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头晕目眩、乏力口渴、舌偏红、脉沉细弱、或结代等症状。心功能不全是一种病因多,类型多的常见病,多数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药物,但是其效果不理想,其原因是不能辩证分型,因此目前尚无特效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根据心功能不全病症发病的特点及中药辩证分型的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商品名:天王复心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薄膜糖衣片中药:
天 冬 260-280份 麦 冬 260-280份 丹 参 170-190份
人 参 170-190份 玄 参 170-190份 忍冬藤 170-190份
柏子仁 170-190份 酸枣仁 170-190份;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药物原料的配方和下述步骤进行:
(a)将人参粉碎备用;
(b)将丹参加入原料重量的10倍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时间为2,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58-62℃,减压干燥,58-62℃,粉碎,备用;
(c)将(b)项的药渣与人参、玄参、天冬、麦冬、忍冬藤、酸枣仁和柏子仁混合,加入原料重量的10倍的水煎煮3次,依次为3、2、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地清膏,23-27℃,加入乙醇,搅拌,静置24小时,3-5℃,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58-62℃,减压干燥(60-80℃),粉碎,备用;
(d)将(a)(b)(c)三项细粉混匀,加入4-6%淀粉,混匀,用83%乙醇制成颗粒,干燥;
(e)将(d)项的颗粒加入0.4-0.6%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到本发明的产品。
本发明的原料配方是根据心功能不全发病特点及中医辩证分型,结合临床实践,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为治则,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而研制的纯中药药物。经过药效学指标进行分别试验、分析、判别,最后得到最佳组合配方,药效的指标主要为心功能测定,心电图检查。
本发明的原料丹参含脂溶性和水溶性两成分,脂溶性成分,可溶于乙醇中,微溶于水中。故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另含水溶性成分,主要有酚酸类成分,此类成分易溶于水中,又溶于乙醇中;人参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玄参主要有效成分为玄参素,玄参苷,哈巴苷,桃叶珊瑚苷等环烯醚萜类苷及黄酮苷;天冬主要含有氨基酸类成分,主要为天冬酰胺即天门冬素,另含甾体皂苷;麦冬主要含有甾体皂苷;忍冬藤又称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另含黄酮苷;柏子仁主要成分为脂肪油,并含少量挥发油及皂苷。这些成分即可溶于水,又可溶于乙醇中,故采用水煎醇沉法提取。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药物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为原则,对各种原因所致心功能低下、心功能三级以下的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头晕目眩、乏力口渴、舌偏红、脉沉细弱、或结代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96%,具有制备方法科学、有效成分高的优点及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列举3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取36g人参(占人参总量的1/5)粉碎成细粉,备用;将180g丹参加入原料重量的10倍的95%乙醇,按常规方法进行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时间为2、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稠膏,减压干燥(60℃),粉碎成细粉,备用;丹参药渣与144g人参,180g玄参,270g天冬,270g麦冬,180g忍冬藤,180g酸枣仁和180g柏子仁混合,加入原料重量的10倍的水煎煮3次,依次为3、2、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2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0%,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4℃),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稠膏,减压干燥(60-80℃),粉碎成细粉,备用;与上述2种药粉合并,加入5%淀粉,混匀,83%乙醇制成颗粒,烘干,加0.5%硬脂酸镁,混匀,过12目筛,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到本发明的产品。
实施例2
将天冬和麦冬各260g,丹参、人参、玄参、忍冬藤、柏子仁、酸枣仁各170g,代替实施例1中的原料,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将天冬和麦冬各280g,丹参、人参、玄参、忍冬藤、柏子仁、酸枣仁各190g,代替实施例1中的原料,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的药物进行临床观察,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168例,男99例,女79例,年龄20-30岁26例,31-41岁40例,41-50岁49例,51-60岁33例,60岁以上20例。
一、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头晕目眩、乏力口渴、舌偏红、脉沉细弱、或结代。
(二)中医辩证
心气阴虚证。
二、试验病例标准及依据
符合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诊断标准
(1)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头晕目眩、乏力口渴。
(2)舌偏红、脉沉细弱、或结代。
三、有效性观察
1、观察指标
(1)主要指标:心功能测定,心电图检查。
(2)次要指标:临床症状,舌脉。
2、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治愈:心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2)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
(3)有效:心功能进步I级以上,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
(4)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本发明产品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如心功能低下、心功能三级以下的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头晕目弦、结代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