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用外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的骨骼当发生意外时,易有可能造成骨折,而传统对于骨折的骨骼进行固定医疗方式,大部分多利用石膏模型方式敷合在骨折处,待石膏模型硬化后以固定受伤处,或是利用夹板夹合骨折处后,再以绷带进行缠绕捆绑固定,但以此些方式对骨折处进行完全包覆及固定,既厚重又不透气,骨折处易产生闷热,且行动上也不方便。
有些特殊症状的骨折,需经特别医疗进行固定处理,而前述的固定方式则不适用于这些特殊症状的骨折,因此必需利用辅助装置对这些特殊症状的骨折进行固定,使这些特殊症状的骨折复原状况可更加快速。
目前现有技术骨用外固定架1,请参阅图1所示,是由长针座10、短针座11及连结组12所构成,通过该连结组12内球头螺轴120的球头端1201活动套合容置在固定帽121与该短针座11一端面沿长轴向所凹设圆凹孔110相结合的容置空间内,可依据需求调整现有骨用外固定架1的固定方向,让多个骨钉穿入该长针座10及该短针座11分别所设置的第一固定孔100及第二固定孔111,以提供骨钉固定特殊症状骨折的骨骼,让受伤的骨骼能加速复原,但现有骨用外固定架1具有下列缺点:
一、现有骨用外固定架1需依据骨折处伤口状况调整其固定方向,而固定方式只提供水平固定或垂直固定,若为使骨折处的裂痕愈合更良好或使骨折处固定更牢固,其骨钉所能调整的角度、位置则有所限制,进而造成骨钉无法调整顺利植入人体骨骼最佳位置,以固定骨折处,让骨骼的伤痕在愈合上可更好。
二、若骨折处需进行三维固定方式或其它固定方式,则需拆解现有骨用外固定架1,以更换可提供三维固定方式及其它固定方式的长针座10或短针座11,并再组装回现有骨用外固定架1,而需拆解和组装更换不同的长针座10或短针座11的动作,对医疗人员来说相当不便。
由此可见,现有骨用外固定架1的长针座10或短针座11无法直接提供三维固定方式及其它固定方式,当想使用三维固定方式及其它固定方式固定骨折处时,医疗人员则需透过拆解及组装更换不同的长针座10或短针座11,以提供三维固定方式及其它固定方式,以及骨钉在骨折处的调整角度、位置有所限制。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直接提供三维固定方式、其它固定方式及骨钉固定的角度、位置可进入最佳位置的骨科用外固定装置。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骨科用外固定装置,是将夹具组夹设杆体及调整件,通过该夹具组在该杆体上变化不同角度,让该调整件提供适当固定方向,以此达到操作简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骨科用外固定装置,是将夹具组夹设杆体及调整件,通过该调整件枢设于该夹具组上,且具有旋转行程,及可变化水平方或垂直方向,以此达到无需再更换该调整件的目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种骨科用外固定装置,是将夹具组夹设杆体及调整件,通过该调整件的装置部及柱体部上构造,提供一骨钉以不同固定方式植入体骨骼适当位置,以此达到提供稳固固定方式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骨科用外固定装置,包括:
杆体;
至少一夹具组,其中央部位设有第一凹槽,用以夹设该杆体上,该夹具组的一端设有第一锁固孔,另一端则分别设有第二锁固孔及第二凹槽,该第二锁固孔是贯穿该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凹槽在对应该第二锁固孔的一面设有第一枢接部;以及
至少一调整件,是枢设于该夹具组,具有旋转行程,其包括:
装置部,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槽,该第一滑动槽设有至少一第一夹持件;以及
柱体部,是与该装置部呈一直交设置,其前端部位的四边周围分别设有第三锁固孔,且在所述第三锁固孔的外围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通过所述第三锁固孔及所述第二枢接部,供该至少一调整件枢设在该夹具组第二凹槽的第一枢接部处,并在该柱体部的中段部位四边周围分别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夹持件,且在该柱体部前端部位的轴向面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该第二滑动槽互通。
本发明透过调整件的旋转行程及变化固定方向,让一骨钉透过该调整件的装置部及柱体部上所设有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变化固定方式植入人体骨骼适当位置以固定骨折处,以此解决现有技术需更换一长针座及一短针座所造成操作不便等缺点,达到无需更换该调整件及操作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骨用外固定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一旋转行程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另一旋转行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分别参阅图2、图3(A)、图3(B)、图4(A)及图4(B)所示,是分别为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的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由各图可知,该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是由杆体21、至少一夹具组22及至少一调整件23所构成。
