放泵的所述泵轮72的所述泵轮壳体73设置在由周向壁87包围的所述管道75的所述泵接。

6、收部37的内部,并且所述泵驱动件71安装至所述泵接收部37的端侧97上和/或其中所述管道75或所述管道75的内室85沿着所述中央轴线A延伸,所述中央轴线A为所述泵轮的旋转轴线并且优选地为水平的。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排放管道具有包围所述管道的内室85的周向壁结构17,并且所述覆盖壁25在所述连接区域20中和/或所述连接平面中的所述第二端75B处连接至所述管道75的所述周向壁结构,所述连接优选地在所述两个桶部21和22连接的同时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桶单元,A其中,所述管道75的所述周向壁结构的分离部形成所述槽10的侧壁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将所述槽与所述管。

7、道的所述内室分离,B其中,所述管道的所述内室通过至少一个槽出口15与所述槽流体连接,所述槽出口形成为在所述周向壁结构的所述分离部中的开口。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过滤器元件76具有用于将特定大小和/或尺寸的物体从排放的液体中过滤出去的过滤部段77,所述过滤器元件76设置在所述管道75的所述内室85内或设置在所述管道75的所述内室85中。权利要求书CN104136678A2/2页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过滤器元件76通过在所述管道75的第一端75A处的开口能够插入所述管道75中或者能够从所述管道75中移除,其中,所述排放泵70在所述管道75的第一。

8、端75A处可释放地安装至所述泵接收部37,并且所述过滤器元件76在卸下所述排放泵70之后能够插入或移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泵70的凸缘82在所述第一端75A处封闭所述开口和所述管道,所述凸缘82具体地分离所述泵轮和设置在所述管道75外侧的所述泵驱动件,和/或其中,优选地,在所述凸缘82与所述管道7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槽10与所述管道75与之所一体形成的相同的桶部21一体地形成,并且由所述覆盖壁11E、25封闭,所述覆盖壁11E、25与用于所述管道75的所述覆盖壁25与之所一体形成的所述相同的桶部一体地形成。10。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所述槽10具有侧壁结构11和槽底部13,并且用于所述槽10的所述覆盖壁形成侧壁部,具体地为形成前侧壁部11E,所述侧壁部在所述连接区域20中与所述槽10的所述侧壁结构11和所述槽底部13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用于所述槽10的所述覆盖壁,具体地为所述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11E至少在面向所述槽10的表面处具有平坦或平的表面、和/或其本身位于连接平面中或者位于与所述两个桶部21和22的所述连接区域20相同的平面中、或使其平坦或平的表面位于连接平面或者位于与所述两个桶部21和22的所述连接区域20相同的平面中。12根据权利要求9。

10、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在用于所述槽10的所述覆盖壁中,具体地为所述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11E,形成有用于连接水位探测装置8的水位探测管28的开口80。13根据权利要求1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优选地为圆形的所述开口80的中央轴线和/或用于插入水位探测管28的连接端28B的插入方向平行于所述管道75的所述中央轴线A定向。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其中,如沿着缩回轴线,具体地为沿着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央轴线A,在线性投影中所看到的,每个腔和凹形空间的内部尺寸或直径在所述后桶部22、所述槽10、所述后桶内部9以及所述排放管道75中在与用于形成所述。

11、后桶部22的每个模制成形件的缩回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不增加。15一种洗衣机,所述洗衣机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其中一项所述的洗涤桶单元。权利要求书CN104136678A1/11页4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以及洗衣机。0002也称为家用洗衣机的家用电器中的洗衣机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通常用于洗涤衣物。0003洗衣机通常包括洗涤桶,在该洗涤桶中容置有用于接收待洗涤的物品通常为衣物的可旋转滚筒。洗涤液体被引入至洗涤桶,该洗涤液体仅由水组成或者主要由水和清洁剂或添加至水中或者在水中溶解的洗涤剂或清洁剂组成,用于提高洗涤质量。0004通常,在洗涤桶的底部处设置有槽,该槽用于将。

