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斜面吊顶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板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
斜面吊顶板。
背景技术
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和造型功能,也是电气、通风空
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吊顶扣板的材料是区分吊顶
名称的主要依据,现有技术中,主要有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石膏板吊顶、夹
板吊顶、异形长条铝扣板吊顶、方形镀锌铝扣板吊顶等;吊顶装饰或者斜面吊
顶多以平面设计为主,单一的设计限制了吊顶整体的美观;1、木制吊顶的缺陷
是:需要后期的雕刻或者二次加工,而吊顶板在安装时多采用传统的卡槽设计,
卡槽的不合理设计会导致因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崩坏,吊顶长期使用后,经
过紫外光照射的部分会出现色差,影响外观;2、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缺点是形
状结构单一,石膏板要做出来阶梯形,必须一个直面一个直面地拼接;3、夹板
吊顶的缺点是以胶合板为主,怕白蚁、表面刷漆含有甲醛、不环保、接口处易
开裂;4、异形长条铝扣板吊顶缺点是不耐脏且容易变形;5、方形镀锌铝扣板
吊顶的缺点是对于平整性要求高,结构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斜面吊顶
板,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耐候材料和复合材料,通过共挤出方式,制
造三角形支撑覆面结构的吊顶;可根据实际情况搭接出不同形状的吊顶,解决
了吊顶形状单一的问题;采用共挤的加工方式,通过三角形结构支撑,吊顶牢
固稳定;使用阻燃性的高耐候材料覆面,解决了吊顶经紫外照射后褪色的问题;
通过共挤出在覆层表面可设计不同颜色和木纹的图案,解决了吊顶颜色效果单
一的问题;通过卡扣与卡槽固定连接,降低吊顶在拼接后因材料线膨胀系数不
同而崩坏的概率;采用特殊的复合材料,降低了吊顶整体的线膨胀系数,有效
预防了材料膨胀系数不同造成拼接缝过大的可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斜
面吊顶板,包括阻燃耐候层、主材复合层、板侧腔、三角腔、板触点、卡扣、
卡槽、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为平面条板,所述面板下方设置有并列设置的板侧腔和三角腔,
所述板侧腔和三角腔沿所述面板下方空心惯通式设置;所述板侧腔对称设置于
所述面板的二侧边,所述三角腔设置于二个板侧腔之间;所述面板与板侧腔外
侧交接处设置有卡槽,同一面板二侧的二卡槽形状对称设置,所述面板、板侧
腔、三角腔采用复合材料粒子和经过改性的高耐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
聚苯乙烯、聚聚甲基丙烯酸类共聚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二种以上混配而成的粒
子通过共挤出模具制造一体式成型;所述经过改性的高耐候聚乙烯、聚氯乙烯、
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聚甲基丙烯酸类共聚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二种以上混配
而成的粒子形成阻燃耐候层,所述复合材料粒子形成主材复合层,所述阻燃耐
候层覆面于所述主材复合层外部;所述卡槽下方的板侧腔上设置有板触点,所
述板触点位置高于同侧面板侧端面高度;多块面板通过卡扣相互拼接固定。
所述三角腔至少设置1个;所述三角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板侧腔的
高度。
所述面板相邻卡槽对接的形状为三角形、矩形、圆形或者多边形中的任意
一种。
所述卡扣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或者L型中的一种。
所述复合材料三角覆面吊顶板倾斜装配在一起形成斜面吊顶,呈现阶梯状
的造型。
所述阻燃耐候层采用经过改性的具有可达到阻燃等级B级(难燃)的高耐
候性材料;所述主材复合层采种填充有纳米级天然纤维素的低线膨胀系数材料,
所述主材复合层由塑料、纳米级天然纤维素、钙粉、稳定剂、增韧剂、发泡剂、
发泡调节剂、润滑剂、改性剂、色粉混配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使用相同宽度或者不同宽度的木塑三角覆面吊顶面
板,通过卡扣将面板连接固定,并装配成为吊顶;装配拼接简便,选用不同规
格的木塑三角覆面吊顶面板,通过卡扣可组装多种吊顶或者斜面顶;所述主材
复合层以纳米天然纤维素作为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膨胀系数低;有效防止了
使用中,因温度变化导致的产品挤压、翘曲的现象;所述阻燃耐候层采用具有
经过改性的高耐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聚甲基丙烯酸类
共聚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二种以上混配而成的粒子提高户外材料降解老化,影
响美观色差与褪色;采用板触点的形状设计,有效降低了材料膨胀系数不同而
导致卡扣、型材崩坏翘曲的可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耐候材料和
复合材料,共挤出方式一次成型,制造三角形支撑覆面结构的吊顶,中空设计
更利于材料节约,吊顶加工装配简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搭接出不同形状的吊顶,
解决了吊顶形状单一的问题;通过共挤出在覆层表面可设计不同颜色和木纹的
图案,解决了吊顶颜色效果单一的问题;吊顶采用具有一定阻燃特性的高耐候
