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3506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0118.X

申请日:

2014.08.25

公开号:

CN104147330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6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李德才变更后:李德才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小区东区七区2号楼2单元501号变更后: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贵黄西路71号国税小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4申请日:2014082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4; A61P7/00; A61P31/04; A61K33/0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4

申请人:

李德才

发明人:

李德才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小区东区七区2号楼2单元5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杭芍6-12,羌活2-6,卜芥3-5;黄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本发明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不化脓型败血症表现的各项疼痛症状,发热肿大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对不化脓型败血症有显著地治疗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白芍6-12,羌活2-6,卜芥3-5,黄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4-8,荆芥5-7,鬼毛针3-5,白芷4-5,白芍8-10,羌活3-5,卜芥3.5-4.5;黄连5-7,大青叶30-40,黄芩3-5,长春花5-8,栀子11-13,槐米5-8,知母15-17,胜红蓟4-5,制桃仁14-16,甘草7-10,连翘8-13,石膏20-23。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6,荆芥6,鬼毛针4,白芷4.5,白芍9,羌活4,卜芥4;黄连6,大青叶35,黄芩4,长春花6.5,栀子12,槐米6.5,知母16,胜红蓟4.5,制桃仁15,甘草8.6,连翘10.5,石膏21.5。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密闭煎煮2-4小时(优选3小时),然后再将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40分钟(优选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4-6倍(优选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筛的目数为80-120目(优选90-110目,更加优选100目)。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煎煮加水量为药材总重量的7-9倍(优选7.5-8.5倍,更加优选8倍)。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石膏放入砂锅前,先打碎,再用纱布包紧。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是文火煎22-28分钟(优选24-26分钟,更加优选25分钟)。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是文火煎15-25分钟(优选17-23分钟,更加优选20分钟)后滤出上清液。

10.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在制备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药物时的应用。