12、洗涤液体从桶中排放到排放回路或者排放装置中,以便或者以闭合回路或循环模式将洗涤液体再次从槽返回至洗涤桶,洗涤液体通常通过在槽中或者槽附近设置的加热元件加热,或者当洗涤液体不再被需要时以开放回路将洗涤液体从洗衣机排放至污水管道。0005EP2198081B1公开了具有前壁、后壁以及包围内部桶隔室的圆筒形壁的塑料洗衣机桶。该桶包括由注射模制的塑料制成的两个桶外壳,这两个桶外壳可借助于组装平面沿桶封闭方向连接在一起,第一桶外壳包括前壁并且第二桶外壳包括后壁,并且此外从圆筒形壁显露出的并且限定用作排放槽的腔的一体式隆起,该排放槽经由入口开口和之后的具有出口开口的排放管子或管道连接至内部桶隔室,用于将洗。

13、涤水从内部桶隔室中清空。组装平面将隆起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隆起部设置在第一桶外壳中并且第二隆起部设置在第二桶外壳中,隆起部中的一个隆起部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此外,隆起的管道由组装平面沿桶封闭方向划分。两个桶外壳使用焊接技术具体地热板焊接连接。隆起在从其中突出的圆筒形壁的中央并且距离前壁和/或后壁一段隆起距离。通过该构造,在塑料桶部的注射模制期间省去了成形件中的流道RUNNER或可动部的使用。桶的外壳的封闭/连结方向与注射模制成形件中的每个外壳的脱模方向相同并且垂直于组装平面。当两个外壳密闭地连结时,隆起也借助于那些外壳的分隔线而被密封。此外,隆起从下部桶部延伸至上部桶部,同。

14、时组装平面限定腔的一部分作为压力室,该作为压力室的腔的一部分通过下部室部连接至内部桶隔室并且通过上侧室部与内部桶隔室分离并且具有设置在其上部的通风孔。0006EP0110482A1公开了具有洗涤桶的洗衣机,该洗涤桶具有与洗涤桶的第一壳状的桶部和用于从其一侧封闭槽的基本上平坦或平的第二桶部成一体的排放槽。第二桶部和第一桶部在接缝处彼此连接。槽通过在其侧壁的一个侧壁中的矩形狭缝流体连接至平行的隔室。在该隔室下方,设置有用于从隔室中排放液体的排放管道,该管道在三个侧面与第一桶部成一体并且在前方由第二桶部封闭。排放泵将连接至该管道但未进行描述。由于矩形开口的形状,因此较大的障碍物不能穿过并且从槽中漏出。

15、通过开口进入平行的隔室中的水将被从这种较大的障碍物过滤出并且向下排放至排放管道。0007在EP0267837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该洗涤桶也由彼此连接的两个桶部制成。排放槽完全在桶部的一个内形成并且通过槽下部区域中的开口连接至泵轮壳体内的泵轮室。封闭泵轮室的泵轮壳体在三个侧面与桶部成一体并且通过密封环密封的另一桶部的平壁封闭。泵的驱动件设置在平壁的前方,并且用于驱动泵轮的轮轴通过桶部到达进入泵轮室。说明书CN104136678A2/11页50008EP0026018A1公开了另一种具有洗涤桶和槽的洗衣机,其中,用于使旋转滚筒在洗涤桶内旋转的驱动系统包括带和齿状的驱动轮,该齿状的驱。

16、动轮对带进行驱动并且设置在由电动马达驱动的轮轴上。带和驱动轮以及轮轴全都设置在槽内,导致通过槽的洗涤液体的流动的扰动。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排放装置的洗涤桶单元,该洗涤桶单元具有良好的排放性能并且可容易地制造。0010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洗涤桶单元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和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0011根据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其包括0012A洗涤桶,洗涤桶容置用于接收待洗涤的物品的可旋转的滚筒,0013B排放槽,排放槽设置在洗涤桶的下部区域中,以及0014C排放装置,排放装置与排放槽流体连接用于从桶内部排放洗涤液体,0015D其中,。

17、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和排放泵,0016E其中,洗涤桶由预成形的桶部构成,该桶部在连接区域中优选地通过热焊与前桶部连接,0017F其中,管道与第一桶部一体地形成,第一桶部为前桶部和后桶部中的第一者,并且0018G其中,管道在第一端处具有用于接收排放泵的泵接收部并且在与第一端相对的管道的第二端处由覆盖壁封闭,0019H其中,覆盖壁与第二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连接区域中与管道连接,第二桶部为前桶部和后桶部中的第二者。0020通过该构造,进行节省成本的制造是可能的。同样的,泵可以简单的方式在与第二端分离的、管道的第一端安装在泵接收部上,覆盖壁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在该第二端处形成。因此,管道的泵接收部在管道的。

