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89920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3020.2

申请日:

2014.06.24

公开号:

CN104095749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H 39/06申请日:20140624|||公开

IPC分类号:

A61H39/06

主分类号:

A61H39/06

申请人:

伏思思

发明人:

伏思思

地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大庆东路87号楼七单元3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中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本发明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灸治效果,也包含了更为有效的熏蒸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特征在于,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舱盖(12)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理疗观察窗(14),舱盖(12)的顶部设有舱顶盖(15),舱顶盖(15)上设有舱顶观察窗(2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艾灸装置通过4根小导轨(24)固定在舱盖(12)内部,其中一个小导轨上设有电机(31);固定针板(19)固定安装在2根“n”型的托板固定支架(22)上表面,2根托板固定支架(22)的4个脚上分别装有滑块(21),4个滑块(21)分别卡接在2条轨道(20)上,所述轨道(2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托盘(17)的内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盖(12)通过空气支撑杆(10)和轴(11)与底座外壳(1)连接在一起。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外壳(1)内设有底座骨架(2),底座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一个床板骨架(3),床板骨架(3)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外壳(4),所述的空气支撑杆(10)通过空气支撑杆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床板外壳(4)上,床板外壳(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5);所述的床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艾绒热敷垫。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艾灸模块(25)通过软连接(30)与软连接固定座(32)连接,软连接固定 座(32)固定安装在舱盖(12)的外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盖(12)为弧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舱盖(12)与底座外壳(1)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舱。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23)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19)的下表面,针(23)的数量为20~40枚;所述的针(23)的顶端设有发热电阻。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部艾灸模块(26)和脚底艾灸模块(28)上设有行程调节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顶盖(15)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为单向进气结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灰托盘(18)底部采用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

