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的缸体结构.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43003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2813.4

申请日:

2009.09.25

公开号:

CN101672341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注销IPC(主分类):F16F 9/32合同备案号:2014440000279让与人:伍志勇受让人:佛山市顺德区华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解除日:20161017|||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9/32合同备案号:2014440000279让与人:伍志勇受让人:佛山市顺德区华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明名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申请日:20090925申请公布日:20100317授权公告日:20110615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406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9/32申请日:20090925|||公开

IPC分类号:

F16F9/32; F16F9/34; E05F5/10

主分类号:

F16F9/32

申请人:

伍志勇

发明人:

伍志勇

地址:

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东风合安工业区一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唐强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包括内部设置有挡板的缸体,挡板一侧为设置有弹性减压件的减压腔,另一侧为活塞滑动腔,内设置有与活塞杆相接的活塞,活塞杆端部伸出缸体外,其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近或连接缸体内壁并连通减压腔和活塞滑动腔的第一过油通道。挡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第一过油通道为设置在挡板外围的过油缺口和/或设置在挡板周边的过油孔。本发明中挡板上的第一过油通道由于设置在贴近缸体内壁或与缸体内壁连接,挡板处轴向流动的阻尼油比较多的部分贴近缸体内壁穿过第一过油通道,几乎不对缸壁造成冲击,只有较小部分的阻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包括内部设置有挡板(3.1)的缸体(3),挡板一侧为设置有弹性减压件的减压腔(3.4),另一侧为活塞滑动腔(3.5),内设置有与活塞杆(1)相接的活塞(5),活塞杆端部伸出缸体外,其特征是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近或连接缸体内壁并连通减压腔和活塞滑动腔的第一过油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3.1)固定设置在缸体(3)内,第一过油通道为设置在挡板外围的过油缺口和/或设置在挡板周边的过油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3.1)、(13.1)、(93.1)呈圆形,周边设置有孔状的第一过油通道(3.2)、(13.2)、(93.2),第一过油通道至少靠近缸体(3)、(13)、(93)内壁的边缘呈圆弧形,其它边缘为直边和/或弧形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23.1)呈由中部往外放射的条幅状,条幅之间的开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23.2),与缸体(23)内壁相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33.1)由一块以上的板状悬臂构成;板状悬臂一端与缸体(33)内壁相接,另一端悬空,板状悬臂之间隔开的距离形成第一过油通道(33.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43.1)、(53.1)、(63.1)、(73.1)由一块以上的缺环形板块或缺圆形板块构成,缺环形板块或缺圆形板块的缺口为第一过油通道(43.2)、(53.2)、(63.2)、(73.2),与缸体(43)、(53)、(63)、(73)内壁相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83.1)呈条状,端部与缸体(83)内壁相接,侧面与缸体内壁围成第一过油通道(83.2)。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活塞杆(1)一端与活塞(5)连接,另一端穿过挡板,并伸出缸体外;挡板对应活塞杆设置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3.3)、(13.3)、(23.3)、(83.3)、(93.3)为独立的通道,或者为与第一过油通道连通的通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过油通道(83.3)、(93.3)侧部延伸至缸体(83)、(93)内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缸体(3)呈筒状,挡板(3.1)与缸体一体成型或通过超声波焊接;弹性减压件为海绵体(4),缸体内壁对应弹性减压件朝向挡板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台阶(3.6)。