说明书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迅速大量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治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中医认为,败血症的发生是由外因温毒侵袭,内因正气亏虚不能御外,正不胜邪、邪热嚣张,热毒充斥表里,客于营血、入窜经络,入陷脏腑,表里焦俱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瘀点、关节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不化脓型败血症是侵入人体血流的细菌能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即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同时选用适当且足量的杀菌剂,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首次剂量宜偏大,分次给药。而中药在治疗败血症方面,一般以清热败毒,扶正祛邪为主。常见的药物有牛黄醒消丸、连翘败毒丸、银黄片,并结合一些体针、灸法、推拿按摩的方法配合治疗。
公开号CN 103041025A(申请号201210566048.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中药配方,该配方由防风9克,荆芥6克,白芷4.5克,羌活4.5克,黄连6克,连翘9克,黄芩9克,金银花30克,槐米9克,当归6克,生地6克,甘草6克组成。公开号CN 102274352A(申请号201110221681.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败血症的中药组方,该组方包括板蓝根50-140克,野菊花50-140克,半枝莲40-110克,紫花地丁40-110克,鱼腥草40-110克,大青叶30-90克,蒲公英30-90克,一见喜30-90克,鲜生地30-90克,银花30-80克和连翘30-80克。公开号CN 101623427(申请号200810138193.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的制备原料有,银花40克,连翘28克,山栀30克,黄芩15克,蚤休20克,黄连15克,公英28克,石膏40克,大黄16克。
中医药在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方面有副作用小、疗效久等优势,但由于药材选择搭配、药材用量等诸多原因,多年来中医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临床实验效果不显著,且治疗手段较为单一,致使不化脓型败血症的治疗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有待挖掘更好的中医治疗配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经济实用的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该祛风止痛饮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白芍6-12,羌活2-6,卜芥3-5,黄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优选的,胜红蓟3.5-5.5;更加优选的,胜红蓟4.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
优选的方案中,防风4-8,荆芥5-7,鬼毛针3-5,白芷4-5,白芍8-10,羌活3-5,卜芥3.5-4.5,黄连5-7,大青叶30-40,黄芩3-5,长春花5-8,栀子11-13,槐米5-8,知母15-17,胜红蓟4-5,制桃仁14-16,甘草7-10,连翘8-13,石膏20-23。
更加优选的,防风6,荆芥6,鬼毛针4,白芷4.5,白芍9,羌活4,卜芥4,黄连6,大青叶35,黄芩4,长春花6.5,栀子12,槐米6.5,知母16,胜红蓟4.5,制桃仁15,甘草8.6,连翘10.5,石膏21.5。
所述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是: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密闭煎煮2-4小时(优选3小时),然后再将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40分钟(优选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4-6倍(优选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筛的目数为80-120目(优选90-110目,更加优选100目)。
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煎煮加水量为药材总重量的7-9倍(优选7.5-8.5倍,更加优选8倍)。
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石膏放入砂锅前,先打碎,再用纱布包紧。
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2)是文火煎22-28分钟(优选24-26分钟,更加优选25分钟)。
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3)是文火煎15-25分钟(优选17-23分钟,更加优选20分钟)。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在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时的应用。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
鬼毛针:基原:为白蘑科小皮伞属真菌安络小皮伞的菌索。药理:能促进神经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的炎症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恢复神经功能。性味:性温,味微苦。功效:活血止痛,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
白芷:性味:辛,温。归经:归肺、髀、胃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用于感冒头疼,鼻塞,鼻渊。
白芍(杭芍):性味: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羌活(川羌):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膀胱、肾经。功效: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卜芥:基原: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的根茎。成分:本品含延胡素酸,焦黏酸,苹果酸,?-谷甾醇;还含有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另外,还含有草酸钙和皂毒苷。性味:辛、微苦,寒,大毒。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主治: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痈毒初起,瘰疬,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毒蛇咬伤,毒蜂蛰伤。宜忌:生品有大毒,不可内服。内服须经炮制,且不可过量。外用宜慎,因本品外敷有致泡作用。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茎液入眼可引起失明。误食茎或叶则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甚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黄连(川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
大青叶: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长春花:基原:为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黄长春花的全草。成分:长春花中含有吲哚类生物碱70余种,包含长春碱、长春新碱、洛柯定碱、洛柯辛碱、去乙酰文朵尼定碱、长春花碱、长春尼定、洛柯宁碱等。根含生物碱,包括帽柱木碱、阿枯米辛碱、长春西定、洛柯文碱、硫酸卡文辛碱、硫酸留绕西文碱,阿模楷灵碱、硫酸派绕生等。药理:1.抗肿瘤作用 长春花含有的长春碱、长春新碱、环氧长春碱、异长春碱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2.抗肿瘤作用机理 长春花抗肿瘤作用与药物对微管蛋白结合的高亲和力直接有关,抑制核酸合成是它的另一机制。3.降血压与扩血管作用 长春花总生物碱不论灌胃、肌注或静注对麻醉犬均有降压作用,还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4.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本品叶的水提取物对正常或四氧嘧啶糖尿病兔和犬有降低血糖作用。性味:苦,寒,有毒。功效:解毒抗癌,清热平肝。主治:用于多种癌肿,高血压病,痈肿疮毒,烫伤。
