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031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9712.8

申请日:

2015.03.24

公开号:

CN104766593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10D 3/02登记生效日:201712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仲杏英变更后权利人:新昌县兴旺轴承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28号汇智大厦变更后权利人: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镇城东新区|||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0D 3/02申请日:20150324|||公开

IPC分类号:

G10D3/02; G10D3/10; G10D3/12; G10D3/14

主分类号:

G10D3/02

申请人:

仲杏英

发明人:

仲杏英

地址:

210000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28号汇智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弦乐器,包括共振箱、琴颈、琴头;所述琴头上设有弦柱,并列的琴弦由所述弦柱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上的琴桥,并被琴桥上的固定销固定;琴弦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琴弦的下部枕在琴桥上的下弦枕,使琴弦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振箱上开设有与各琴弦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所述条形拾音孔在各琴弦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上还开设有出音孔。该弦乐器可以明显增强整体音量,提高其舞台表现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弦乐器,该弦乐器包括共振箱(1)、琴颈(2)、琴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头(3)上设有弦柱(31),并列的琴弦(4)由所述弦柱(31)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1)上的琴桥(11),并被琴桥(11)上的固定销(110)固定;琴弦(4)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211),琴弦(4)的下部枕在琴桥(11)上的下弦枕(111),使琴弦(4)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振箱(1)上开设有与各琴弦(4)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40),所述条形拾音孔(40)在各琴弦(4)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1)上还开设有出音孔(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颈(2)内部亦形成空腔,且所述琴颈(2)的指板上亦开设沿各琴弦延伸的条形拾音孔(40),从而使条形拾音孔(40)几乎可以拾取整条琴弦(4)所产生的声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同一音高的琴弦(4)具有两根,其中一根浮于指板上方,并处于共振箱(1)外侧;另一根则处于所述琴颈(2)内部,并处于所述共振箱(1)内侧,两琴弦相互平行,且在端部固定于共同的弦柱(31)和固定销(110);所述琴颈(2)内部及所述共振箱(1)内部亦制有供内部琴弦所枕的内部上弦枕和内部下弦枕;调节该两根内外琴弦所对应的弦柱(31)时,该两根内外琴弦保持同一音高。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孔(110)设于所述弦乐器在演奏时,共振箱(1)表面不为人体遮盖处。

