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接口连接结构.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9743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7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0626.0

申请日:

2014.01.09

公开号:

CN104779496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R 24/00申请公布日:20150715|||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4/00(2011.01)I; H01R13/04; H01R13/10; H01R13/639; H01R13/46; H01R24/60(2011.01)I

主分类号:

H01R24/00

申请人:

富鸿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建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岳锋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二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包括插口及接头,所述插口包括壳体、支撑体及若干针脚,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针脚收容于所述壳体与支撑体内,所述接头插入所述插口,所述插口设有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且每排针脚数量相同,所述接头设有与所述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分别对应的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接触端子且每排接触端子的数量相同。通过所述上下两排端子组与所述针脚组的配合,可从所述插头的上下两排端子组分别引出一根网线,实现单个网线接头引出两根网线的目的,从而节省空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包括插口及接头,所述插口包括壳体、支撑体及 若干针脚,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针脚收容于所述壳体与支撑体内, 所述接头插入所述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设有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且 每排针脚数量相同,所述接头设有与所述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分别对应的上 下两排间隔并排的接触端子且每排接触端子的数量相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接触 头及两个弹性卡扣,所述两个弹性卡扣设于所述接触头的两侧,所述壳体两侧内 设有两个卡位,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卡位卡合以固定所述接头于所述插口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位均设 有滑槽和方形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包括第一 针脚组和第二针脚组,所述接触端子包括第一接触端子组和第二接触端子组,所 述第一针脚组与第一接触端子组接触,所述第二针脚组与第二接触端子组接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脚组有 8根针脚,所述第二针脚组有8根针脚,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组有8个端子,所述第 二接触端子组有8个端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有8 个第一孔、8个第二孔及第一槽组,所述第一孔起于所述支撑体第一端面,所述第 二孔起于与所述支撑体第一端面相垂直的支撑体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 二孔贯穿至与所述支撑体第二端面相平行的支撑体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槽组设于 所述支撑体第二端面及自第二端面延伸出的凸块处,所述第一针脚组分别穿过所 述第一孔,所述第二针脚组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孔及第一槽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槽 板,所述槽板将所述壳体内空间分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收 纳所述接头,所述第二空间用于收纳支撑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上具有第 一槽孔组及第二槽孔组,所述第一针脚组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槽孔组,所述第二针 脚组及凸块穿过所述第二槽孔组。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内设 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针脚组的第二槽组。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 一卡勾及凸缘,所述支撑体设有第二卡勾及缺口,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 卡合,所述凸缘与所述缺口配合。