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槐米:性味:甘,平,寒凉。归经: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知母: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胜红蓟:为菊科胜红蓟属植物藿香蓟的全草。成分:全草含黄酮类,生物碱,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地上部分俺有色烯类。药理:对心肌有刺激作用,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有抗菌的作用。性味:微苦,辛,凉。功效:清热解毒。主治:用于止血,止痛。
制桃仁:桃仁除去硬壳杂质,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捞出,浸入凉水中,搓去种皮,晒干,簸净。性味:苦、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主治:用于咽喉肿痛之症。
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人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
石膏:性味:辛,甘。归经:归胃、肺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本发明提供的祛风止痛饮组方科学,制备简单,制得产品服用方便、便于携带。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本祛风止痛饮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为主要治疗方向,标本兼治的组方;
2本组方完全符合中医药原则和不化脓型败血症病患者症状的特点,在总原则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组方,功能不同;
3、本祛风止痛饮作用时间长,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3g,荆芥4g,鬼毛针2g,白芷3g,白芍6g,羌活2g,卜芥3g,黄连4g,大青叶25g,黄芩2g,长春花4g,栀子9g,槐米4g,知母12g,胜红蓟3g,制桃仁12g,甘草5g,连翘6g,石膏18g。
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8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7倍的水密闭煎煮2.5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2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4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15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
实施例2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9g,荆芥8g,鬼毛针6g,白芷6g,白芍12g,羌活6g,卜芥5g,黄连8g,大青叶45g,黄芩6g,长春花9g,栀子15g,槐米9g,知母20g,胜红蓟6g,制桃仁18g,甘草12g,连翘15g,石膏25g。
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9倍的水密闭煎煮4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40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8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6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25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
典型病例:xxx,女性,出生7天。患者生后6天,体重约2.6kg,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奶欲减退,哭声减弱无调,皮肤黄疸,面色青灰,面颊部、臀部及双上下肢外侧皮肤发硬,不能用手捏起,并有凹陷性水肿,肝脾肿大,心率慢,心音低钝,体温不升。诊断为新生儿不化脓型败血症。
服用本发明祛风止痛饮,采用每天2次(温热),每次20ml,7天为一疗程。服用3天后,精神好转,黄疸减轻,奶欲增强,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恢复正常饮食,哭声响亮,黄疸和水肿消失,肝脾肿大缓解,心率和体温恢复正常,服用20天,各项不良症状完全消失,痊愈,未见复发。
实施例3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4g,荆芥5g,鬼毛针3g,白芷4g,白芍8g,羌活3g,卜芥3.5g,黄连5g,大青叶30g,黄芩3g,长春花5g,栀子11g,槐米5g,知母15g,胜红蓟4g,制桃仁14g,甘草7g,连翘8g,石膏20g。
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9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7.5倍的水密闭煎煮3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4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17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
实施例4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8g,荆芥7g,鬼毛针5g,白芷5g,白芍10g,羌活5g,卜芥4.5g,黄连7g,大青叶40g,黄芩5g,长春花8g,栀子13g,槐米8g,知母17g,胜红蓟5g,制桃仁16g,甘草10g,连翘13g,石膏23g。
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1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8.5倍的水密闭煎煮3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6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23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
典型病例:xxx,男性,43岁。患者因发热、双膝关节和腰骶部疼痛入院,体温在38.5℃~39.5℃之间,无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尿、便如常,无皮肤感染史。来院时贫血,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结膜苍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不化脓型败血症。
服用本发明祛风止痛饮,采用每日3次(温热),每次30ml,7天为一疗程。服用4天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疼痛减轻,继续服用一个疗程,身体不适症状消失,血培养为阴性,巩固疗效服用至两个疗程,患者痊愈,未见复发。
实施例5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6g,荆芥6g,鬼毛针4g,白芷4.5g,白芍9g,羌活4g,卜芥4g,黄连6g,大青叶35g,黄芩4g,长春花6.5g,栀子12g,槐米6.5g,知母16g,胜红蓟4.5g,制桃仁15g,甘草8.6g,连翘10.5g,石膏21.5g。
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0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8倍的水密闭煎煮3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5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3)余渣兑药材重量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20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
(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
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
试验例1 实施例5所得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临床应用: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3所医院筛选192例不化脓型败血症患者,其中女性85例,男性107例,年龄最大的是78岁,最小年龄是1岁,平均年龄是45.5岁。试验前3天,对该人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实施例5所得产品,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炎药剂(比如头孢噻吩、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方法为:每天服用3次(温热),每次40ml(视具体情况有所调整),7天为一个疗程。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服用本品三个疗程,畏寒、高热、皮疹、关节肿痛和脾肝肿大等败血症症状消失,身体免疫机能提高;有效:服用本品三个疗程,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身体免疫机能有所提高;无效:服用本品三个疗程,不适症状无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服用实施例5产品1-78岁不化脓型败血症患者治疗结果

