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5000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8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58532.7

申请日:

2015.06.26

公开号:

CN104874054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13/00申请日:201506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M13/00; A61M31/00; A61K36/898; A61K9/14; A61P11/02; A61K35/618(2015.01)N

主分类号:

A61M13/00

申请人:

许勤峰

发明人:

许勤峰

地址:

246001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龙眠山路同庆小区南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包括手持柄、用于容纳粉末状药物的喷头、一端部与喷头连接的软管、与软管另一端部连接的气囊,喷头上设有一中空轴通道和与中空轴通道连通的多个细小通道,所述中空轴通道的一端部设有用于套装软管的圆台型中空凸起,中空轴通道的另一端部为封口结构;所述中空轴通道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所述导气管与喷头连接的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所述尖刺倾斜设置且其尖顶指向导气管轴心。本发明的专用给药器将药粉侧向定点喷至中鼻道处,且能实现给药方便、且给药剂量控制准确、给药均匀等重要物理特性,该中药外用制剂制备简单、且治疗中鼻道息肉的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柄、用于容纳粉末状药物的喷头、一端部与喷头连接的软管、与软管另一端部连接的气囊,软管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一端连通喷头、另一端连通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手持柄内部,手持柄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气囊内部空间大小的开关按钮,所述软管具有曲度,软管可拆卸式套装在喷头上,喷头上设有一中空轴通道和与中空轴通道连通的多个细小通道,所述中空轴通道的一端部设有用于套装软管的圆台型中空凸起,中空轴通道的另一端部为封口结构;所述中空轴通道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所述导气管与喷头连接的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所述尖刺倾斜设置且其尖顶指向导气管轴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袋中设置有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组成:白芨15~30份、煅牡蛎18~23份、藕粉10~15份、甘草5~8份、制首乌5~8份、天花粉8~16份、丹参20~26份、莲房12~16份、白芷5~10份、细辛7~13份、黄芩10~15份,经过处理后,将全部原料组分分别制成粉状,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通道的轴线与喷头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中空轴通道和细小通道均为直筒型通道,细小通道的轴线与中空轴通道的轴线相互垂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为贴合人手形状的圆柱形,手持柄上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按钮的开窗,开关按钮是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开关按钮接近上底面的侧壁上设有凹槽,开窗上设有用于卡挡开关按钮的凹槽以防止开关旋钮弹出开窗且外形与凹槽相啮合的凸起;所述气囊上设有凹坑,该凹坑位于开窗正下方,凹坑的形状与开关按钮下表面及侧壁完全贴合,气囊上凹坑处的气囊壁厚度与非凹坑处的气囊壁厚度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白芨22份、煅牡蛎20份、藕粉12份、甘草6份、制首乌6份、天花粉12份、丹参23份、莲房14份、白芷7份、细辛10份、黄芩12份,经过处理后,将全部原料组分分别制成粉状,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首乌使用鲜橙皮榨汁按照首乌质量的30%加入陶罐中,炖至汁液吸尽,晾干,然后再按照首乌质量30%加入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炖至汁液吸尽,然后置于烈日下暴晒至含水率低于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芨使用米醋减压至0.8个标准大气压煮沸10-15min,然后晾干至含水率低于5%。

