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60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8608A21申请号201410325418X22申请日20140709E21B41/0020060171申请人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地址065001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华祥路72发明人李金国孟宇赵毅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代理人章社杲孙征54发明名称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密封步骤,密封固井套管的顶部端口;冷却步骤,向所述固井套管注入冷却剂,以使所述固井套管冷缩而与固定所述固井套管的固井水泥环脱离;移出步骤,将冷缩后的所述固井套管。
2、从井中移出。该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可有效将固井套管与固井水泥环分离,由此,分离后的固井套管可回收,进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608ACN104088608A1/2页21一种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密封步骤,密封固井套管1的顶部端口;冷却步骤,向所述固井套管1注入冷却剂,以使所述固井套管1冷缩而与固定所述固井套管的固井水泥环脱离;移出步骤,将冷缩后的所述固井套管1从井中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
3、在于,在所述冷却步骤中持续导出所述冷却剂汽化后产生的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停止注入所述冷却剂,轴向移动所述固井套管1;当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时,执行所述移出步骤,当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时,继续注入所述冷却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停止注入所述冷却剂,增大所述气体的导出质量流量以对所述固井套管1卸压;当所述卸压完毕后,轴向移动所述固井套管1;当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时,执行所述移出步骤,当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时,减小所述气体的导出质量流量,继续注入所述冷。
4、却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密封步骤之前,在所述固井套管1中设置冷却剂输送管2,其中,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连接有多个喷头3;在所述冷却步骤中所述冷却剂经由所述喷头3喷出以实现所述注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层所述喷头3;其中,同一层中的喷头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均匀地围绕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线布置,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线;并且每相邻的上下两层喷头等间距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的位于所述固井套管1中的端面,在所述。
5、固井套管1的底部端面上方0510M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固井套管1的内径的1/5;所述冷却剂输送管2的壁厚位于36MM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具有入口32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入口32流体连通的出口33;在所述壳体31内移动地开启和关闭所述入口32的密封件3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31和所述密封件34之间的弹簧35。权利要求书CN104088608A2/2页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包括内腔36、以及。
6、包围所述内腔36并与其流体连通的外腔37,所述入口32与所述内腔36流体连通,所述至少一个出口33与所述外腔37流体连通;所述密封件34与所述弹簧35设置于所述内腔36中,并且所述弹簧35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密封件34和所述内腔36的腔壁。权利要求书CN104088608A1/7页4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煤炭地下气化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在地面上施工若干口不同功能的钻井至气化的目标煤层后,进行煤层点火、疏排水等一系列操作,实现煤层的贯通及正常的气化生产。从钻井的种类上来划分,煤炭地下气化中涉及的钻井主要包括垂直井、定向井、斜井等;从钻井的功。
7、能上来划分,煤炭地下气化中涉及的钻井主要包括进气井、出气井、温度测量井、疏排水井、水位观测井及环保监测井等。在实际应用中,在实现上述各类不同功能的钻井中,以垂直井的数量最多。0003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的成本构成中,钻井费用占有很高的比重,而用于支护钻井的固井套管费用又在钻井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在完成由地面向煤层设置钻井后,通常需要进行固井工序,即通过固井套管支护钻井。普遍地,具体工艺为向井内下入套管,并向井眼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水泥凝固后形成固井水泥环以将套管与井壁固定。0004在目前煤炭地下气化的实际工作中,钻井在完成使命后,一般处于环保观测、废弃或封堵等状态,而很少进行固井。
