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27246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73133.3

申请日:

2015.04.13

公开号:

CN104782576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7/033申请日:201504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C12N1/20; C12N1/12; A23K1/18; A23K1/00

主分类号:

A01K67/033

申请人:

临沂大学

发明人:

王培磊

地址: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临沂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传统上哲水蚤培养有室外粗放式和室内集约化两种方式。室外土池培养费用低,但产量低,受季节和水温限制且易受病毒和细菌污染;集约化培养产量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但成本高。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表现在:采用瓷缸,坚固耐用,不易碰碎,洗刷方便,重复使用,操作方便,节约资金;投喂细菌和小环藻、中肋骨条藻、菱形海链藻,飞马哲水蚤生长繁殖快,体质健壮,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飞马哲水蚤饵料包括微藻、细菌液;
步骤1飞马哲水蚤饵料微藻的制备
微藻培养液按重量份数比配方如下:硝酸铵0.4份,氯化铵0.2份,磷酸二铵0.06份,重过磷酸钙0.1份,异丁叉环二脲0.08份,碳酸氢钠1.5份,硫酸钾0.5份,氯化锌0.002份,钼酸铵0.0001份,脱落酸0.00001份,硼砂0.03分,硫酸铜0.0004份,硅酸钠0.1份,Fe-EDTA 0.00005份,人尿1.2份,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1000份;取3个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用试管刷洗刷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橡胶塞上打上2个孔,插入2根玻璃管,玻璃管内经5-6毫米,一根较长,为进气管,插入到接近瓶底,另一根较短,为出气管,两端露出橡胶塞3-5厘米;第二个瓶的充气管与第一个瓶的排气管以较软的橡胶管或乳胶管相连,这样充入的气体可以得到3次利用;每个瓶加入微藻培养液2500毫升,取纯种、生长活泼、无污染、指数生长期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链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分别接种,进行单种培养,即第一个瓶(A瓶)接种小环藻,接种密度5万个细胞/毫升,第二个瓶(B瓶)接种中肋骨条藻,接种密度4万个细胞/毫升,第三个瓶(C瓶)接种菱形海链藻,接种密度8万个细胞/毫升,将此3个烧瓶放进微藻培养室培养,第一个瓶(A瓶)充气管上端通过较软的塑料管或乳胶管与空压机相连,充气培养,充气量2-3升/分钟,使培养藻液保持较高溶氧并使得藻细胞悬浮不下沉即可;微藻培养室用空调控温,普通节能灯提供照明,共培养12天,培养的前4天,调节温度至20-2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培养的第5-8天,调节温度至24-26℃,光照强度4000-4500lux,培养的第9-12天,调节温度至26-28℃,光照强度6000-7000lux;培养至第7天,每个瓶添加100毫升新鲜培养液以补充消耗掉的营养盐,第8天,每个瓶添加50毫升磁化后的蒸馏水,以补充因充气挥发掉的水分并稀释藻液;培养至第12天,小环藻密度可达350万个细胞/毫升,中肋骨条藻密度可达240万个细胞/毫升,菱形海链藻密度可达450万个细胞/毫升,停止培养,拔掉管子,将藻液保存在通风、黑暗、4℃环境中,准备用来投喂飞马哲水蚤;
步骤2细菌液的制备
细菌培养液按重量份数比配方如下:发酵牛粪1份,发酵兔粪0.8份,白菜叶0.5份,花生秧1.5份,稻草叶0.6份,豆饼0.4份,花生饼0.8份,麸皮0.2份,玉米面0.1份,煮沸冷却然后磁化的海水1000份;放进塑料桶中,室温18-28℃浸泡96小时,期间每隔8小时搅拌、翻动一次,最后将固形物捞出并摒弃,余下的液体静置、沉淀24小时,弃渣滓,上清液用100目筛绢过滤,再弃渣,滤液即为细菌液,准备用以投喂飞马哲水蚤;
步骤3飞马哲水蚤的培养
取一口容积为100升的瓷缸,洗刷干净,加入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40升,加入步骤2所述细菌液10升,搅拌均匀,取健康、活泼、纯种的飞马哲水蚤接种,接种密度25-40个/升,搅拌均匀;缸中插入一根塑料或橡胶管充气,管的下端连接一个散气石,管的上端与空压机相连,充气培养,充气量为8-9升/分钟;将此缸放入室内,空调控温,温度设为23-27℃,缸上方设置一个节能灯,光照强度设为1500-2500lux,从第7天开始,每天补充投喂细菌液0.5升,小环藻液1升,中肋骨条藻液2升,菱形海链藻液1升;从第9天开始用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换水,每天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换水时使用网目小于80微米的筛绢过滤,以防飞马哲水蚤随水流失;从第30天开始,每隔5天采收飞马哲水蚤一次,采收量为飞马哲水蚤现存量的1/3,采收方法是用网目为60-100微米的筛绢过滤即可,然后补充投喂细菌液和藻液,继续培养;培养到60天,飞马哲水蚤密度可达1500-2500个/升,停止培养,一次全部采收,培养完毕。

