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5555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08956.6

申请日:

2007.05.10

公开号:

CN101054786A

公开日:

2007.10.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C 1/04申请日:20070510授权公告日:20091216终止日期:201605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4(2006.01)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方兴;

发明人:

方兴; 庄招扬

地址:

361003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19号之四3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马应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涉及一种道路的设计或布置。提供一种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设左右两侧引道和横向过道,在引道上设阶梯或斜坡,在至少1条引道上设至少1块引流构件。若在1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引流构件可设在靠路边的引道内侧中部,或引流构件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引道上。若在2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引流构件可分别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2条引道上。在引道与横向过道的连接处可设有阶梯或斜坡。采用导引方法引导空气在横向过道中作定向流动,使横向过道通风,有效排除横向过道中的湿气和异味,延长过道内的相关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设有左右两侧引道和横向过道,在引道上设有阶梯或斜坡,其特征在于在至少1条引道上设有至少1块引流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1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所述的引流构件设在靠路边的引道内侧中部,或引流构件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引道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2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所述的引流构件分别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2条引道上。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引道与横向过道的连接处设有阶梯或斜坡。

说明书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的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
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为了减少行人横穿马路给交通造成的影响,除设置斑马线和人行天桥以外,建设地下通道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措施。通常城市中的地下通道设有左右两侧引道1和横向过道2,在引道上都设有阶梯或斜坡,有的还在引道与横向过道的连接处设有阶梯或斜坡3(参见图1)。但是现有的地下通道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引道尤其是横向过道的空气流通差,在横向过道内湿度大,经常有异味。
公开号为CN1598149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两条左拐地下通道,采用错位交叉换向技术,在丁字路口设有横、竖两条左拐地下通道,每条地道为双通道,在横向左拐地下通道,人、车从横向通道行驶来,入左拐地道进口,沿地道过横向地道至出口出去。在竖向左拐地下通道,人、车从竖向通道行驶来,入左拐地道进口,沿地道向左前方过横向地道出口,向右前方拐沿地道行驶,过横向地道,再向左前方拐至出口出去。在双通道,每条地道右侧设行人,非机动车通道;左侧设机动车通道。丁字路口通过横、竖两条左拐地道。
公开号为CN1598150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临地铁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采用错位交叉换向技术,设有地上一对和地下一对直行主干道;另设有围着两对直行主干道绕行的两对左拐地上、下通道和两对右拐地下通道;还设有地上一对和地下一对人行道。使通往各方向的人、车顺畅快速地通过临地铁十字路口,节省人、车大量的等候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地下通道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引道尤其是横向过道的空气流通差,在横向过道内湿度大,经常有异味等问题,提供一种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
本发明设有左右两侧引道和横向过道,在引道上设有阶梯或斜坡,在至少1条引道上设有至少1块引流构件。
若在1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所述的引流构件可设在靠路边的引道内侧中部,或引流构件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引道上。若在2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所述的引流构件可分别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2条引道上。在引道与横向过道的连接处可设有阶梯或斜坡。
与现有的地下通道相比,本发明由于在至少1条引道上设有至少1块引流构件,因此采用导引方法引导空气在横向过道中作定向流动,使横向过道通风,有效排除横向过道中的湿气和异味。采用风力测试设备对多条地下人行过道进行试验表明,本发明得到满意的效果,不仅横向过道中的湿气和异味得到明显的减轻,而且可延长过道内的相关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寿命(例如照明设备的金属部件),对横向过道本身的建筑构件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过道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本发明可用于现有地下通道的改造和新地下通道的设计建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地下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2,本发明设有左右两侧引道1和横向过道2,在引道1和引道1与横向过道2的连接处设有阶梯或斜坡3。在右引道上设有1块引流构件4,引流构件4设在靠路边的引道内侧中部,引流构件4呈梯形。
实施例2:参见图3,本发明设有左右两侧引道1和横向过道2,在引道1和引道1与横向过道2的连接处设有阶梯或斜坡3。在右引道上设有2块引流构件51和52,引流构件51和52分别设于右引道与横向过道2上下两侧连接处的右引道上,引流构件4呈直角梯形。
实施例3:参见图4,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引流构件6呈三角形,三角形的两边为弧线形。右引道1与横向过道2的连接处所设的阶梯或斜坡的位置与图2有所不同。在图4中,左侧引道1的阶梯或斜坡3的设计与图2相同。
实施例4:参见图5,与实施例2类似,其区别在于图3中的2块引流构件51与52由图5中的2块引流构件71与72替换,引流构件71设于左引道1与横向过道2的连接处,引流构件72设于右引道与横向过道2的连接处,引流构件4呈直角梯形。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涉及一种道路的设计或布置。提供一种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设左右两侧引道和横向过道,在引道上设阶梯或斜坡,在至少1条引道上设至少1块引流构件。若在1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引流构件可设在靠路边的引道内侧中部,或引流构件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引道上。若在2条引道上设引流构件,引流构件可分别设在与横向过道连接处的2条引道上。在引道与横向过道的连接处可设有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