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636807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5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58152.9

申请日:

2013.11.11

公开号:

CN104638695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J 7/00申请日:20131111|||公开

IPC分类号:

H02J7/00; H02J17/00; H01M10/44; H01F38/14

主分类号:

H02J7/00

申请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长城

地址: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代理人:

胡海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包括步骤: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采用内凹的弧面结构设置的充电发射面板,可以实现手持移动终端为其充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并且由于手持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电容屏对手指的触控灵敏度,因而提高了充电时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 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 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的步骤包括:
充电发射面板监测是否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如存在,则进入正常工 作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的步 骤包括:
依次向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的脉冲激励信号, 使所述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后转移至所述发射线圈回 路上的能量;
检测并比较每个所述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确定感应电流 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 发射线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将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 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包括:
利用磁共振,通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空气中向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传输电荷,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或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 的接收线圈进行电磁共振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如不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则进入待机状态。

6.  一种充电发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发射面板设置为内凹的弧面 结构,包括以阵列方式排列在所述弧面结构的内表面的多个发射线圈,所述 充电发射面板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 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模块,用于激活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 射线圈;
耦合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 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发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具 体用于:
监测是否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如存在,则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发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 体包括:
信号输入单元,用于依次向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 同的脉冲激励信号,使所述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
能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后转 移至所述发射线圈回路上的能量;
检测及比较单元,用于检测并比较每个所述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 应电压;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所述 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发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具 体用于:
利用磁共振,通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空气中向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传输电荷,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或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 的接收线圈进行电磁共振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发射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测模块还用于:
如不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则进入待机状态。

11.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 所述的充电发射面板,以及设置在该充电发射面板中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形 状与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的弧面结构适配,铺设在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两铺设在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该充电发射面板的内壁贴合、用于支撑移动 终端的支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轨上、用于调整所述移动终端可视角度 的支撑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以 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说明书