治疗效果:治愈63例(63%),有效34例(34%),无效3例(3%),总有效率97%。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服用期间症状及其精神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本发明选择防风、大青叶、白芍、羌活等进行配伍,多种药物协同作用,对不化脓型败血症有更好的疗效。方中防风、荆芥、白芷、羌活主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大青叶、栀子、黄芩、知母、石膏、槐米、连翘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凉血止血;制桃仁用于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甘草用于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白芍用于平肝止痛。诸药合用,祛风而养血,消炎而止痛,补中而益气,可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从而使得治疗效果较好。服用10天,患者中68%以上的人病情有所好转,体温下降,关节肿痛不适症状部分改善;服用15天,患者中83%以上的人精神、体力增强,皮疹不适症状改善或消失;服用20天,患者中94%以上的人,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关节痛,肝脾肿大消失。实验组中服用20天以上,有效率可达94%,而对照组仅为75%。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33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7330A21申请号201410420118X22申请日20140825A61K36/8964200601A61P7/00200601A61P31/04200601A61K33/0620060171申请人李德才地址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小区东区七区2号楼2单元501号72发明人李德才54发明名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杭芍612,羌活26,卜芥35;黄。

2、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本发明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不化脓型败血症表现的各项疼痛症状,发热肿大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对不化脓型败血症有显著地治疗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330ACN104147330A1/1页21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白芍612,羌活。

3、26,卜芥35,黄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48,荆芥57,鬼毛针35,白芷45,白芍810,羌活35,卜芥3545;黄连57,大青叶3040,黄芩35,长春花58,栀子1113,槐米58,知母1517,胜红蓟45,制桃仁1416,甘草710,连翘813,石膏20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6,荆芥6,鬼毛针4,白芷45,白芍9,。

4、羌活4,卜芥4;黄连6,大青叶35,黄芩4,长春花65,栀子12,槐米65,知母16,胜红蓟45,制桃仁15,甘草86,连翘105,石膏215。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密闭煎煮24小时(优选3小时),然后再将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40分钟(优选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46倍(优选5倍)。

5、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筛的目数为80120目(优选90110目,更加优选100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煎煮加水量为药材总重量的79倍(优选7585倍,更加优选8倍)。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石膏放入砂锅前,先打碎,再用纱布包紧。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6、于,所述步骤(2)是文火煎2228分钟(优选2426分钟,更加优选25分钟)。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是文火煎1525分钟(优选1723分钟,更加优选20分钟)后滤出上清液。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在制备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药物时的应用。权利要求书CN104147330A1/7页3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败血症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迅速大量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

7、合征。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治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中医认为,败血症的发生是由外因温毒侵袭,内因正气亏虚不能御外,正不胜邪、邪热嚣张,热毒充斥表里,客于营血、入窜经络,入陷脏腑,表里焦俱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瘀点、关节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0003不化脓型败血症是侵入人体血流的细菌能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

8、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即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同时选用适当且足量的杀菌剂,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首次剂量宜偏大,分次给药。而中药在治疗败血症方面,一般以清热败毒,扶正祛邪为主。常见的药物有牛黄醒消丸、连翘败毒丸、银黄片,并结合一些体针、灸法、推拿按摩的方法配合治疗。0004公开号CN103041025A(申请号201210566048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中药配方,该配方由防风9克,荆芥6克,白芷45克,羌活45克,黄连6克,连翘9克,黄芩9克,金银花30克,槐米9克,当归6。

9、克,生地6克,甘草6克组成。公开号CN102274352A(申请号201110221681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败血症的中药组方,该组方包括板蓝根50140克,野菊花50140克,半枝莲40110克,紫花地丁40110克,鱼腥草40110克,大青叶3090克,蒲公英3090克,一见喜3090克,鲜生地3090克,银花3080克和连翘3080克。公开号CN101623427(申请号200810138193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的制备原料有,银花40克,连翘28克,山栀30克,黄芩15克,蚤休20克,黄连15克,公英28克,石膏40克,大黄16克。0005中。

10、医药在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方面有副作用小、疗效久等优势,但由于药材选择搭配、药材用量等诸多原因,多年来中医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临床实验效果不显著,且治疗手段较为单一,致使不化脓型败血症的治疗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有待挖掘更好的中医治疗配方。发明内容0006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经济实用的治疗不说明书CN104147330A2/7页4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该祛风止痛饮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白芍612,。

11、羌活26,卜芥35,黄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优选的,胜红蓟3555;更加优选的,胜红蓟4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0008优选的方案中,防风48,荆芥57,鬼毛针35,白芷45,白芍810,羌活35,卜芥3545,黄连57,大青叶3040,黄芩35,长春花58,栀子1113,槐米58,知母1517,胜红蓟45,制桃仁1416,甘草710,连翘813,石膏2023。0009更加优选的,防风6,荆芥6,鬼毛针4,白芷45,白芍9,羌活4,卜芥4,黄连6,大青叶35,黄芩4,长春花65,栀子12。

12、,槐米65,知母16,胜红蓟45,制桃仁15,甘草86,连翘105,石膏215。0010所述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是(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密闭煎煮24小时(优选3小时),然后再将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40分钟(优选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46倍(优选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

13、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0011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筛的目数为80120目(优选90110目,更加优选100目)。0012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煎煮加水量为药材总重量的79倍(优选7585倍,更加优选8倍)。0013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石膏放入砂锅前,先打碎,再用纱布包紧。0014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2)是文火煎2228分钟(优选2426分钟,更加优选25分钟)。0015所述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步骤(3)是文火煎1525分钟(优选1723分钟,更加优选20分钟)。001。