说明书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飞马哲水蚤Calanus fimarchicus是一种小型海洋桡足类浮游动物,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哲水蚤目Calanus,哲水蚤科Calanidae,哲水蚤属Calanus,体长小于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暖温带海洋。广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是鲱、鲐及其幼体、须鲸类、欧洲北海鲱等经济鱼类重要饵料。挪威沿海水域直接捕捞飞马哲水蚤作人类、家畜和家禽食料已有几十年历史,有很高营养价值。另外,飞马哲水蚤与海流密切相关,可作为海流、水团指示生物;还可作为水体污染指示生物并作为寻找渔场的标志。过滤水中硅藻、细菌、有机碎屑等悬浮颗粒为食。
目前桡足类培养有室外粗放式和室内集约化两种。大面积室外粗放培养地点宜选择在海湾、河口和近岸水域。室外培养产量高低往往取决于饵料微藻供应情况,近年来室外土池培养桡足类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尚存在产量不稳定、持续供应时间短、易受病毒和细菌污染等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尝试进行桡足类集约化培养。哲水蚤类和猛水蚤类某些种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而作为集约化培养的理想对象,用于集约化培养的哲水蚤种类多属近岸或河口种类,如纺锤水蚤属、胸刺水蚤属、真宽水蚤属和宽水蚤属,这些种类个体小、繁殖快、广温、广盐,适合实验室培养。相对于哲水蚤类,猛水蚤类营底栖生活、可高密度培养、生活史短、饵料广泛等特点使其适于集约化大规模培养。室外土池培养费用低,但产量低、受季节和水温限制且易受病毒和细菌污染;集约化培养产量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但成本高,对于冬季和早春季育苗来说,桡足类集约化培养较适用。
关于飞马哲水蚤的培养,过去赵文等发明了一种海产浮游猛水蚤大规模培养方法(申请号CN200910248644)。该发明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海产经济动物的育苗提供可靠的食物供给。所述猛水蚤大规模培养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猛水蚤培养用水盐度为20ppt,温度24℃,水体溶氧>5mg/l,pH=7-8,饵料为湛江等鞭金藻、盐生杜氏藻和牟氏角毛藻中的至少一种,猛水蚤养殖的起始密度为50-100ind./l养殖水体,饵料的供给量为5~10l/d,每天更新300l养殖用水,养殖至猛水蚤密度为至少1500ind./ml;每天收获500l水体中的猛水蚤并补入新鲜的养殖用水,饵料用量为10-15l/d,连续培养30-50d。该方法易造成污染,耗电较高且操作技术要求高,一般工人难以掌握,实用性不强。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表现在:1)采用瓷缸,坚固耐用,不易碰碎,洗刷方便,重复使用,操 作方便,节约资金;2)投喂细菌和小环藻、中肋骨条藻、菱形海链藻,飞马哲水蚤生长繁殖快,体质健壮,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3)培养微藻时用三角烧瓶串联充气且使用磁化水,藻类生长快,产量高,充入的气体得到3次利用,节约了资源和能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步骤如下:
飞马哲水蚤饵料包括微藻、细菌液;
