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6682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5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41358.8

申请日:

2015.05.13

公开号:

CN104800651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魏全变更后:魏全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田家庄东路6号变更后:614000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朝霞路712号梅云小区5号楼2-3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5051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K9/06; A61P11/04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魏全

发明人:

魏全

地址:

250000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田家庄东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2-18,地皮消9-12,芦根10-15,地毡草8-13,连翘13-20,托盘8-12,蒲公英11-17,朱砂菌9-13,九子连环草10-14,木蓝8-14,蝇子草9-15,凤冠草7-15,秃疮花5-9。本发明安全、无副作用,药物经皮肤局部吸收,对人体肝肾功能,免疫系统,正常菌群无任何影响,不破坏咽部粘膜功能,不开刀,无痛苦,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2-18,地皮消9-12,芦根10-15,地毡草8-13,连翘13-20,托盘8-12,蒲公英 11-17,朱砂菌9-13,九子连环草10-14,木蓝8-14,蝇子草9-15,凤冠草7-15,秃疮花5-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3-16,地皮消9.5-11,芦根11-13,地毡草9-12,连翘15-18,托盘9-11,蒲公英 13-16,朱砂菌10-12,九子连环草11-13,木蓝10-13,蝇子草11-14,凤冠草9-13,秃疮花6-8。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5,地皮消10,芦根12,地毡草11,连翘17,托盘10,蒲公英 15,朱砂菌11,九子连环草12,木蓝12,蝇子草13,凤冠草11,秃疮花7。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朱砂菌放在35-60℃的热水中浸泡,浸泡0.5-2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40-60℃的温度下干燥,干燥8-12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0.8-1.5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8-10倍,即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朱砂菌放在40-55℃的热水中浸泡(优选将朱砂菌放在50℃的热水中浸泡)。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浸泡1-1.5小时后捞出(优选浸泡1.2小时后捞出)。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45-55℃的温度下干燥(优选在50℃的温度下干燥)。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干燥9-11h(优选干燥10h)。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1.3倍(优选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2倍)。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8.5-9.5倍(优选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9倍)。