14、6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祛风止痛饮在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时的应用。0017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0018鬼毛针基原为白蘑科小皮伞属真菌安络小皮伞的菌索。药理能促进神经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的炎症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恢复神经功能。性味性温,味微苦。功效活血止痛,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说明书CN104147330A3/7页50019白芷性味辛,温。归经归肺、髀、胃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用于感冒头疼,鼻塞,鼻渊。0020白芍(杭芍)性味味苦、酸,。

15、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0021羌活(川羌)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膀胱、肾经。功效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0022卜芥基原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的根茎。成分本品含延胡素酸,焦黏酸,苹果酸,谷甾醇;还含有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另外,还含有草酸钙和皂毒苷。性味辛、微苦,寒,大毒。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主治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痈毒初起,瘰疬,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毒蛇咬伤,毒蜂蛰伤。宜忌生品有大毒,不可内服。内服须经炮制,且不可过量。外用宜。

16、慎,因本品外敷有致泡作用。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茎液入眼可引起失明。误食茎或叶则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甚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0023黄连(川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0024大青叶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0025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

17、,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0026长春花基原为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黄长春花的全草。成分长春花中含有吲哚类生物碱70余种,包含长春碱、长春新碱、洛柯定碱、洛柯辛碱、去乙酰文朵尼定碱、长春花碱、长春尼定、洛柯宁碱等。根含生物碱,包括帽柱木碱、阿枯米辛碱、长春西定、洛柯文碱、硫酸卡文辛碱、硫酸留绕西文碱,阿模楷灵碱、硫酸派绕生等。药理1抗肿瘤作用长春花含有的长春碱、长春新碱、环氧长春碱、异长春碱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2抗肿瘤作用机理长春花抗肿瘤作用与药物对微管蛋白结合的高亲和力直接有关,抑制核酸合成是它的另一机制。3降血压与扩血管作用长春花总生。

18、物碱不论灌胃、肌注或静注对麻醉犬均有降压作用,还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4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本品叶的水提取物对正常或四氧嘧啶糖尿病兔和犬有降低血糖作用。性味苦,寒,有毒。功效解毒抗癌,清热平肝。主治用于多种癌肿,高血压病,痈肿疮毒,烫伤。0027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0028槐米性味甘,平,寒凉。归经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0029知母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

19、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0030胜红蓟为菊科胜红蓟属植物藿香蓟的全草。成分全草含黄酮类,生物碱,三萜说明书CN104147330A4/7页6类化合物,挥发油。地上部分俺有色烯类。药理对心肌有刺激作用,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有抗菌的作用。性味微苦,辛,凉。功效清热解毒。主治用于止血,止痛。0031制桃仁桃仁除去硬壳杂质,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捞出,浸入凉水中,搓去种皮,晒干,簸净。性味苦、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

20、喘。0032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主治用于咽喉肿痛之症。0033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人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0034石膏性味辛,甘。归经归胃、肺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0035本发明提供的祛风止痛饮组方科学,制备简单,制得产品服用方便、便于携带。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1、本祛风止痛饮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为主要治疗方向,标本兼治的组方;2、本组方完全符合。

21、中医药原则和不化脓型败血症病患者症状的特点,在总原则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组方,功能不同;3、本祛风止痛饮作用时间长,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0037实施例1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3G,荆芥4G,鬼毛针2G,白芷3G,白芍6G,羌活2G,卜芥3G,黄连4G,大青叶25G,黄芩2G,长春花4G,栀子9G,槐米4G,知母12G,胜红蓟3G,制桃仁12G,甘草5G,连翘6G,石膏18G。0038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

22、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80目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7倍的水密闭煎煮25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2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4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15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0039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

23、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0040实施例2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9G,荆芥8G,鬼毛针6G,白芷6G,白芍12G,羌活6G,卜芥5G,黄连8G,大青叶45G,黄芩6G,长春说明书CN104147330A5/7页7花9G,栀子15G,槐米9G,知母20G,胜红蓟6G,制桃仁18G,甘草12G,连翘15G,石膏25G。0041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9倍的水密闭煎煮4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

24、锅中煎煮40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8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6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25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0042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0043典型病例XXX,女性,出生7天。患者生后6天,体重约26KG,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奶欲减退。