8、套管的回收。制约固井套管回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与实现固井套管与固井水泥环的有效分离问题,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将固井套管与固井水泥环分离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密封步骤,密封固井套管的顶部端口;冷却步骤,向固井套管注入冷却剂,以使固井套管冷缩而与固定固井套管的固井水泥环脱离;移出步骤,将冷缩后的固井套管从井中移出。其中,在本发明中,由固井套管的顶部指向底部方向,为由地面指向井底的方向。0007根据本发明,在冷却步骤中持续导出冷却剂汽化后产生的气体。0008根据本发明,冷却步骤还包括。
9、如下步骤停止注入冷却剂,轴向移动固井套管;当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时,执行移出步骤,当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时,继续注入所述冷却剂。0009根据本发明,冷却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停止注入所述冷却剂,增大气体的导出质量流量以对所述固井套管卸压;当卸压完毕后,轴向移动固井套管;当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时,执行移出步骤,当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时,减小气体的导出质量流量,继续注入冷却剂。0010根据本发明,在执行密封步骤之前,在固井套管中设置冷却剂输送管,其中,冷却剂输送管连接有多个喷头;在冷却步骤中冷却剂经由喷头喷出以实现注入。说明书CN104088608A2/7页50011根据本发明,沿。
10、冷却剂输送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层喷头;其中,同一层中的喷头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均匀地围绕冷却剂输送管的轴线布置,平面垂直于冷却剂输送管的轴线;并且每相邻的上下两层喷头等间距布置。0012根据本发明,冷却剂输送管的位于固井套管中的端面在固井套管的底部端面上方0510M处。在本发明中,由地面指向井底的方向为由上指向下的方向。0013根据本发明,冷却剂输送管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固井套管的内径的1/5;冷却剂输送管的壁厚位于36MM的范围内。0014根据本发明,喷头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入口和至少一个与入口流体连通的出口;在壳体内移动地开启和关闭入口的密封件;以及设置在壳体和密封件之间的弹簧。0015根据。
11、本发明,壳体包括内腔、以及包围内腔并与其流体连通的外腔,入口与内腔流体连通,至少一个出口与外腔流体连通;密封件与弹簧设置于内腔中,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密封件和内腔的腔壁。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0017本发明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通过密封步骤将固井套管的顶部端口密封。通过冷却步骤,向固井套管注入冷却剂以使固井套管冷缩,从而有效地使得固井套管与固井水泥环分离。最后通过移出步骤将冷缩后的固井套管从井中移出。由此,分离后的固井套管可回收,进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0018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0019图2是图1中示出的冷却剂输送管2的。
12、一部分的主视图;0020图3是图2中示出的冷却剂输送管2的俯视图;0021图4是图1中示出的喷头3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5是图4示出的喷头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0024参照图1,本发明的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如下步骤密封步骤,密封固井套管1的顶部端口;冷却步骤,向固井套管1注入冷却剂,以使固井套管1冷缩而于固定所述固井套管的固井水泥环脱离;移出步骤,将冷缩后的固井套管1从井中移出。在本发明中,由固井套管1的顶部指向底部方向,为由地面指向井底的方向。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步骤将固井套管1的顶部端口密封。通过冷却步骤,向固。
13、井套管1注入冷却剂以使固井套管1冷缩,从而有效地使得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环10分离。最后通过移出步骤将冷缩后的固井套管1从井中移出。由此,分离后的固井套管1可回收,进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该分离固井套管的方法用于煤炭地下气化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井套管1为无缝钢管、石油套管等可实现强制冷缩材质的套管,固井套管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当然,固井套管1的材料和尺寸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使用下述步骤进行分离即可。而固井套管1是通过固井水泥环10固定连接于井壁的。可选地,固井水泥环10可为在固井套管1和井壁间注入的水泥凝固后形成的水泥环。说明书CN104088608A3/7页6。