说明书

阻尼器的缸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家具的阻尼器,特别是阻尼器的缸体结构。
背景技术
本人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1155539于2008年11月26日公开一种家具用阻尼器,包括缸体及活塞杆,活塞杆一端穿过设置在缸体头部的导向座后、伸入缸体内与活塞一端相接,活塞另一端与弹簧一端相接,弹簧另一端抵靠在缸体尾部,活塞与缸体内壁之间设置有轴向阻尼通道,缸体内充注有阻尼油,缸体内设置有径向挡板,挡板上设置有允许活塞杆穿过的定位孔,中空的海绵储油套设置在挡板和导向座之间。挡板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过油孔或过油缺口。该结构中挡板的过油孔设置在离缸体内壁较远的位置上,当活塞往挡板方向快速运动时,活塞与挡板之间的阻尼油瞬间受压,一小部分阻尼油沿轴线方向流到挡板另一侧的海绵储油套中,而另一部分油未能及时流到挡板另一侧的阻尼油沿轴线方向与挡板(尤其是靠近缸体内壁的挡板)碰撞,碰撞后运动方向变为径向,直接冲击缸体壁部,容易造成爆缸,需要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的阻尼器的缸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包括内部设置有挡板的缸体,挡板一侧为设置有弹性减压件的减压腔,另一侧为活塞滑动腔,内设置有与活塞杆相接的活塞,活塞杆端部伸出缸体外,其结构特征是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近或连接缸体内壁并连通减压腔和活塞滑动腔的第一过油通道。
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第一过油通道为设置在挡板外围的过油缺口和/或设置在挡板周边的过油孔。
所述挡板呈圆形,周边设置有孔状的第一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至少靠近缸体内壁的边缘呈圆弧形,其它边缘为直边和/或弧形边,第一过油通道靠近缸体内壁的边缘呈圆弧形,有助于第一过油通道更加贴近缸体内壁;挡板呈由中部往外放射的条幅状,条幅之间的开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与缸体内壁相接;挡板由一块以上的板状悬臂构成,板状悬臂之间隔开的距离形成第一过油通道;挡板由一块以上的缺环形板块或缺圆形板块构成,缺环形板块或缺圆形板块的缺口为第一过油通道,与缸体内壁相接;或者,挡板呈条状,端部与缸体内壁相接,侧面与缸体内壁围成第一过油通道。
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挡板,并伸出缸体外;挡板对应活塞杆设置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为独立的通道,或者为与第一过油通道连通的通道。如果活塞杆另一端从缸体的另一端穿出,那么,挡板处的第二过油通道可有可无。
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侧部延伸至缸体内壁,实际上是加大了过油通道的面积,便于阻尼油通过。
所述缸体呈筒状,挡板与缸体一体成型或通过超声波焊接;弹性减压件为海绵体,缸体内壁对应弹性减压件朝向挡板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对弹性减压件有一定阻挡作用,再结合挡板的阻挡作用,避免减压腔内负压时,弹性减压件往活塞滑动腔方向移动。
本发明中挡板上的第一过油通道由于设置在贴近缸体内壁或与缸体内壁连接,挡板处轴向流动的阻尼油比较多的部分贴近缸体内壁穿过第一过油通道,几乎不对缸壁造成冲击,只有较小部分的阻尼油与靠近缸壁的挡板表面撞击时,改变其流动方向,才有可能对缸壁造成冲击,但很小,不影响缸体正常使用。其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容易、使用寿命长,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缸体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10、12、14、16、18、20、22和24为缸体多个实施例左视图。
图9、11、13、15、17、19、21、23和25分别为图8、10、12、14、16、18、20、22和24中挡板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7,本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包括内部设置有挡板3.1的缸体3,挡板一侧为设置有弹性减压件的减压腔3.4,另一侧为活塞滑动腔3.5,内设置有与活塞杆1相接的活塞5。挡板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近或连接缸体内壁并连通减压腔和活塞滑动腔的第一过油通道3.2。活塞杆1一端与活塞5连接,另一端穿过挡板3.1,并伸出缸体3外。
挡板3.1呈圆形,周边均布设置有四个孔状的第一过油通道3.2,第一过油通靠近缸体3内壁的边缘呈圆弧形,其它边缘为直边。挡板3.1中部对应活塞杆1设置有第二过油通道3.3,第二过油通道为与第一过油通道3.2分隔开的独立通道。缸体3呈筒状,挡板3.1与缸体一体成型;前端设置有密封圈9和前端盖2分别与活塞杆1和缸体前端密封连接,后端设有尾端盖8,与缸体后端密封连接。弹性减压件为海绵体4,设置在前端盖2和挡板之间的减压腔3.4内,缸体内壁对应海绵体4朝向挡板的位置设有限位台阶3.6。
活塞5后端通过定位块7定位设置有第一阀片6,表面或内部对应第一阀片设置有连通活塞两端的过流通道。活塞5后端面还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设置有第二阀片10,底面设置有连通活塞两端的第二过流通道,第二阀片设置有与第二过流通道错位的过流孔。
上述挡板还有多种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挡板13.1呈圆形,周边均布设有四个孔状的第一过油通道13.2,第一过油通道靠近缸体13内壁的边缘呈圆弧形,其它边缘也为弧形边,中部对应活塞杆设有第二过油通道13.3,见图8、图9;挡板23.1呈由中部往外放射的条幅状,条幅之间的开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23.2,与缸体23内壁相接,中部对应活塞杆设有第二过油通道23.3,见图10、图11;挡板33.1由四块均布设置的板状悬臂构成,板状悬臂一端与缸体33内壁相接,另一端悬空,板状悬臂侧部之间隔开的距离形成第一过油通道33.2,端部之间隔开的距离形成允许活塞杆穿过的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一过油通道相互连通,见图12、图13;挡板43.1呈设有U形开口的缺环形,U形开口与缸体43内壁构成第一过油通道43.2,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一过油通道相互连通,见图14、图15;挡板53.1呈设有扇形开口的缺环形,扇形开口与缸体53内壁构成第一过油通道53.2,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一过油通道相互连通,见图16、图17;挡板63.1由左右两块对称的缺圆形板块构成,并分别固定设置在缸体63内壁两侧,缺圆形板块的缺口为第一过油通道63.2,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一过油通道相互连通,见图18、图19;挡板73.1为一块缺圆形板块,固定设置在缸体73内壁两侧,缺圆形板块的缺口为第一过油通道73.2,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一过油通道相互连通,见图20、图21;挡板83.1由左右对称的两块条状板块构成,条状板块端部与缸体83内壁相接,外侧面与缸体内壁围成第一过油通道83.2,内侧之间形成允许活塞杆通过的第二过油通道83.3,第二过油通83.3侧部延伸至缸体内壁,见图22、图23;挡板93.1呈圆形,相对的两侧周边设有孔状的第一过油通道93.2,第一过油通道靠近缸体93内壁的边缘呈圆弧形,其它边缘也为弧形边,中部对应活塞杆设有第二过油通道93.3,第二过油通道侧部延伸至缸体内壁,见图24、图25。

阻尼器的缸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阻尼器的缸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阻尼器的缸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阻尼器的缸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尼器的缸体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阻尼器的缸体结构,包括内部设置有挡板的缸体,挡板一侧为设置有弹性减压件的减压腔,另一侧为活塞滑动腔,内设置有与活塞杆相接的活塞,活塞杆端部伸出缸体外,其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近或连接缸体内壁并连通减压腔和活塞滑动腔的第一过油通道。挡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第一过油通道为设置在挡板外围的过油缺口和/或设置在挡板周边的过油孔。本发明中挡板上的第一过油通道由于设置在贴近缸体内壁或与缸体内壁连接,挡板处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