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48279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8832.5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号:

CN101942821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9/00申请公布日:201101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9/00申请日:20100820|||公开

IPC分类号:

E02B9/00; E02B1/00

主分类号:

E02B9/00

申请人:

王晓林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化工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将需要蓄能的电力,利用水电站的各种设备、设施,通过兴建各种抽水设备、设施,将水电站的坝后水部分抽水回流至原水库坝前,达到蓄能的目的,新融合后的坝前水所产生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转换成发电设备的机械能,再转化成稳定的电能,并上网送出。本发明通过建立群库群站与其它水电站相结合的巨大电能储备平台,可有效解决电力,尤其是绿色电力的蓄能难题,从而促使绿色电力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广范围内健康发展,并利用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实现发电、蓄电、用电、输变电可调可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权利要求书

1: 利用黄河、 长江、 怒江、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众多支流, 以及其它江河水系、 水 域的干流和支流中, 已建成、 在建、 规划待建, 或将来准备建设的各种水电站 (部分水电站发 电能力还可以扩充) , 将许多源源不断的 “风电三峡” 、 “光电三峡” 、 “核电三峡” 、 “陆上三峡” 、 “近海三峡” 、 “海上三峡” 等生产的绿色电力, 以及用其它发电方式生产的各种电力, 经过特 高压电网接入, 专线接入, 电网接入, 或其它形式接入的电力, 再经过变压、 变相、 稳压等各 项工序, 通过兴建的大功率、 低噪音、 高效率的各种抽水设备、 设施, 利用即有的、 或准备兴 建的水电站内的各种水电发电装备、 设施, 将部分已发过电、 或已出过力、 或已流出大坝的 湖水、 江河水, 快速从坝后抽水至原有水库的坝前, 即抽即发, 或蓄能待发, 达到按用电需求 把不稳定的 “垃圾电” , 生产成稳定的 “黄金电” , 通过各种输变电设备及电网输送给广大终 端用户。
2: 回抽水的主要方式 : 一次抽水, 再次发电。大多数水库都具备此项条件 ; 一次抽水, 多次发电。主要用于截弯取直, 引水发电的上下游水电站 ; 多级水库, 联抽联发。如金沙江 上目前已批准在建的四座巨型水电站, 首尾几乎相接, 可形成联抽、 联蓄、 联发的局势, 产生 水库群落的整体效应 ; 多级抽水, 一次或多次发电。根据地形需要可分多次泵水, 以提高效 率; 其它抽水回流设施 (装置) 及方法。随着认知和装备的不断进步, 抽水回流方法还会有 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可以根据蓄能需求和库容大小, 视水、 电等情况, 反复抽水、 回流, 天量蓄水发电。抽 水回流方式可以采取直接泵流 ; 喷水回流 ; 聚流、 引流、 再泵流回库 ; 先泵流, 后通过渠道、 涵洞、 各种管路等多种形式抽水、 回流 ; 还可以在侧面山体筑堰聚水, 面水一侧, 凿若干浅洞 以回流, 侧面山体安装隐蔽或表露型的回流管路及抽水、 电气设备等方法。 回流管道也可通 过坝体内、 坝体外、 山前山体, 或坝前、 坝中、 坝后, 及其它能抽水回流至原水库的方式方法, 实现快速回流、 蓄能发电的目的。抽水回流所用的管道, 可以采用各种材质及形制。