说明书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再加上鼻腔内部结构复杂,外用药虽然效果显著,但是难以送达病灶,因此治疗难度较大。
中药外用制剂直接作用于鼻腔,药效作用明显,但由于极难将药物送入鼻腔内中鼻道息肉的病发区域,尤其是药量控制和药物的均匀散布,将对药效起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亟待研发一种给药方便、且给药剂量控制准确、给药均匀的中鼻道息肉专用给药器。传统的、用于鼻腔的给药器,其喷头结构简单,且其气体是沿着气管方向径直向前喷出,极容易将药粉喷入咽鼓管内,既浪费了药粉,又使得患者鼻咽处极其不适,令患者遭受中鼻道息肉的痛苦折磨的同时,还受到由于药物误喷入咽鼓管这个极其敏感的部位而引起的咽痒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该专用给药器将药粉侧向定点喷至中鼻道处,且能实现给药方便、且给药剂量控制准确、给药均匀等重要物理特性,该中药外用制剂制备简单、且治疗中鼻道息肉的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包括手持柄、用于容纳粉末状药物的喷头、一端部与喷头连接的软管、与软管另一端部连接的气囊,软管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一端连通喷头、另一端连通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手持柄内部,手持柄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气囊内部空间大小的开关按钮,所述软管具有曲度,软管可拆卸式套装在喷头上,喷头上设有一中空轴通道和与中空轴通道连通的多个细小通道,所述中空轴通道的一端部设有用于套装软管的圆台型中空凸起,中空轴通道的另一端部为封口结构;所述中空轴通道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所述导气管与喷头连接的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所述尖刺倾斜设置且其尖顶指向导气管轴心。
具体的,所述薄膜袋中设置有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组成:白芨15~30份、煅牡蛎18~23份、藕粉10~15份、甘草5~8份、制首乌5~8份、天花粉8~16份、丹参20~26份、莲房12~16份、白芷5~10份、细辛7~13份、黄芩10~15份,经过处理后,将全部原料组分分别制成粉状,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轴通道的轴线与喷头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中空轴通道和细小通道均为直筒型通道,细小通道的轴线与中空轴通道的轴线相互垂直。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柄为贴合人手形状的圆柱形,手持柄上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按钮的开窗,开关按钮是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开关按钮接近上底面的侧壁上设有凹槽,开窗上设有用于卡挡开关按钮的凹槽以防止开关旋钮弹出开窗且外形与凹槽相啮合的凸起;所述气囊上设有凹坑,该凹坑位于开窗正下方,凹坑的形状与开关按钮下表面及侧壁完全贴合,气囊上凹坑处的气囊壁厚度与非凹坑处的气囊壁厚度相等。
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白芨22份、煅牡蛎20份、藕粉12份、甘草6份、制首乌6份、天花粉12份、丹参23份、莲房14份、白芷7份、细辛10份、黄芩12份,经过处理后,将全部原料组分分别制成粉状,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
优选的,所述的制首乌使用鲜橙皮榨汁按照首乌质量的30%加入陶罐中,炖至汁液吸尽,晾干,然后再按照首乌质量30%加入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炖至汁液吸尽,然后置于烈日下暴晒至含水率低于3%。
具体的,所述的白芨使用米醋减压至0.8个标准大气压煮沸10-15min,然后晾干至含水率低于5%。
本发明选用制首乌搭配煅牡蛎,本发明人发现两者结合去腐生肌效果显著,尤其是使用鲜橙皮榨汁入陶罐制备首乌,更加充分的发挥了首乌的效果,然后结合藕粉、甘草、黄芩、和经过处理的白芷等对于新生组织进行修复、巩固;整个配方增益互补,协同增效对于中鼻道息肉标本兼治,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包括手持柄、喷头、软管、气囊、导气管、开关按钮,喷头上设有中空轴通道和细小通道,中空轴通道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导气管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
利用软管及其内的导气管具备的柔软可变形特性,为喷头深入鼻腔内的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提供有力保证,也是本专用给药器实现给药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其中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为鼻腔中的中鼻道;相比于传统的手工上药方式,本品能将药剂直接送至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具有给药方便的优势。
利用气囊、导气管及喷头共同构成的给药结构,通过动力源泉的气囊发出动力,经由导气管的传动,将由气囊发出的气流传递到喷头,从而将位于喷头的中空轴通道内的粉末状药物经由细小通道向外界喷出,由于此时的喷头已深入鼻腔内部,且位于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旁,故外喷的粉末状药剂在气流的驱动下而均匀散落且附着在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达到给药均匀的重要特性。传统的、用于鼻腔的给药器,其喷头结构简单,且其气体是沿着气管方向径直向前喷出,极容易将药粉喷入咽鼓管内,既浪费了药粉,又使得患者鼻咽处极其不适,令患者遭受中鼻道息肉的痛苦折磨的同时,还受到由于药物误喷入咽鼓管这个极其敏感的部位而引起的咽痒问题;与传统的给药器相比,本发明的专用给药器将药粉从侧面喷出,避免药粉误入咽鼓管,且保证所有的药粉均喷在鼻腔内,既保证足量的药粉喷在鼻腔内,定点靶向给药,直达病灶,作用直接效果显著,保证中鼻道息肉的良好治疗效果,又减少了药粉的浪费,还杜绝了药粉误入咽鼓管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喷头上设有与软管连接的圆台型中空凸起,软管外套在圆台型中空凸起上,取下外套的软管即可更换中空轴通道内的薄膜袋,薄膜袋中放置有一次用药剂量的粉末状中药外用制剂,置入薄膜袋后,将软管重新套接在该圆台型中空凸起上;软管内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端部具有尖刺,软管装上的同时,尖刺刺入薄膜袋内,按下手持柄中的开关按钮后,气囊收缩产生的气流顺着导气管进入喷头内,并将喷头内的薄膜袋彻底吹破,薄膜袋破损后的粉末状中药外用制剂随着气流向外喷出,抵达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药剂的剂量是否准确,对患者的中鼻道息肉治疗起到非常重大的影响,通过调节薄膜袋中的药剂含量,本发明的专用给药器可以轻松准确地确保每次用药的剂量准确,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手持柄的三维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手持柄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喷头的三维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喷头的横向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喷头的纵向截面图。