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920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6664

申请日:

1987.09.26

公开号:

CN87106664A

公开日:

1988.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36

主分类号:

D02G3/36

申请人:

云南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吴平; 魏宾浩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莲花池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吴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包括分解、捻缠、卷绕等过程。其凝聚加捻过程是这样的:用气流将分解后的单纤维吸入凝聚加捻转子(6)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成纤维束(16)(16′),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心孔(8)中连续穿过一根长丝或者纱线(17),纤维束(16)(16′)从凝聚导纤孔(7)(7′)出口吸出时。其头端与长丝或者纱线(17)搭接上,其尾端仍在凝聚导纤孔(7)(7′)内、凝聚加捻转子(6)回转使纤维束(16)(16′)捻缠在长丝或者纱线(17)上纺成包缠纱(18)。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包括分解、凝聚、捻缠、卷绕等过程。其特征在于,其凝聚、捻缠是这样完成的:用气流将分解后的单纤维吸入凝聚加捻转子(6)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成纤维束(16)(16′),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心孔(8)中连续穿过一根长丝或者纱线(17),纤维束(16)从凝聚导纤孔(7)(7′)出口吸出时,其头端与长丝或者纱线(17)搭接上,其尾端仍在凝聚导纤孔(7)(7′)内,凝聚加捻转子(6)回转使纤维束(16)(16′)捻缠在长丝或者纱线(17)上纺成包缠纱(18)。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凝聚导纤孔(7)(7′)的出口设有收缩气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凝聚导纤孔(7)(7′)中的输纤气流是加速气流。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过凝聚导纤孔(7)(7′)的输纤气流是呈螺旋状运动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材料是以若干条喂入分解成单纤维输入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的。
6: 实施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种方法的装置,包括一个或一组提供纤维条的喂入装置(1)(2),开松部件(4),输纤通道(5),凝聚加捻转子(6),提供真空源的装置(10)及引纱装置(12)(13)和卷绕装置(14)(15),其特征在于凝聚加捻转子(6)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出口距离较近的凝聚导纤孔(7)(7′)和一个喂入长丝或纱线(17)的轴心孔(8)。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着凝聚导纤孔(7)(7′)出口有一个收缩孔(9)。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凝聚导纤孔(7)(7′)从入口到出口的截面是渐小的。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9的任何一个装置,其特征在于凝聚导纤孔(7)(7′)内开有螺旋槽。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的任何一个装置,其特征在于凝聚导纤孔(7)(7′)出口分布在距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线等径或不等径的圆周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6至10的任何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凝聚导纤孔(7)(7′)的入口分布在距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线等径或不等径的圆周上,同一圆周上相邻两个凝聚导纤孔(7)(7′)的入口到入口之间开有渐深的过度螺旋槽,输纤通道(5)的出口制成一个或一个以上圆周槽,该圆周槽与凝聚导纤孔(7)(7′)入口过度螺旋槽对应,使纤维在整个圆周上喂入凝聚导纤孔(7)(7′)入口过度螺旋槽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6至11的任何一个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源装置(10)具有一个表面开有许多孔眼的圆筒(20)。
13: 根据权利要求6至12的任何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开松部件(4)具有若干开松辊。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

    目前采用的包缠纺纱方法很多,各有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纺多种包缠纱的纺纱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原理图。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方法进行描述:

    本发明方法包括分解、凝聚、捻缠、卷绕等过程。其中凝聚、捻缠是这样完成的:用气流将分解后的单纤维吸入凝聚加捻转子(6)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成纤维束(16)(16′),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心孔(8)中连续穿过一根长丝或者纱线(17),纤维束(16)(16′)从凝聚导纤孔(7)(7′)出口吸出时,其头端与长丝或者纱线(17)搭接上,其尾端仍在凝聚导纤孔(7)(7′)内,凝聚加捻转子(6)回转使纤维束(16)(16′)捻缠在长丝或纱线(17)上纺成包缠纱(18)。

    为了使凝聚导纤孔(7)(7′)中吸入的纤维束(16)(16′)的头端与长丝或纱线(17)有效地搭接,凝聚导纤孔(7)(7′)的出口处设有收缩气流。

    为了保持和真正改善纤维的平行状态,便于纤维输送,按照本发明的推荐的实施例,凝聚导纤孔(7)(7′)中的输纤气流是加速气流。

    为了使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的纤维束(16)(16′)紧密,穿过凝聚导纤孔(7)(7′)的输纤气流是呈螺旋状运动的。