材料作为表面共挤层,使吊顶即便在户外使用时,也不会因紫外光的照射而发
生褪色现象,提高了吊顶的使用范围;同时,一次成型的颜色和木纹图案使得
吊顶的整体结构性强,颜色更自然,颜色保持率可达到10年及以上,阻燃等级
可达到建筑材料防火等级B级(难燃)的要求;常规的卡槽多为面接触的设计,
本新型采取点接触的方式设计卡槽,同时添加纳米天然纤维来调节材料整体的
线膨胀系数,有效降低了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崩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斜面吊顶板截面
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斜面吊顶板A处
放大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阻燃耐候层 2.主材复合层 3.板侧腔 4.三角腔
5.板触点 6.卡扣 7.卡槽 8.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三角覆面斜面吊顶板,包
括阻燃耐候层1、主材复合层2、板侧腔3、三角腔4、板触点5、卡扣6、卡槽
7、面板8。
所述面板8为平面条板,所述面板8下方设置有并列设置的板侧腔3和三
角腔4,所述板侧腔3和三角腔4沿所述面板8下方空心惯通式设置;所述板侧
腔3对称设置于所述面板8的二侧边,所述三角腔4设置于二个板侧腔3之间;
所述面板8与板侧腔3外侧交接处设置有卡槽7,同一面板二侧的二个卡槽7形
状对称设置,所述面板8、板侧腔3、三角腔4采用复合材料粒子和经过改性的
高耐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聚甲基丙烯酸类共聚体中的
任意一种或者二种以上混配而成的粒子通过共挤出模具制造一体式成型;所述
经过改性的高耐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聚甲基丙烯酸类
共聚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二种以上混配而成的粒子形成阻燃耐候层1,所述复合
材料粒子形成主材复合层2,所述阻燃耐候层1覆面于所述主材复合层2外部;
所述卡槽7下方的板侧腔3上设置有板触点5,所述板触点5位置高于同侧面板
8侧端面高度;多块面板8通过卡扣6相互拼接固定。
所述三角腔4至少设置1个;所述三角腔4的高度等于所述板侧腔3的高
度。
所述面板8相邻卡槽对接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卡扣6的截面形状为工字
型。
所述阻燃耐候层1采用经过改性的具有可达到阻燃等级B级(难燃)的高
耐候性材料;所述主材复合层2采种填充有纳米级天然纤维素的低线膨胀系数
材料,所述主材复合层2由塑料、纳米级天然纤维素、钙粉、稳定剂、增韧剂、
发泡剂、发泡调节剂、润滑剂、改性剂、色粉混配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体装配步骤为:使用相同宽度或者不同宽度的复合材料三角
覆面吊顶面板8,通过卡扣6将面板8连接固定,并装配成为吊顶;所述主材复
合层2以纳米天然纤维素作为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纳米材料的线膨胀系
数低,可以将整个木塑型材的线膨胀系数控制在5×10-6mm/mm℃—20×
10-6mm/mm℃,有效防止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温度的变化,导致的产品在安
装后,发生挤压,翘曲的现象;所述阻燃耐候层1采用具有经过改性的高耐候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聚甲基丙烯酸类共聚体中的任意一
种或者二种以上混配而成的粒子是为了提高产品在灯光照射下的长期使用性,
常规的吊顶在使用时,室内的照明灯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和紫外光,在灯光的
周围也会有一定颜色的褪色,这就需要使用一种具有高强耐候的材料作为吊顶
的表面层,但是,目前使用的耐候高分子材料均不能达到阻燃级别,因此将高
分子材料在保证其耐候性的前提下,进行阻燃改性,达到了建筑材料可燃性测
试中对于B级(难燃)的要求,同时,相比较于一般材料,采用共挤勾色的工
艺,将吊顶的颜色丰富化;采用板触点的形状设计,在降低面接触成本的前提
下,有效降低了材料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卡扣、型材崩坏翘曲的可能。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耐候材料和复合材
料,共挤出方式一次成型,制造三角形支撑覆面结构的吊顶,中空设计更利于
材料节约,吊顶加工装配简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搭接出不同形状的吊顶,解决
了吊顶形状单一的问题;通过共挤出在覆层表面可设计不同颜色和木纹的图案,
解决了吊顶颜色效果单一的问题;吊顶采用具有一定阻燃特性的高耐候材料作
为表面共挤层,使吊顶即便在户外使用时,也不会因紫外光的照射而发生褪色
现象,提高了吊顶的使用范围;同时,一次成型的颜色和木纹图案使得吊顶的
整体结构性强,颜色更自然,颜色保持率可达到10年及以上,阻燃等级可达到
建筑材料防火等级B级(难燃)的要求;常规的卡槽多为面接触的设计,本新
型采取点接触的方式设计卡槽,同时添加纳米天然纤维来调节材料整体的线膨
胀系数,有效降低了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崩坏的概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
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
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
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
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