14、0026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密封步骤之前,在固井套管1中设置冷却剂输送管2,冷却剂输送管2连接有多个喷头3。其中,使用吊车或钻机例如HXY5A、SPS2000型号钻机设备向固井套管1中下放冷却剂输送管2,直至冷却剂输送管2的位于固井套管1中的端面到达固井套管1的底部端面上方0510M处停止。换言之,在固井套管1中放置冷却剂输送管2完毕后,冷却剂输送管2的位于固井套管1中的端面在固井套管1的底部端面上方0510M处。在本发明中,由地面指向井底的方向为由上指向下的方向,故在此处可理解,冷却剂输送管2的位于固井套管1中的端面为冷却剂输送管2的下端面。由此,避免冷却剂输送管2受到煤层燃空区11不确定因。
15、素的影响。如必要,还可将固井套管1的底部进行封堵。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剂输送管2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固井套管1的半径的1/5,冷却剂输送管2的壁厚位于36MM的范围内。0027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执行密封步骤,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步骤具体如下0028继续参照图1,在固井套管1的顶部的端口处设置密封装置4,并在位于地面上方的固井套管1的侧壁连接出气管道5。此外,在出气管道5安装第一阀6以及用以测量出气压力、出气温度和出气质量流量的仪表,可选地,上述仪表包括就地显示的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表,当然,在需要远程传输的时候还可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其中,密封装置4可选地采用动密封或固定焊。
16、接。采用动密封的密封装置4可参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连续油管技术中的井口动密封装置。0029上述密封步骤执行完毕后,继续参照图1执行如下冷却步骤0030首先,依次连通冷却剂储罐7、泵9和冷却剂输送管2,并且在冷却剂储罐7与泵9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二阀8,以及在该管路上设置保温装置,以保持冷却剂的温度。通过冷却剂储罐7、泵9以及第二阀8的控制,为冷却剂输送管2可调控地输送冷却剂。此外,在冷却剂储罐7上安装储罐内压力显示及储罐内液位显示仪表,以便于监控和计算冷却剂使用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泵9的转速实现对于输送的冷却剂的压力的调控,以使得冷却剂的压力大于或等于25MPA。其中,第二阀8优选地为低。
17、温调节阀,该低温调节阀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且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低温调节阀。至此,将用于供给冷却剂的设备连接完成,当然,上述设备仅为实例性的,在其他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装置供给冷却剂。0031然后,向冷却剂输送管2中注入冷却剂,并在必要时例如,需要调节冷却剂的压力的时候启用泵9。冷却剂经过冷却剂输送管2的喷头3喷出并且在冷却剂输送管2内压力达到喷头3喷射压力时,冷却剂在喷出的过程中实现雾化,喷出后的雾化的冷却剂均匀地分散到固井套管1上,固井套管1被冷却,实现了冷缩,由此实现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环10的脱离。可选地,在密封装置4为动密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下调节冷却。
18、剂输送管2实现注气点的可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冷却剂输送管2和喷头3将冷却剂注入到固井套管1中。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经由其他设备将冷却剂注入到固井套管1中,也可采用其他设备将冷却剂喷射到固井套管1上,即只要能够实现使得冷却剂对固井套管1冷却即可。0032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剂为液氮。当然,在其他可选地实施例中,冷却剂可为任意可以冷却固井套管1并能够安全实现冷却效果的冷却剂,例如液态二氧化碳。在使用例如液氮或液态二氧化碳这类冷却剂时,液氮或液态二氧化碳会在实现降温作用的同时发生相说明书CN104088608A4/7页7变,生成气体。由此,固井套管1的顶部端口经过上述步骤的密封,使得固井套管。
19、1与外部环境没有气体连通。而通过出气管道5,流量可控地排出固井套管1中的气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液氮汽化生成的氮气,即可选择不排出和具有一定流量的排出。而是否排出固井套管1中的气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为防止固井套管1中的压力过大,可排出固井套管1中的气体。当然,在其他可选地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实现冷却作用的同时不发生相变的冷却剂。可理解,在使用这类冷却剂时,可选地不设置上述出气管道5、第一阀6、以及用于测量出气温度、出气质量流量、出气压力的仪表。003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冷却剂的液氮喷射在固井套管1的内壁上后,会与固井套管1发生热交换,汽化生成氮气。该汽化生成的氮气由出气管道5持续。
20、排出,并且在排出的过程中经过设置于出气管道5上的仪表测量出气压力、出气温度和出气质量流量。0034至此,液氮作用于固井套管1上以使固井套管1冷缩而进而使固井套管与固井水泥环脱离。0035在进行上述使用液氮冷却固井套管1的过程中,需要判断固井套管1和固井水泥环之间的脱离效果,即判断二者是否已经脱离,以来决定何时开始执行移出步骤。判断固井套管1和固井水泥环之间的脱离效果的判断步骤如下0036首先停止注入冷却剂,增大由出气管道5排出的气体的导出质量流量以对所述固井套管1卸压。当卸压完毕后,轴向移动固井套管1,并获得可移动的距离。当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时,则固井套管1和固井水泥环之间已经脱离,。