说明书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 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 来越多样化,这种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 具。在日常生活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上网、聊天,甚至 办公等功能,这些无不彰显了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但是,受制于智能手机电量的瓶颈,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给手机 充电,而由于充电环境和位置的限制,极有可能错过很多重要的资讯和机会。
无线充电器的出现,解决了在给移动终端充电时环境和位置限制的问题。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面板通常采用平面设计,并且为水平放置,充 电时,移动终端也必须平行置于充电平板上,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屏幕的可 视角度,另一方面,也无法实现在手持状态下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从而增 加了充电的繁琐度;同时,由于人体的静电感应,在脱离手掌的情况下,移 动终端的电容屏对手指的触控灵敏度比手掌托举下的触控灵敏度低,即放置 于水平充电平板上的移动终端会因为失去了手掌的托举而对手指触控响应迟 钝,降低了操作的流畅性,以及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 和无线充电装置,方便实用,并且能够提高充电时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包括步骤:
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 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 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地,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的步骤包括:
充电发射面板监测是否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如存在,则进入正常工 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 高的发射线圈的步骤包括:
依次向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的脉冲激励信号, 使所述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后转移至所述发射线圈回 路上的能量;
检测并比较每个所述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确定感应电流 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 发射线圈。
优选地,所述将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 圈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包括:
利用磁共振,通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空气中向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传输电荷,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或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 的接收线圈进行电磁共振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地,在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的步骤之后,还包 括:
如不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则进入待机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电发射面板,该充电发射面板设置为内凹的弧面结 构,包括以阵列方式排列在所述弧面结构的内表面的多个发射线圈,所述充 电发射面板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 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模块,用于激活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 射线圈;
耦合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 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具体用于:
监测是否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如存在,则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信号输入单元,用于依次向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 同的脉冲激励信号,使所述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
能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后转 移至所述发射线圈回路上的能量;
检测及比较单元,用于检测并比较每个所述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 应电压;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所述 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优选地,所述耦合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磁共振,通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空气中向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传输电荷,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或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终端 的接收线圈进行电磁共振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还用于:
如不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则进入待机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射面板,以及设置在 该充电发射面板中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的弧面结构 适配,铺设在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所述充电发射面板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所 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模块,用于激活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 射线圈;
耦合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 所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铺设在所述充电发射面板上与该充电发射面板 的内壁贴合、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轨上、用于 调整所述移动终端可视角度的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支撑轨以所述充电发射面板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本发明通过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后,根据该移动终端 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射线圈与 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采用内凹的弧面结构设置 的充电发射面板,可以实现手持移动终端为其充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充电 的便捷性,并且由于手持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电容屏对手指的触控灵敏度,因 而提高了充电时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中确定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 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充电发射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充电发射面板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充电发射面板的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无线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通过将充电发射面板设置为 内凹的弧面结构,并在该弧面结构的内表面上设置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发 射线圈。在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时,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与移动 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并激活该发射线圈,将其与移动终 端的接收线圈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其内部是否置放有待充电的移动终 端,将充电发射面板设置为内凹的弧面结构,并在该弧面结构的内表面上设 置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发射线圈,优选地,该弧面结构的充电发射面板可 以设置为碗碟状或球冠状,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充电发射面板内,由于碗碟状 或球冠状的充电发射面板的底部与移动终端背面有缝隙,从而方便手持移动 终端在充电发射面板内充电;充电发射面板也可以设置为船状或椭球冠状,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其宽度较大,更加方便在移动终端横屏时通过手持的方 式为其充电;当然,充电发射面板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具有弧面结构内表面的 形状。
充电发射面板实时监测其内凹的弧面结构中是否有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在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之前,充电发射面板处于待机状态;如监测到存 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则充电发射面板启动,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如不存 在,则充电发射面板继续维持待机状态,并继续监测。
步骤S20,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 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后,根据该移动终端所放置的 位置,通过相应的定位比较方法,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 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本实施例中,只需使所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 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工作,而其他发射线圈均关闭,避免电能浪费和 电磁辐射。
步骤S30,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 该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
当确定了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后,激活并启动 该发射线圈,使其作为无线电能的发射端为移动终端充电,而关闭充电发射 面板上其他的发射线圈,将所确定的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 合,通过该发射线圈向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发射电荷,从而实现为移动终端 充电。本实施例中,将所确定的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 移动终端充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利用磁共振的方式,使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在空气 中传输电荷,即通过所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空气中向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传输电荷,使移动终端获取电能,从而实现 为移动终端充电;
二、将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 线圈进行电磁共振耦合,通过电磁共振的方式,向移动终端传输电能,实现 为移动终端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后,根据该移动终 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 圈;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射线 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采用内凹的弧面结构 设置的充电发射面板,可以实现手持移动终端为其充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充电的便捷性,并且由于手持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电容屏对手指的触控灵敏度, 因而提高了充电时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中确定与移动终端的接 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的流程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20具体包括:
步骤S21,依次向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的脉冲激励信 号,使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
步骤S22,接收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后转移至发射线圈回 路上的能量;
步骤S23,检测并比较每个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确定感应 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 发射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可以单独受控,确 定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可以通过依次向每个发射 线圈施加脉冲激励信号,检测并比较发射线圈回路上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 大小的方式,确定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具体为:
依次向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的脉冲激励信号,使发 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并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感 应到交变磁场后在其回路上产生自谐振,并接收发射线圈的能量,在几个振 荡周期之后,发射线圈回路的能量衰减,部分能量已转移至接收线圈回路上, 接收线圈回路继续振荡,并反客为主,通过回波带动发射线圈回路振荡,以 相同的方式将能量转移到发射线圈回路上;此时,检测每个发射线圈中的感 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并比较大小,最终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 发射线圈为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通过依次向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的脉冲激励信号, 使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并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 振后转移至发射线圈回路上的能量后,检测并比较每个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 流或感应电压,从而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移动 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通过该发射线圈独立为移动终端充 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电发射面板。
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充电发射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发明充电发射面板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发射面板,该充电发射面板设置为内凹的弧面结 构,包括以阵列方式排列在弧面结构的内表面的多个发射线圈101,充电发射 面板包括:
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 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模块30,用于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 线圈;
耦合模块40,用于将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移 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监测模块10监测充电发射面板内部是否置放有待充电 的移动终端,将充电发射面板设置为内凹的弧面结构,并在该弧面结构的内 表面上设置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发射线圈,优选地,该弧面结构的充电发 射面板可以设置为碗碟状或球冠状,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充电发射面板内,由 于碗碟状或球冠状的充电发射面板的底部与移动终端背面有缝隙,从而方便 手持移动终端在充电发射面板内充电;充电发射面板也可以设置为船状或椭 球冠状,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其宽度较大,更加方便在移动终端横屏时通过 手持的方式为其充电;当然,充电发射面板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具有弧面结构 内表面的形状。
充电发射面板的监测模块10实时监测其内凹的弧面结构中是否有待充电 的移动终端,在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之前,充电发射面板处于待机状态; 如监测到存在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则充电发射面板启动,并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如不存在,则充电发射面板继续维持待机状态,并继续监测。
在监测模块10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后,确定模块20根据该移动终 端所放置的位置,通过相应的定位比较方法,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 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本实施例中,只需使所确定的与移动 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工作,而其他发射线圈101均关闭, 避免电能浪费和电磁辐射。
当确定了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后,激活模块30 激活并启动该发射线圈101,使其作为无线电能的发射端为移动终端充电,而 关闭充电发射面板上其他的发射线圈101,耦合模块40将所确定的发射线圈 101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通过该发射线圈101向移动终端的接收 线圈发射电荷,从而实现为移动终端充电。本实施例中,将所确定的发射线 圈101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 式:
一、利用磁共振的方式,使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101之间在 空气中传输电荷,即通过所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 线圈,在空气中向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传输电荷,使移动终端获取电能,从 而实现为移动终端充电;
二、将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 线圈进行电磁共振耦合,通过电磁共振的方式,向移动终端传输电能,实现 为移动终端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到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后,根据该移动终 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 圈;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射线 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采用内凹的弧面结构 设置的充电发射面板,可以实现手持移动终端为其充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充电的便捷性,并且由于手持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电容屏对手指的触控灵敏度, 因而提高了充电时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充电发射面板的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模块20具体包括:
信号输入单元21,用于依次向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 的脉冲激励信号,使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
能量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后转移 至发射线圈回路上的能量;
检测及比较单元23,用于检测并比较每个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应 电压;
确定单元24,用于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移 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101可以单独受控, 确定模块20确定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可以通过依 次向每个发射线圈101施加脉冲激励信号,检测并比较发射线圈101回路上 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大小的方式,确定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 的发射线圈。具体为:
通过信号输入单元21依次向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101输入相 同的脉冲激励信号,使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并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感应到交变磁场后在其回路上产生自谐振,并接收发射 线圈的能量,在几个振荡周期之后,发射线圈回路的能量衰减,部分能量已 转移至接收线圈回路上,接收线圈回路继续振荡,并反客为主,通过回波带 动发射线圈回路振荡,以相同的方式将能量转移到发射线圈回路上;在能量 接收单元22接收到接收线圈回路所转移的能量后,通过检测及比较单元23 检测每个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并比较大小,最终通过确定单 元24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 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通过依次向充电发射面板上的每个发射线圈输入相同的脉冲激励信号, 使发射线圈回路产生自谐振;并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回路产生自谐 振后转移至发射线圈回路上的能量后,检测并比较每个发射线圈中的感应电 流或感应电压,从而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幅值最大的发射线圈为与移动 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通过该发射线圈独立为移动终端充 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无线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射面板100,以及设置在该 充电发射面板中的支架102。本实施例中,支架102的形状与充电发射面板 100的弧面结构适配,并且铺设在充电发射面板100上。该支架102用于支撑 移动终端,包括两支撑轨1021和分别设置在两支撑轨1021上的两支撑架 1022,其中:
两支撑轨1021呈轨道状设置并且全等,铺设在充电发射面板100上,并 与该充电发射面板100的内壁贴合,两条支撑轨1021的对称面与充电发射面 板100的对称面重合,即两条支撑轨1021以充电发射面板100的对称面对称 设置;两支撑架1022可以采用卡合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两支撑轨1021上。支 撑移动终端时,将移动终端横跨在两条支撑轨1021上,通过调整两支撑架1022 在支撑轨1021上的位置,将移动终端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了根据用 户的视角调整移动终端的偏转方位和可视角度。这样,根据用户的视角调整 好移动终端的可视角度后,将移动终端固定在充电发射面板100内,在为移 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解放了用户的双手,从而保证了在充电时的人 机交互的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发射面板100包括:
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 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
激活模块30,用于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 线圈;
耦合模块40,用于将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与移 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
本充电发射面板100可参照上述图4和图5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做 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 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包括步骤:充电发射面板监测待充电的移动终端;根据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充电发射面板上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激活确定的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耦合度最高的发射线圈,将该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为移动终端充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充电发射面板和无线充电装置。采用内凹的弧面结构设置的充电发射面板,可以实现手持移动终端为其充电,很大程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