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椅担架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担架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床椅担架车。主要用于各种环境下救护输送病人。特别适用于医疗部门与救护车配套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床椅担架车一般由主折叠框架机构、床身机构、下肢调整机构、折叠控制机构、护栏机构、定向轮机构和万向轮机构组成。其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其主框架折叠一般都采用手控折叠机构。这样不但操作复杂,且容易造成误操作,造成折叠机构故障。
2、其床、椅转换的一般都采用棘轮棘爪锁定机构。为有级锁定,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锁定有间隙,在工作位置锁定后有窜动,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且任意位置锁定可靠的床椅担架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床椅担架车,包括主折叠框架组件、床身组件和下肢调整机构,主折叠框架组件上端与床身组件铰接,床身组件与下肢调整机构铰接,其特点是所述的主折叠框架组件包括前轮架组件、后轮架组件、下摆连杆组件、左折叠连杆组件、右折叠连杆组件、左发讯杆系组件、右发讯杆系组件、左控摆件组件、右控摆件组件、左大扭簧和右大扭簧,前、后轮架组件包括左、右支撑管和横撑管,横撑连接于左、右支撑管之间,下摆连杆组件连接于前、后轮架组件的横撑管之间,前、后轮架组件上端与床身组件铰接;左折叠连杆组件和右折叠连杆组件下端与前轮架组件的横撑管铰接,上端与床身组件后部铰接;左、右发讯杆系组件下端与前轮架组件的左、右支撑管铰接,左、右发讯杆系组件包括发讯杆和小连杆;左、右控摆件组件包括控短摆杆、控长摆杆、嵌式离合器以及拨杆;发讯杆下端与小连杆一端铰接,小连杆另一端与控短摆杆一端铰接,控短摆杆另一端通过牙嵌式离合器与控长摆杆一端相连,控长摆杆另一端连接拨杆,拨杆与左折叠连杆组件和右折叠连杆组件相接触,牙嵌式离合器套置于前轮架组合的横撑管上,左大扭簧和右大扭簧中间空套在牙嵌式离合器外圆上,两端分别与发讯杆和左、右折叠连杆组合相连。
上述左、右发讯杆系组件和左、右控摆件组件组成触发式机构。上车前,床身在高位状态,直接向前推动床椅担架车,当其与救护车底板接触后通过触发机构使主折叠框架折叠,担架车由高位转为低位进入救护车。下车时,向后拉动担架车,主折叠框架自动依次打开,由底位变为高位,即可以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床身组件包括左纵梁组件、右纵梁组件、左摆杆组件和右摆杆组件,左摆杆组件和右摆杆组件后端分别铰接于左纵梁组件和右纵梁组件内侧,所述的左、右纵梁组件包括纵梁管、纵梁前接头、卸锁手柄、锁紧辊子和辊子涨紧装置,纵梁前接头连接于纵梁管前端,纵梁前接头内侧开设有辊子槽,锁紧辊子和辊子涨紧装置嵌置于辊子槽内,锁紧辊子夹置于辊子涨紧装置两侧;卸锁手柄与纵梁前接头铰接,卸锁手柄上、下侧设置有上、下内折触头,上、下内折触头置于锁紧辊子外侧;所述的左、右摆杆组件包括大摆杆和制动鼓,制动鼓装置于大摆杆外侧,制动鼓边缘插置于纵梁前接头内侧辊子槽内,并与锁紧辊子接触。
上述卸锁手柄、锁紧辊子、辊子涨紧装置和制动鼓构成超越离合器。通过控制超越离合器手柄解锁,使床位转换成椅位,反向即可以由椅位转换成床位。在中间任何位置可以锁定使用。
本发明床椅转换采用了二位连杆机构,一位为床位,一位为椅位。另外可以同时实现由床到椅的中间任意位置;主框架折叠采用了平行摆杆机构,一个为主动摆杆,一个为从动摆相杆,中间用连杆连接,主动摆杆的转动即通过触发机构控制折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触发式机构,不用手操作,操作简单,避免了由误操作而造成的折叠机构故障。