说明书


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主要涉及风电、 光电、 水电、 核电及其它发电方式, 涉及特高压电网及其它 电力传输、 蓄能、 变配电等领域, 涉及水能利用、 机械、 建筑等行业, 特别是绿色蓄能领域。背景技术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 据有关资料显示, 风电资 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 10 亿千瓦, 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在 5 亿千瓦左右, 太阳能资源可开 发装机规模超过 20 亿千瓦, 核电资源也较为丰富。但绿色能源也有一些弊端, 主要有 : 风 电、 光电发电量极不稳定 ; 输电距离远, 并网难 ; 难于大规模储存等。诸多问题给电力用户 的稳定使用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些绿色电力, 还被称为 “垃圾电” , 严重影响了绿色电力的健 康发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绿色资源, 尽快建立起绿色的发电、 输电、 储电、 配 电、 用电一体化的绿电新格局, 已迫在眉睫。
     各种发电方式所产生的绿色电力, 能即产即用的, 可直接即产即用, 及时发挥应有 的作用, 直接使用不完的, 或不方便直接使用的就需要蓄能, 强大的电流需要与之匹配的蓄 能设施, 绿色的电流需要绿色的蓄能装备。否则, 不稳定的绿色电流就绿色不起来。绿色蓄 能范围还包括用传统方式生产的各种电力 (主要为煤电) 。 发明内容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 我国的地形地貌极富特征, 西高东低, 成阶梯状分 布, 阶梯与阶梯之间落差极大, 崇山峻岭不计其数, 江河湖海间布其间。 风电、 光电富集地呈 边落分布, 而电能消费地多在沿海地区, 远距离输电不可避免, 因技术上的原因, 过长距离 输电是不经济的。这样就需要在东西南北之间, 找到一个 “中” 点, 在发电与用电之间找到 一个经济的、 可靠的 “中转” 站点, 在众多电网如血脉一般运行的网脉中, 生成一个健康的、 强壮的、 永不停歇的 “心脏” , 润泽全身, 四射活力。
     这颗 “心脏” 就是位于西南诸省、 区、 市, 包括黄河、 长江、 怒江、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干流及众多支流, 也包括其它江河水系、 水域的干流和支流 (如同人体的其它脏器) 。
     利用在这些江流、 河流中, 已建成、 在建、 规划待建, 或将来准备建设的各种水电站 (部分水电站发电能力还可以扩充) , 将许多源源不断的 “风电三峡” 、 “光电三峡” 、 “核电三 峡” 、 “陆上三峡” 、 “近海三峡” 、 “海上三峡” 等生产的绿色电力, 以及用其它发电方式生产 的各种电力, 经过特高压电网接入, 专线接入, 电网接入, 或其它形式接入的电力, 再经过变 压、 变相、 稳压等各项工序, 通过兴建的大功率、 低噪音、 高效率的各种抽水设备、 设施, 利用 即有的、 或准备兴建的水电站内的各种水电发电装备、 设施, 将部分已发过电、 或已出过力、 或已流出大坝的湖水、 江河水, 快速从坝后抽水至原有水库的坝前, 即抽即发, 或蓄能待发, 达到按用电需求把不稳定的 “垃圾电” , 生产成稳定的 “黄金电” , 通过各种输变电设备及电 网输送给广大终端用户。
     回抽水的主要方式如下。1. 一次抽水, 再次发电。大多数水库都具备此项条件。
     2. 一次抽水, 多次发电。主要用于截弯取直, 引水发电的上下游水电站。
     3. 多级水库, 联抽联发。如金沙江上目前已批准在建的四座巨型水电站, 首尾几 乎相接, 可形成联抽、 联蓄、 联发的局势, 产生水库群落的整体效应。
     4. 多级抽水, 一次或多次发电。根据地形需要可分多次泵水, 以提高效率。
     5. 其它抽水回流设施 (装置) 及方法。随着认知和装备的不断进步, 抽水回流方法 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根据蓄能需求和库容大小, 视水、 电等情况, 反复抽水、 回流, 天量蓄水发电。 抽水回流方式可以采取直接泵流 ; 喷水回流 ; 聚流、 引流、 再泵流回库 ; 先泵流, 后通过渠 道、 涵洞、 各种管路等多种形式抽水、 回流 ; 还可以在侧面山体筑堰聚水, 面水一侧, 凿若干 浅洞以回流, 侧面山体安装隐蔽或表露型的回流管路及抽水、 电气设备等方法。 回流管道也 可通过坝体内、 坝体外、 山前山体, 或坝前、 坝中、 坝后, 及其它能抽水回流至原水库的方式 方法, 实现快速回流、 蓄能发电的目的。