步骤1飞马哲水蚤饵料微藻的制备
微藻培养液按重量份数比配方如下:硝酸铵0.4份,氯化铵0.2份,磷酸二铵0.06份,重过磷酸钙0.1份,异丁叉环二脲0.08份,碳酸氢钠1.5份,硫酸钾0.5份,氯化锌0.002份,钼酸铵0.0001份,脱落酸0.00001份,硼砂0.03分,硫酸铜0.0004份,硅酸钠0.1份,Fe-EDTA 0.00005份,人尿1.2份,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1000份;取3个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用试管刷洗刷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橡胶塞上打上2个孔,插入2根玻璃管,玻璃管内经5-6毫米,一根较长,为进气管,插入到接近瓶底,另一根较短,为出气管,两端露出橡胶塞3-5厘米;第二个瓶的充气管与第一个瓶的排气管以较软的橡胶管或乳胶管相连,这样充入的气体可以得到3次利用;每个瓶加入微藻培养液2500毫升,取纯种、生长活泼、无污染、指数生长期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链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分别接种,进行单种培养,即第一个瓶(A瓶)接种小环藻,接种密度5万个细胞/毫升,第二个瓶(B瓶)接种中肋骨条藻,接种密度4万个细胞/毫升,第三个瓶(C瓶)接种菱形海链藻,接种密度8万个细胞/毫升,将此3个烧瓶放进微藻培养室培养,第一个瓶(A瓶)充气管上端通过较软的塑料管或乳胶管与空压机相连,充气培养,充气量2-3升/分钟,使培养藻液保持较高溶氧并使得藻细胞悬浮不下沉即可;微藻培养室用空调控温,普通节能灯提供照明,共培养12天,培养的前4天,调节温度至20-2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培养的第5-8天,调节温度至24-26℃,光照强度4000-4500lux,培养的第9-12天,调节温度至26-28℃,光照强度6000-7000lux;培养至第7天,每个瓶添加100毫升新鲜培养液以补充消耗掉的营养盐,第8天,每个瓶添加50毫升磁化后的蒸馏水,以补充因充气挥发掉的水分并稀释藻液;培养至第12天,小环藻密度可达350万个细胞/毫升,中肋骨条藻密度可达240万个细胞/毫升,菱形海链藻密度可达450万个细胞/毫升,停止培养,拔掉管子,将藻液保存在通风、黑暗、4℃环境中,准备用来投喂飞马哲水蚤;
步骤2细菌液的制备
细菌培养液按重量份数比配方如下:发酵牛粪1份,发酵兔粪0.8份,白菜叶0.5份,花生秧1.5份,稻草叶0.6份,豆饼0.4份,花生饼0.8份,麸皮0.2份,玉米面0.1份,煮沸冷却然后磁化的海水1000份;放进塑料桶中,室温18-28℃浸泡96小时,期间每隔8小时搅拌、翻动一次,最后将固形物捞出并摒弃,余下的液体静置、沉淀24小时,弃渣滓,上清液用100目筛绢过滤,再弃渣,滤液即为细菌液,准备用以投喂飞马哲水蚤;
步骤3飞马哲水蚤的培养
取一口容积为100升的瓷缸,洗刷干净,加入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40升,加入步骤2所述细菌液10升,搅拌均匀,取健康、活泼、纯种的飞马哲水蚤接种,接种密度25-40个/升,搅拌均匀;缸中插入一根塑料或橡胶管充气,管的下端连接一个散气石,管的上端与空压机相连,充气培养,充气量为8-9升/分钟;将此缸放入室内,空调控温,温度设为23-27℃,缸上方设置一个节能灯,光照强度设为1500-2500lux,从第7天开始,每天补充投喂细菌液0.5升,小环藻液1升,中肋骨条藻液2升,菱形海链藻液1升;从第9天开始用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换水,每天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换水时使用网目小于80微米的筛绢过滤,以防飞马哲水蚤随水流失;从第30天开始,每隔5天采收飞马哲水蚤一次,采收量为飞马哲水蚤现存量的1/3,采收方法是用网目为60-100微米的筛绢过滤即可,然后补充投喂细菌液和藻液,继续培养;培养到60天,飞马哲水蚤密度可达1500-2500个/升,停止培养,一次全部采收,培养完毕。