    为了便于纺制多品种包缠纱,纤维材料是以若干条喂入地,并且被分别分解成单纤维输入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

    图2是实现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对发明装置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推荐的纺纱装置包括一个提供纤维条的喂入装置(1)(2),开松部件(4),输纤通道(5),凝聚加捻转子(6),提供真空源的装置(10)及引纱装置(12)(13)和卷绕装置(14)(15)。凝聚加捻转子(6)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出口距离较近的凝聚导纤孔(7)(7′)和一个喂入长丝或纱线(17)的轴心孔(8),凝聚导纤孔(7)(7′)将开松部件(4)分解经输纤通道(5)送入的单纤维凝聚成纤维束(16)(16′)并从出口输出捻缠在轴心孔(8)喂入的长丝或纱线上纺成包缠纱。

    在凝聚导纤孔(7)(7′)的出口接有一个收缩气流孔(9)用于将凝聚导纤孔(7)(7′)出口吸出的输纤气流收缩,有利于纤维束(16)(16′)的头端与长丝或纱线(17)有效地捻缠。

    凝聚导纤孔(7)(7′)从入口到出口的截面是渐小的,用于产生加速气流使分离纤维在凝聚导纤孔(7)(7′)中受到牵伸,以保持和改善纤维的平行状态,便于输送纤维。

    凝聚导纤孔(7)(7′)内开有螺旋槽(未示出),使穿过其中的输纤气流呈螺旋状运动。

    将凝聚导纤孔(7)(7′)的出口分布在距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线等径或不等径的圆周上,便存在生产多层包缠纱的可能性。

    凝聚加捻转子(6)上,凝聚导纤孔(7)(7′)的入口均布在一个或一个以上距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线等径或不等径的圆周上。同一圆周上相邻两个凝聚导纤孔(7)(7′)的入口到入口之间开有渐深的过度螺旋槽,输纤通道(5)的出口做成与凝聚导纤孔入口过度螺旋槽对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周槽,使纤维在整个圆周上喂入,可以保证各凝聚导纤孔(7)(7′)中的纤维量基本稳定,并可生产多种包缠纱线。

    为了生产多种纱线,开松部件(4)具有若干开松辊,用于将喂入的若干纤维条(3)分别分解成单纤维。

    为了使纤维束(16)(16′)与长丝或纱线(17)捻缠处的气流均匀,真空源装置(10)具有一个表面开有许多孔眼的圆筒(20)。引纱管(12)及收缩孔(9)的前端装在圆筒(20)内,抽气孔(11)抽气经过圆筒(20)提供均匀的真空源。

    现将该包缠纺纱装置的纺纱过程描述如下:

    利用开松辊(4)将喂给罗拉(1)喂给板(2)积极握持喂入的纤维条(3)分解成单纤维,并靠气流通过输纤通道(5)将分解成的单纤维输送到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凝聚导纤孔(7)(7′)的凝聚加捻转子(6)的一端凝聚导纤孔(7)(7′)入口过度螺旋槽内;凝聚加捻转子(6)的另一端,凝聚导纤孔(7)(7′)的出口处设有负压区,纤维在该负压的作用下穿过凝聚导纤孔(7)(7′)并凝聚成纤维束(16)(16′);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心孔(8)中连穿过一根长丝或者纱线(17),纤维束(16)(16)从凝聚导纤孔(7)(7′)出口吸出时,其头端与长丝或者纱线(17)搭接上,其尾端仍在凝聚导纤孔(7)(7′)内,凝聚加捻转子(6)回转使纤维束(16)(16′)捻缠在长丝或者纱线(17)上纺成包缠纱(18),通过引纱管(12),引纱罗拉(13)将其引出,用卷绕罗拉(14)将其卷绕在筒子(15)上。

    本发明采用将纤维聚集成多个纤维束(16)(16′),再将其捻缠在长丝或纱线(17)上纺制包缠纱的方法,具有成纱结构特殊,品种多样的特点。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和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包缠纺纱方法,包括分解、捻缠、卷绕等过程。其凝聚加捻过程是这样的:用气流将分解后的单纤维吸入凝聚加捻转子(6)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凝聚导纤孔(7)(7)中凝聚成纤维束(16)(16),凝聚加捻转子(6)的轴心孔(8)中连续穿过一根长丝或者纱线(17),纤维束(16)(16)从凝聚导纤孔(7)(7)出口吸出时。其头端与长丝或者纱线(17)搭接上,其尾端仍在凝聚导纤孔(7)(7)内、凝聚加捻转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