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6784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0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49198.4

申请日:

2008.09.19

公开号:

CN101675747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C 9/152申请日:20080919|||公开

IPC分类号:

A23C9/152; A23L1/30; A23L1/302

主分类号:

A23C9/152

申请人: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桄宇; 孙云峰; 鲍志英

地址:

010080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金四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 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以该液态乳制品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含有:牛奶≥35%;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0.0008%~0.005%;抗氧化剂0.001%~0.002%;乳化剂0.01%~0.30%。该液态奶是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用具有高速剪切的搅拌器剪切搅拌15~30分钟,并进一步配合均质处理而生产得到的。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配方和恰当的工艺,保证了所生产得到的液态乳制品在货架期内的良好稳定性以及良好口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以该液态乳制品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含有:
牛奶                    ≥35%;
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      0.0008%~0.005%;
抗氧化剂                0.001%~0.002%;
乳化剂                  0.01%~0.3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乳制品,其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磷脂、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钠盐、D-抗坏血酸钙和维生素E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乳制品,其中,所述乳化剂选自海藻酸丙二醇酯、单双甘酯、单脂肪酸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大豆磷脂、酪蛋白酸钠、琥珀酸单甘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三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乳制品,该液态乳制品是将叶黄素酯、玉米黄质、抗氧化剂和乳化剂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用具有高速剪切的搅拌器剪切搅拌15~30分钟后而生产得到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液态乳制品,该液态乳制品是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经历了至少两次均质处理而生产得到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乳制品,该液态乳制品为经发酵或未发酵的乳饮料、调味乳或营养强化乳。

7、
  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将配方量的叶黄素酯、玉米黄质、抗氧化剂和乳化剂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高速剪切搅拌15~30分钟,得到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料液;
对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料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70~75℃,均质压力15~26MPa;
根据需要向均质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料液中添加配方中的其余组分,然后进行杀菌、灌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将叶黄素酯、玉米黄质、抗氧化剂、乳化剂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高速剪切搅拌的转速为1200~2000转/分钟,温度为60~75℃。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杀菌采用超高温灭菌工艺,杀菌温度为121~140℃,杀菌时间4~15s。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杀菌包括均质工序:均质温度70~75℃,均质压力15~26MPa。