说明书

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艾灸的治疗仪,该艾灸治疗仪能全方位选择性的对人体穴位进行灸治,上至头顶百汇穴,下至脚底涌泉穴。
背景技术
中医上有句老话“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艾灸是传统中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手段。艾灸疗法一般是用三年陈艾,灸烤穴位,使其发热,产生透入感,至皮肤潮红,达到疗效,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医疗保健手段。但是,由于其自身缺欠,一方面医患一对一,时间效益差,另一方面艾烟污染且浪费艾烟中对人体有益的精华,使得灸疗在现代医院不能广泛展开,十分可惜。
目前,已知的艾灸仪是把多孔艾盒或艾箱置入床体中,受灸者或躺或卧于其上,灸时点燃艾条,灸疗患处。因为体下燃艾,受灸者只能感到热,看不到肤色变红,若常翻身看比较麻烦,若不翻身看又容易灼伤,不安全。且艾盒或艾箱一般都是标准化,高矮胖瘦体型不同的人都用它们,不能根据体型的变化而变化,会导致取穴不准,不符合现代热敏灸疗法要求,无法达到最佳疗效。还有就是艾烟的问题,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药物疗法和物理疗法于一体,从而弥补了传统中医在人工治疗中有灸无蒸、有蒸无敷的缺憾,让患者和亚健康人群轻松舒适地通过使用本发明仪器恢复健康的新型艾灸治疗仪。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中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 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舱盖12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理疗观察窗14,舱盖12的顶部设有舱顶盖15,舱顶盖15上设有舱顶观察窗27。
进一步,所述的艾灸装置通过4根小导轨24固定在舱盖12内部,其中一个小导轨上设有电机31;固定针板19固定安装在2根“n”型的托板固定支架22上表面,2根托板固定支架22的4个脚上分别装有滑块21,4个滑块21分别卡接在2条轨道20上,所述轨道2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托盘17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的舱盖12通过空气支撑杆10和轴11与底座外壳1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外壳1内设有底座骨架2,底座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一个床板骨架3,床板骨架3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外壳4,所述的空气支撑杆10通过空气支撑杆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床板外壳4上,床板外壳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5;所述的床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艾绒热敷垫。
进一步,所述的头部艾灸模块25通过软连接30与软连接固定座32连接,软连接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舱盖12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的舱盖12为弧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舱盖12与底座外壳1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舱。
进一步,所述的针23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19的下表面,针23的数量为20~40枚;所述的针23的顶端设有发热电阻。
进一步,所述的肩部艾灸模块26和脚底艾灸模块28上设有行程调节器。
进一步,所述的舱顶盖15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为单向进气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烟灰托盘18底部采用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有烟雾净化器,通过设于舱内的温度感应器自动感应艾烟造成的温度或者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当舱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自动启动烟雾净化器,使得舱内的温度降低,由于采用了烟雾净化器使得烟雾不用直接排到室外,从而起到了零污染的环保效果;
2、本发明的艾灸装置中的针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的下表面,使得本设备能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从而选择在正对不同病症穴位的针上安装艾条来灸治;
3、本发明的艾灸治疗仪设有头部艾灸模块、肩部艾灸模块和脚底艾灸模块,从而克服了现有艾灸床不能灸到头部和脚底穴位的局限性。
4、本发明在艾灸治疗仪的床板上设有艾绒热敷垫,其在舱内艾烟温度和人体温度的双重作用下加热,从而对人体行气活血,促进艾灸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元器件综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中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 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所述的针23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19的下表面,针23的数量为20~40枚;优选针23的顶端设有发热电阻;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所述的头部艾灸模块25通过软连接30与软连接固定座32连接,软连接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舱盖12的外壁上。其中肩部艾灸模块26和脚底艾灸模块28上设有行程调节器,根据患者自身的承受程度来调节艾灸条燃烧时相对于患者皮肤的距离;舱盖12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理疗观察窗14,舱盖12的顶部设有舱顶盖15,舱顶盖15上设有舱顶观察窗27,且舱顶盖15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优选进气孔为单向进气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艾灸装置通过4根小导轨24固定在舱盖12内部,其中一个小导轨上设有电机31;固定针板19固定安装在2根“n”型的托板固定支架22上表面,2根托板固定支架22的4个脚上分别装有滑块21,4个滑块21分别卡接在2条轨道20上,所述轨道2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托盘17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的舱盖12通过空气支撑杆10和轴11与底座外壳1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外壳1内设有底座骨架2,底座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一个床板骨架3,床板骨架3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外壳4,所述的空气支撑杆10通过空气支撑杆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床板外壳4上,床板外壳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5;所述的床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艾绒热敷垫。
优选舱盖12为弧形结构,且舱盖12与底座外壳1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舱。
优选烟灰托盘18底部采用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
使用病案及其效果:
1:眩晕
张**,女,56岁,某日在家中猝然感觉头晕脑转,恶心呕吐,连续几日发作,发作过后四肢倦怠,步履不稳,胸闷气短,不思饮食,血压上升。给她取穴百会、神庭穴进行艾灸,先百会后神庭,每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后再灸。第一疗程结束后眩晕及其兼症有所减轻,血压有所下降。第二疗程把每穴艾灸时间延长为30分钟,效果显著,眩晕及其兼症基本消失。第三疗程后,眩晕及其兼症完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身体恢复如常。
2:腹泻
杨**,女,38岁,腹痛腹胀多年,腰酸背痛,每日多次腹泻,易感冒,服中、西药疗效不佳,时常发作,面色苍白,怕冷。用艾灸灸其神阙穴,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7日后,大便成形,恢复正常。
3:失眠
孙**,女,教师,长期失眠,且多梦易醒,每天靠吃安眠药维持,日积月累,越来越严重,且伴有心悸、头晕目眩、头皮阵阵发麻,记忆力减退,周身倦怠乏力。吃中西药均不见好转。遂进行艾灸,灸心腧、脾腧、足三里,灸10次后,睡眠明显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20次后,睡眠基本恢复正常,30次后,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而痊愈。
4:寒痹
周**,女,65岁,近10年来,四肢均有明显冷感,双上肢特明显,刚入冬时睡觉便需要穿上毛衣毛裤和电热毯才行,白天穿的很厚仍然觉得很冷,并伴有头昏、失眠,服用中西药长期无效。故用艾灸灸其大椎、百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后症状明显减轻,30此后,诸症消失而愈。
5:痛经
李**,女,32岁,因长期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痛经,每次经前都会出现下腹疼痛,并伴有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物。用艾灸灸其肾腧、腰阳关、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中等穴位,20次后,再次来月经时不再有疼痛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574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5749A21申请号201410293020222申请日20140624A61H39/0620060171申请人伏思思地址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大庆东路87号楼七单元301室72发明人伏思思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中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

2、烟灰托盘18组成;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本发明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灸治效果,也包含了更为有效的熏蒸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5749ACN104095749A1/1页21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特征在于,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

3、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舱盖12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理疗观察窗14,舱盖12的顶部设有舱顶盖15,舱顶盖15上设有舱顶观察窗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艾灸装置通过4根小导轨24固定在舱盖12内部,其中一个小导轨上设有电机31;固定针板19固定安装在2根“N”型的托板固定支架22上表面,2根托板固定支架22的4个脚上分别装有滑块21,4个滑块21分别卡接在。

