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32007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2658.4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号:

CN104046641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N 15/56申请日:20140625|||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5/56; C12N15/113(2010.01)I; C12N15/10; A01N61/00; A01P7/04

主分类号:

C12N15/56

申请人:

山西大学

发明人:

李大琪; 张建琴; 马恩波; 张建珍; 孙毅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代理人:

张福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Cht10)特异性dsRNA的应用,它可沉默Ⅱ型几丁质酶基因使飞蝗死亡,而对其他昆虫并无影响。对飞蝗的Ⅱ型几丁质酶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后,分析其功能域;然后选择独有几丁质结合域,设计序列为SEQ ID NO:1的该基因片段,用于特异性双链RNA(dsRNA)的合成。该基因dsRNA注入飞蝗的体腔后,此种昆虫蜕皮时无法顺利蜕出进入下一龄期,导致死亡,死亡率达到100%。而其它昆虫注射该dsRNA并不导致死亡。本发明为基于RNA干扰的专一害虫防治提供靶标,可用于特定害虫飞蝗的防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其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的dsRNA的合成方法,用上游引物SEQ ID NO:2,下游引物SEQ ID NO:3,合成PCR产物,经SV Gel and PCR Clean-Up System(Promega)试剂盒纯化后按照T7RiboMAXTMExpress RNAi System(Promega)试剂盒说明体外转录合成的dsRNA。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合成的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的dsRNA。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sRNA在致死飞蝗中的应用。