说明书

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态乳制品及其加工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叶黄素(lutein)和玉米黄质(zeaxanthin)是唯一存在于人类眼视网膜上的类胡萝卜素,它们选择性地沉积在黄斑区和整个视网膜,相关研究表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于滤掉对眼睛有破坏性的蓝光和防止自由基破坏眼睛内部的精细结构,能有效地防止视网膜上面氧化反应的发生,对老年性黄斑退化(AMD)和白内障等慢性疾病有延缓和抑制作用,尤其在保护眼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叶黄素酯(lutein ester)是脂肪酸与叶黄素的结合形式,也称酯化叶黄素或叶黄素脂肪酸酯,可在体内自然有效的水解分离出游离的叶黄素,被吸收入血液循环,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眼睛的视网膜组织。实验证明,叶黄素酯比游离叶黄素耐酸,不会在人体胃部被降解,叶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比非酯化的叶黄素高61.6%。叶黄素酯是人体内叶黄素的安全有效来源。
由于人体不能合成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所需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只能从富含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药品、补品或食物中摄取。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作为生理活性物质已应用于医学和功能食品领域,主要是用于开发口嚼片、胶囊等护眼系列保健产品。
CN1483333A公开了一种有利于视力的乳制品及饮料,其中包含叶黄素、锌、硒。CN1593253A公开了一种视力保健饮料,其中包括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叶黄素、维生素B、维生素E、植物提取物、牛磺酸、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和纯净水。CN1703211A公开了一种婴儿配方组合物,其中包含黄体素和玉米黄质。
另一方面,液态乳制品由于含有乳的丰富营养,容易消化吸收,且物美价廉、食用方便,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以乳制品为载体开发营养强化的功能乳制品已成为液态乳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对于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而言,由于具有水不溶性,很难应用于水包油体系的液态乳制品中,而且,目前的食品级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原料是从植物例如万寿菊中提取的,受提取工艺和加工技术限制,所得到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原料纯度很低(通常纯度为5%~15%左右,也有一些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或重结晶等方法得到的精制产品纯度可高一些但价格昂贵),考虑到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原料的成分复杂性,如果将其应用于液态乳制品,需要考虑对产品稳定体系的影响。
目前未见明确记载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组合应用于液态乳制品中的文献报道,也未见相关产品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添加到液态乳制品中,以液态乳制品为载体,将叶黄素酯、玉米黄质与乳的营养和保健功效有机结合,而提供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尽可能减少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并实现产品在货架期内的良好口感以及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的方法,通过合理的配方和恰当的工艺,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有效添加到液态乳制品中,并实现产品在货架期内的良好口感、良好稳定性与功能性。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以该液态乳制品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含有(除特别说明外,本发明中所述的比例和含量均为重量比例和含量):
牛奶                ≥35%;
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  0.0008%~0.005%;
抗氧化剂            0.00 1%~0.002%;
乳化剂              0.01%~0.30%。
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将叶黄素酯、玉米黄质与牛乳的丰富营养和保健功效有机结合,长期饮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益消费者眼睛健康。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的适合群体是除婴幼儿以外的所有消费群体,尤其适合长时间用眼的办公室一族和学生以及中老年消费者,经常饮用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有助于眼部保健,且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老年眼部黄斑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根据产品配方中原料牛奶含量的多少或产品中乳蛋白指标,可以是调味乳(调味奶)或乳饮料,也可以是强化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营养强化乳(营养强化乳的配方中除所强化的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以及必要的抗氧化剂和乳化剂外,余量均为牛奶);可以是经过发酵的产品,也可以是非发酵产品;可以是酸性产品,也可以是中性产品。为提供给消费者充足的牛奶营养,配方中原料牛奶含量应≥35%。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牛奶是指符合我国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6914的鲜奶或还原奶,可以是全脂牛奶,也可以是脱脂牛奶或低脂牛奶。
本发明中,所述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可以商购获得,本发明对所述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原料来源及形式没有特殊限定,可以是油悬液(与植物油混合乳化)、珠粒(通过喷雾冷凝得到的微胶囊)、干粉(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的微胶囊)等。目前市场上食品级的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原料,根据不同产品形式和/或不同生产厂家及产品型号,其纯度(原料中的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含量)有所不同,例如德国科宁公司的Xangold-10%、Xangold-15%等。本发明中所述液态乳制品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含量0.0008%~0.005%是指产品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有效含量,而非原料添加量。实际生产时配方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原料添加量可以根据原料纯度以及最终产品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有效含量进行折算,并应考虑适当的生产损失。可以理解,应在考虑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原料。另,由于受提取及加工技术限制,现有的食品级含有叶黄素酯的原料以及含有玉米黄质的原料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通常是以混合在一起的形式存在的,本发明中对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分别含量不做特殊要求,所述液态乳制品中叶黄素酯与玉米黄质的含量0.0008%~0.005%是指叶黄素酯与玉米黄质的总含量。
由于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水难溶性,如何将叶黄素酯有效添加到低脂和脱脂液态奶中,保证产品货架期内质量稳定性,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中还含有0.001%~0.002%的抗氧化剂,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选自磷脂、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钠盐、D-抗坏血酸钙和维生素E中的至少一种,抗氧化剂的添加可有效防止或减缓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损失,并可防止叶黄素酯在生产工艺或产品储存过程中被氧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中,还包括0.01%~0.30%的乳化剂,优选地,所述乳化剂选自海藻酸丙二醇酯、单双甘酯、单脂肪酸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大豆磷脂、酪蛋白酸钠、琥珀酸单甘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三种。
