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锁.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63328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00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161457.5

申请日:

2009.07.22

公开号:

CN201531158U

公开日:

2010.07.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B 37/20申请日:20090722授权公告日:20100721终止日期:20110722|||授权

IPC分类号:

E05B37/20

主分类号:

E05B37/20

申请人:

王颂鸣; 王美莉

发明人:

王颂鸣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董惠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码锁,其包括一外壳、一复归座、多个卡掣座、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密码座、一壳座及多个密码件;于该固定座上依序往上设置卡掣座及复归座,而在固定座下方则往下依序设置移动座、密码件、密码座及壳座,且以外壳与壳座盖合固定组成该密码锁;该外壳上于对应每一卡掣座处均设有一按压键,各卡掣座设有卡钩在按压键被下压时推动该卡掣座对应钩设于复归座的卡齿上,而该卡掣座的底部设有挡块,密码件上则相对设有密码柱,且移动座上有供密码件容置的密码槽区及非密码槽区,另在该密码座上设有对应密码件个数的凹形孔;据此,即成一可自行设定密码、且设定方式容易、同时结构简单的密码锁。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锁包括:
一外壳,与壳座对应盖合固设,其具有对应装设多个按压键、一清除键及一旋钮的多个组装孔;
一复归座,装设在外壳下方,其底面设置多个卡齿,并在复归座的一端设抵贴部,且在邻近该抵贴部处设贴靠部,又在复归座的另一端与外壳间设第一弹性元件;
一卡掣座,装设在一固定座上,其上端面设有斜推面及卡钩,该卡钩对应着复归座的卡齿,并在该卡掣座远离卡钩的一端设挡块,另在该卡掣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
该固定座,其具有多个并列的长穿孔,于该长穿孔的旁侧设有顶撑各按压键及该清除键的第三弹性元件,一旋转座其中间与该固定座枢设,其二端分别形成对应该清除键的抵推端及贴置该复归座的贴靠部的推动端;
一移动座,其一端设有与复归座的抵贴部贴靠的抵推部,该端与外壳的旋钮相抵连动;而在该移动座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之间设第四弹性元件,又该移动座上设有多个长槽,该长槽包括密码区及非密码区,并与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对应;
一密码座,装设在移动座下方,其具有多个对应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的凹形孔,该凹形孔具有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且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间有一相互连接的部份;
多个密码件,具有一板体,于该板体朝向移动座的一面凸设有密码柱,该密码柱对应穿过移动座的长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长穿孔的旁侧向上凸设有供各第三弹性元件套设定位的凸柱。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复归座的另一端凸设供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的定位柱,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在该外壳的内壁面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卡掣座的上端面延伸连设一弹性片,该弹性片的末端设该卡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座凸设有供该第四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的定位部,该第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在该固定座的壁面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为圆珠体。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卡掣座两两成对的对应设置,并于彼此之间设置该第二弹性元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二成对的卡掣座在彼此相对应的端面上分别凸设供该第二弹性元件套设固定的柱体及套筒,该套筒穿套该柱体。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在该外壳的组装孔的旁侧处各设有一代表符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密码锁进一步包括一壳座,与外壳盖合固接,其上具有开槽,并与密码座的凹形孔对应。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密码件的板体朝向密码座的一面设有扳动柱。