说明书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病因:1.由于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的。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2.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临床表现:1.急性期。(1)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2.慢性期。(1)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2)口臭。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3)扁桃体肿大。肥大的扁桃体可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4)全身表现:扁桃体内的细菌,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有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治疗:1.一般治疗。(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的机会。(2)含漱法,可选用含碘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含化。用淡盐水漱口,简单又方便,可于饭后及睡前,取温开水一杯,加少许食盐,口感有咸味即可,反复漱口,每次5分钟左右。(3)药物治疗,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若为链球菌感染,可用长效青霉素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用手术疗法。2.手术治疗原则:(1)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2)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3)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他病变者。(4)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风湿等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3.不宜手术者。(1)急性炎症期及患急性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有流行病的时期。(2)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能减退、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患者不宜手术。(3)妇女月经期及经前3~5日不做手术,否则,术后咽炎症状加重。(4)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如不十分必要可不手术,否则,术后咽炎症状加重。
公开号CN 1965880A(申请号200510124557.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的外用膏剂,其主要是由麝香、牛黄、冰片、雄黄、全蝎、三七、乳香、没药等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申请公布号 CN 103656253 A(申请号 201210336397.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生地13-17克,金银花13-17克,地丁10-14克,连翘13-17克,黄芩8-12克,射干8-12克,赤芍8-12克,玄参16-20克,天花粉13-17克,牛蒡子10-14克,天竺黄4-8克,甘草4-8克。申请公布号 CN 102091250 A(申请号 201110046675.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药。该中药以千里光、天花粉、金莲花、甘草、玄参、金银花、麦门冬、土牛膝、半边莲、一枝黄花、芦根、灯心草、桔梗、荆芥、橄榄、酢浆草和鸭跖草为活性原料,按一定的重量份数组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扁桃体炎患者,其中大部分的患者都会选择采用药物来治疗扁桃体炎。虽然药物治疗当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过后又会复发,病情反反复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切除扁桃体。腭扁桃体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特别是咽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扁桃体切除术在耳鼻喉学界也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故研究出一种既能治愈扁桃体炎,又能保存其免疫功能的药物非常紧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安全、无副作用,药物经皮肤局部吸收,对人体肝肾功能,免疫系统,正常菌群无任何影响,不破坏咽部粘膜功能,不开刀,无痛苦,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2-18,地皮消9-12,芦根10-15,地毡草8-13,连翘13-20,托盘8-12,蒲公英 11-17,朱砂菌9-13,九子连环草10-14,木蓝8-14,蝇子草9-15,凤冠草7-15,秃疮花5-9。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3-16,地皮消9.5-11,芦根11-13,地毡草9-12,连翘15-18,托盘9-11,蒲公英 13-16,朱砂菌10-12,九子连环草11-13,木蓝10-13,蝇子草11-14,凤冠草9-13,秃疮花6-8。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5,地皮消10,芦根12,地毡草11,连翘17,托盘10,蒲公英 15,朱砂菌11,九子连环草12,木蓝12,蝇子草13,凤冠草11,秃疮花7。
上述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朱砂菌放在35-60℃的热水中浸泡,浸泡0.5-2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40-60℃的温度下干燥,干燥8-12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0.8-1.5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8-10倍,即得。
优选在于步骤(1)中,将朱砂菌放在40-55℃的热水中浸泡。
优选在于步骤(1)中,浸泡1-1.5小时后捞出。
优选在于步骤(2)中,在45-55℃的温度下干燥。
优选在于步骤(2)中,干燥9-11h。
优选在于步骤(3)中,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1.3倍。
优选在于步骤(3)中,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8.5-9.5倍。
更加优选的,步骤(1)中将朱砂菌放在50℃的热水中浸泡。
更加优选的,步骤(1)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
更加优选的,步骤(2)中在50℃的温度下干燥。
更加优选的,步骤(2)中干燥10h。
更加优选的,步骤(3)中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2倍。
更加优选的,步骤(3)中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9倍。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组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所得产品使用方法简便,易于接受。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安全、无副作用,药物经皮肤局部吸收,对人体肝肾功能,免疫系统,正常菌群无任何影响;
2、不破坏咽部粘膜功能,不开刀,无痛苦;
3、具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消痈散结、活血散瘀、生津除烦等功效,局部外用,作用直接,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达清除病灶的目的,治愈后不易复发。
4、原料价廉易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500g):山茱萸12份,地皮消9份,芦根10份,地毡草8份,连翘13份,托盘8份,蒲公英 11份,朱砂菌9份,九子连环草10份,木蓝8份,蝇子草9份,凤冠草7份,秃疮花5份。
上述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朱砂菌放在35℃的热水中浸泡,浸泡0.5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40℃的温度下干燥,干燥8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0.8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8倍,即得。
本发明所得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涂在纱布上,敷在患者颈前部,范围宜从下颏到喉结处,左右覆盖两侧颌下淋巴结,1天换药一次。
实施例2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500g):山茱萸18份,地皮消12份,芦根15份,地毡草13份,连翘20份,托盘12份,蒲公英17份,朱砂菌13份,九子连环草14份,木蓝14份,蝇子草15份,凤冠草15份,秃疮花9份。
上述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朱砂菌放在60℃的热水中浸泡,浸泡2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60℃的温度下干燥,干燥12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5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0倍,即得。
典型病例一:王XX,男,16岁。主诉:咽痛,伴有咽喉干燥2年余。2年前,患者出现咽痛症状,吞咽时加重,伴有咽喉干燥。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抗炎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反复发作。2010年9月17日来诊。诊见患者咽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呈暗红色,表面有脓点。诊断为扁桃体炎。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将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涂在纱布上,敷在患者颈前部,范围宜从下颏到喉结处,左右覆盖两侧颌下淋巴结,1天换药一次。使用5天,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实施例3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500g):山茱萸13份,地皮消9.5份,芦根11份,地毡草9份,连翘15份,托盘9份,蒲公英 13份,朱砂菌10份,九子连环草11份,木蓝10份,蝇子草11份,凤冠草9份,秃疮花6份。
上述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朱砂菌放在40℃的热水中浸泡,浸泡1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45℃的温度下干燥,干燥9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8.5倍,即得。