4、2条轨道20上,所述轨道2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托盘17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盖12通过空气支撑杆10和轴11与底座外壳1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外壳1内设有底座骨架2,底座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一个床板骨架3,床板骨架3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外壳4,所述的空气支撑杆10通过空气支撑杆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床板外壳4上,床板外壳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5;所述的床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艾绒热敷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艾灸模块25通过软连接30与软连接固定座32连接,软连接。

5、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舱盖12的外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盖12为弧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舱盖12与底座外壳1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23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19的下表面,针23的数量为2040枚;所述的针23的顶端设有发热电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部艾灸模块26和脚底艾灸模块28上设有行程调节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顶盖15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为单向进气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艾灸治疗仪,其特。

6、征在于,所述的烟灰托盘18底部采用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权利要求书CN104095749A1/4页3一种新型艾灸治疗仪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艾灸的治疗仪,该艾灸治疗仪能全方位选择性的对人体穴位进行灸治,上至头顶百汇穴,下至脚底涌泉穴。背景技术0002中医上有句老话“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艾灸是传统中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手段。艾灸疗法一般是用三年陈艾,灸烤穴位,使其发热,产生透入感,至皮肤潮红,达到疗效,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医疗保健手段。但是,由于其自身缺欠,一方面医患一对一,时间效益差,另一方面艾烟污染且浪费艾烟中对人体有益的精华,使得灸疗在现代医院不能广泛。

7、展开,十分可惜。0003目前,已知的艾灸仪是把多孔艾盒或艾箱置入床体中,受灸者或躺或卧于其上,灸时点燃艾条,灸疗患处。因为体下燃艾,受灸者只能感到热,看不到肤色变红,若常翻身看比较麻烦,若不翻身看又容易灼伤,不安全。且艾盒或艾箱一般都是标准化,高矮胖瘦体型不同的人都用它们,不能根据体型的变化而变化,会导致取穴不准,不符合现代热敏灸疗法要求,无法达到最佳疗效。还有就是艾烟的问题,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药物疗法和物理疗法于一体,从而弥补了传统中医在人工治疗中有灸无蒸、有蒸无敷的缺憾,让患者和亚健康人群轻松舒适地通过使用本发明仪器恢复健康的新型艾灸。

8、治疗仪。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中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舱盖12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理疗观察窗14,舱盖12的顶部设有舱顶盖15,舱顶盖15上设有舱顶观察窗27。0006进一步,所述的艾灸装置通过4根小导轨24固定在。

9、舱盖12内部,其中一个小导轨上设有电机31;固定针板19固定安装在2根“N”型的托板固定支架22上表面,2根托板固定支架22的4个脚上分别装有滑块21,4个滑块21分别卡接在2条轨道20上,所述轨道2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托盘17的内壁上。0007进一步,所述的舱盖12通过空气支撑杆10和轴11与底座外壳1连接在一起。0008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外壳1内设有底座骨架2,底座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一个床板骨架3,床板骨架3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外壳4,所述的空气支撑杆10通过空气支撑杆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床板外壳4上,床板外壳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5;所述的床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艾绒热敷垫。说明书CN10。

10、4095749A2/4页40009进一步,所述的头部艾灸模块25通过软连接30与软连接固定座32连接,软连接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舱盖12的外壁上。0010进一步,所述的舱盖12为弧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舱盖12与底座外壳1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舱。0011进一步,所述的针23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19的下表面,针23的数量为2040枚;所述的针23的顶端设有发热电阻。0012进一步,所述的肩部艾灸模块26和脚底艾灸模块28上设有行程调节器。0013进一步,所述的舱顶盖15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为单向进气结构。0014进一步,所述的烟灰托盘18底部采用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0015综。

11、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61、本发明设有烟雾净化器,通过设于舱内的温度感应器自动感应艾烟造成的温度或者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当舱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自动启动烟雾净化器,使得舱内的温度降低,由于采用了烟雾净化器使得烟雾不用直接排到室外,从而起到了零污染的环保效果;00172、本发明的艾灸装置中的针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的下表面,使得本设备能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从而选择在正对不同病症穴位的针上安装艾条来灸治;00183、本发明的艾灸治疗仪设有头部艾灸模块、肩部艾灸模块和脚底艾灸模块,从而克服了现有艾灸床不能灸到头部和脚底穴位的局限性。00194、。

