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针灸针.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27150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8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4778.6

申请日:

1991.07.19

公开号:

CN1059098A

公开日:

1992.03.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H39/08; A61N2/04

主分类号:

A61H39/08; A61N2/04

申请人:

吴雅军;

发明人:

吴雅军; 张未

地址:

07105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造纸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三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型针灸针、它由针壳3和后面的针盖2相连,前面和针底4相接组成针柄1、针头5安在针底4的后面。在针壳3内装有电路7,在针头5前面装有针身6。它聚针、磁、波、电为一体,通过针头簧片的振动模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动频率求得针体与经络腧穴共振,从而达到治病目的。本发明的针灸针适合家庭以及医疗单位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针灸针,包括由针盖
2: 针壳
3: 针底4组成的针柄1,内含电池21、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器12S、12R、定时器NE555,功率放大器BG1,电容C组成的定时、调频电路、针头5和针身6,其特征是: a、针柄1外无导线内设定时、调频电路、针柄1长度0.7~9cm,直径0.2~3cm,其频率调节器12R、12S沿针壳3的长度纵向并行排列; b、针底4上设固定针身6位置的针卡15,铁芯16T、U、V,穿过针底4中心,铁芯外部缠绕线圈33b、c、d,弹簧片17W、X、Y的一端直接焊在铁芯上,铁芯16T、U、V的下部设针孔29,针身6的尾部针尾18留针尾孔19,插在针孔29中,针卡15卡在针尾孔19中,打开电源开关11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线圈33b、c、d时铁芯16T、U、V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铁芯16T、U、V吸住,没有电流通过则磁场消失,弹簧片17W、X、Y的振动频率传递给针身6; c、针盖2内设二极管8,管脚接线柱9G、H(正极)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O、P,针盖2底部的薄铜片20与接线柱9I连接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并接入电池21的负极,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M、N分别与针头接线柱9J、K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频率调节器12R、12S包括一个沿针壳3长度纵向排列的调节槽14,在该调节槽14的底部一侧是薄铜片31Z,另一侧是电阻层30,调节架13可以在调节槽14中上下滑动,调节架13与调节槽14接触颈端设铜薄片31a。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定时调频电路中的E型电路为:两个二极管8(D1、D2)分别为电容C提供两个分列的充放电通道,用频率调节器12S(W1)调节脉冲输出频率,接通电源开关11(K1)时,电流通过R3D1W1给电容C充电,使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然后电容C通过W1D2R2NE555的Q脚放电输出脉冲,通过R4接通音频输出器22(HFC9300)的B脚,其C脚有音频电流输出,通过频率调节器W2输送给BG1基极放大,使针头5部分的铁芯16T、U、V,线圈 33b、c、d产生磁场,推动弹簧片17w、x、y振动,定时脉冲输出频率为0.1~0.00027Hz。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定时、调频电路中的F型电路为:接通电源开关11(K1)后,电容C通过W1R1充电,这时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出脚Q有脉冲电流输出,使铁芯16T、U、V和线圈33b、c、d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吸,当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时,通过触发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入脚S放电输出电流,铁芯不产生磁场,弹簧片被释放,针身6随之振动,脉冲输出频率>120Hz。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A型针头结构为:穿过针底4上的柱形铁芯16T外端缠绕线圈33b,弹簧片17W头部呈Z形,尾部焊在铁芯16T上,铁芯16T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W的振动频率0~8000Hz。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B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C缠绕在硅钢片铁芯16U中,铁芯嘴37为园形,与固定于针底4上的支架34e螺纹连接,弹簧片17x固定在穿过针底4中心的铁环32上,呈重叠Z形,弹簧片17x的尾部直接固定在铁环32上,头部采用铁质园盘36,铁芯16U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x的振动频率0~8000Hz。
7: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C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d缠绕在变压器铁芯16V的中间舌片上,变压器39的初级线圈二线头分别焊接在接线柱9J、9K上,次级线圈抽出一头焊接在接线柱91上,91与铁环32,针身6连接。
8: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针头5中的D型针头结构为:支架34f固定在针底4上,微型电机35固定在支架34f中央,弹簧片17y固定在铁环32上,弹簧片17y一端卡在齿轮40的齿牙间,齿轮40与微型电机35同轴,弹簧片17y的振动频率为0~1200Hz。
9: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除针头5A型的针尾18用导磁性强的材料制作外,其余针尾18都用磁性材料制作。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针波集一体的新型针灸针。