说明书

说明书密码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码锁,特别是一种可自行设定密码、且设定方式容易、同时结构简单的密码锁。
背景技术
锁具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凡出入通道的闸门、专属个人空间的房门、个人置物柜、保险箱、车辆...均会设置锁具,藉以控管只有专属的人员或该空间、置物柜、车辆的拥有者才可开启与上锁。而锁具依其应用范围的不同型式也有所不同,若依其上锁及开锁的形式则可大略分为以钥匙上锁、开锁的锁具,以及利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上锁、开锁的锁具。
以利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上锁、开锁的锁具而言,即为所谓的密码锁,该种密码锁因可供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时自行设定密码,并可随时更换密码,因此不容易被窃贼破解密码,而深受使用者青睐。
本设计人即是针对密码锁的结构再进行研发设计,以提供另一种结构更精简、操作更容易的密码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码锁,该密码锁具有能够自行随意更换密码,且更换密码的方式相当容易、简单的特色,同时该密码锁还具备结构较为精简,可降低成本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码锁,该密码锁包括一外壳、一复归座、多个卡掣座、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密码座、一壳座及多个密码件;于该固定座上依序往上设置卡掣座及复归座,而在固定座下方则往下依序设置移动座、密码件、密码座及壳座,且以外壳与壳座盖合固定组成该密码锁;又外壳于对应每一卡掣座处均设有一可弹性按压的按压键,各卡掣座设有卡钩,在按压键被下压时推动该卡掣座对应钩设于复归座的卡齿上,而该卡掣座的底部设有突出的挡块,该密码件则相对设有密码柱,且该移动座上设有长槽,该长槽由密码区及非密码区组成,并供密码件选择设置其中,另在该密码座上设有对应密码件个数的凹形孔,当卡掣座被按压件推动位移时将改变该卡掣座的挡块位置;该外壳上另设有一开启键及一清除键;据此,使用者便可选择密码件容置在移动座长槽中的密码区或非密码区的密码设定动作,在各按压键未被按压时,只有容置在非密码区中的密码件的密码柱才会与卡掣座上的挡块错位,而容置在密码区中的密码件的密码柱将会与卡掣座上的挡块对应;因此若正确下压所设定的密码时,卡掣座将会在按压键的连动下移位,且使其挡块不再对应密码件的密码柱,并呈相互错位状态,令该移动座可朝Y轴方向,即该旋钮可被转动开锁;当输入错误密码时,将造成相对于该输入错误的密码件的卡掣座的挡块对应密码件的密码柱,使容置密码件的移动座无法位移,即无法转动该旋钮将锁具解除上锁状态;若要清除输入错误的密码时,仅需按压复归键以连动复归座的卡齿脱离卡掣座的卡钩,便可令卡掣座退回原位,以回到要输入密码开启锁具的状态。
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的密码锁包括:
一外壳,与壳座对应盖合固设,其具有多个组装孔,供对应装设多个按压键、一清除键及一旋钮;
一复归座,装设在外壳下方,其底面设置多个卡齿,并在复归座的一端设抵贴部,且在邻近该抵贴部处设贴靠部,又在复归座的另一端与外壳间设第一弹性元件;
一卡掣座,其上端面设有斜推面及卡钩,该卡钩对应着复归座的卡齿,并在该卡掣座远离卡钩的一端设挡块,另在该卡掣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
一固定座,其上设置该卡掣座,并具有多个并列的长穿孔,于该长穿孔的旁侧设有第三弹性元件,以顶撑各按压键及该清除键,一旋转座以其中间与该固定座枢设,其二端分别形成对应该清除键的抵推端及贴置该复归座的贴靠部的推动端;
一移动座,其一端设有与复归座的抵贴部贴靠的抵推部,并以该端与外壳的旋钮相抵连动;而在该移动座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之间设第四弹性元件,又该移动座上设有多个长槽,该长槽包括密码区及非密码区,并与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对应;
一密码座,装设在移动座下方,其具有多个对应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的凹形孔,该凹形孔具有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且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间有一相互连接的部份;
多个密码件,具有一板体,于该板体朝向移动座的一面凸设有密码柱,该密码柱对应穿过移动座的长槽。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固定座的长穿孔的旁侧向上凸设有凸柱,供各第三弹性元件套设定位。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复归座的另一端凸设定位柱,供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在该外壳的内壁面处。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卡掣座的上端面延伸连设一弹性片,该弹性片的末端设该卡钩。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移动座凸设有定位部,供该第四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第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在该固定座的壁面处。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按压件采用圆珠体。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卡掣座采两两成对的方式对应设置,并于彼此之间设置该第二弹性元件。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二成对的卡掣座在彼此相对应的端面上分别凸设柱体及套筒,该套筒穿套该柱体,且供该第二弹性元件套设固定。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在该外壳的组装孔的旁侧处各设有一代表符号。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密码锁进一步包括一壳座,与外壳盖合固接,其上具有开槽,并与密码座的凹形孔对应。
上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密码件的板体朝向密码座的一面设有扳动柱。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密码锁在设定密码或输入密码时,其密码键均是呈横向移位元的状态,与现有技术采用纵向的连动方式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只要提供密码键能够顺利作横向移位元即可,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般在该密码键与其他构件间必需提供相当精密的尺寸方可达成连动效能,故可大幅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及不合格率。