     抽水回流所用的管道, 可以采用各种材质及形制。
     抽水 “龙头” 部分, 可建成固定设施或浮坞抽水、 滤沙, 出水 “龙头” 部分, 如条件许 可, 可按不同高度分设若干电控出水口, 以节约电能。从抽水回流到引水发电, 循环周期较 短, 并可调节, 不会对航运造成大的影响。如准备抽水回流的湖水、 江河水, 含有较多泥沙, 可经过滤沙后, 再回抽入原水库。水库周边还可以建造一些小型风、 光电发电装置。将绿电 电力或其它电力输入蓄能、 输出使用, 应按 “就近” 原则办理。 抽水回流蓄能后又发电并上网输出的电力, 其发电量可按所蓄水库水资源的平均 发电量, 减除合理损耗后确定。因原水库渗水、 漏水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抽水回流后渗漏率 较低。此抽水回流蓄能发电方法, 对环境是友好的。所有措施及方法都不能影响水库和大 坝的安全。抽水回流设计, 可参照发电、 输变电及抽水蓄能电站的相关部分, 科学设计。
     通过抽水回流蓄能发电, 使原有的水库和准备兴建水库的各种发电设备, 尽可能 满负荷工作, 形成特有的水库蓄能、 发电群落, 整体产生 “心脏” 效应, 社会及经济效益极其 可观。
     主要优点 : 可以大规模、 有效地、 合理地利用风、 光、 水等可持续使用的资源, 用绿 色的方式蓄电、 发电、 输配电, 极具示范效应 ; 更可以大量节约使用土地 ; 部分缓解蓄水与 放水之间的矛盾 ; 促进中西部和边远地区的发展 ; 提高库水发电水头, 保持水电站高水位 运行, 提高设备出力水平, 对绿色电力及传统电力进行日、 周、 月、 季、 年度的调控, 增加发 电量, 利用昼夜电价差可在短期内反复蓄、 发电, 并使跨境电力贸易成为可能, 产生更好的 效益 ; 该系统技术成熟, 设备简单、 可靠、 实用、 安全 ; 投资少, 见效快, 回报大, 效率高, 持续 久, 为绿色电力及其它电力提供安全可靠的 “停车场” 、 “集散地” 、 “蓄水池” 和 “聚宝盆” 。
     缺点及对策 : 担负重要防汛任务的骨干水电站, 在汛期的若干天内, 不能抽水回 流, 此时可启用备用电厂, 发挥其它水电站, 和其它蓄能、 储能措施的出力水平, 保证电力的 稳定供应。
     上述绿色电力, 除现有的绿色发电技术外, 还包括新的绿色光电、 风电、 水电、 核电 等绿色能源, 及正在发展形成的新兴的各种绿色发电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电力。
     未尽事宜可参照相关设计。
     附图说明
     (1) 坝前水 ; (2) 水电站大坝 ; (3) 坝后水 ; (4) 岸; (5) 泵房 ; (6) 聚水渠涵 ; (7) 穿坝抽水管路 ; (8) 越坝抽水管路 ; (9) 侧面抽水管路 ; (10) 发电机 ; (11) 电源电缆 ; (12) 升压送电设备及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电源电缆 (11) 输入的电力经变压、 变相后, 接入泵房 (5), 用各种抽水设备将部分 坝后水 (3) , 直接抽水回流至原水库坝前, 并同坝前水 (1) 完全融合, 此时抽水回流后的坝 后水 (3) 同坝前水 (1) 共同作用, 继而引起两项大变化 : 一是可供发电的来水量增加, 可以 直接增加发电机的工作台数, 二是增加新融合后坝前水 (1) 的动能、 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 源。如用于发电机发电可以提高发电机转速。根据各方面的需要, 把融合后坝前水的重力 势能, 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发电机 (10) 转化为宝贵的电能, 从而增加发电量, 并通过升压送 电设备及电网 (12) 送出, 于此同时, 坝前水变成坝后水, 部分坝后水被抽水回流至坝前, 再 次用于蓄能和发电, 再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做功。穿坝的抽水管路 (7) 可在坝前分设电控出 水口。从侧面抽水回流的管路, 可建聚水渠涵 (6) 回流至原水库, 面水一侧分设不同高度出 水口。穿坝抽水管路 (7) 适用于待建的水电站, 越坝抽水管路 (8) 、 侧面抽水管路 (9) 和聚 水渠涵 (6) 适用于已有水电站。各种方法均可设多条回水管路。
     抽水回流和引水发电可以多次循环进行。