12、本发明在艾灸治疗仪的床板上设有艾绒热敷垫,其在舱内艾烟温度和人体温度的双重作用下加热,从而对人体行气活血,促进艾灸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0020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0021图2是本发明的一侧面示意图;0022图3是本发明的元器件综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0024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0025如图1、2和3所示,一种。

13、新型艾灸治疗仪,包括底座外壳1和舱盖12,其中底座外壳1内设有净化器固定外壳7,净化器固定外壳7内装有烟雾净化器6,底座外壳1上端设有舱盖12,烟雾净化器6通过吸烟管8与舱盖12相连通;舱盖12内部设有艾灸装置,艾灸装置由针23和固定针板19,以及设于针23下方的烟灰托盘18组成,所述的针23通过矩形排列形式固定安装在固定针板19的下表面,针23的数量为2040枚;优选针23的顶端设有发热电阻;舱盖12靠近吸烟管8的一侧设有脚底艾灸模块28,舱盖12的另一侧设有肩部艾灸模块26,肩部艾灸模块26的上方设有头部艾灸模块25,所述的头部艾灸模块25通说明书CN104095749A3/4页5过软连接。

14、30与软连接固定座32连接,软连接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舱盖12的外壁上。其中肩部艾灸模块26和脚底艾灸模块28上设有行程调节器,根据患者自身的承受程度来调节艾灸条燃烧时相对于患者皮肤的距离;舱盖12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理疗观察窗14,舱盖12的顶部设有舱顶盖15,舱顶盖15上设有舱顶观察窗27,且舱顶盖15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优选进气孔为单向进气结构。0026进一步,所述的艾灸装置通过4根小导轨24固定在舱盖12内部,其中一个小导轨上设有电机31;固定针板19固定安装在2根“N”型的托板固定支架22上表面,2根托板固定支架22的4个脚上分别装有滑块21,4个滑块21分别卡接在2条轨道20上,所。

15、述轨道2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托盘17的内壁上。0027进一步,所述的舱盖12通过空气支撑杆10和轴11与底座外壳1连接在一起。0028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外壳1内设有底座骨架2,底座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一个床板骨架3,床板骨架3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外壳4,所述的空气支撑杆10通过空气支撑杆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床板外壳4上,床板外壳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床板5;所述的床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艾绒热敷垫。0029优选舱盖12为弧形结构,且舱盖12与底座外壳1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舱。0030优选烟灰托盘18底部采用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0031使用病案及其效果00321眩晕0033张,女,56岁,某日在家中猝然感觉。

16、头晕脑转,恶心呕吐,连续几日发作,发作过后四肢倦怠,步履不稳,胸闷气短,不思饮食,血压上升。给她取穴百会、神庭穴进行艾灸,先百会后神庭,每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后再灸。第一疗程结束后眩晕及其兼症有所减轻,血压有所下降。第二疗程把每穴艾灸时间延长为30分钟,效果显著,眩晕及其兼症基本消失。第三疗程后,眩晕及其兼症完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身体恢复如常。00342腹泻0035杨,女,38岁,腹痛腹胀多年,腰酸背痛,每日多次腹泻,易感冒,服中、西药疗效不佳,时常发作,面色苍白,怕冷。用艾灸灸其神阙穴,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7日后,大便成形,恢复正常。00363失眠0。

17、037孙,女,教师,长期失眠,且多梦易醒,每天靠吃安眠药维持,日积月累,越来越严重,且伴有心悸、头晕目眩、头皮阵阵发麻,记忆力减退,周身倦怠乏力。吃中西药均不见好转。遂进行艾灸,灸心腧、脾腧、足三里,灸10次后,睡眠明显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20次后,睡眠基本恢复正常,30次后,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而痊愈。00384寒痹0039周,女,65岁,近10年来,四肢均有明显冷感,双上肢特明显,刚入冬时睡觉便需要穿上毛衣毛裤和电热毯才行,白天穿的很厚仍然觉得很冷,并伴有头昏、失眠,服用中西药长期无效。故用艾灸灸其大椎、百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后症状明。

18、显减轻,30此后,诸症消失而愈。00405痛经说明书CN104095749A4/4页60041李,女,32岁,因长期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痛经,每次经前都会出现下腹疼痛,并伴有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物。用艾灸灸其肾腧、腰阳关、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中等穴位,20次后,再次来月经时不再有疼痛感。0042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说明书CN104095749A1/2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5749A2/2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9574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