另外,其在操作设定密码时,并不需使用任何工具,而可直接进行密码的设定,因此,操作上不仅相当方便,也相当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的另一方向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的卡掣座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的Y-Z轴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的X-Y轴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为代号4的X-Y轴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为代号4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为代号4的X-Y轴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后的X-Z轴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后的另一X-Z轴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按压键的X-Z轴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的X-Y轴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的另一X-Y轴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且转旋旋钮时的X-Y轴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且转旋旋钮时的X-Z轴剖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按压错误的X-Z轴剖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显示密码按压错误的X-Y轴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该清除键的Y-Z轴剖面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于按压该清除键的X-Y轴剖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外壳              11    组装孔
12    按压键            13    清除键
14    旋钮              15    推动件
16    连动杆            17    代表符号
2     复归座            21    卡齿
22    抵贴部            23    贴靠部
24    定位柱            25    第一弹性元件
3     卡掣座            31    斜推面
32    弹性片            321   卡钩
33    挡块              34    第二弹性元件
35    柱体              36    套筒
4     固定座            41    长穿孔
42    凸柱              43    第三弹性元件
44    旋转座            441   轴部
442   抵推端        443   推动端
45    定位柱        5     移动座
51    抵推部        52    定位部
53    第四弹性元件  54    长槽
541   密码区        542   非密码区
55    定位件        551   定位孔
552   圆珠体        6     密码座
61    凹形孔        611   凸出孔位部
7     壳座          71    开槽
8     密码件        81    板体
82    定位孔        83    密码柱
84    扳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密码锁包括一外壳1、一复归座2、多个卡掣座3、一固定座4、一移动座5、一密码座6、一壳座7及多个密码件8;其中:
该外壳1,与壳座7对应盖合固设,其具有多个组装孔11,供对应装设多个按压键12、一清除键13及一旋钮14;其中,该按压键1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圆珠体,各按压键12受固定座4的第三弹性元件43弹性顶撑,且各按压键12与卡掣座3的斜推面31贴触;该清除键13,同样受固定座4的第三弹性元件43弹性顶撑;该旋钮14通过一推动件15与一连动杆16连动,该连动杆16可带动装设在门板中的锁舌(图中未表示)凸伸或缩入;另在各组装孔11的旁侧处各设有一代表符号17;
该复归座2,装设在各卡掣座3的上方,其底面设置多个卡齿21,令每一个卡齿21均对应着卡掣座3的卡钩321,并在复归座2的一端转折向下延伸一抵贴部22,供移动座5的抵推部51贴靠于其外端面,另在复归座2的底面且邻近该抵贴部22处设贴靠部23,供枢设在固定座4上的旋转座44的推动端443靠置,又在复归座2的另一端凸设定位柱24,供一第一弹性元件25的一端套设,该第一弹性元件25的另一端则抵在外壳1的内壁面处;
该卡掣座3(请结合参阅图3),装设在固定座4上,其上端面设有一斜推面31及一弹性片32,该弹性片32的末端具有卡钩321,另在该卡掣座3的底部有一挡块33,各卡掣座3采两两成对的方式对应设置,并于彼此之间设置一第二弹性元件34,该二成对的卡掣座3在彼此相对应的端面上分别凸设柱体35及套筒36,该柱体35供套筒36穿套,以将该第二弹性元件34套设固定;
该固定座4,其具有多个并列且贯穿底面的长穿孔41,供卡掣座3的挡块33穿过突出,于该长穿孔41的旁侧向上凸设有凸柱42,各凸柱42上套设着第三弹性元件43,并在该固定座4上枢设一旋转座44,该旋转座44以其中间的轴部441为轴心,二端分别形成一抵推端442及一推动端443,该抵推端442对应该清除键13,该推动端443则贴置在该复归座2的贴靠部23之处;另该固定座4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柱45;
该移动座5,其一端凸设一抵推部51,供与复归座2的抵贴部22贴靠,并以该端与外壳1的推动件15相接触;而在移动座5的另一端再凸设有定位部52,以套设固定第四弹性元件53的一端,该第四弹性元件53的另一端则套设固定在固定座4的定位柱45上;又该移动座5上另设有多个长槽54,该长槽54具有密码区541及非密码区542(请结合参阅图8),各长槽54与固定座4的长穿孔41及卡掣座3对应,且在对应各长槽54处设有一定位件55,该定位件55包括一定位孔551及容置在该定位孔551中的圆珠体552;