说明书

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农业虫害,我国长期施用有机氯、有机磷等化学杀虫剂加以控制,这引起一系列问题:害虫出现抗药性,需加大农药剂量,生产成本上升;农药残留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型的害虫防治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NA干扰的害虫防治应用。
RNA干扰(RNAi)是一种通常由双链RNA分子引起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21世纪以来十大热门科技之一,并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发现促进了生物学上许多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并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人类的疾病治疗、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害虫防治等。2008年,Price和Gatehouse总结了众多实验结果后,提出了基于RNAi的害虫防治策略。基于RNA干扰技术的害虫防治具有如下优势:对害虫独有基因进行干扰,抗虫具有专一性,对高等动物和和人类是安全的;对环境无毒无害。
昆虫的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包含多个基因,不同的基因负责不同的生物学功能。Ⅱ型几丁质酶基因即为昆虫几丁质酶基因10(cht10),它主要负责蜕皮时外骨骼几丁质的降解,昆虫缺失此基因后表现为蜕皮困难而致死。由于高等动物中并没有同类型的基因,故对该基因进行RNA干扰是安全的。该基因在不同昆虫中分化较大,可以设计特异性的dsRNA进行专一的害虫防治,而不影响其他昆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其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1。该序列是通过对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LmCht10)氨基酸序列分析后,选择飞蝗所特有的几丁质结合域(chitin-binding domain,CBD),设计上游引物SEQ ID NO:2和下游引物SEQ ID NO:3,通过PCR扩增获得SEQ ID NO:1,其含有T7启动子,核苷酸序列长度为332bp。进一步利用试剂盒合成dsRNA(dsCBD)。
SEQ ID NO:1合成的dsRNA(dsCBD)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注射上述dsRNA到昆虫体腔,结果表明:SEQ ID NO:1合成的dsRNA可以特异性地沉默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并导致飞蝗蜕皮困难而死亡。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注射该dsRNA后,此昆虫的Ⅱ 型几丁质酶基因(TcCht10)并没有受到干扰,幼虫也没有出现蜕皮困难的情况,并可以发育至成虫。由此可见,该dsRNA只针对性的干扰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而对其他昆虫同源基因并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功能域分布示意图。黄色部分为几丁质酶催化域,绿色部分为几丁质结合域。第一个几丁质结合域为飞蝗所特有,为红圈标识。
图2:飞蝗注射SEQ ID NO:1合成的dsRNA,24h后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β-actin做为内参基因。**P<0.01。
图3:五龄飞蝗注射SEQ ID NO:1合成的dsRNA后出现蜕皮困难而死亡的表型。左侧为注射dsGFP的对照,右侧为注射SEQ ID NO:1合成的dsRNA。
图4:赤拟谷盗幼虫注射SEQ ID NO:1合成的dsRNA,24h后赤拟谷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β-actin做为内参基因。
图5:赤拟谷盗幼虫注射SEQ ID NO:1合成的dsRNA后发育正常。左侧为注射dsGFP的对照,右侧为注射SEQ ID NO:1合成的dsRN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获得
1、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基于飞蝗的转录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进行搜索,经过序列分析及比对后,获得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LmCht10)序列,该序列编码2964个氨基酸。在SMART网站上对其进行功能域分析(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得到其独有的几丁质结合域1(图1)。
2、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合成
1)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引物的设计
基于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独有的几丁质结合域1的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设计dsRNA引物,其序列分别为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有引物均由上海英潍捷基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2)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合成
上述dsRNA引物合成序列为SEQ ID NO:1的PCR产物,经SV Gel and PCR Clean-Up System(Promega)试剂盒纯化后按照T7RiboMAXTMExpress RNAi System(Promega)试剂盒说明体外转录合成dsRNA(dsCBD)。dsRNA浓度采用酶标仪SpectraMax190测定,并浓缩至终浓度为3μg/μl。
实施例2: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致死五龄飞蝗
1、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注射
将2μl(6μg)SEQ ID NO:1的dsRNA(dsCBD)用25μl规格微量注射器注射到五龄飞蝗第2日龄若虫二、三腹节之间,共注射30只,雌雄各半。注射相同体积浓度的dsGFP至对照组体内。将注射后飞蝗置于30℃恒温生化培养箱中饲养。
2、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沉默检测
对于五龄dsRNA注射后24h检测其沉默效率,整虫虫体作为RNA提取对象,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各样品的总RNA并反转录成第一链cDNA,Real-time PCR检测目的基因(LmCht10)和管家基因(β-actin)的相对表达量,以计算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图2)。
3、注入dsRNA后五龄飞蝗表型的观察
五龄若虫注射dsRNA后,对照组虫体6天后开始蜕皮并在注射后第7天全部成功发育至成虫,蜕皮时间约为15min,蜕皮发育为成虫后虫体状态良好。注射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dsCBD)的处理组若虫共30头,与对照组相比未出现蜕皮延迟的现象,但蜕皮一直持续直至死亡。30头若虫均未能够蜕至成虫,死亡率达到100%。30头死亡若虫出现表型(图3)为:蝗蝻蜕皮时翅芽张开、背部弓起,旧表皮未开裂,腹部底端出现红肿腐烂,昆虫死亡。
实施例3: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对赤拟谷盗幼虫发育无影响。
1、飞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注射赤拟谷盗
将400ng SEQ ID NO:1的dsRNA(dsCBD)用显微注射仪注射到赤拟谷盗幼虫体内,共注射28头,雌雄各半。注射相同质量的dsGFP至对照组体内。将注射后赤拟谷盗幼虫置于30℃恒温生化培养箱中饲养。
2、赤拟谷盗Ⅱ型几丁质酶基因沉默检测
对于赤拟谷盗幼虫dsRNA注射后24h检测其沉默效率,整虫虫体作为RNA提取对象,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各样品的总RNA并反转录成第一链cDNA,半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TcCht10)和管家基因(β-actin)的表达水平,以观察其是否沉默(图4)。
3、注入dsRNA后赤拟谷盗幼虫的观察
注射不同dsRNA后,两组赤拟谷盗幼虫在体长、重量及活跃度都无明显差异,也均可顺利化蛹和羽化为成虫,没有出现蜕皮困难导致死亡的现象。

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Ⅱ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6641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6641A21申请号201410292658422申请日20140625C12N15/56200601C12N15/113201001C12N15/10200601A01N61/00200601A01P7/0420060171申请人山西大学地址030006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72发明人李大琪张建琴马恩波张建珍孙毅74专利代理机构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代理人张福增54发明名称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CHT10特异性DSRNA的应用,它可。