    现有的不锈钢炙针基本保持古代针原貌,近年来出现的针炙磁疗仪虽有改进,但疗效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磁疗针大多数拖有长长导线,使用不便。有的针磁仪一机仅带1-3针,不易多穴治,且多针只能使用同一种固定频率,患者虽有针感,但不是真正“得气”,而是沿电流方向出现的电肌兴奋,故效率低,疗效差。有些针磁仪不能用于针刺透达腧穴深层;有的针磁仪热能虽然能透达穴位深层,但只适宜治寒性病;有的针磁仪使用时间稍长,患者易出现耐针性,影响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型针炙针。为克服上述缺点,它聚针、磁、电、振动波为一体,通过模仿人体各部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求得针体与经络腧穴共振,使患者真正“得气”,这种“得气”沿人体脏腑经络的自然排布而循环,从而调节脏腑的阴阳虚实,激发人体自身正气,达到治病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针壳3和后面的针盖2相连和前面的针底4相接组成针柄1而针头5(它分A、B、C、D型)安在针底4的后面。在针壳3内装有电路7(电路分E、F两种型式),在针头5前面装有针身6。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全部电路、电池和组件装入针柄内,一针一穴,不拖线,不依赖其它设备。振动频率调节范围宽,能模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形成共振,使针感强、“得气”快、疗效好。本发明的针头振动是间歇式的,针感保持长久,患者不易产生耐针性。振动时间长短可视需要自动定时。本发明有两种电路可分别装于四种类型针头中,均能同时实现针疗、磁疗、电疗、振动波疗等多针多功能疗法。携带使用方便。能治寒、热、虚、实等多种病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图1是新型针炙针针柄示意图。

    图2是新型针炙针外形示意图。

    图3是新型炙针内部结构示意图,上面是针盖结构示意图,中部是针壳内部结构展开示意图,下面是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新型针炙针内部结构剖视图。上面是针盖结构剖视图,中部是针壳内部结构展开剖视图。下面是针底结构剖视图,右侧是针底中设置的针卡结构示意图,针底下面是针尾结构示意图。

    图5左侧是针壳外部展开示意图,右侧是装在针壳外面地调节器结构剖视图。

    图6左侧是调节架结构示意图,右侧是调节架剖视图。

    图7是针头结构示意图A型、B型、C型。

    图8是针头结构示意图G型。

    图9是针底、针身、针卡、铁芯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接线柱插孔O、P、Q和接电池的正极的薄铜带结构示意图。

    图11左侧是接线柱插孔里的铜环示意图,右侧是接线柱插进插孔里装配示意图。

    图12是电流流过针头线包铁芯吸住簧片时示意图。

    图13是新型针炙针E型电路图。

    图14是新型针炙针F形电路图。

    如图1所示针柄1,要求用质轻、坚硬、绝缘性能好、色泽鲜艳、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

    如图2、图3、图4所示,针盖2内装有发光二极管8,用以指示流过针头电流的大小和变化速率。针盖底面装有接线柱9G、9H、9I(见图11)和薄铜片20,9G、9H是发光管8的两腿,分别插入接线柱插孔10-O、10P中,插孔中有铜环27(见图11);铜片20与9I联为一体,接电池21负极,是电路7E、7F中的负端,9I插入10Q中。针盖盖在针壳3上,要求各接触点接触良好,无丝毫松动。

    如图3、图4所示针壳,外侧装有电路开关11,相当于图13、图147E、7F中电源开关K1。调节器12R、12S相当于7E、7F电路中电位器W2、W1。12R、12S结构相同,纵向排列在针壳上。由图5、图6可看出,调节槽14一侧是铜薄31Z,一侧是电阻层30,调节架13颈部镀有铜薄31a,它能在调节槽14内滑动从而改变电阻值。针壳3上缘有接线柱插孔10O、10P、10Q,下缘有针卡孔26和接线柱插孔10M、10N,10M、10N分别与针头接线柱9J、9K相接,10O、10P分别与发光二极管接线柱9G、9H相接,10Q与电池21负极9I相接。电池21正极直接与薄铜24相接,薄铜带与电路正端相接,与它下面的插口10O、10P绝缘。集成块22、组件25、电路7E、7F装在针壳3内。电池卡23(见图10)是固定电池的。

    如图7(A型)所示5A型,由弹簧片17W、铁芯16T、线包33b、针底4、针卡孔26、接线柱9J、9K和针身组成。弹簧片17W头部做成Z字型,尾部焊在铁芯上。线包33b绕在铁芯16T的上部。由图4可看出,铁芯下部的针孔29从针底4中央穿过,针尾18插在针孔29中,针卡15卡在针尾孔19中使针身6不能上下活动。再参看图9,将针卡15向上拨一些即可抽出针尾18(见图4),换上另一颗新针,再把针底4用胶固定在针壳3上,针卡弹簧28可复位针卡螺母38起固定作用。当给线包33b通电时,产生磁场,弹簧片17W被铁芯16T吸住(参看图12),铁芯16T产磁量大于100GS;断电簧片被释放,于是簧片随电流有无而振动并传给铁芯16T,固定在16T上的不锈钢针身6随之振动并传给人体腧穴,振动频率0-8000HZ,由调节器12S任选,振动强度由调节器12R调节,从而实现针体与人体经络腧穴共振。针身振动是间歇、定时的,易使患者“得气”而不产生耐针性。由于涡流效应,电流流过线包产生热量,传给针身再传给腧穴,从而同时实现针疗、热疗、磁疗振动波疗,大大提高综合疗效。图4中针尾18呈长方形,中央留有针尾孔19,针尾尖为坡形。