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2821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2821ACN101942821A21申请号201010258832522申请日20100820E02B9/00200601E02B1/0020060171申请人王晓林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化工路28号72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54发明名称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将需要蓄能的电力,利用水电站的各种设备、设施,通过兴建各种抽水设备、设施,将水电站的坝后水部分抽水回流至原水库坝前,达到蓄能的目的,新融合后的坝前水所产生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转换成发电设备的机械能,再转化成稳定的电能,并上网送出。。

2、本发明通过建立群库群站与其它水电站相结合的巨大电能储备平台,可有效解决电力,尤其是绿色电力的蓄能难题,从而促使绿色电力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广范围内健康发展,并利用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实现发电、蓄电、用电、输变电可调可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1942827A1/1页21利用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众多支流,以及其它江河水系、水域的干流和支流中,已建成、在建、规划待建,或将来准备建设的各种水电站(部分水电站发电能力还可以扩充),。

3、将许多源源不断的“风电三峡”、“光电三峡”、“核电三峡”、“陆上三峡”、“近海三峡”、“海上三峡”等生产的绿色电力,以及用其它发电方式生产的各种电力,经过特高压电网接入,专线接入,电网接入,或其它形式接入的电力,再经过变压、变相、稳压等各项工序,通过兴建的大功率、低噪音、高效率的各种抽水设备、设施,利用即有的、或准备兴建的水电站内的各种水电发电装备、设施,将部分已发过电、或已出过力、或已流出大坝的湖水、江河水,快速从坝后抽水至原有水库的坝前,即抽即发,或蓄能待发,达到按用电需求把不稳定的“垃圾电”,生产成稳定的“黄金电”,通过各种输变电设备及电网输送给广大终端用户。2回抽水的主要方式一次抽水,。

4、再次发电。大多数水库都具备此项条件;一次抽水,多次发电。主要用于截弯取直,引水发电的上下游水电站;多级水库,联抽联发。如金沙江上目前已批准在建的四座巨型水电站,首尾几乎相接,可形成联抽、联蓄、联发的局势,产生水库群落的整体效应;多级抽水,一次或多次发电。根据地形需要可分多次泵水,以提高效率;其它抽水回流设施(装置)及方法。随着认知和装备的不断进步,抽水回流方法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3可以根据蓄能需求和库容大小,视水、电等情况,反复抽水、回流,天量蓄水发电。抽水回流方式可以采取直接泵流;喷水回流;聚流、引流、再泵流回库;先泵流,后通过渠道、涵洞、各种管路等多种形式抽水、回流;还可以在侧面山体。

5、筑堰聚水,面水一侧,凿若干浅洞以回流,侧面山体安装隐蔽或表露型的回流管路及抽水、电气设备等方法。回流管道也可通过坝体内、坝体外、山前山体,或坝前、坝中、坝后,及其它能抽水回流至原水库的方式方法,实现快速回流、蓄能发电的目的。抽水回流所用的管道,可以采用各种材质及形制。权利要求书CN101942821ACN101942827A1/3页3水电站蓄能发电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专利主要涉及风电、光电、水电、核电及其它发电方式,涉及特高压电网及其它电力传输、蓄能、变配电等领域,涉及水能利用、机械、建筑等行业,特别是绿色蓄能领域。背景技术0002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据有关资。

