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泻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脾不和之腹痛泄泻,称为“痛泻”。“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牌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治疗痛泻的中药配方,大多都是由多味甚至几十味中药而成,痛泻症的病人很多,而且非常痛苦,平常的制剂粗糙,服用困难,治疗效果不十分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痛泻地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由以下组分制成:
白术(炒)250~350克、白芍(炒)250~300克、陈皮150~250克、防风100~200克。
白术性味苦甘,温。功能与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炒白术温补脾阳比生白术力更强,同时可以避免满中之弊。
白芍性苦、酸、甘,微寒。功能与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陈皮是柑桔等水果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所得到的干性果皮。其皮干燥后可放置陈久,故称陈皮,也称贵老。陈皮性温,味苦、辛。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防风性温,味甘、辛。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
本发明的中药处方功能与主治:主治痛泻症。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现代应用: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行腹泻等肝木乘脾者。
本病在中医学属“泄泻”范畴,其特点是泻必腹痛,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治疗以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为法。方中白术苦而甘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白术、白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胜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俱佐使之用。四药相和,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白芍有泻肝缓急止痛的作用,故用量宜大。
其制备方法为:
(1)将上述四味药,按上述重量配比,加8~13倍量水煎煮2~4次,每次1~3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浓缩至相对浓度1.15~1.20(80℃),干燥,粉碎;
(3)加入糖粉300~450g、糊精100~150g、淀粉100~50,用80%乙醇200~250ml制粒,70℃干燥,整粒,成型即得。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共计1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85例,其中男63例,女22例,年龄在17~61岁之间,平均45岁,病程6个月~20a;对照组65例,男48例,女17例,年龄16-62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20a。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为:对照组予得舒特,1片/次,3次/d。治疗组口服痛泻要方,1剂/d,分2次服,治疗4周。治疗结果如图所示: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85 41(48.2) 32(37.7) 12(14.1) 73(85.9) 对照组 65 22(33.8) 15(23.1) 28(43.1) 37(56.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了中草药为原料,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组方精炼,药味少,配比适当,相得益彰。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质量可控,生产有明确工艺,贮存容易,携带方便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由以下组分制成:
白术(炒)350克、白芍(炒)250克、陈皮150克、防风100克。
其制备方法为:
(1)将上述四味药,按上述重量配比,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浓缩至相对浓度1.15(80℃),干燥,粉碎;
(3)加入糖粉350g、糊精200g、淀粉50g,用80%乙醇200ml制粒,70℃干燥,整粒,制成。
实施例2
白术(炒)280克、白芍(炒)275克、陈皮180克、防风150克。
(1)将上述四味药,按上述重量配比,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浓缩至相对浓度1.17(80℃),干燥,粉碎;
(3)加入糖粉300g、糊精200g、淀粉500g,用70%乙醇210ml制粒,70℃干燥,整粒,制成。
实施例3
白术(炒)350克、白芍(炒)300克、陈皮250克、防风200克。
(1)将上述四味药,按上述重量配比,加11倍量水煎煮4次,每次3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浓缩至相对浓度1.18(80℃),干燥,粉碎;
(3)加入糖粉400g、糊精100g、淀粉100g,用85%乙醇220ml制粒,70℃干燥,整粒,制成。
实施例4
白术(炒)350克、白芍(炒)300克、陈皮250克、防风200克。
(1)将上述四味药,按上述重量配比,加11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浓缩至相对浓度1.15左右(80℃),干燥,粉碎;
(3)加入糖粉400g、糊精100g、淀粉100g,用85%乙醇230ml制粒,70℃干燥,整粒,制成。
实施例5
白术(炒)350克、白芍(炒)300克、陈皮250克、防风200克。
(1)将上述四味药,按上述重量配比,加12倍量煎煮2次,每次2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浓度1.15~1.20(80℃),干燥,粉碎;
(3)加入糖粉400g、糊精100g、淀粉100g,用85%乙醇250ml制粒,70℃干燥,整粒,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