18、第一端处承受来自泵的力通过重力和旋转,该力被传送至与管道制成一体的桶部中并且由该桶部承受。因此,在管道另一侧处的管道的第二端处的覆盖壁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具体为连接缝不受到泵力的负载或应变,使得不危及在第二端处的在连接区域处的覆盖壁与管道之间的密封。0021在本申请中代替词语“排放”,也可使用词语“排出”,并且反之亦然。0022“周向壁”指的是设置成具体是以封闭的方式围绕例如像轴线的某物的壁,并且不限于圆筒形或圆形的形状。0023预成形的桶部优选地各自注射模制或者由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射模制形成。为了与相对应的桶部成一体,则覆盖壁优选地由与相对应的桶部相同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和/或与相对应的桶部以相同的热。

19、塑成形过程形成。优选地,在两个桶部之间的连接通过热焊形成。002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放泵具有泵驱动件和至少一个泵轮,至少一个泵轮设置在泵轮壳体内,泵驱动件用于驱动泵轮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中央轴线进行旋转运动,其中,具有排放泵的泵轮的泵轮壳体设置在由周向壁包围的管道的泵接收部的内部内,并且泵驱动件安装在泵接收部的端侧上,和/或其中管道或其内室沿着中央轴线延伸,中央轴线为泵轮的旋转轴线并且优选地为水平的。0025排放管道优选地具有包围管道的内室的周向壁结构,并且覆盖壁在连接区域和/说明书CN104136678A3/11页6或连接平面中在第二端处连接至管道的周向壁结构,该连接优选地在两个桶部连接的。

20、同时形成。0026在实施方式中,管道的周向壁结构的分离部形成槽的侧壁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将槽与管道的内室分离,其中,管道的内室通过至少一个槽出口与槽流体连接,槽出口形成为在周向壁结构的分离部中的开口。0027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元件具有用于将特定大小和/或尺寸的物体从排放的液体中过滤出去的过滤部段,该过滤器元件设置在管道的内室内或管道的内室中。优选地,过滤器元件通过在管道的第一端处的开口能够插入管道中或者能够从管道中移除,其中,排放泵在管道的第一端处可释放地安装至泵接收部,并且过滤器元件在卸下排放泵之后能够插入或移除。特别地,泵的凸缘在第一端处封闭该开口和管道,凸缘特别地分离泵轮和设置在管道。

21、外侧的泵驱动件。同样优选地,密封垫圈设置在凸缘与管道之间。002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槽与管道与之所一体形成的相同的桶部一体地形成,并且由覆盖壁封闭,该覆盖壁与用于管道的覆盖壁与之所一体形成的相同的桶部一体地形成。因此,管道和槽的腔或体积在该桶部具体地后桶部中整体地形成并且由前桶部封闭。这允许简单的模制成形件和制造。0029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槽具有侧壁结构和槽底部,并且用于槽的覆盖壁形成侧壁部,具体地形成前侧壁部,该侧壁部在连接区域中与侧壁结构以及槽的槽底部连接。0030其中,用于槽的覆盖壁,具体地为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至少在面向槽的表面具有平坦或平的表面和/或本身位于连接平面或者与两个。

22、桶部的连接区域相同的平面或使其平坦或平的表面位于连接平面或者与两个桶部的连接区域相同的平面。00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用于槽的覆盖壁中,具体地为侧壁部,优选地为前侧壁部,形成有用于连接水位探测装置的水位探测管的开口。优选的圆形的开口的中央轴线和/或用于插入水位探测管的连接端的插入方向平行于管道的中央轴线定向。0032在允许显著减少模制成形件中的可动部分的数量的容易制造的实施方式中,如沿着缩回轴线具体地沿着或平行于中央轴线在线性投影中所看到的,每个腔和凹形空间的内部尺寸或直径在后桶部、槽、后桶内部以及排放管道中沿与用于形成所述后桶部的每个模制成形件的缩回方向相对的方向不增加。0033在权利要。