6、料显示,风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0亿千瓦,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在5亿千瓦左右,太阳能资源可开发装机规模超过20亿千瓦,核电资源也较为丰富。但绿色能源也有一些弊端,主要有风电、光电发电量极不稳定;输电距离远,并网难;难于大规模储存等。诸多问题给电力用户的稳定使用带来极大的挑战,一些绿色电力,还被称为“垃圾电”,严重影响了绿色电力的健康发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绿色资源,尽快建立起绿色的发电、输电、储电、配电、用电一体化的绿电新格局,已迫在眉睫。0003各种发电方式所产生的绿色电力,能即产即用的,可直接即产即用,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使用不完的,或不方便直接使用的就需要蓄能,强大的电流需。

7、要与之匹配的蓄能设施,绿色的电流需要绿色的蓄能装备。否则,不稳定的绿色电流就绿色不起来。绿色蓄能范围还包括用传统方式生产的各种电力(主要为煤电)。发明内容0004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我国的地形地貌极富特征,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阶梯与阶梯之间落差极大,崇山峻岭不计其数,江河湖海间布其间。风电、光电富集地呈边落分布,而电能消费地多在沿海地区,远距离输电不可避免,因技术上的原因,过长距离输电是不经济的。这样就需要在东西南北之间,找到一个“中”点,在发电与用电之间找到一个经济的、可靠的“中转”站点,在众多电网如血脉一般运行的网脉中,生成一个健康的、强壮的、永不停歇的“心脏”,润泽全身,四射。

8、活力。0005这颗“心脏”就是位于西南诸省、区、市,包括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众多支流,也包括其它江河水系、水域的干流和支流(如同人体的其它脏器)。0006利用在这些江流、河流中,已建成、在建、规划待建,或将来准备建设的各种水电站(部分水电站发电能力还可以扩充),将许多源源不断的“风电三峡”、“光电三峡”、“核电三峡”、“陆上三峡”、“近海三峡”、“海上三峡”等生产的绿色电力,以及用其它发电方式生产的各种电力,经过特高压电网接入,专线接入,电网接入,或其它形式接入的电力,再经过变压、变相、稳压等各项工序,通过兴建的大功率、低噪音、高效率的各种抽水设备、设施,利用即有的、或准。

9、备兴建的水电站内的各种水电发电装备、设施,将部分已发过电、或已出过力、或已流出大坝的湖水、江河水,快速从坝后抽水至原有水库的坝前,即抽即发,或蓄能待发,达到按用电需求把不稳定的“垃圾电”,生产成稳定的“黄金电”,通过各种输变电设备及电网输送给广大终端用户。0007回抽水的主要方式如下。说明书CN101942821ACN101942827A2/3页400081一次抽水,再次发电。大多数水库都具备此项条件。00092一次抽水,多次发电。主要用于截弯取直,引水发电的上下游水电站。00103多级水库,联抽联发。如金沙江上目前已批准在建的四座巨型水电站,首尾几乎相接,可形成联抽、联蓄、联发的局势,产生水。

10、库群落的整体效应。00114多级抽水,一次或多次发电。根据地形需要可分多次泵水,以提高效率。00125其它抽水回流设施(装置)及方法。随着认知和装备的不断进步,抽水回流方法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0013可以根据蓄能需求和库容大小,视水、电等情况,反复抽水、回流,天量蓄水发电。抽水回流方式可以采取直接泵流;喷水回流;聚流、引流、再泵流回库;先泵流,后通过渠道、涵洞、各种管路等多种形式抽水、回流;还可以在侧面山体筑堰聚水,面水一侧,凿若干浅洞以回流,侧面山体安装隐蔽或表露型的回流管路及抽水、电气设备等方法。回流管道也可通过坝体内、坝体外、山前山体,或坝前、坝中、坝后,及其它能抽水回流至原水库的。