    如图7(B型)所示5B型针头,由弹簧片17X、铁芯16U、线包33C、支架34,铁片36、铁环32、接线柱9J、9K、针底4、针身6、针卡孔26组成。线包33C绕在硅钢片铁芯16U中,铁芯咀37为园型,带有螺纹并固定在支架34中间,铁芯咀下部是铁环32、弹簧片17X、铁片36。铁环32从针底4中央穿过,弹簧片17X固定在铁环32上。簧片的振动原理与A型针头相同。

    如图7(C型)所示,5C型由变压器39、铁芯16V、线包33d、接线柱9I、9K、9L、针底4、针卡孔26、铁环32、针身6组成。线包33d绕在变压器铁芯16V中间舌片上,初级焊在接线柱9J、9K上,次级一端焊在接线柱9L上,另一端悬空。9L与铁环32、针身6接成一体。当变压器初级通电时,次级产生感应脉冲,微电流通过9L、针身传给腧穴。9L上感应电压可大于2500V,调12R使人体穴位略有感觉为佳。针卡15用绝缘、坚硬不变形的材料制作。

    如图8(D型)所示,5D型由微电机35、支架34f、齿轮40、弹簧片17v、铁环32、接线柱9J、9K、针底4、针卡孔26、针身6组成。支架34f固定在针底4上,微电机35固定在支架34f中央,弹簧片17v固定在铁环32上,簧片一端卡在齿轮40之间,齿轮轴和电机轴是同一体。当电机转动时,簧片17y与齿轮40磨擦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其频率为0-1200HZ。振动波传给铁环32,再传给针身和人体。

    四种针头的针底、接线柱J、K均相同。针身6除A型针头用导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外,其余B、C、D型针身可用导磁性一般的材料制作,其形状、大小均相同,且有良好弹性和韧性。四种针头的针卡形状、结构相同,除C型针头针卡用绝缘材料制作外,其余三种针卡都用质量轻、不变形、耐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

    图13E型电路由定时器NE555、音频输出器HFC9300、功率放大器BG1组成。G、H、Z、J、K分别为接线柱触点,W1、W2分别是调节器12S、12R。二极管D1、D2为电容器C提供两个分立的充放电通路。W1调节输出脉冲频率,当R2=R3=1K、W1=5K时,定时脉冲输出频率可在0.1-0.00027HZ内任意调节。当K1(电路开关11)接通时,电流通过R3、D1、W1给C充电,NE555的Q端呈高电平;当C上电压达到2/3Vcc时,C通过W1、D2、R2、Q′端放电,Q端呈低电平,有脉冲送HFC9300B端,使其推动BG1工作,从而使BG1负载一针头线包产生磁场,发生振动,振动强度由W2调节。HFC9300工作20秒左右自动断开并等待Q端下一脉冲到来重复上述过程。发光二极管D3指示流过负载的电流大小和变化速率。

    图14F型电路由脉冲发生NE555和负载组成,无定时电路。G、H、I、J、K分别为接线柱触点,W1、W2分别是调节器12S、12R,发光二极管LED作用与E电路相同。W1控制NE555放电端Q′和触发端 S。当K1接通时,C通过W1、R1充电,NE555Q端呈高电平,有脉冲输出,负载-电磁铁工作。当C升到一定值时便通过 S端放电,Q端呈低电平,无电流输出,电磁铁不工作。如此往复,磁铁产生变化着的磁场,针头随磁场变化有振动。调节W1可使针头簧片振动频率在0-8000HZ内变化。W2控制流过针头电流的大小。

    上述E、F两种电路均适用于A、B、C、D型各种针头。

    使用新型针炙针刺入腧穴后,接通电路开关11(KF),然后根据病情若需泻者,将调节器12R缓慢向下移,使振动强度加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然后调12S,使振动频率加快(或振动时向短些)以针感明显为佳。若需补者,12R稍向下移,使针体振动强度小些,然后调12S使振动频率慢些。总之,根据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治病原则,适当调节磁、热、振动波频率及强弱,疗效就十分显著。

新型针灸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型针灸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型针灸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针灸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针灸针.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新型针灸针、它由针壳3和后面的针盖2相连,前面和针底4相接组成针柄1、针头5安在针底4的后面。在针壳3内装有电路7,在针头5前面装有针身6。它聚针、磁、波、电为一体,通过针头簧片的振动模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动频率求得针体与经络腧穴共振,从而达到治病目的。本发明的针灸针适合家庭以及医疗单位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