23、求15中,要求保护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洗涤桶的洗衣机。0034下面参照附图对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和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0035图1为以侧视角从前方观察的呈三维立体的洗涤桶单元,0036图2为以侧视角从后方观察的图1的洗涤桶单元的立体图,0037图3为以上视角从前方观察的根据图1和图2的洗涤桶单元的后桶部,0038图4为以上视角从前方观察的图3的后桶部的槽的详细地立体图,0039图5为以侧视角从前方观察的根据图1至4的洗涤桶单元的排放装置的立体图,0040图6为大致从侧方观察的图5的排放装置的立体图和出于说明目的局的部截面图,0041图7为以上视角从后方观察的图5和图6的排放装置的立体图和。

24、出于说明目的的局部截面图,0042图8为根据图1至图7的在安装或组装前、从侧面观察的前桶部和后桶部的下部说明书CN104136678A4/11页7以及排放装置的局部截面分解视图,0043图9为根据图8的以侧视角从后方观察的前桶部和后桶部的下部以及排放装置的三维分解视图,0044图10为如图8或图9中所示从侧面观察的具有前桶部和后桶部的洗涤桶单元的下部部段以及排放装置的在组装或安装状态下分解局部截面视图。0045图1至图10中相同或至少相应的部分和数量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指定。0046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包括洗涤桶2和排放装置7的洗衣机的洗涤桶单元。洗涤桶2基本上由两部分在该情况中前桶部21和后桶。

25、部22组装成,这两部分在连接区域20中连接以便形成洗涤桶2,该洗涤桶2在其后方以及其周界处以液体密闭的方式封闭。0047在连接区域20中,前桶部21的至少一个前连接部23和后桶部22的至少一个后连接部24彼此连接具体地通过热焊以便在连接区域20中形成液体密闭式的焊缝。具体地,前连接部23和后连接部24至少部分地形成类似连接凸缘,该连接凸缘抵靠彼此按压并且之后连接具体地通过热焊来焊接用以在两个连接部23和24之间并且因此在两桶部21和22之间形成永久性连接。0048连接区域20优选地设置在连接或连结平面中或者形成连接或连结平面。具体地,连接部23和24在连接平面中具有连结的具体地焊接的平坦的表面。

26、。0049因此,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至少在它们的连接部23和24中由本领域众所周知的能热焊的材料形成或形成,优选地合适的热塑塑料或热塑性材料。0050优选地,完整的前桶部21和完整的后桶部22由这种热塑塑料或热塑性材料形成并且通过在至少两个互补的模制成形件之间或者在它们中模制来制造,具体地在模制成形件中通过注射模制而制造。0051热焊连接还确保水的密闭连接,使得没有水或洗涤液体能通过连接区域20或在连接区域20中从洗涤桶2中漏出,并且不需要其他的密封件或者密封环。0052在洗涤桶单元的前方具有开口4,该开口4用于将待洗涤的物品诸如衣物装载至洗涤桶2内侧的桶内部9中,该开口4形成在前桶部21中。

27、。开口4至少部分地由配重结构5包围,该配重结构5与前桶部21相关联用于在操作情况中平衡洗涤桶单元。开口4允许从洗涤桶2的外部或者外侧到达设置在洗涤桶2的桶内部9中的载体,该情况中为可旋转的滚筒或者旋转滚筒3。适于滚筒3,洗涤桶2优选地大体上形成为圆筒形的形状。滚筒3为可旋转的或者能通过旋转驱动件或滚筒驱动件6来旋转,在图1中洗涤桶2的下方示出了旋转驱动件或滚筒驱动件6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旋转滚筒的旋转和驱动都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因此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说明。0053滚筒驱动件6紧固至设置在后桶部21的下部部段的紧固部段61。后桶部21具有用于驱动轴未示出的中央通孔60,该驱动轴将滚筒驱动件6与滚筒。