21、可执行上述移出步骤,当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时,则固井套管1和固井水泥环之间尚未脱离,此时减小上述气体的导出质量流量,继续注入冷却剂以继续对固井套管1冷却。0037具体地,在停止注入冷却剂后,通过调节第一阀6增大氮气的导出质量流量,在此操作下,固井套管1中气体的压力减小,即对固井套管1卸压。由此,可保障人与设备的安全。而当位于出气管道5上用于检测出气压力的压力表的显示压力为0MPA时,即为卸压完毕。0038当卸压完毕后,执行轴向移动固井套管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位于地面的电动液压千斤顶缓慢地向上移动固井套管1。可理解,本操作的目的在于试探固井套管1是否与固井水泥环10脱离,故应缓慢地移动,以避。
22、免翘断固井套管1。0039此后,判断轴向移动的距离,若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即在缓慢移动固井套管1的过程中,固井套管1可至少移动02M,则说明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环10脱离。然后拆除密封装置4及出气管道4,提出冷却剂输送管1。之后进行移出步骤,即使用钻机提升固井套管1将在下面详述。若上述轴向移动固井套管1的结果为固井套管1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当可移动距离为0M时,即为无法移动,则说明固井套管1并未与固井水泥环10脱离,则重新通过冷却剂输送管2的喷头3向固井套管1中喷射液氮。0040可理解,在冷却步骤中,多次使用上述判断步骤以判断固井套管1和固井水泥环之间的脱离效果,直至可移动的距离大。
23、于或等于02M时停止执行冷却步骤,即不再次执行注入液氮。0041此外,在注入液氮的过程中,可执行对于液氮的汽化效果的判断,以保证液氮汽化效果良好。其中,液氮的汽化效果的判断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操作判断。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多种的组合。说明书CN104088608A5/7页80042观测出气管道5处的出气温度、出气压力、出气质量流量以及冷却剂储罐7的液位。通过观测冷却剂储罐7中的液位,可计算注入的液氮的质量,进而计算得出理论汽化质量。通过对出气质量流量观测,可了解气化产生的氮气质量流量,通过对比该氮气质量流量与理论汽化质量,可掌握液氮汽化情况,判断液氮的汽化效果。。
24、具体地,当该氮气质量流量与理论汽化质量差值在20以内时,即可认为液氮汽化效果良好。否则应减少或暂停通入液氮,查找并解决液氮汽化效果不好的问题。其中,液氮注入质量是通过读取冷却剂储罐液位变化量后,通过液位对照表,计算获得的。一般的储罐都会有液位对照表,根据液位计读数,然后对照储罐的液位对照表,直接可以查出体积与质量相对应的数据,获取液氮注入质量。0043液氮是一种低温液体,低温液体沸点温度约为196,低温液体通过气化剂输送管1及喷头3喷射到固井套管1中后,会与固井套管1、井内原空气等发生接触吸热而汽化。1吨液氮经吸热汽化后,可以转变成体积约为799M3的氮气标况条件下。通过观测出气管道5处的出气。
25、温度的变化情况,与液氮沸点温度196对比,可以掌握液氮的汽化情况,液态氮的带出情况等,来判断液氮的汽化效果。具体地,当出气温度不低于30,即可认为液氮汽化效果良好;否则应减少或暂停通入液氮,查找并解决液氮汽化效果不好的问题。压力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进行监测。0044此外,观测出气管道4处的出气压力,一方面可为流量计的精确测量进行压力补偿仪表自带功能;另一方面可观测固井套管1内压力变化情况,避免井中超压的情况出现,可根据出气压力的大小及时调节第一阀6。0045针对已经与固井水泥环10脱离的固井套管1,可以根据在固井套管1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电动液压千斤顶的负重情况,判断是否全部的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
26、环10脱离。具体地,计算获得完整的固井套管1的重量Q1其中包括固井套管1本身的重量、管道4的重量、以及其他在移动固井套管1时跟随固井套管1一起移动的设备的重量,并获得电动液压千斤顶在移动固井套管1的过程中实际承载的固井套管1的重量Q2,将Q1与Q2进行对比。若Q2近似等于Q1,则为全部的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环10脱离。若Q2与Q1的差值较大,则认为部分的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环10脱离,由此,可知固井套管1断裂,即固井套管1的下部仍与固井水泥环10相连。可理解,上述“近似等于”与“差值较大”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固井套管1与固井水泥环10分离可能会有一小部分残留于固井水泥环上、和/或固井水泥环10的。
27、一小部分会附着于固井套管1上并随之一起移动等原因,Q1与Q2在实际操作中不会是严格意义上的等于,故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明显的判断是否属于“近似等于”的情况。0046如下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剂输送管2与喷头的结构和布置。0047参照图2和图3,沿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层喷头3,同一层中的喷头3均匀地围绕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线布置,并且同一层中的喷头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一层中布置3个喷头3,并且3个喷头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120,由此,在喷射液氮的时候,对应于该层喷嘴3的固井套管1的内壁可得到较为均匀地冷却。换言之,可实现对。