典型病例二:罗XX,男,29岁。主诉:扁桃体炎5年余,加重半年。5年前患者出现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喉痒,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扁桃体炎。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半年前,病情加重,服用抗炎药物治疗,无效。2011年2月10日来诊。
检查: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咽腔狭小,两扁桃体II度肿大,不充血,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诊断为扁桃体炎。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将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涂在纱布上,敷在患者颈前部,范围宜从下颏到喉结处,左右覆盖两侧颌下淋巴结,1天换药一次。使用一周,诸症悉消。随访未见复发。
实施例4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500g):山茱萸16份,地皮消11份,芦根13份,地毡草12份,连翘18份,托盘11份,蒲公英 16份,朱砂菌12份,九子连环草13份,木蓝13份,蝇子草14份,凤冠草13份,秃疮花8份。
上述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朱砂菌放在55℃的热水中浸泡,浸泡1.5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55℃的温度下干燥,干燥11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3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9.5倍,即得。
典型病例三:杨XX,女,40岁。主诉:扁桃体炎6年余。6年前,患者出现咽痛,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在附近医院就诊,诊断为扁桃体炎,进行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反复发作。2011年3月5日来诊。经过一般体格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等无发现异常。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粪便常规、尿常规未均发现异常。专科检查;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可见条状瘢痕,挤压扁桃体无脓溢出,无疼痛,前后腭弓并与扁桃体组织粘连。诊断为扁桃体炎。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将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涂在纱布上,敷在患者颈前部,范围宜从下颏到喉结处,左右覆盖两侧颌下淋巴结,1天换药一次。使用7天,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无复发。
实施例5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500g):山茱萸15份,地皮消10份,芦根12份,地毡草11份,连翘17份,托盘10份,蒲公英 15份,朱砂菌11份,九子连环草12份,木蓝12份,蝇子草13份,凤冠草11份,秃疮花7份。
上述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朱砂菌放在50℃的热水中浸泡,浸泡1.2小时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切成边长约为5mm的块丁,切面平整,薄厚均匀,在60℃的温度下干燥12h,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将除朱砂菌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共研细粉,过140目筛,在50℃的温度下干燥,干燥10h,取出,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匀,与羊毛脂和凡士林研匀,羊毛脂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1.2倍,凡士林的重量为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总重量的9倍,即得。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山茱萸:基原: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药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用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地皮消:基原:为爵床科植物地皮消的全草。药性:味微苦,辛,性凉。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痈肿疮毒,跌打骨折,外伤感染。
芦根: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药性:甘;寒。归肺、胃、膀胱。功用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解河豚鱼毒。
地毡草:基原:为茅膏菜科植物匙叶茅膏菜的全草。药性:淡、寒。归心、肺、胃经。功用主治:清热利咽,凉血解毒。主感冒,肺痈,咳嗽,口渴,吐血,咯血,喉蛾,疔疮,淋病。
连翘:基原: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托盘:基原: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托盘的根。药性:酸、微苦,平。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主治流行性感冒,小儿高热惊厥,咽喉肿痛,牙痛,头痛,风湿筋骨痛,瘰疬,疖肿。
蒲公英:基原: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异苞蒲公英、亚洲蒲公英、红梗蒲公英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药性: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
朱砂菌:基原:为多孔菌科真菌红栓菌及血红栓菌的子实体。药性:微辛;涩;性温。功用主治:解毒除湿,止血。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痒疹,伤口出血。
九子连环草:基原:为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虾脊兰的全草或根茎。成分:新鲜根茎含吲哚类及其糖苷:虾脊兰苷A、B,二氢菲衍生物,β-吲哚葡萄糖苷,虾脊兰菲醇,琉球虾脊兰苷;吲哚类生物碱类:色胺酮,靛玉红等。药性:辛、微苦,微寒。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痈肿,咽喉肿痛,痔疮,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木蓝:基原:为豆科植物木蓝的茎叶。药性:苦;寒。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乙型脑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结炎,目赤,口疮,痈肿疮疖,丹毒,疥癣,虫蛇咬伤,吐血。
蝇子草:基原:为石竹科植物蝇子草的干燥带根全草。药性:辛;涩;性凉。归大肠、膀胱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凤冠草:基原: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药性:苦;微涩;微寒;有小毒。归肝、大肠、膀胱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痢疾,泄泻,疟疾,黄疸,淋病,白带,咽喉肿痛,痄腮,痈疽,瘰疬,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疥疮,湿疹。
秃疮花:基原: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的全草。药性:苦;寒。归肺、心、胃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清热消肿,杀虫。主咽喉痛,牙痛,咽喉痛,淋巴结结核(瘰疬),秃疮,疖疥疥癣,痈疽等症。
实施例1 本发明所得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4所医院筛选320例扁桃体炎患者,其中男178例,女142例,年龄10-52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人)。实验组男88例,女72例,年龄10-52岁。对照组男90例,女70例,年龄10-52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患者一般情况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产品,使用方法:将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涂在纱布上,敷在患者颈前部,范围宜从下颏到喉结处,左右覆盖两侧颌下淋巴结,1天换药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扁桃体炎的药品(如阿奇霉素胶囊、清喉利咽颗粒、炎立消片、磷霉素钙胶囊等),7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咽部不适消失,局部和全身体征消失,一年内不复发;好转:咽部症状减轻,局部和全身体征减轻;无效:咽部症状、局部和全身体征无改善。总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所得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效果验证[例(%)]

治疗效果:在实验组的160例患者中,治愈120例,占75%;好转38例,占23.75%;无效2例,占1.25%;总有效率达98.75%。在对照组的160例患者中,治愈60例,占37.5%;好转56例,占35%;无效44例,占27.5%,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本发明以山茱萸、地皮消、芦根和地毡草等纯天然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方中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地皮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地毡草清热利咽,凉血解毒。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托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朱砂菌解毒除湿,止血。九子连环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木蓝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蝇子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凤冠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秃疮花清热解毒,清热消肿,杀虫。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消痈散结、活血散瘀、生津除烦等功效,局部外用,作用直接,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达清除病灶的目的,治愈后不易复发。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山茱萸12-18,地皮消9-12,芦根10-15,地毡草8-13,连翘13-20,托盘8-12,蒲公英11-17,朱砂菌9-13,九子连环草10-14,木蓝8-14,蝇子草9-15,凤冠草7-15,秃疮花5-9。本发明安全、无副作用,药物经皮肤局部吸收,对人体肝肾功能,免疫系统,正常菌群无任何影响,不破坏咽部粘膜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