28、3连接用于使滚筒3旋转并且承受由旋转滚筒3施加的力和动量以及滚筒3内的衣物或洗涤物品的负荷。为此目的,如图2中可看出的,后桶部22的后侧由绕通孔60的加强肋62加强。0054如图3和图4中可最佳地看出的,在桶底部12中形成有槽10,根据本发明该槽具有有利的构造。0055槽10具有大体上水平的槽底部13和从槽底部13向上升起直至桶底部12的侧壁说明书CN104136678A5/11页8结构11,使得槽底部13是槽10的最下部的壁并且设置在桶底部12下方。由侧壁结构11包围的桶底部12中的开口形成在槽10的最上侧部分的用于洗涤液体的槽入口18。槽底部13和侧壁结构11比桶底部12设置的更下部,使得。

29、可在重力和/或附加地由排放装置7的排放泵70施加的低压的影响下使洗涤桶2中的洗涤液体在槽10中收集并排放。0056载体桥14在槽入口18内从侧壁部11B向内延伸超过槽10作为桶底部12的突出部或延伸部并且用作搁置表面或元件,该搁置表面或元件用于联接用于对桶2内的洗涤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未示出的保持元件,该加热元件通过在后桶部22的后部的通孔63电连接至桶2的外侧。0057后桶底部部分12A和槽10的侧壁结构11的相邻的侧壁部11A、11B、11C以及11D以及槽底部13即除了前槽壁11E外的槽10的全部限制壁与后桶部22成一体或与后桶部22的一部分成一体,并且优选地由相同的热塑性材料并且在相。

30、同的模制成形件中以相同的注射模制过程形成。0058侧壁部11A、11B以及11C绕槽10彼此接续,优选地彼此呈矩形地设置,并且为至少近似竖直壁,该竖直壁具有在槽入口18处的倾斜的上进入部段以及优选地在侧壁部11A、11B、以及11C之间的水平弯曲的中间过渡部段。侧壁部11D设置在竖直的侧壁部11C的上方并且从竖直的侧壁部11C向上倾斜,该竖直侧壁部11C形成槽10的空气通道16的底壁,用于释放困在槽10的液体中的气泡。0059在前方封闭槽10的侧壁结构11的前槽壁11E与前桶部21一体地形成,并且与相邻的侧壁部11A11C以及11D连接,并且与连接区域20中的连接部23和24处的槽底部13连接。

31、以封闭并且也密封槽10。0060优选地,前壁11E位于在两个桶部21和22的连接平面中并且由连接部23和24包围,连接部23和24在连接区域20中连接在一起,具体为焊接在一起。0061桶底部12的前桶底部部分12B与前桶部21成一体,并且通过热焊以密封的方式在连接区域20中或连接区域20处与后桶底部部分12A部分地连接,并且通过槽10和通过槽10的空气通道16与后桶底部部分12A部分地分离。0062在图5至图10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排放装置7。排放装置7的排放管道75与槽10相邻并且设置为至少部分地比槽10和其槽底部13更下部。0063排放管道75在槽10的附近具有大体上圆筒形的周向壁17,在周向。

32、壁17中矩形开口形成为槽出口15,槽10通过该出口15与排放管道75流体连接。槽出口15设置在槽底部13的上方,槽底部13朝向周向壁17在槽出口15下方的部段略微向下倾斜,和/或设置在周向壁17的上部区域以允许使流体从槽10平滑地排放至排放管道75中。0064排放管道75还在第一端处这里为后端75A处包括泵接收部37,该泵接收部37具有大体上圆筒形的周向壁87,周向壁87中形成有排放出口74。排放管道75的中央几何轴线A作为其各自的中央轴线或圆筒轴线延伸通过周向壁17和泵接收部37的中央区域。0065泵接收部37或其周向壁87相对于中央轴线A与周向壁17同轴地设置并且在周向壁17而不是前桶部2。

33、1的相对端处在周向壁17之后。泵接收部37的周向壁87比周向壁17具有更大的直径或距离轴线A更大的半径。排放管道75的周向壁17和87一起封闭排放管道75的内部空间或内部腔室85。说明书CN104136678A6/11页90066现在,管道75的周向壁结构具体地管道75前方的周向壁17以及还有管道75后方的泵接收部37的周向壁87的一部分突出至槽10中或延伸至槽10中并且将槽底部13与槽10的侧壁结构11的侧部部11B和11C连接,因此形成刚性结构,如图3和图4中可最好地看出。因此,排放管道75的周向壁17和87形成槽10的侧壁结构11本身的弯曲的侧壁部,并且同时形成在槽10与管道内室85之间。