有益结果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表现在:1)采用瓷缸,坚固耐用,不易碰碎,洗刷方便,重复使用,操作方便,节约资金;2)投喂细菌和小环藻、中肋骨条藻、菱形海链藻,飞马哲水蚤生长繁殖快,体质健壮,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3)培养微藻时用三角烧瓶串联充气且使用磁化水,藻类生长快,产量高,充入的气体得到3次利用,节约了资源和能量。
附图说明
图1飞马哲水蚤形态;
图2用三角烧瓶串联培养饵料微藻方法;箭头所指为充气气体走向;其中A瓶培养小环藻,B瓶培养中肋骨条藻,C瓶培养菱形海链藻;
图3培养飞马哲水蚤所用瓷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步骤如下:
飞马哲水蚤饵料包括微藻、细菌液;
步骤1飞马哲水蚤饵料微藻的制备
微藻培养液按重量份数比配方如下:硝酸铵0.4份,氯化铵0.2份,磷酸二铵0.06份,重过磷酸钙0.1份,异丁叉环二脲0.08份,碳酸氢钠1.5份,硫酸钾0.5份,氯化锌0.002份,钼酸铵0.0001份,脱落酸0.00001份,硼砂0.03分,硫酸铜0.0004份,硅酸钠0.1份,Fe-EDTA 0.00005份,人尿1.2份,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1000份;取3个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用试管刷洗刷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橡胶塞上打上2个孔,插入2根玻璃管,玻璃管内经5-6毫米,一根较长,为进气管,插入到接近瓶底,另一根较短,为出气管,两端露出橡胶塞3-5厘米;第二个瓶的充气管与第一个瓶的排气管以较软的橡胶管或乳胶管相连,这样充入的气体可以得到3次利用;每个瓶加入微藻培养液2500毫升,取纯种、生长活泼、无污染、指数生长期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链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分别接种,进行单种培养,即第一个瓶(A瓶)接种小环藻,接种密度5万个细胞/毫升,第二个瓶(B瓶)接种中肋骨条藻,接种密度4万个细胞/毫升,第三个瓶(C瓶)接种菱形海链藻,接种密度8万个细胞/毫升,将此3个烧瓶放进微藻培养室培养,第一个瓶(A瓶)充气管上端通过较软的塑料管或乳胶管与空压机相连,充气培养,充气量2-3升/分钟,使培养藻液保持较高溶氧并使得藻细胞悬浮不下沉即可;微藻培养室用空调控温,普通节能灯提供照明,共培养12天,培养的前4天,调节温度至20-2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培养的第5-8天,调节温度至24-26℃,光照强度4000-4500lux,培养的第9-12天,调节温度至26-28℃,光照强度6000-7000lux;培养至第7天,每个瓶添加100毫升新鲜培养液以补充消耗掉的营养盐,第8天,每个瓶添加50毫升磁化后的蒸馏水,以补充因充气挥发掉的水分并稀释藻液;培养至第12天,小环藻密度可达350万个细胞/毫升,中肋骨条藻密度可达240万个细胞/毫升,菱形海链藻密度可达450万个细胞/毫升,停止培养,拔掉管子,将藻液保存在通风、黑暗、4℃环境中,准备用来投喂飞马哲水蚤;