说明书

网线接口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接口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网线接口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RJ45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比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 路由器一般使用一个RJ45作为以太网接口和多个RJ45作为局域网接口。从现有 的技术看,一个RJ45插接一个与之对应的水晶头来引出一根网线,当需要引出两 根网线时就需要准备两个RJ45,但每增加一个RJ45接口就需要多占用一倍甚至更 多的设计空间,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同时能节省 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节省空间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包括插口及接头,所述插口包括壳体、支 撑体及若干针脚,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针脚收容于所述壳体与支撑 体内,所述接头插入所述插口,所述插口设有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且每排针 脚数量相同,所述接头设有与所述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分别对应的上下两排 间隔并排的接触端子且每排接触端子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接头包括接触头及两个弹性卡扣,所述两个弹性卡扣设于所述 接触头的两侧,所述壳体两侧内设有两个卡位,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卡位卡合以 固定所述接头于所述插口中。
优选地,所述两个卡位均设有滑槽和方形孔。
优选地,所述针脚包括第一针脚组和第二针脚组,所述接触端子包括第一接 触端子组和第二接触端子组,所述第一针脚组与第一接触端子组接触,所述第二 针脚组与第二接触端子组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脚组有8根针脚,所述第二针脚组有8根针脚,所述第 一接触端子组有8个端子,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组有8个端子。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具有8个第一孔、8个第二孔及第一槽组,所述第一孔起 于所述支撑体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孔起于与所述支撑体第一端面相垂直的支撑体 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贯穿至与所述支撑体第二端面相平行的支撑 体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槽组设于所述支撑体第二端面及自第二端面延伸出的凸块 上,所述第一针脚组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针脚组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孔 及第一槽组。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槽板,所述槽板将所述壳体内空间分为第一空间与 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收纳所述接头,所述第二空间用于收纳支撑体。
优选地,所述槽板上具有第一槽孔组及第二槽孔组,所述第一针脚组穿过所 述第一槽孔组,所述第二针脚组及所述凸块穿过所述第二槽孔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针脚组的第二槽组。
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卡勾及凸缘,所述支撑体设有第二卡勾及缺口, 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卡合,所述凸缘与所述缺口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网线接口连接结构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的一接头插入一插口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2中的接头的一立体图。
图5是图2中插口的一壳体的一立体图。
图6是图5中壳体的一正视图。
图7是图5中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图2中的插口的一支撑体的一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支撑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图2中的插口的一组合体的一立体图。
图11是图2中的插口的壳体和组合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2中的插口的一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网线接口连接结构             100
插口                         10
插头                         20
网线                         30
水晶头                       40
接触头                       21
第一接触端子组               210
第二接触端子组               211
弹性卡扣                     22
壳体                         11
针脚                         12
支撑体                       13
组合体                       1312
第一空间                     14
第二空间                     15
卡位                         110
方形孔                       1101
滑槽                         1102
槽板                         111
第一槽孔组                   1110
第二槽孔组                   1111
第一卡扣                     112
凸缘                         113
第一槽组                     135
第二槽组                     114
第一针脚组                   120
第二针脚组                   121
弹性接触端                   1200
凸块                         130
第二卡扣                      131
缺口                          132
第一孔                        133
第二孔                        134
支撑体第一端面                1301
支撑体第二端面                1302
支撑体第三端面                13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提供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100包括网线插口 10及网线插头20,网线插头20可插入网线插口10内,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网线 接口连接结构100同时引出两根网线30,两根网线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水晶头 40。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网线插头20包括接触头21及两个弹性卡扣22,接 触头21上端面设有间隔并排的8个第一接触端子组210,下端面同样设有8个间 隔并排的第二接触端子组211,两个弹性卡扣22分别设于接触头21的两侧。
网线插口10包括壳体11、针脚12及支撑体13,针脚12及支撑体13收容 于壳体11。
请结合图5至图7,壳体11设有卡位110、槽板111、第一卡扣112及凸缘113。 卡位110设置于壳体11两侧并由方形孔1101及滑槽1102组成,槽板111设置于 壳体11内并将壳体内腔分为第一空间14及第二空间15,第一空间14内设有第二 槽组114,槽板111下半部设有第一槽孔组1110,其上半部设有第二槽孔组1111, 第一卡扣112及凸缘113设于壳体11后端两内侧壁内。
请参阅图8与图9,支撑体13设有第二卡扣131、缺口132、8个第一孔133、 8个第二孔134及第一槽组135。第二卡扣131与第一卡扣112卡合,缺口132与 凸缘113配合以连接和固定支撑体13于壳体11的第二空间15内,第一槽组135 设于支撑体第二端面1302及自支撑体第二端面1302向前延伸的凸块130上,第 一孔133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第一端面1301且靠近支撑体第三端面1303处,第二 孔134设置于在第一槽组135的尾端处,第一孔133及第二孔134均贯穿至所述 支撑体第三端面1303。
请一并参阅图10至12,针脚12包括具有8根针脚的第一针脚组120和同样 具有8根针脚的第二针脚组121,针脚12设有弹性接触端1200。第一针脚组120 穿过第一孔133以固定于支撑体13内,第二针脚组121穿过第二孔134且限位于 第一槽组135内。
组装时,将支撑体13与针脚12的组合体1312通过凸缘113与缺口132的配 合向第二空间15内移动,使第一针脚组120的弹性接触端1200穿过第一槽孔组 1110到达第一空间14且限位于第二槽组114内,第二针脚组121的弹性接触端1200 及凸块130穿过第二槽孔组1111到达第二空间15,当移动至第一卡扣112与第二 卡扣131卡合时,完成插口组装。
将网线插头20向第一空间14移动,使接触头21进入第一空间14内,弹性 卡扣22与卡位110结合以固定连接网线插头20于第一空间14内。此时第一针脚 组120与第一接触端子组210分别接触连接,第二针脚组121与第二接触端子组 211分别接触连接,从而完成网线接口连接结构的组装。
在本发明提供的网线接口连接结构100,通过第一接触端子组210与第一针脚 组120以及第二接触端子组211与第二针脚组121的接触配合,从第一接触端子 组210和第二接触端子组211分别引出一根网线,实现单个网线接头引出两根网 线的目的,从而节省设计空间。

网线接口连接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网线接口连接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网线接口连接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线接口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线接口连接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网线接口连接结构,包括插口及接头,所述插口包括壳体、支撑体及若干针脚,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针脚收容于所述壳体与支撑体内,所述接头插入所述插口,所述插口设有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且每排针脚数量相同,所述接头设有与所述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针脚分别对应的上下两排间隔并排的接触端子且每排接触端子的数量相同。通过所述上下两排端子组与所述针脚组的配合,可从所述插头的上下两排端子组分别引出一根网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