34、的分离壁一个或多个分离壁。0067在槽10内的管道75的弯曲的周向壁17和87即限定侧壁结构11的侧壁部或者槽10与管道75之间的分离壁的部分描述或覆盖绕中央轴线A测量的通常至少90,优选地在100与120之间的角度范围。槽出口15对应的开口角度即槽10通过其与管道75的内室85流体连通的周向壁17中的开口小于角度范围并且通常为80或更小。0068槽出口15的这种设计和结构使得槽10内非常良好的流动结果并且同时非常坚固且刚性的构造,该槽出口从槽10观察优选地为在弯曲的优选地圆筒状的并且凹形的或者从管道内室85观察凸起的、位于槽10与管道75的内室85之间分离壁中的矩形开口。具体地,由于槽出口1。

35、5朝向槽入口18定向,因此存在对于通过槽10排放的液体而言导致较少的湍流的直接且短的流动路径。0069因此,管道75与槽侧壁结构11和桶底部12刚性地连接超过预定的长度,并且与至少两个槽侧壁部11B和11C以及槽底部13刚性地连接,使得施加在管道75上的力在更大的部段中分为三个维度被分散并承受。0070除了具有作为排放管道入口的槽出口15的排放管道75之外,排放装置7包括排放泵70,该排放泵70具有泵轮72仅在图8和图10中示出以及泵驱动件71,该泵驱动件71通常为具有或没有传动装置的电动马达并且通常优选地具有电子的旋转速度控制件,用于在安装状态中使泵轮72围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该旋转轴线为排。

36、放管道75的中央轴线A。0071在管道75远离周向壁17指引的后端75A处的泵接收部37的后侧部87形成类环形的凸缘或者凸缘环,该凸缘或者凸缘环包围泵接收部37的后开口88。泵驱动件71在后端75A处固定至排放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的该后侧部87,优选地借助于圆形的平的驱动凸缘82和螺钉83,该螺钉83待被引导通过驱动凸缘82中的引导件84并且待被旋入至后侧部87处的相应的螺纹孔88中。因此,泵接收部37及由此整个管道75必须承受泵70的重量,这通过已描述的刚性的管状构造及与槽10的刚性连接来完成。优选地,垫圈或密封环未示出设置在排放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与驱动凸缘82之间用于密封。0072泵。

37、轮72与大体上圆筒形的泵轮壳体73一起通过后开口88引入至内侧管道室85中并且设置在泵接收部37内,或者更具体地,在由泵接收部37的周向壁87包围的排放管道75的管道腔室85的一部分的内侧。0073管道75的整个周向壁结构17和87以及泵接收部37与后桶部12一体地形成,即以相同的材料和/或注射模制过程形成。0074前桶部21具有覆盖壁25。覆盖壁25在第二端处这里前端75B处覆盖或封闭排放管道75及其内室85,该前端75B沿着中央轴线A轴向地观察与后端75A相对,并且进一步向上形成槽10的槽前壁11E并且继续进入或多或少以直角指向覆盖壁25的桶底部12的前桶底部部分12B中。因此管道75的前。

38、覆盖件和槽10通过相同的覆盖壁25一体说明书CN104136678A7/11页10地形成,并且依次该覆盖壁25又与前桶部21一体地形成。0075覆盖壁25至少在朝向管道75或槽10的侧部是大体上平坦或平的并且至少在管道75的前端75B与管道75的中央轴线A正交地定向。此外,覆盖壁25通常在连接区域20中和/或在连接平面中与管道75的周向壁17连接,该连接与两个桶部21和22通过热焊进行连接的同时形成。0076由于由覆盖壁25形成的管道75的前壁以及也由覆盖壁25形成的槽10的前壁11E为平的优选地位于相同的连接平面中因此管道75以及槽10的腔体或体积在每种情况中均在整个后桶部22中形成并且仅由。