该密码座6,装设在移动座5下方且与固定座4固设,其具有多个对应固定座4的长穿孔41及卡掣座3的凹形孔61,该凹形孔61的二侧各呈纵向的凸出孔位部611,二凸出孔位部611并以一端相连通;
该壳座7,为与外壳1盖合固接,其在对应密码件8的扳动柱84处设有开槽71,以使密码件8的扳动柱84呈显露状;
该密码件8,具有一板体81,板体81上设有二定位孔82,供移动座5上的定位件55对应嵌设,以当在扳移该密码件8时具有定位效果,于该定位孔82旁突设有密码柱83,且对应穿过密码座6的凹形孔61的凸出孔位部611并容置于移动座5的长槽54中,另在板体81朝向壳座7的一面则突设有一扳动柱84。
当要设定密码时,请参阅图1及图6~图10,由于该密码座6的凹形孔61的二凸出孔位部611间另具有横向连接的部份,而该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又对应容置在二凸出孔位部611的连接处,使该密码件8在移位元时其密码柱83仅在该横向连接的部份移动,并利用密码件8在板体81上所设的定位孔82与该移动座5上的定位件55的对应嵌设,作为在扳移该密码件8时的定位设计。使用者可依据要设定的密码将对应该密码的密码件8以手扳动扳动柱84的方式使其密码柱83对应容置于移动座5的长槽54的密码区541处,此时密码件8的密码柱83由密码座6的凹形孔61的其一凸出孔位部611移位至另一凸出孔位部611,而将非属密码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对应容置于移动座5的长槽54的非密码区542处。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其设定的密码为4,因此其将相对位元在代表符号17为4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扳移至移动座5的长槽54的密码区541处,其他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则均置于移动座5的长槽54的非密码区542处,此时,该代表符号4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将与卡掣座3的挡块33呈相互对应状态,而其他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则与卡掣座3的挡块33呈相互错位状态。
当要开启该锁具时(请参阅图1及第图11~图15),需相对按压代表符号17为4的按压键12,于下压该按压键12后,该按压键12将借与之对应的卡掣座3的斜推面31,而朝向卡掣座3未设置斜推面31的另一侧方向移位,使该卡掣座3的弹性片32末端处的卡钩321越过复归座2的卡齿21,而该卡掣座3在此一位移的动作下,使其原本与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对应设置的挡块33而呈错开状态,此时,因所有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均与卡掣座3的挡块33相互错位,即密码件8不受阻挡,因此转动旋钮14便可顺利连动推动件15推移移动座5,使移动座5移位,使连动杆16连动锁舌呈缩入的开锁状态。而移动座5的位移令其抵推部51推移复归座2的抵贴部22,使复归座2往远离抵贴部22该端位移,此位移状态使对应代表符号17为“4”的卡掣座3的卡钩321能与复归座2的卡齿21脱离卡掣钩制的状态,令卡掣座3在第二弹性元件34的回复弹性力作用下退回原来位置,而复归座2也因为第一弹性元件25的回复力回到原来位置,等待下一次的密码输入。
若输入错误的密码时(参阅图1及图16、图17),将会使原本应与位在移动座5的非密码区542的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呈错开设置的卡掣座3的挡块33,在按压键12被按压连动该卡掣座3位移的情形下,改为对应密码件8的密码柱83,这时密码件8因受到该卡掣座3的挡块33的挡掣而无法位移,使该旋钮14不能操作连动推动件15及连动杆16带动锁舌缩入。
延续前面的例子,设定的密码为4,若使用者按压代表符号17为2的按压键12时,该按压键12将通过压抵与之对应的卡掣座3的斜推面31,将该卡掣座3朝向其未设置斜推面31的另一侧方向推移,使该卡掣座3的弹性片32末端处的卡钩321越过复归座2的卡齿21,而与卡齿21相互钩掣,将该卡掣座3移动后的位置固定,而卡掣座3的挡块33在该卡掣座3的位移下,使该挡块33原本应与密码件8的密码柱83呈错开的状态改为相互对应设置状态,这时该移动座5因嵌设在其长槽54中的密码件8受到该卡掣座3的挡掣而无法位移,使该旋钮14不能旋转以连动推动件15及连动杆16带动门的锁舌缩入开锁。
此时,必须将所按压的按压键12归零(参阅图1及图18、图19),以解除该次按压输入的错误密码,即解除该代表符号17为“2”的按压键12的按压状态。解除的方式,为直接下压清除键13,以通过清除键13压触旋转座44的抵推端442,令该旋转座44以其轴部441为轴心旋转,进而促使旋转座44的推动端443推动复归座2移位,解除复归座2的卡齿21与该卡掣座3的弹性片32的卡钩321的钩掣状态,使该卡掣座3得以回到原来位置,等待重新输入正确密码。
经由以上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密码锁在设定密码或输入密码时,其密码键均是呈横向移位元的状态,与现有技术采用纵向的连动方式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只要提供密码键能够顺利作横向移位元即可,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般在该密码键与其他构件间必需提供相当精密的尺寸方可达成连动效能,故可大幅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及不合格率。
另外,其在操作设定密码时,并不需使用任何工具,而可直接进行密码的设定,因此,操作上不仅相当方便,也相当容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密码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密码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密码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码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码锁.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码锁,其包括一外壳、一复归座、多个卡掣座、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密码座、一壳座及多个密码件;于该固定座上依序往上设置卡掣座及复归座,而在固定座下方则往下依序设置移动座、密码件、密码座及壳座,且以外壳与壳座盖合固定组成该密码锁;该外壳上于对应每一卡掣座处均设有一按压键,各卡掣座设有卡钩在按压键被下压时推动该卡掣座对应钩设于复归座的卡齿上,而该卡掣座的底部设有挡块,密码件上则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