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225730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26226.5

申请日:

2004.06.10

公开号:

CN1582930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1/4745申请日:20040610授权公告日:20060830终止日期:201006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4745; A61P3/10

主分类号:

A61K31/4745; A61P3/10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发明人:

杨广德; 贺浪冲; 李西玲; 赵良

地址:

710049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郑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自中药原料药的盐酸巴马汀成分,并涉及这类成分在治疗II型糖尿病疾病中的应用。该盐酸巴马汀来自黄连或黄柏原料药中的生物碱类提取物。提取方法简单实用,提纯效果良好,成分物疗效确切,通过药效学研究,证明本发明的盐酸巴马汀可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用途。

权利要求书

1: 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用途。

说明书


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II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自中药原料药的成分,尤其涉及来自黄连和黄柏原料药提取物中盐酸巴马汀成分。本发明还涉及盐酸巴马汀在治疗II型糖尿病疾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最普通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多食、多饮、多尿)、一少(体重下降)、高血糖症状。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

    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病人3亿,中国有6000万。在这些患者中86%-89%为2型糖尿病,表现为葡糖的过度产生和低利用效率,从而导致迅速的高血糖症状。糖尿病在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老年、肥胖、生活水平由差变好容易发病。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出于上述情况,人们对糖尿病的研究可以说历史悠久,至今方兴未艾。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精神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胰岛素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一般来说,如果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那么就要用胰岛素予以治疗。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市场上已投放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1)胰岛素促分泌药物,如磺酰脲类药物:优降糖(glyburide,格列本脲)、美吡达(glipizide,格列吡嗪)、达美康(gliclazide,格列齐特)、糖适平(gliquidone,格列喹酮),还有更新的钙通道抑制剂纳格列奈(nateglinide)、瑞格列奈(repaglinide);(2)双胍类,如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3)α-糖甘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糖平);(4)格列酮类(glitazones),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磺酰脲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此类药物有多种,其共同的结构为Ri-SO4N-HCONH-R2。磺基和脲酰基两者结合决定其降糖作用,辅基的改变决定不同磺酰脲类降糖药作用地强度和时间。

    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组织。此外,磺酰脲类药物治疗NIDDM病人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但是,随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也会下降,这时或加用其他类降糖药,或加用胰岛素。

    磺酰脲类药物主要的适应症是NIDDM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无效而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度糖尿病人。本类药物不适用于IDDM病人,NIDDM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伴有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妊娠的病人。

    磺酰脲类药物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是用量过大时可出现低血糖。因此,用药时应该注意合理用药的问题,宜在饮前服用

    黄连(Rhizoma Coptidis)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记载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等病症。

    黄连中主含生物碱,“味连”、“雅连”、“云连”三种黄连中均含有小檗碱(berberine)、巴马汀(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Coptisine)等生物碱。另外还含有Cu、Mn、Zn、Fe、Co、Se、Sr、Ti、Al、Mg、K、Ca等无机元素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记载黄柏性寒,味苦,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炙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等病症。

    黄柏中主含生物碱,含量约1%~3%。其主要组成有小檗碱(berberine)、巴马汀(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等,另含黄柏碱(phelldendrine)、蝙蝠葛碱(meruspermine)、白栝楼碱(N-甲基大麦芽碱、candicine)、胍(guanidine)等;苦味质成分主要有黄柏内酯(obakulactone)、黄柏酮(obakunone)、柠檬苦素(limonin);甾体成分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7-去氢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l)。白鲜交酯(dictamnolide)、黄柏酮酸(obacunonic acid)、青荧光酸(lumicaeruleic acid)、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24-methyleneoycloartenol)、γ-羟基丁烯内酯衍生物I、II,牛奶树醇(hispiol)、小檗红碱(berberrubine)。此外尚含氯原酸类化合物、木脂素单葡萄糖甙、对羟苯乙醇芹酰葡萄糖甙及一种具3个酚羟基的N-甲基四氧苯甲酰异喹啉的单葡萄糖甙。小檗碱在黄柏中一般含1.6%~4.0%,树皮中小檗碱含量越接近树基部越高,而越接近树梢部皮中木兰花碱和巴马汀等含量越高。全株除叶外,果实及木质部也均含小檗碱。产地不同,小檗碱含量有差异。根皮也含小檗碱、药根碱、黄柏碱、N-甲基大麦芽碱。木部含小檗碱。

    黄皮树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巴马汀及内酯、甾醇、粘液质等。

    秃叶黄皮树含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四氢巴马汀(tetrapalmatine)、四氢药根碱(tetrahydrojatrorrhizine)、黄柏碱、木兰花碱及β-谷甾醇。

    台湾产黄柏(P.wilsonii Hay-et kane)含小檗碱、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药根碱、木兰花碱、巴马汀、黄柏碱、白蓬芬定(thalifendine)、白蓬草宁(thaloiphenine)。

    申请人在对黄连和黄柏中的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成分进行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对糖尿病疾病的治疗中有效果,因而完成了本发明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自中药原料药的盐酸巴马汀成分,该成分可用于II型糖尿病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尤其提供了来自中药黄连和黄柏的盐酸巴马汀的成分,进而提出了黄连和黄柏中有效成分的新的医药用途。

    本发明的成分可以来自任何含有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原料药,优选来自黄连和黄柏原料药中生物碱有效成分。通过任何可行的方法即可得到。

    通过药效学研究,证明本发明的盐酸巴马汀可用于II型糖尿病疾病的治疗。

    为验证本发明盐酸巴马汀成分的药用效果,除了成分检测外,本发明人还对该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胞膜色谱分析(Cell MembraneChromatography,CMC)。细胞膜色谱是一种仿生学的生物亲合色谱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和化合物分子与细胞膜及膜受体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本发明的实验中用胰岛细胞膜色谱模型,以格列本脲为对照,对黄连和黄柏原料药总有效部位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筛选。