25、,哭声减弱无调,皮肤黄疸,面色青灰,面颊部、臀部及双上下肢外侧皮肤发硬,不能用手捏起,并有凹陷性水肿,肝脾肿大,心率慢,心音低钝,体温不升。诊断为新生儿不化脓型败血症。0044服用本发明祛风止痛饮,采用每天2次(温热),每次20ML,7天为一疗程。服用3天后,精神好转,黄疸减轻,奶欲增强,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恢复正常饮食,哭声响亮,黄疸和水肿消失,肝脾肿大缓解,心率和体温恢复正常,服用20天,各项不良症状完全消失,痊愈,未见复发。0045实施例3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4G,荆芥5G,鬼毛针3G,白芷4G,白芍8G,羌活3G,卜芥35G,黄连5G,。

26、大青叶30G,黄芩3G,长春花5G,栀子11G,槐米5G,知母15G,胜红蓟4G,制桃仁14G,甘草7G,连翘8G,石膏20G。0046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90目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75倍的水密闭煎煮3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4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1。

27、7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0047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0048实施例4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8G,荆芥7G,鬼毛针5G,白芷5G,白芍10G,羌活5G,卜芥45G,黄连7G,大青叶40G,黄芩5G,长春花8G,栀子13G,槐米8G,知母17G,胜红蓟5G,制桃仁16G,甘草10G,连翘13G,石膏23G。说明书CN104147330A6/7页80049上述治疗不。

28、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10目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85倍的水密闭煎煮3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6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23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

29、灭菌罐封。0050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0051典型病例XXX,男性,43岁。患者因发热、双膝关节和腰骶部疼痛入院,体温在385395之间,无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尿、便如常,无皮肤感染史。来院时贫血,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结膜苍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不化脓型败血症。0052服用本发明祛风止痛饮,采用每日3次(温热),每次30ML,7天为一疗程。服用4天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疼痛减轻,继续服用一个疗程,身体不适症状消失,血培养为阴性,巩固疗效服用至两个疗程,患者痊愈,未见复发。005。

30、3实施例5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防风6G,荆芥6G,鬼毛针4G,白芷45G,白芍9G,羌活4G,卜芥4G,黄连6G,大青叶35G,黄芩4G,长春花65G,栀子12G,槐米65G,知母16G,胜红蓟45G,制桃仁15G,甘草86G,连翘105G,石膏215G。0054上述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00目筛得细粉,备用;(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加总药材重量8倍的水密闭煎煮3个小时,然后再将用纱布包紧的打碎的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

31、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25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3)余渣兑药材重量5倍的水,再次武火煎开,转文火煎20分钟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备用;(4)将上述步骤(1)和(3)所制得的细粉和上清液混合,分装到100ML的高温灭菌过的玻璃瓶内,灭菌罐封。0055本发明祛风止痛饮的服用方法祛风止痛饮为7天一个疗程,每天服用23次(温热),每次2040ML。0056试验例1实施例5所得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的临床应用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3所医院筛选192例不化脓型败血症患者,其中女性85例,男性107例,年龄最大的是7。

32、8岁,最小年龄是1岁,平均年龄是455岁。试验前3天,对该人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实施例5所得产品,说明书CN104147330A7/7页9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炎药剂(比如头孢噻吩、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方法为每天服用3次(温热),每次40ML(视具体情况有所调整),7天为一个疗程。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服用本品三个疗程,畏寒、高热、皮疹、关节肿痛和脾肝肿大等败血症症状消失,身体免疫机能提高;有效服用本品三个疗程,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身体免疫机能有所提高;无效服用本品三个疗程,不适症状无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0057表1服用实施例5产品178岁。

33、不化脓型败血症患者治疗结果治疗效果治愈63例(63),有效34例(34),无效3例(3),总有效率97。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8服用期间症状及其精神变化如表2所示。0059表2本发明选择防风、大青叶、白芍、羌活等进行配伍,多种药物协同作用,对不化脓型败血症有更好的疗效。方中防风、荆芥、白芷、羌活主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大青叶、栀子、黄芩、知母、石膏、槐米、连翘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凉血止血;制桃仁用于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甘草用于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白芍用于平肝止痛。诸药合用,祛风而养血,消炎而止痛,补中而益气,可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从而使得治疗效果较好。服用10天,患者中68以上的人病情有所好转,体温下降,关节肿痛不适症状部分改善;服用15天,患者中83以上的人精神、体力增强,皮疹不适症状改善或消失;服用20天,患者中94以上的人,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关节痛,肝脾肿大消失。实验组中服用20天以上,有效率可达94,而对照组仅为75。0060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414733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