说明书

弦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乐器,特别地,是一种带共振箱的弦乐器。
背景技术
弦乐器主要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由于单纯的琴弦发声较为微弱,因此较多种类的弦乐器需要配置共振箱,如吉他、尤克里里等;对于该种共振箱,大致为一个带有拾音孔的大体积箱体,圆形拾音孔设置于琴弦正下方,并大致处于右手拨弦处;这样,当右手波动琴弦后,琴弦持续振动所产生的一部分声波向下通过拾音孔进入共振箱内,在共振箱内反射并增强,再从拾音孔内传出,从而获得较大的音量。
然而,琴弦的长度较长,而圆形拾音孔仅覆盖了琴弦的一小段长度,因此,目前的拾音孔仅能拾取琴弦所产生的一小部分声能,导致共振箱的音量增强效应十分有限;最终导致弦乐器,如木吉他的舞台表现力不如其它乐器,其声音较低,必须配以电气化放大装置辅佐,如电子拾音器、功放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共振箱的弦乐器,该弦乐器可以明显增强整体音量,提高其舞台表现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弦乐器包括共振箱、琴颈、琴头;所述琴头上设有弦柱,并列的琴弦由所述弦柱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上的琴桥,并被琴桥上的固定销固定;琴弦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琴弦的下部枕在琴桥上的下弦枕,使琴弦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振箱上开设有与各琴弦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所述条形拾音孔在各琴弦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上还开设有出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琴颈内部亦形成空腔,且所述琴颈的指板上亦开设沿各琴弦延伸的条形拾音孔,从而使条形拾音孔几乎可以拾取整条琴弦所产生的声能;更进一步地,同一音高的琴弦具有两根,其中一根浮于指板上方,并处于共振箱外侧;另一根则处于所述琴颈内部,并处于所述共振箱内侧,两琴弦相互平行,且在端部固定于共同的弦柱和固定销;所述琴颈内部及所述共振箱内部亦制有供内部琴弦所枕的内部上弦枕和内部下弦枕;调节该两根内外琴弦所对应的弦柱时,该两根内外琴弦保持同一音高。
作为优选,所述出音孔设于所述弦乐器在演奏时,共振箱表面不为人体遮盖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弦乐器由于抛弃偏见,舍去传统的圆形拾音孔,而采用了沿琴弦延伸的条形拾音孔,从而大幅提高琴弦振动声能所被拾取的比例,故而可以大幅提高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弦乐器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是本弦乐器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弦乐器包括共振箱1、琴颈2、琴头3;所述琴头3上设有弦柱31,并列的琴弦4由所述弦柱31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1上的琴桥11,并被琴桥11上的固定销110固定;琴弦4的上部枕在琴颈2上端的上弦枕211,琴弦4的下部枕在琴桥11上的下弦枕111,使琴弦4浮于琴颈2正面的指板上。
所述共振箱1上开设有与各琴弦4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40,所述条形拾音孔40在各琴弦4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1上还开设有出音孔10,该出音孔10开设的位置与传统出音孔(也即是传统拾音孔,传统共振箱上拾音孔即为出音孔)的位置不同,设于所述弦乐器在演奏时,共振箱1表面不为人体遮盖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共振箱1内的声音从出音孔传出时,被人体衣物或软组织所吸收,导致声能的损失;本发明中,由于所述条形拾音孔40的设计,为所述出音孔10提供了设置位置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该弦乐器由于抛弃偏见,舍去传统的圆形拾音孔,而采用了沿琴弦4延伸的条形拾音孔40,从而大幅提高琴弦振动声能所被拾取的比例,故而可以大幅提高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实施例二:
图2所示为本弦乐器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琴颈2内部亦形成空腔,且与共振箱1内的空腔连通,且所述琴颈2的指板上亦开设沿各琴弦4延伸的条形拾音孔40,从而使条形拾音孔40几乎可以拾取整条琴弦所产生的声能;而所述出音孔10仍然开设于共振箱1上传统出音孔(亦即传统拾音孔)的位置。
对于实施例二,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改进:同一音高的琴弦具有两根,其中一根浮于指板上方,并处于共振箱1外侧;另一根则处于所述琴颈2内部,并处于所述共振箱1内侧,内外部的两琴弦相互平行,且在端部固定于共同的弦柱31和固定销110;所述琴颈2内部及所述共振箱1内部亦制有供内部琴弦所枕的内部上弦枕和内部下弦枕;调节该两根内外琴弦所对应的弦柱31时,该两根内外琴弦保持同一音高。按照该优化改进方案,当波动外部琴弦时,由于内部琴弦与外部琴弦的固有频率一致,使外部琴弦的振动能量被内部琴弦大量吸收,导致外部琴弦向条形拾音孔40内部传递的声能远大于外部琴弦向其它方向传递的声能,从而将外部琴弦的绝大部分振动能量转移到了内部琴弦,由于内部琴弦处于一个空腔内,因此,其振动所产生的绝大部分声能均能在共振箱内进行反射和增强,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弦乐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弦乐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弦乐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弦乐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弦乐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弦乐器,包括共振箱、琴颈、琴头;所述琴头上设有弦柱,并列的琴弦由所述弦柱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上的琴桥,并被琴桥上的固定销固定;琴弦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琴弦的下部枕在琴桥上的下弦枕,使琴弦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振箱上开设有与各琴弦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所述条形拾音孔在各琴弦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上还开设有出音孔。该弦乐器可以明显增强整体音量,提高其舞台表现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