除上述必需组分外,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根据产品种类和适用人群,还可选择性地包含有所属领域的其他常规组分。例如,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的配方中还可选择性地包含增稠剂,例如卡拉胶、果胶、黄原胶等;为增加产品营养,还可根据适合人群选择性地包含单一或复合营养素、膳食纤维、低聚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生产调味乳或乳饮料时,产品配方中可以包括适量的甜味物质(或称甜味料),如甜菜糖、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葡糖浆、糖醇类甜味剂、糖精类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糖类和甜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可通过酸度调节剂调节产品酸度和pH值,赋予产品酸甜口感;也可以包括适量的食用香精以增加产品风味等。这些物质的具体选择和添加量可以按照所属领域的常规操作进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具体实施例,可以选择性地添加0.020%~0.040%的复合营养素(如矿物质、维生素)、0.10%~0.30%的膳食纤维(如菊粉、利体素)、0.05%~6.00%的低聚糖(如低聚果糖(FOS)、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葡聚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产品配方中还可根据需要包括适量的水,以满足各原料组分之和为100%。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是将叶黄素酯、玉米黄质、抗氧化剂和乳化剂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用具有高速剪切的搅拌器剪切搅拌15~30分钟后而生产得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是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经历了至少两次均质处理而生产得到的。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所述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将配方量的叶黄素酯、玉米黄质、抗氧化剂和乳化剂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高速剪切搅拌15~30分钟,得到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料液;
对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料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70~75℃,均质压力15~26MPa;
根据需要向均质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料液中添加配方中的其余组分,然后进行杀菌、灌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的生产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的方法包括步骤:
1)牛奶进行标准化:按照最终产品的指标,对原料牛奶进行标准化,并巴氏杀菌,冷却至≤25℃暂存备用;
如需生产发酵型液态乳制品,将适量牛奶如配方量30%~35%的牛奶加热到37~45℃,接种发酵剂菌种保温发酵4~120小时,待酸度和黏度达到产品要求终止发酵过程,冷却备用;
2)配料:将配料奶和/或水加热至60~75℃,添加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抗氧化剂、乳化剂,适当搅拌使分散溶解,然后进行预乳化,预乳化的具体操作为:高速剪切搅拌15~30分钟,优选控制高速剪切搅拌的转速为1200~2000转/分钟,温度为60~75℃,使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在料液中充分分散混合;然后对该经过剪切预乳化后的料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70~75℃,均质压力15~26MPa;再根据需要将剩余的牛奶和/或配料水加入到上述已均质后的料液中,并适当搅拌均匀,得到配好的料液(半成品);
如需生产调酸型液态乳制品,需要进行调酸步骤,具体操作为:将酸度调节剂(如柠檬酸、乳酸、柠檬酸钠等)和配料用水按照1∶50比例配制溶液,缓慢加入到牛奶料液中,然后搅拌均匀;可选择性添加的组分复合营养素、低聚果糖、膳食纤维等也在配料步骤中加入,并搅拌均匀;根据需要补充适当奶或水定容,得到配好的料液;
3)UHT杀菌、灌装:对半成品料液进行UHT杀菌(121~140℃,4~15秒),其中,在杀菌前段包括均质工序:均质温度70~75℃,均质压力15~26MPa;之后将杀菌后的料液冷却到28℃以下灌装,即得到本发明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
本发明所使用的食品包装可以采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饮料包装形式,例如利乐包、康美包、百利包等复合包装或PET、HDPE、BOPP等塑瓶包装。灌装后的产品经过保温实验合格出厂。
本发明中,各原料均可商购获得,各原料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中所用设备例如化料罐、发酵系统、均质机、杀菌系统、灌装系统等均为液态乳生产领域中的常规设备,相关工艺(包括对原料牛奶进行检测、全脂牛奶脱脂得到脱脂牛奶或低脂牛奶、牛奶的标准化、灌装后产品的保温实验等)除特别说明外,均可按照液态乳生产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操作。
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保质期一般为6~8个月,保质期内不出现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颗粒沉淀和上浮等质量问题,产品在保质期内能保持良好的风味、口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牛奶为载体,添加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使最终产品切实具备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一些生理特性,如可缓解眼睛疲劳,益于眼睛健康,且产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和/或预防老年眼部黄斑疾病的功效。另外,本发明在研发过程中运用复配乳化剂,进行两次乳化处理(高速剪切的预乳化处理+均质乳化处理),并特别添加抗氧化剂,能够使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在本发明的水包油体系的液态乳制品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而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减少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在生产工艺中的损失。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配方和恰当的工艺,保证了产品在货架期内的良好稳定性以及良好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及特点,但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原料由德国科宁公司提供;品牌商标是Xangold,纯度10%,是从万寿菊花中提取得到的含有天然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混合物,其中叶黄素酯含量约9.51%,玉米黄质含量约0.49%。
实施例1、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低脂奶及其生产方法:
本实施例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低脂奶的原料配方为(重量份):
低脂牛奶                99.825
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原料   0.02
维生素E                 0.002
单双甘酯                0.040
单脂肪酸甘油酯          0.100
硬脂酰乳酸钠            0.015
卡拉胶                  0.012
本实施例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低脂液态奶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
1)对低脂牛奶(可按照常规操作对生鲜原料奶离心分离,进行标准化,制备低脂牛奶)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80~90℃,时间15s;并冷却至1~25℃,备用;
2)配料:将配方总量30%~35%的牛奶加热至60~75℃,添加乳化剂、功能成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原料)、抗氧化剂(维生素E),高速剪切搅拌(转速约1600转/分钟)25~30分钟,充分分散混合;
3)剪切后的牛奶料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约75℃,均质压力约22MPa;
4)混料:将剩余的牛奶(配方总量65%~70%的牛奶)与上述步骤5)中均质后的牛奶料液混合,定容至产品要求,并适当搅拌均匀,得到配好的料液(半成品);
5)UHT杀菌:对半成品料液进行UHT杀菌(136~140℃,4~15秒),杀菌包括:料液预热→均质→升温杀菌→降温的过程,其中,料液被预热到70℃左右进行均质,均质压力约23MPa,然后升温到杀菌温度136~140℃维持4~15秒,之后降温冷却;
6)灌装:杀菌后的料液冷却到28℃以下并无菌灌装,得到本实施例的低脂奶。该款低脂产品特别适合中老年饮用。
实施例2、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全脂调味乳及其生产方法:
本实施例的全脂调味乳的原料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牛奶                    80.0
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原料   0.03
维生素C                 0.0015
单脂肪酸甘油酯          0.120
硬脂酰乳酸钠            0.015
大豆磷脂                0.010
卡拉胶                  0.010
食用香精                0.090
水                      余量。
本实施例的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全脂调味乳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得到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全脂调味乳。
对实施例一、二的产品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