2、沉默型几丁质酶基因使飞蝗死亡,而对其他昆虫并无影响。对飞蝗的型几丁质酶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后,分析其功能域;然后选择独有几丁质结合域,设计序列为SEQIDNO1的该基因片段,用于特异性双链RNADSRNA的合成。该基因DSRNA注入飞蝗的体腔后,此种昆虫蜕皮时无法顺利蜕出进入下一龄期,导致死亡,死亡率达到100。而其它昆虫注射该DSRNA并不导致死亡。本发明为基于RNA干扰的专一害虫防治提供靶标,可用于特定害虫飞蝗的防治。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序列表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序列表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6。

3、641ACN104046641A1/1页21一种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其核苷酸序列是SEQIDNO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的DSRNA的合成方法,用上游引物SEQIDNO2,下游引物SEQIDNO3,合成PCR产物,经SVGELANDPCRCLEANUPSYSTEMPROMEGA试剂盒纯化后按照T7RIBOMAXTMEXPRESSRNAISYSTEMPROMEGA试剂盒说明体外转录合成的DSRNA。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合成的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的DSRN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SRNA在致死飞蝗中的应用。权利要求书CN104046641A1/3页3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

4、RNA的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对于农业虫害,我国长期施用有机氯、有机磷等化学杀虫剂加以控制,这引起一系列问题害虫出现抗药性,需加大农药剂量,生产成本上升;农药残留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型的害虫防治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NA干扰的害虫防治应用。0003RNA干扰RNAI是一种通常由双链RNA分子引起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21世纪以来十大热门科技之一,并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发现促进了生物学上许多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并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人类。

5、的疾病治疗、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害虫防治等。2008年,PRICE和GATEHOUSE总结了众多实验结果后,提出了基于RNAI的害虫防治策略。基于RNA干扰技术的害虫防治具有如下优势对害虫独有基因进行干扰,抗虫具有专一性,对高等动物和和人类是安全的;对环境无毒无害。0004昆虫的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包含多个基因,不同的基因负责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型几丁质酶基因即为昆虫几丁质酶基因10CHT10,它主要负责蜕皮时外骨骼几丁质的降解,昆虫缺失此基因后表现为蜕皮困难而致死。由于高等动物中并没有同类型的基因,故对该基因进行RNA干扰是安全的。该基因在不同昆虫中分化较大,可以设计特异性的DSRNA进行专一的害虫。

6、防治,而不影响其他昆虫。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0006本发明提供的昆虫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应用,其核苷酸序列是SEQIDNO1。该序列是通过对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LMCHT10氨基酸序列分析后,选择飞蝗所特有的几丁质结合域CHITINBINDINGDOMAIN,CBD,设计上游引物SEQIDNO2和下游引物SEQIDNO3,通过PCR扩增获得SEQIDNO1,其含有T7启动子,核苷酸序列长度为332BP。进一步利用试剂盒合成DSRNADSCBD。0007SEQIDNO1合成的DSRNADSCBD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注射。

7、上述DSRNA到昆虫体腔,结果表明SEQIDNO1合成的DSRNA可以特异性地沉默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并导致飞蝗蜕皮困难而死亡。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注射该DSRNA后,此昆虫的型几丁质酶基因TCCHT10并没有受到干扰,幼虫也没有出现蜕皮困难的情况,并可以发育至成虫。由此可见,该DSRNA只针对性的干扰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而对其他昆虫同源基因并没有影响。说明书CN104046641A2/3页4附图说明0008图1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功能域分布示意图。黄色部分为几丁质酶催化域,绿色部分为几丁质结合域。第一个几丁质结合域为飞蝗所特有,为红圈标识。0009图2飞蝗注射SEQIDNO1合成的D。