夹具组22是分为上夹具件221及下夹具件222,其中央部位设有第一凹槽223,用以夹设杆体21,且夹具组22的一端设有第一锁固孔224,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锁固孔225及第二凹槽226,第二锁固孔225是贯穿第二凹槽226,且第二凹槽226在对应第二锁固孔225的一面设有第一枢接部227;当该上夹具件221及下夹具件222组合后第二凹槽226是呈一U型凹槽。
调整件23是枢设在夹具组22,具有旋转行程,而调整件23是由装置部231及柱体部232所构成,其中装置部231上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槽2311,且在第一滑动槽2311设有至少一第一挟持件2312;柱体部232与装置部231呈一直交设置,其前端部位的四边周围分别设有第三锁固孔2321,且在第三锁固孔2321的外围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2322,并通过第三锁固孔2321及第二枢接部2322,可供至少一调整件23枢设在夹具组22、第二凹槽226的第一枢接部227处,并在柱体部232的中段部位的四边周围分别设有第二滑动槽2323,第二滑动槽2323可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夹持件2324,且在柱体部232前端部位的轴向面设有通孔2325,通孔2325与第二滑动槽2323互通;其中第一枢接部227与第二枢接部2322相对应接触枢接,以增加磨擦力。
在本发明中,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还包括至少一位移件25,可套设在杆体21上,使夹具组22夹设在位移件25以变化不同角度,且位移件25具有位移行程。
在本发明中,第一夹持件2312及第二夹持件2324的一端分别设有用以止挡第一夹持件2312及第二夹持件2324脱离第一滑动槽2311及第二滑动槽2323的左右限位端23121、23241,且在左右限位端23121、23241设有左右限位孔23122、23242;左右限位孔23122、23242是可供至少一骨钉26(如图5所示)插入其中以植入人体的骨骼中。
在本发明中,第一夹持件2312及第二夹持件232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左右螺纹部23123、23243,且对应于左右螺纹部23123、23243设有左右螺帽23124、23244。
在本发明中,第一滑动槽2311及第二滑动槽2322与左右螺帽23124、23234间还包括锁固用的左右垫圈23125、23245。
在本发明中,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还包括多个锁固件24,锁固件24用以锁固第一锁固孔224及第二锁固孔225,以将夹具组22锁固在杆体21上。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是分别为本发明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的实施例示意图,由各图可知,组装上述构件成为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夹具组22通过锁固件24锁固在第一锁固孔224(如图2所示)、第二锁固孔225及穿越第三锁固孔2321,使夹具组22夹设杆体21上及将调整件23夹住,让夹具组22的第一凹槽223对应接触在杆体21的外部环型面,使夹具组22可依据外部环型面的构造活动调整不同角度。
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也可杆体21套设一O型圆环的位移件25(如图2所示),让夹具组22夹设位移件25上,由夹具组22的第一凹槽223对应接触在杆体21的外部球型面,使夹具组22可依据该外部球型面活动调整不同角度。
调整件23可依据骨折伤员位置进行调整变化,医护人员视骨折处的状况,调整变化调整件23的方向,使调整件23与杆体21可呈水平方向(如图3(A)所示)或垂直方向(如图4(A)所示)之后,将骨钉26(如图5至图7所示)由第一夹持件2312(如图2所示)及第二夹持件2324的左右限位孔23122、23242植入人体骨骼,以固定该骨折处,且第一夹持件2312及第二夹持件2324则可视骨折伤处进行方向调整,使骨钉26能变化植入方式(例如水平固定方式、垂直固定方式及三维固定方式等)固定在适当位置,让骨折处能愈合更完好。
锁固件24锁固在第二锁固孔225及第三锁固孔2321(如图2所示),使夹具组22的第二凹槽226夹设调整件23的前端部位,让第一枢接部227与第二枢接部2322相互枢接,以此具有一旋转行程(如图3(B)及图4(B)所示),以旋转不同方向,使调整件234可视骨折处调整想固定方向,让骨钉26植入人体骨骼的适当位置,以提供稳固的固定方式固定骨折处。
医护人员可视骨折处的伤员情况,在杆体21上增加另一组夹具组22、调整件23或一组夹具组22、调整件23及位移件25,以此固定多重骨折处。
本发明的设计在为使骨科用外固定装置2即可使用同一调整件23,变化不同固定方向,让骨钉26通过调整件23的构件变化不同固定方式,植入人体骨骼的适当位置,以稳固固定骨折处,达到无需更换不同的调整件23、操作简便及稳固固定目的,且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