39、前桶部21封闭。这允许简单的模制成形件和制造。0077在槽前壁11E中该前壁11E优选地由覆盖壁25构成或形成具有用于安装水位探测装置8的管子或水位探测管28的孔或开口80。水位探测管28至少稍微向上地设置并且在与连接端28B相对的远端或上端28A处封闭,该连接端28B连接在开口80中。槽10和桶底部12中的洗涤液体的不同水位将导致水位探测管28中不同的填充水位并且造成液体水位上的空气压力的变化,这种变化可通过在上端28A处的空气压力传感器81探测或感测。0078开口80设置在排放管道75的上方并且在槽10的另一侧上而不是在槽出口15上,基本上与槽出口15相对,这导致水位探测管28由施加在槽1。

40、0中的泵压通过槽出口15被有效地清空。优选为圆形的开口80的中央轴线和/或用于插入水位探测管28的连接端28B的插入方向平行于管道75的中央轴线A定向。0079排放管道75的内部或内室85内或排放管道75的内部或内室85中设置有具有过滤部段77的过滤器元件76,其用于将特定大小和/或尺寸的物体具体地为较大和/或较长的物体从排放液体中过滤出去,以防止它们到达泵轮72。在安装过滤器元件76时,过滤部段77基本上设置在管道75的周向壁17内。过滤器元件76具有另一优选地大体上圆筒形的泵轮壳体73,该泵轮壳体73与过滤器元件76或过滤部段77一体地形成并且在安装状态中设置在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内。0。

41、080管道75的中央轴线A在安装状态中优选地在水平方向上或在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平面中延伸,这造成排放液体通过排放管道75水平的轴向流动并且提高了过滤器76的过滤效果。0081因此在从槽出口15到后端75A到泵轮72的方向上的液体的主要排放流动方向是水平的,并且定向为从前方到后方或者远离前桶部21及其前覆盖件25。另外,具有沿着水平轴线A朝向泵轮72的轴向进入流,依次具有像离心泵一样的径向外出流。0082排放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的排放出口74由短的管子或管组成,该短的管子或管从周向壁87向外基本上从轴线A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轴线A或水平面向上倾斜。0083在示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

42、将过滤器元件76在轴向方向上沿着中央轴线A插入通过后开口88而将过滤器元件76安装至排放管道75的内室85中。在管道75内的过滤器元件76的正确的角位置由过滤器元件76处的定位元件91确保,该定位元件91在管道75的周向壁17处待插入至定位槽92中,该定位装置91和92还支承在过滤器元件76与管道75之间的角固定部。说明书CN104136678A108/11页110084泵轮壳体73具有一种碗状或罐状的形状POTSHAPE并且设置有大体上圆筒形的壳体周向壁93,该壳体周向壁93在安装时包围中央轴线A并且具有与中央轴线A垂直的圆形的环状壳体前壁94,该圆形的环状壳体前壁94作为分离壁将壳体周向壁。

43、93的内部与过滤部段77分离。壳体周向壁93绕轴线A在一定的角度范围设置有作为壳体出口78的开口。分离壁或壳体前壁94具有中央开口,中央轴线A在安装状态中延伸通过该中央开口且该中央开口用作过滤器出口79或壳体入口并使得过滤部段77与泵轮壳体73流体连接。当过滤器元件76安装时,泵轮壳体73接收在管道75的泵接收部37中并且其壳体出口78在周向壁87处与排放出口74在角范围中重叠并且因此与排放出口74流体连接,该角定位由插入至定位槽92中的定位元件91辅助和确保。泵轮壳体73具有比管道75的周向壁87稍小的直径。0085一旦过滤器元件76正确地插入至管道75中,泵70的泵轮72可引入至过滤器元件。

44、76的泵轮壳体73中。在安装状态中,中央轴线A是泵轮壳体73和泵轮72作为其旋转轴线的中央轴线,并且优选地用于平衡旋转的惯性轴线。当泵轮72被引入至泵轮壳体73中时,泵轮72的叶片或翼片具有到泵轮壳体73的内壁的径向距离并且可在泵轮壳体73内绕轴线A旋转,以便从槽10中吸入或抽吸洗涤液体使其通过槽出口15进入内侧管道腔室85,并通过过滤部段77,并且之后通过过滤器出口79进入泵轮壳体73,并通过壳体出口78和排放出口74在大体上径向的方向上使液体从泵轮壳体73分配或泵送出去。因此,排放泵70和其泵轮72相对于中央轴线A具有用于洗涤液体的轴向进入流和径向引出流。0086换言之,泵轮72借助于排放。