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7,本发明实施例1包括: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包括手持柄1、用于容纳粉末状药物的喷头2、一端部与喷头2连接的软管3、与软管3另一端部连接的气囊4,软管3内设置有导气管31,导气管31一端连通喷头2、另一端连通气囊4,气囊4设置在手持柄1内部,手持柄1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气囊4内部空间大小的开关按钮11,软管3具有曲度,软管3可拆卸式套装在喷头2上,喷头2上设有一中空轴通道21和与中空轴通道21连通的多个细小通道22,中空轴通道21的一端部设有用于套装软管3的圆台型中空凸起24,中空轴通道21的另一端部23为封口结构;中空轴通道21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导气管31上与喷头2连接的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51,尖刺51倾斜设置且其尖顶指向导气管3轴心。
进一步的,中空轴通道21的轴线与喷头2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中空轴通道21和细小通道22均为直筒型通道,细小通道22的轴线与中空轴通道21的轴线相互垂直。
更进一步的,手持柄1为贴合人手形状的圆柱形,手持柄1上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按钮11的开窗,开关按钮11是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开关按钮11接近上底面的侧壁上设有凹槽12,开窗上设有用于卡挡开关按钮的凹槽12以防止开关旋钮11弹出开窗且外形与凹槽12相啮合的凸起;气囊4上设有凹坑41,该凹坑41位于开窗正下方,凹坑41的形状与开关按钮11下表面及侧壁完全贴合,气囊上凹坑处的气囊壁厚度与非凹坑处的气囊壁厚度相等。
以上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白芨22份、煅牡蛎20份、藕粉12份、甘草6份、制首乌6份、天花粉12份、丹参23份、莲房14份、白芷7份、细辛10份、黄芩12份;所述的制首乌使用鲜橙皮榨汁按照首乌质量的30%加入陶罐中,炖至汁液吸尽,晾干,然后再按照首乌质量30%加入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炖至汁液吸尽,然后置于烈日下暴晒至含水率低于3%;所述的白芨使用米醋减压至0.8个标准大气压煮沸10-15min,然后晾干至含水率低于5%;然后将全部原料组分分别制成粉状,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中药外用制剂。
本发明的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包括手持柄、喷头、软管、气囊、导气管、开关按钮,喷头上设有中空轴通道和细小通道,中空轴通道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导气管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
利用软管及其内的导气管具备的柔软可变形特性,为喷头深入鼻腔内的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提供有力保证,也是本专用给药器实现给药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相比于传统的手工上药方式,本品能将药剂直接送至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具有给药方便的优势。
利用气囊、导气管及喷头共同构成的给药结构,通过动力源泉的气囊发出动力,经由导气管的传动,将由气囊发出的气流传递到喷头,从而将位于喷头的中空轴通道内的粉末状药物经由细小通道向外界喷出,由于此时的喷头已深入鼻腔内部,且位于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旁,故外喷的粉末状药剂在气流的驱动下而均匀散落且附着在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达到给药均匀的重要特性。
喷头上设有与软管连接的圆台型中空凸起,软管外套在圆台型中空凸起上,取下外套的软管即可更换中空轴通道内的薄膜袋,薄膜袋中放置有一次用药剂量的粉末状中药外用制剂,置入薄膜袋后,将软管重新套接在该圆台型中空凸起上;软管内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端部具有尖刺,软管装上的同时,尖刺刺入薄膜袋内,按下手持柄中的开关按钮后,气囊收缩产生的气流顺着导气管进入喷头内,并将喷头内的薄膜袋彻底吹破,薄膜袋破损后的粉末状中药外用制剂随着气流向外喷出,抵达中鼻道息肉病发区域。药剂的剂量是否准确,对患者的中鼻道息肉治疗起到非常重大的影响,通过调节薄膜袋中的药剂含量,本发明的专用给药器可以轻松准确地确保每次用药的剂量准确,可靠性高。
效果例:
本发明人随机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选取五位中鼻道息肉的患者a、b、c、d、e进行效果验证,每日喷施本发明两次,并记录康复时间,相关数据制备表1:
表1:(单位:天)

 ABCDE康复时间1411131112

经过对康复患者的观察发现,本发明疗效显著,而且患者普遍反映,本发明的装置给药方便,自助治疗,操作容易,而且药效良好,不刺激,使用几日即可感觉鼻腔通畅,而且康复停药后,观察一月也没发现病情反复现象。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及其中药外用制剂.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中鼻道息肉的专用给药器,包括手持柄、用于容纳粉末状药物的喷头、一端部与喷头连接的软管、与软管另一端部连接的气囊,喷头上设有一中空轴通道和与中空轴通道连通的多个细小通道,所述中空轴通道的一端部设有用于套装软管的圆台型中空凸起,中空轴通道的另一端部为封口结构;所述中空轴通道内设有用于盛放粉末状药物的薄膜袋,所述导气管与喷头连接的端部设有用于刺破薄膜袋的尖刺,所述尖刺倾斜设置且其尖顶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