实施例3、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中性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本实施例的中性乳饮料的原料配方为(重量百分含量):
牛奶                     35.0
白砂糖                   8.50
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原料    0.04
维生素E                  0.001
单双甘酯                 0.040
海藻酸丙二醇酯           0.050
硬脂酰乳酸钠             0.018
酪蛋白酸钠               0.008
卡拉胶                   0.011
复合营养素               0.040
低聚果糖                 0.150
菊粉                     0.250
酪蛋白磷酸肽             0.0030
食用香精                 0.080
水                       余量。
本实施例的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中性乳饮料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其中复合营养素、低聚果糖、菊粉、酪蛋白磷酸肽是在配料步骤中加入,香精是在定容时中加入,得到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中性乳饮料。
实施例4、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酸性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本实施例的酸性乳饮料的原料配方为(重量百分含量):
牛奶                     35.0
白砂糖                   8.50
柠檬酸                   0.325
乳酸                     0.250
柠檬酸钠                 0.03
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原料    0.04
维生素E                  0.001
果胶                     0.01
羧甲基纤维素钠           0.25
琥珀酸单甘酯             0.0040
单硬脂酸甘油酯           0.0120
海藻酸丙二醇酯           0.0080
黄原胶                   0.015
复合营养素               0.030
低聚果糖                 0.250
利体素                   0.250
酪蛋白磷酸肽             0.0040
食用香精                 0.080
水                       余量。
本实施例的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酸性乳饮料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
1)对原料牛奶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80~90℃,时间15s;并冷却至1~25℃,备用;
2)发酵:将牛奶加热到37~45℃,接种发酵剂菌种保温发酵4~120小时,待酸度和黏度达到酸奶产品要求终止发酵过程;
3)配料:将适量配料用水加热至60~75℃,添加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琥珀酸单甘酯、单硬脂酸甘油酯、海藻酸丙二醇酯、黄原胶、利体素、乳化剂、白砂糖,高速剪切(转速约1800转/分钟)搅拌25~30分钟,充分分散混合均匀,冷却至15℃以下;然后,与步骤2)中的发酵液混合均匀;
4)调酸:将柠檬酸、乳酸、柠檬酸钠和配料用水按照1∶50比例配制溶液缓慢加入到步骤3)的混合料液中,搅拌均匀;
5)向步骤4)的混合液中添加功能成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原料、复合营养素、低聚果糖、酪蛋白磷酸肽、抗氧化剂,搅拌均匀;
6)均质:均质温度约72℃,均质压力20MPa。
7)向步骤6)均质的料液中加入食用香精,并根据需要补充适量水定容至产品要求,得到半成品料液;
8)对半成品料液进行UHT杀菌(121~125℃,4~15秒),杀菌包括:料液预热→均质→升温杀菌→降温的过程,其中,料液被预热到70℃左右进行均质,均质压力20MPa,然后升温到杀菌温度121~125℃维持4~15秒,之后降温冷却;
9)灌装:杀菌后的料液冷却到28℃以下并无菌灌装,得到本实施例的酸性乳饮料。
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乳饮料产品口感清爽顺滑,营养丰富,特别适合儿童饮用。
对实施例三、四的产品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