28、应于该层喷嘴3的固井套管1的周向方向上的均匀冷却。0048此外,继续参照图2和图3,每相邻的上下两层喷头3等间距,即每相邻上下两层说明书CN104088608A6/7页9中的喷头3的轴线沿冷却剂输送管2的轴向方向的距离均相等,优选地,该间距大于或等于10M。由此,可实现固井套管1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对均匀地冷却。0049综上,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喷头3的布置,可在喷射液氮的过程中将液氮雾化并较为均匀地喷射在固井套管1内壁上,由此使得固井套管1均匀地冷缩,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0050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喷头3包括壳体31、密封件34和弹簧35,其中,壳体31具有入口32和至少一个出口33,每个出口。
29、33与入口32流体连通。密封件34位于壳体31内,并可移动地开启和关闭入口32,即密封件34在壳体31内可移动,并且密封件34在移动的过程中具有封闭入口32的第一位置和不封闭入口32的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密封件34关闭入口32以禁止入口32与出口33的流体连通,在第二位置时,密封件34开启入口32以实现入口32与出口33的流体连通。弹簧35设置在壳体31和密封件34之间。可理解,当进入入口32的冷却剂的压力大于弹簧35的弹力时,密封件34打开入口32;当进入入口32的冷却剂的压力小于弹簧的弹力时,密封件34关闭入口32。由此,通过进入入口32的冷却剂的压力和弹簧35的联合作用驱动密封件34。
3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4为一个滑块。滑块的形状不局限于图中示出的,只要滑块可以完全覆盖入口32以密封入口32即可。0051继续参照图4,更加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1包括内腔36和外腔37,外腔37包围内腔36,并且内腔36与外腔37流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内腔36与外腔37之间通过截面为U形的间隔罩38隔开,并且内腔36与外腔37在间隔罩38的敞开端流体连通。005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间隔罩38的敞开端面对入口32设置。入口32与内腔36流体连通。在外腔37的端壁上,即可理解为在喷头3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贯通的出口33,由此出口33与外腔37流体连通。密封件34与弹簧35设置于内。
31、腔36中,并且弹簧35的两端分别抵靠密封件34和内腔36的腔壁。由此,在没有液氮流入入口32时、或者流入入口32的液氮不足以推动密封件向远离入口32的方向移动时,密封件34覆盖入口32以将入口32密封。在液氮流入入口32后,液氮推动密封件34向远离入口32的方向移动时,密封件34不覆盖入口32,以解除对入口32的密封。图4中的箭头表示液氮的流动方向。根据上述,本实施例的喷头3具有防返液及防返气的功能,即防止液体和气体由出口33流向入口32并由入口32流出。此外,本喷头在液氮的压力高于或等于08MPA时实现喷射。可理解,可推动密封件移动的液氮的压力值与弹簧35的规格有关,故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选。
32、择不同规格的弹簧35,实现对于液氮压力的选择。0053进一步参照图4,至少一个出口33的中心至壳体3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均相等,并且至少一个出口33的中心围绕壳体31的轴线均匀地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布置有三个出口33,并且每相邻两个出口33的轴线的夹角为120。由此,可进一步促进液氮进行均匀的喷射。0054综上,本实施例将液氮使用喷头3喷射、液氮的压力可控、注气点位置可控及喷射的连续且均匀,使液氮注入实现了全过程的可控。0055优选地,布置的出口3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出口33为圆孔,并且直径大于或等于5MM。0056优选地,冷却剂输送管2和喷头3的材质为304或316不锈钢。说明书CN1040。
33、88608A7/7页100057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其他可选地实施例中,冷却步骤可不包含上述卸压的步骤,即在需要判断固井套管和固井水泥环是否脱离时,停止注入冷却剂,然后轴向移动固井套管1,之后判断轴向移动的距离,若可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则执行移出步骤,若可移动的距离小于02M,向固井套管1再次注入冷却剂。0058由此,根据实际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步骤中选择需要的步骤使用。0059另外,不局限于图1中示出的竖直井,本方法可同样用于分离位于斜井、定向井等中的固井套管。同样,本发明也不局限于地下煤层中的钻井,也可用于石油开采钻井,输水井。综上,本发明不限制使用其具体步骤的井的类型和用途。006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88608A101/5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8608A112/5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8608A123/5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8608A134/5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88608A145/5页15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88608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