    试验结果显示,在CMC筛选条件下,本发明的黄连和黄柏总有效部位中含有与格列本脲作用相似的有效成分及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其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与胰岛细胞膜及膜受体的作用强度大于阳性对照药。

    总之,本发明人在对黄连和黄柏的药用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上述成分对II型糖尿病疾病的治疗有效,并测定出其中含有与格列本脲类似作用的活性成分。进一步药效试验证实,黄连和黄柏中有效成分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对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有降低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人给出的关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和治疗效果,并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的进一步详细阐述。

    1.黄连和黄柏有效部位的提取

    黄连或黄柏药材用8倍量85%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水液使成粘稠状。加入1/2药材量的水,搅拌,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加入适量的Ca(OH)2,搅拌,静置24h,过滤。滤液浓缩,放冷,用盐酸调节pH1~pH2,静置,有沉淀析出,过滤,干燥沉淀即得黄柏或黄连提取物。

    2.黄连或黄柏提取物的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

    取本品粉末10.0mg,加盐酸-甲醇(1∶100)溶液10mL,超声振荡20min,滤过,滤液补充甲醇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6∶3∶1.5∶1.5∶0.5)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黄色荧光斑点。

    结果显示,本提取物中含有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

    3.色谱筛选条件

    以兔胰岛细胞膜固定相装柱(50mm×2mm,I.D.);

    流动相:25mmol/L硫酸铵缓冲液(pH7.4);

    流速:0.5ml/min;

    检测波长:270nm;

    柱温:37℃。

    分别取上述黄连和黄柏总有效部位提取物、格列苯脲、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适量,加吡啶100μl使溶解,离心5min(6000r/min),吸取上清液5μl进样测定,格列苯脲为阳性对照药,记录CMC筛选色谱图。在CMC筛选条件下,该黄连和黄柏总有效部位中含有与格列苯脲作用相似的有效成分和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其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与胰岛细胞膜及膜受体的作用强度大于阳性对照药。

    4.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对正常小鼠血糖和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理

    抗糖尿病药物中有些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些可抑制糖异生,促进外周组织中的葡萄糖利用或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摄取,有些能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血糖的目的。故某些降血糖药物不仅可使高血糖动物的血糖水平降低,还可使正常的血糖水平降低。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齐特,双胍类的二甲双胍,以及黄连素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本实验以健康小鼠作实验对象,比较了降低正常血糖和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理作用强度。

    5.实验材料

    药品与试剂格列本脲(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301003),二甲双胍(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3068),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自制),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125-胰岛素试剂盒。

    动物昆明种雄性小白鼠,体重18g~22g,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6.方法与结果

    小鼠84只,按体重分层分为5组,每组12只,依次是阴性对照组、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在实验环境下饲养3天,眼眶取血,离心,取血清10μL,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记为药前血糖值。ig给予对应药物,每日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2小时后,眼眶取血,再次测定血糖,记为药后血糖值,血糖测定前均需禁食(不禁水)10小时。另外,取血清100μL用作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测定。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

    表1  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对小鼠正常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组别    剂量   (g/kg)              血糖值(mg·dL-1)  血清胰岛素    水平     药前     药后   差值(前-后)  空白组    -   6.4±0.8   6.4±1.3    0.0±1.1  25.7±10.3  格列本脲    0.028   6.4±1.3   4.7±1.0    1.7±1.2**  28.4±13.6  二甲双胍    0.500   6.4±1.0   5.0±1.1    1.3±1.2*  20.2±11.5  盐酸小檗碱    0.500   6.5±1.0   6.3±1.0    0.2±1.4  24.5±8.7  盐酸巴马汀    0.500   6.4±1.0   6.0±1.3    0.4±1.2  24.7±7.3

    与空白组比*P<0.05,**P<0.01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格列本脲对小鼠正常血糖有降低作用,二甲双胍在降低正常血糖的同时,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二者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

    7.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影响

    昆明种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在实验环境下饲养至体重为22~26g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尾静脉iv四氧嘧啶48g·kg-1。4天后,观察到各组动物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症状。眼眶取血,取血前,动物禁食(不禁水)6小时,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记作药前血糖值。并根据血糖值平均分成6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一周。末次给药前禁食4小时后给药,给药后2小时,眼眶取血测定其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给药后给药组对四氧嘧啶引起血糖升高的程度,同时观察各组小鼠每12小时的饮水变化。

    表2  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影响    组别  例  数   剂量 (g·kg-1)    药前血糖  (mmol·L-1)    药后血糖   (mmol·L-1)    差值(后-前)    (mmol·L-1)    模型组  12    -   30.3±7.7    30.4±9.5    0.1±4.3    二甲双胍  9    0.3   29.2±15.0    11.6±7.8    -17.6±13.0**    盐酸巴马汀  9    0.7   27.5±10.1    23.7±10.5    -3.8±4.4*    盐酸小檗碱  12    0.5   26.6±10.4    21.6±10.7    -5.0±6.0*

    “**”表示P<0.01,“*”表示P<0.05

    实验结果(见表3-1)表明,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该两个药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成分盐酸巴马汀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用途.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自中药原料药的盐酸巴马汀成分,并涉及这类成分在治疗II型糖尿病疾病中的应用。该盐酸巴马汀来自黄连或黄柏原料药中的生物碱类提取物。提取方法简单实用,提纯效果良好,成分物疗效确切,通过药效学研究,证明本发明的盐酸巴马汀可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