8、SRNA,24H后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ACTIN做为内参基因。P001。0010图3五龄飞蝗注射SEQIDNO1合成的DSRNA后出现蜕皮困难而死亡的表型。左侧为注射DSGFP的对照,右侧为注射SEQIDNO1合成的DSRNA。0011图4赤拟谷盗幼虫注射SEQIDNO1合成的DSRNA,24H后赤拟谷盗型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ACTIN做为内参基因。0012图5赤拟谷盗幼虫注射SEQIDNO1合成的DSRNA后发育正常。左侧为注射DSGFP的对照,右侧为注射SEQIDNO1合成的DSRNA。具体实施方式0013实施例1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获得00141、飞。

9、蝗型几丁质酶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0015基于飞蝗的转录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进行搜索,经过序列分析及比对后,获得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LMCHT10序列,该序列编码2964个氨基酸。在SMART网站上对其进行功能域分析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得到其独有的几丁质结合域1图1。00162、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合成00171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引物的设计0018基于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独有的几丁质结合域1的序列,采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设计DSRNA引物,其序列分别为SEQIDNO2和SEQIDNO3。。

10、所有引物均由上海英潍捷基生物有限公司合成。00192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的合成0020上述DSRNA引物合成序列为SEQIDNO1的PCR产物,经SVGELANDPCRCLEANUPSYSTEMPROMEGA试剂盒纯化后按照T7RIBOMAXTMEXPRESSRNAISYSTEMPROMEGA试剂盒说明体外转录合成DSRNADSCBD。DSRNA浓度采用酶标仪SPECTRAMAX190测定,并浓缩至终浓度为3G/L。0021实施例2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致死五龄飞蝗00221、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注射0023将2L6GSEQIDNO1的DSRNADSCB。

11、D用25L规格微量注射器注射到五龄飞蝗第2日龄若虫二、三腹节之间,共注射30只,雌雄各半。注射相同体积浓度的DSGFP至对照组体内。将注射后飞蝗置于30恒温生化培养箱中饲养。00242、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沉默检测0025对于五龄DSRNA注射后24H检测其沉默效率,整虫虫体作为RNA提取对象,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各样品的总RNA并反转录成第一链CDNA,REALTIMEPCR检测目的基因LMCHT10和管家基因ACTIN的相对表达量,以计算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图2。说明书CN104046641A3/3页500263、注入DSRNA后五龄飞蝗表型的观察0027五龄若虫注射DSRNA后,对照。

12、组虫体6天后开始蜕皮并在注射后第7天全部成功发育至成虫,蜕皮时间约为15MIN,蜕皮发育为成虫后虫体状态良好。注射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DSCBD的处理组若虫共30头,与对照组相比未出现蜕皮延迟的现象,但蜕皮一直持续直至死亡。30头若虫均未能够蜕至成虫,死亡率达到100。30头死亡若虫出现表型图3为蝗蝻蜕皮时翅芽张开、背部弓起,旧表皮未开裂,腹部底端出现红肿腐烂,昆虫死亡。0028实施例3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对赤拟谷盗幼虫发育无影响。00291、飞蝗型几丁质酶基因特异性DSRNA注射赤拟谷盗0030将400NGSEQIDNO1的DSRNADSCBD用显微注射仪注射到赤。

13、拟谷盗幼虫体内,共注射28头,雌雄各半。注射相同质量的DSGFP至对照组体内。将注射后赤拟谷盗幼虫置于30恒温生化培养箱中饲养。00312、赤拟谷盗型几丁质酶基因沉默检测0032对于赤拟谷盗幼虫DSRNA注射后24H检测其沉默效率,整虫虫体作为RNA提取对象,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各样品的总RNA并反转录成第一链CDNA,半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TCCHT10和管家基因ACTIN的表达水平,以观察其是否沉默图4。00333、注入DSRNA后赤拟谷盗幼虫的观察0034注射不同DSRNA后,两组赤拟谷盗幼虫在体长、重量及活跃度都无明显差异,也均可顺利化蛹和羽化为成虫,没有出现蜕皮困难导致死亡的现象。说明书CN104046641A1/2页600010002序列表CN104046641A2/2页7序列表CN104046641A1/2页8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46641A2/2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4664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