45、管道75和过滤器元件76来与槽10分离,并且减小了流动路径以及因此减小了流动阻力,从而减小了能量损失。泵轮72在管道75及因此在槽10中产生低压,并且产生通过水平管道75的排放液体的稳流。0087为了促进并且改进前桶部21与后桶部22之间在连接区域20处的连接,可设置连接元件26和27,其中,如所示的,设置在前桶部21处的连接元件26是突出部分并且通过作为第二连接元件27的接收腔接收,该设计提高了热焊的连接性能并且构成焊接的水密性密封。同样的,连接部26和27允许在焊接前对两个桶部21和22进行预定位。0088前桶部21和后桶部22在示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都以这种方式形成它们可由热塑性材料在模。

46、制过程中的两种模制成形件之间注射模制,从而减小在其它的模制步骤中流道或可动成形件部分的使用。两种模制成形件的至少一者,优选地两者都通常为内部模制成形件在桶部21和22中形成腔和凹形的空间,诸如槽10或桶内部9或排放管道75,该腔或凹形的空间在两个模制部之间的连接线处起始并且朝向模制部的连接部线敞开,其中,槽10和管道75优选地基本上在后桶部22中形成。具体地,前桶部21以及还有优选地大部分的后桶部22具有允许模制成形件沿着共用的缩回方向直接线性缩回的形状,该共用的缩回方向平行于延伸通过桶部21或22的轴线,该轴线在桶部22的情况下,缩回方向平行于排放管道75的中央轴线A。为了能够在模制过程之后。

47、抽出或者缩回每个模制成形件,必要的是,没有刚刚模制的桶部的模制部是关于沿着缩回方向的模制成形件部段。如果模制部的关于沿着缩回方向的模制成形件的的数量非常少,例如仅一个,则无论如何都将大大简化模制过程。0089这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在桶部21和22的构造中实现通过不允许或限制数量、限制沿与缩回方向相反的方向、限制在桶部21和22中的腔或凹形空间中的每一者的直径或内说明书CN104136678A119/11页12部尺寸以与两个模制成形件中的每一者的缩回方向正交的侧向方向的任何扩展或增加。换言之,如沿着缩回轴线具体地沿着平行于中央轴线A在线性投影中观察所看到的,每个腔和凹形空间的内部尺寸或直径在前桶部2。

48、1以及后桶部22的大部分中具体地槽10、桶内部9以及排放管道75沿与每个模制成形件缩回方向相对的方向保持相同或减小,即不增大。这允许内模制成形件在平行于缩回轴线具体地中央轴线A的缩回方向上的线性缩回,该内模制成形件具有与刚刚模制的前桶部21以及后桶部22的大部分的这些腔和空间中的这些腔或凹形空间的互补的形状。0090附图标记列表00912洗涤桶00923滚筒00934开口00945配重结构00956滚筒驱动件00967排放装置00978水位探测装置00989桶内部009910排放槽010011侧壁结构010111A侧壁部010211B侧壁部010311C侧壁部010411D侧壁部010511E。

49、前侧壁部010612桶底部010712A前桶底部部分010812B后桶底部部分010913槽底部011014载体桥011115槽出口011216空气通道011317周向壁011418槽入口011519加强肋011620连接区域/接缝011721前桶部011822后桶部011923前连接部012024后连接部012125前覆盖件说明书CN104136678A1210/11页13012226,27连接元件012328水位探测管012428A远端012528B连接端012630偏转器元件012737泵接收部012838凸缘012939密封环013060通孔013161紧固元件013262加强肋013363通孔013470排放泵013571泵驱动件013672泵轮013773泵轮壳体013874排放出口013975排放管道014075A第一端014175B第二端014276过滤器元件014377过滤部段014478壳体出口014579过滤器出口014680连接孔014781空气压力传感器014882驱动凸缘014983螺钉015084螺钉引导件015185内侧管道腔室015287周向壁015388后开口015489螺钉孔015591定位元件015692定位槽015793壳体周向壁015894壳体前壁015997后侧0160A中央轴线说明书CN104136678A13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