2、床、椅转换的锁定采用双向超越式离合器。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即无级锁定,且任意位置锁定可靠、无间隙,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床位状态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处于椅位状态立体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处于上救护车后折叠低位状态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主折叠框架机构展开状态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主折叠框架机构前视图。
图10为图5地右侧视图。
图11为主折叠框架机构的前、后轮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主折叠框架机构的控摆件组件立体图。
图13为图12侧视图。
图14为主折叠框架机构的左、右发讯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主折叠框架机构的左、右折叠连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主折叠框架机构的下摆连杆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床身组件立体图。
图18为床身组件的纵梁组件爆炸图。
图19为图18的侧视图。
图20为床身组件的卸锁手柄立体图。
图21为床身组件的滚子涨紧装置立体图。
图22为床身组件的摆杆组件立体图。
图23为床身组件的摆杆组件爆炸图。
图24为床身组件的靠背组件立体图。
图25为本发明的下肢调整机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本发明为一种床椅担架车。主要由主折叠框架组件1、床身组件2、下肢调整机构3、护栏组件4、加强架组件5、定向轮组件6和万向轮组件7组成。主折叠框架组件1上端与床身组件2铰接,床身组件2与下肢调整机构3铰接,护栏组件4向上连接于床身组件2上,加强架组件5向下连接于床身组件2和下肢调整机构3之间。定向轮组件6和万向轮组件7向下连接于主折叠框架组件1下部。
如图8~10,主折叠框架组件1主要由前轮架组件1.1、后轮架组件1.2、左控摆件组件1.3、右控摆件组件1.4、左发讯杆系组件1.5、右发讯杆系组件1.6、左折叠连杆组件1.7、右折叠连杆组件1.8、下摆连杆组件1.9、左大扭簧1.10、右大扭簧1.11和限位套1.12组成。
如图11,前、后轮架组件1.1、1.2主要由左、右支撑管1.1.1和横撑管1.1.2组成。横撑管1.1.2连接于左、右支撑管1.1.1之间。
下摆连杆组件1.9连接于前、后轮架组件1.1、1.2的横撑管1.1.2之间,前、后轮架组件1.1、1.2上端与床身组件2铰接;左折叠连杆组件1.7和右折叠连杆组件1.8下端与前轮架组件1.1的横撑管1.1.2铰接,上端与床身组件2后部铰接;左、右发讯杆系组件1.5、1.6下端与前轮架组件1.1的左、右支撑管1.1.1铰接。
如图12~13,左、右控摆件组件1.3、1.4主要由控短摆杆1.3.1、控长摆杆1.3.2、嵌式离合器1.3.3以及拨杆1.3.4组成。
如图14,左、右发讯杆系组件1.5、1.6主要由发讯杆1.5.1、小连杆1.5.2和小连杆座1.5.3组成。
发讯杆1.5.1下端通过小连杆座1.5.3与小连杆1.5.6一端铰接,小连杆1.5.6另一端与控短摆杆1.3.1一端铰接,控短摆杆1.3.1另一端通过牙嵌式离合器1.3.3与控长摆杆1.3.2一端相连,控长摆杆1.3.2另一端连接拨杆1.3.4,拨杆1.3.4与左折叠连杆组件1.7和右折叠连杆组件1.8相接触。牙嵌式离合器1.3.3套置于前轮架组合1.1的横撑管1.1.2上,左大扭簧1.10和右大扭簧1.11中间空套在牙嵌式离合器1.3.3外圆上,两端分别与发讯杆1.5.1和左折叠连杆组件1.7、右折叠连杆组件1.8相连。
如图15,左、右折叠连杆组件1.7、1.8主要由下铰杆1.7.1和上铰杆1.7.2铰接而成。
如图16,下摆连杆组件1.9主要由连杆接头1.9.1、连杆1.9.2和弹性圆柱销1.9.3组成。连杆接头1.9.1用弹性圆柱销1.9.3连接于连杆1.9.2两端。
如图17,床身组件2主要由左纵梁组件2.1、右纵梁组件2.2、左摆杆组件2.3、右摆杆组件2.4、靠背组件2.5、连杆2.6和上车轮组件2.7组成。左纵梁组件2.1、右纵梁组件2.2之间用连杆2.6相连。左摆杆组件2.3和右摆杆组件2.4后端分别铰接于左纵梁组件2.1和右纵梁组件2.2内侧,上车轮组件2.7连接于左摆杆组件2.3和右摆杆组件2.4前端。靠背组件2.5前端铰接于左摆杆组件2.3和右摆杆组件2.4内侧。