步骤2细菌液的制备
细菌培养液按重量份数比配方如下:发酵牛粪1份,发酵兔粪0.8份,白菜叶0.5份,花生秧1.5份,稻草叶0.6份,豆饼0.4份,花生饼0.8份,麸皮0.2份,玉米面0.1份,煮沸冷却然后磁化的海水1000份;放进塑料桶中,室温18-28℃浸泡96小时,期间每隔8小时搅拌、翻动一次,最后将固形物捞出并摒弃,余下的液体静置、沉淀24小时,弃渣滓,上清液用100目筛绢过滤,再弃渣,滤液即为细菌液,准备用以投喂飞马哲水蚤;
步骤3飞马哲水蚤的培养
取一口容积为100升的瓷缸,洗刷干净,加入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40升,加入步骤2所述细菌液10升,搅拌均匀,取健康、活泼、纯种的飞马哲水蚤接种,接种密度25-40个/ 升,搅拌均匀;缸中插入一根塑料或橡胶管充气,管的下端连接一个散气石,管的上端与空压机相连,充气培养,充气量为8-9升/分钟;将此缸放入室内,空调控温,温度设为23-27℃,缸上方设置一个节能灯,光照强度设为1500-2500lux,从第7天开始,每天补充投喂细菌液0.5升,小环藻液1升,中肋骨条藻液2升,菱形海链藻液1升;从第9天开始用煮沸冷却后的磁化海水换水,每天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换水时使用网目小于80微米的筛绢过滤,以防飞马哲水蚤随水流失;从第30天开始,每隔5天采收飞马哲水蚤一次,采收量为飞马哲水蚤现存量的1/3,采收方法是用网目为60-100微米的筛绢过滤即可,然后补充投喂细菌液和藻液,继续培养;培养到60天,飞马哲水蚤密度可达1500-2500个/升,停止培养,一次全部采收,培养完毕。
步骤1中所述人尿制备方法 取人尿1000毫升,装入三角烧瓶煮沸5分钟后,冷却备用;
步骤1中所述硝酸铵,氯化铵,磷酸二铵,重过磷酸钙,异丁叉环二脲,碳酸氢钠,硫酸钾,氯化锌,钼酸铵,脱落酸,硼砂,硫酸铜,硅酸钠,Fe-EDTA化学药品纯度均需化学纯级别;
步骤1、2和3中所述磁化水制作方法 普通海水经脱脂棉过滤,煮沸后,冷却,流经磁化水器后,即为磁化海水。磁化水器磁感应强度为0.3T,流量为3t/h,流速为0.2m/s。
步骤2中所述酵牛粪制备方法 取牛粪50公斤,加入麸皮3公斤,玉米面1公斤,自来水4升,充分搅拌,堆成圆锥状,自然发酵15天,后摊成薄层,阳光下暴晒3天,即得发酵牛粪;
步骤2中所述酵兔粪制备方法 把干兔粪、青草、豆饼、米糠、麸皮和腐殖土按60∶10∶12∶15∶2∶1的重量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装入缸内密闭进行发酵,30天后,倒出,在干净水泥地上,摊成薄层,阳光晒72小时,即得发酵兔粪;
步骤2中所述白菜叶,花生秧,稻草叶要切成1-3厘米长,以方便浸泡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培养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瓷缸培养飞马哲水蚤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传统上哲水蚤培养有室外粗放式和室内集约化两种方式。室外土池培养费用低,但产量低,受季节和水温限制且易受病毒和细菌污染;集约化培养产量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但成本高。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表现在:采用瓷缸,坚固耐用,不易碰碎,洗刷方便,重复使用,操作方便,节约资金;投喂细菌和小环藻、中肋骨条藻、菱形海链藻,飞马哲水蚤生长繁殖快,体质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