11、方式方法,实现快速回流、蓄能发电的目的。0014抽水回流所用的管道,可以采用各种材质及形制。0015抽水“龙头”部分,可建成固定设施或浮坞抽水、滤沙,出水“龙头”部分,如条件许可,可按不同高度分设若干电控出水口,以节约电能。从抽水回流到引水发电,循环周期较短,并可调节,不会对航运造成大的影响。如准备抽水回流的湖水、江河水,含有较多泥沙,可经过滤沙后,再回抽入原水库。水库周边还可以建造一些小型风、光电发电装置。将绿电电力或其它电力输入蓄能、输出使用,应按“就近”原则办理。0016抽水回流蓄能后又发电并上网输出的电力,其发电量可按所蓄水库水资源的平均发电量,减除合理损耗后确定。因原水库渗水、漏水基。

12、本处于饱和状态,抽水回流后渗漏率较低。此抽水回流蓄能发电方法,对环境是友好的。所有措施及方法都不能影响水库和大坝的安全。抽水回流设计,可参照发电、输变电及抽水蓄能电站的相关部分,科学设计。0017通过抽水回流蓄能发电,使原有的水库和准备兴建水库的各种发电设备,尽可能满负荷工作,形成特有的水库蓄能、发电群落,整体产生“心脏”效应,社会及经济效益极其可观。0018主要优点可以大规模、有效地、合理地利用风、光、水等可持续使用的资源,用绿色的方式蓄电、发电、输配电,极具示范效应;更可以大量节约使用土地;部分缓解蓄水与放水之间的矛盾;促进中西部和边远地区的发展;提高库水发电水头,保持水电站高水位运行,提。

13、高设备出力水平,对绿色电力及传统电力进行日、周、月、季、年度的调控,增加发电量,利用昼夜电价差可在短期内反复蓄、发电,并使跨境电力贸易成为可能,产生更好的效益;该系统技术成熟,设备简单、可靠、实用、安全;投资少,见效快,回报大,效率高,持续久,为绿色电力及其它电力提供安全可靠的“停车场”、“集散地”、“蓄水池”和“聚宝盆”。0019缺点及对策担负重要防汛任务的骨干水电站,在汛期的若干天内,不能抽水回流,此时可启用备用电厂,发挥其它水电站,和其它蓄能、储能措施的出力水平,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0020上述绿色电力,除现有的绿色发电技术外,还包括新的绿色光电、风电、水电、核电等绿色能源,及正在发展形。

14、成的新兴的各种绿色发电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电力。0021未尽事宜可参照相关设计。说明书CN101942821ACN101942827A3/3页5附图说明0022(1)坝前水;(2)水电站大坝;(3)坝后水;(4)岸;(5)泵房;(6)聚水渠涵;(7)穿坝抽水管路;(8)越坝抽水管路;(9)侧面抽水管路;(10)发电机;(11)电源电缆;(12)升压送电设备及电网。具体实施方式0023电源电缆(11)输入的电力经变压、变相后,接入泵房5,用各种抽水设备将部分坝后水(3),直接抽水回流至原水库坝前,并同坝前水(1)完全融合,此时抽水回流后的坝后水(3)同坝前水(1)共同作用,继而引起两项大变化一是可供。

15、发电的来水量增加,可以直接增加发电机的工作台数,二是增加新融合后坝前水(1)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如用于发电机发电可以提高发电机转速。根据各方面的需要,把融合后坝前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发电机(10)转化为宝贵的电能,从而增加发电量,并通过升压送电设备及电网(12)送出,于此同时,坝前水变成坝后水,部分坝后水被抽水回流至坝前,再次用于蓄能和发电,再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做功。穿坝的抽水管路(7)可在坝前分设电控出水口。从侧面抽水回流的管路,可建聚水渠涵(6)回流至原水库,面水一侧分设不同高度出水口。穿坝抽水管路7适用于待建的水电站,越坝抽水管路(8)、侧面抽水管路(9)和聚水渠涵(6)适用于已有水电站。各种方法均可设多条回水管路。0024抽水回流和引水发电可以多次循环进行。说明书CN101942821ACN101942827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4282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