如图18~19,左、右纵梁组件2.1、2.2主要由纵梁管2.1.1、纵梁前接头2.1.2、纵梁接头2.1.3、卸锁手柄2.1.4、锁紧辊子2.1.5、卸锁手柄轴2.1.6、压缩弹簧2.1.7、镶块2.1.8、弹簧座2.1.9、弹性圆柱销2.1.10、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2.1.11和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2.1.12组成。纵梁前接头2.1.2和纵梁接头2.1.3连接于纵梁管2.1.1两端,纵梁前接头2.1.2内侧开设有辊子槽2.1.2.1,锁紧辊子2.1.5、弹簧座2.1.9和压缩弹簧2.1.7内外至中间嵌置于辊子槽2.1.2.1内,锁紧辊子2.1.5夹置于弹簧座2.1.9外侧,镶块2.1.8镶置于辊子槽2.1.2.1口。卸锁手柄2.1.4用卸锁手柄轴2.1.6与纵梁前接头2.1.2铰接。
如图20,卸锁卸锁手柄2.1.4上、下侧设置有上、下内折触头2.1.4.1,上、下内折触头2.1.4.1置于锁紧辊子2.1.5外侧。
如图21,压缩弹簧2.1.7和弹簧座2.1.9组成辊子涨紧装置。弹簧座2.1.9夹置于压缩弹簧2.1.7两端。
如图22~23,左、右摆杆组件2.3、2.4主要由大摆杆2.3.1、大摆杆前接头2.3.2、大摆杆后接头2.3.3、上车轮转接头2.3.4、制动鼓2.3.5、上车轮定位板2.3.6、衬套2.3.7、轴垫2.3.8、垫2.3.9、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2.3.10、2.3.11、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2.3.12、2.3.13、六角形螺母2.3.14、2.3.15、垫圈2.3.16、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3.17和弹性圆柱销2.3.18组成。大摆杆前接头2.3.2和大摆杆后接头2.3.3连接于大摆杆2.3.1两端。上车轮转接头2.3.4与大摆杆前接头2.3.2相连。上车轮定位板2.3.6和制动鼓2.3.5前、后装置于大摆杆2.3.1外侧。上车轮定位板2.3.6与上车轮组件2.7铰接。制动鼓2.3.5边缘插置于纵梁前接头2.1.2内侧辊子槽2.1.2.1内,并与锁紧辊子2.1.5接触。
如图24,靠背组件2.5主要由U型靠背管2.5.1、背板接手2.5.2、2.5.3、横梁芯轴2.5.4、气弹簧上支座2.5.5、大摆杆转轴套管2.5.6、限位销2.5.7、靠背限位管2.5.8、气弹簧上支座套2.5.9、背板下支架2.5.10、前支撑管接头2.5.11和气弹簧组件2.5.12组成。背板接手2.5.2、2.5.3连接于U型靠背管2.5.1开口端,大摆杆转轴套管2.5.6嵌置于背板接手2.5.2、2.5.3上,前支撑管接头2.5.11连接于大摆杆转轴套管2.5.6两端,大摆杆转轴套管2.5.6穿置于左、右摆杆组件的大摆杆2.3.1上,前支撑管接头2.5.11与前轮架组件1.1的左、右支撑管1.1.1铰接。靠背限位管2.5.8连接于背板接手2.5.2、2.5.3之间。限位销2.5.7连接于靠背限位管2.5.8两侧。背板下支架2.5.10套装于大摆杆转轴套管2.5.6和靠背限位管2.5.8上,气弹簧上支座套2.5.9连接于U型靠背管2.5.1封闭端,气弹簧组件2.5.12两端分别与背板下支架2.5.10和气弹簧上支座套2.5.9相连。
如图25,下肢调整机构3主要由左、右椅板直管3.1、椅板管前接头3.2、椅板管后接头3.3、椅板轴3.4、椅板轴套管3.5、左、右腿板直管3.6、腿板接头3.7、腿板接手3.8、腿板轴管3.9、U型脚板管3.10、U型踏板管3.11、踏板管接头3.12和踏板管轴3.13组成。椅板管后接头3.3连接于左、右椅板直管3.1后端,椅板轴3.4连接于椅板管后接头3.3之间,两端与左、右摆杆组件2.3、2.4后端铰接,椅板轴套管3.5套置于椅板轴3.4上。左、右椅板直管3.1前端与椅板管前接头3.2相连,椅板管前接头3.2与U型踏板管3.11两侧管内侧铰接,U型踏板管3.11前开口端与踏板管接头3.12相连,踏板管接头3.12与左、右纵梁组件2.1、2.2后端以及主折叠框架组件1的后轮架组件1.2上端铰接,腿板接手3.8连接于左、右腿板直管3.6前端,腿板轴管3.9连接于腿板接手3.8之间,腿板轴管3.9两端与左、右椅板直管3.1中间铰接,左、右腿板直管3.6后端通过腿板接头3.7与U型脚板管3.10开口端铰接,U型脚板管3.10中间用踏板管轴3.13铰接于U型踏板管3.11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