产品风味和口感品评实验
对本发明实施例1~4的产品的风味和口感进行测试,相关品评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液态乳制品,与市售不含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同类产品相比,口感和风味基本无明显差异,能被消费者接受,适合在市场上推广和销售。
产品稳定性考察实验
对本发明实施例1~4的产品的稳定性进行观察实验,分别取实施例1~4的产品样品,在常温和37℃、45℃条件下保存,静止观察产品脂肪类物质上浮、分层情况,同时与市售不含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同类产品作对照,并通过离心法比较脂肪类物质的上浮量,计算脂肪类物质上浮量的比例。离心法为:称取10毫升样品,放入离心管中,转速为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测得上浮量(湿重)。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低脂产品稳定性分析表-1

上表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整体稳定性能很好,能够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等原料稳定悬浮于液态相中,无明显脂肪类物质等上浮现象,稳定性优于同类市售低脂产品,实现了产品安全、营养需求。
全脂调味乳产品稳定性分析表-2


上表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产品整体稳定性能很好,能够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等原料稳定悬浮于液态相中,无明显脂肪类物质等上浮现象,稳定性优于同类市售全脂调味乳产品,实现了产品安全、营养需求。
乳饮料产品稳定性分析表-3


上表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乳饮料产品整体稳定性能很好,能够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等原料稳定悬浮于液态相中,无明显脂肪类物质等上浮现象,稳定性优于同类市售儿童乳饮料产品,实现了产品安全、营养需求。
对比例1~4
对照实施例1~4,分别生产一种低脂奶、全脂调味乳、中性乳饮料、酸性乳饮料作为本发明的对比例1~4,该对比例1~4中,除未添加抗氧化剂外,产品配方与生产工艺分别与实施例1~4基本相同。检测对比例1~4产品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含量,分别与实施例1~4对比,考察本发明的配方中添加抗氧化剂对生产过程中叶黄素酯损失率的影响。对比例1~4产品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含量检测结果如下表:

  项目  叶黄素酯+玉米黄质检测值  mg/KG  对比例1(低脂奶)  17.18  对比例2(全脂调味乳)  25.15  对比例3(中性乳饮料)  33.15  对比例4(酸性乳饮料)  32.98

从上表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有报道指出叶黄素酯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本发明通过在液态乳制品配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减少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率(可将损失率减少5%左右)。

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及其生产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的液态乳制品,以该液态乳制品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含有:牛奶35;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0.00080.005;抗氧化剂0.0010.002;乳化剂0.010.30。该液态奶是将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加入到配料牛奶和/或水中后用具有高速剪切的搅拌器剪切搅拌1530分钟,并进一步配合均质处理而生产得到的。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配方和恰当的工艺,保证了所生产得到的液态乳制品在货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