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34906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8597.3

申请日:

2014.08.13

公开号:

CN104147415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81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1/04; A61P1/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徐承棉

发明人:

徐承棉; 徐小婷; 谭新颖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东路西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消化二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0-50、蒲公英40-50、谷芽40-50、党参40-50、黄芩30-40、玉竹30-40、丹参30-40、姜半夏20-28、山楂20-28、陈皮20-28、广藿香20-28、山药20-28、白芍20-28、厚朴20-28、六神曲20-28、川贝母15-25、化橘红15-25、炙甘草15-25、石菖蒲15-25、红花8-12。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9%。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0-50、蒲公英40-50、谷芽40-50、党参40-50、黄芩30-40、玉竹30-40、丹参30-40、姜半夏20-28、山楂20-28、陈皮20-28、广藿香20-28、山药20-28、白芍20-28、厚朴20-28、六神曲20-28、川贝母15-25、化橘红15-25、炙甘草15-25、石菖蒲15-25、红花8-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5、蒲公英45、谷芽45、党参45、黄芩35、玉竹35、丹参35、姜半夏25、山楂25、陈皮25、广藿香25、山药25、白芍25、厚朴25、六神曲25、川贝母20、化橘红20、炙甘草20、石菖蒲20、红花10。

说明书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胃肠炎,是指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的一种常见病,其症状是:上腹不适和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腹泻或便秘。该病多因急性胃肠炎治疗不及时,迁延成反复发作的慢性胃肠炎。目前治疗这种病的中西药很多,但中药治疗副作用小,中医以脾胃同治,其胃乃安的辩证施治理论为指导,可达标本兼治目的,其效果较好。针对上述情况,发明人对用中药治疗慢性胃肠炎,进行了长期探索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药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0-50(45)、蒲公英40-50(45)、谷芽40-50(45)、党参40-50(45)、黄芩30-40(35)、玉竹30-40(35)、丹参30-40(35)、姜半夏20-28(25)、山楂20-28(25)、陈皮20-28(25)、广藿香20-28(25)、山药20-28(25)、白芍20-28(25)、厚朴20-28(25)、六神曲20-28(25)、川贝母15-25(20)、化橘红15-25(20)、炙甘草15-25(20)、石菖蒲15-25(20)、红花8-12(10)。
本发明中药组方最佳重量为括号内数字。
本发明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如下:茯苓-益心脾,利水湿,安神。治:脾虚腹泻,消化不良,水肿,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咳嗽多痰。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治:热毒痈肿疮疡,肺痈,胸痛,湿热黄胆及小便淋沥涩痛。谷芽--消食,和胃。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党参-补中益气,生 津养血。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食少便溏,体倦无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治:湿热所致泻痢,热淋,痈肿疮毒,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内热亢盛,吐血,咳血,衄血,胎动不安。玉竹--养阴润肺,生津养胃。治:肺虚咳血,燥热咳嗽,低热不退,盗汗,消渴。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治: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肢体疼痛,疮痈肿痛,热入营血,高热,烦躁不寐,失眠等。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中风痰厥等。山楂--消食化积,祛瘀。治:食积停滞,肉积不化,胸腹胀满,腹痛泄泻等。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欲不振等。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暑月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山药-补脾肺,益肾,养气益阴。治:脾虚泄泻,久痢,遗精,带下,消渴,肺虚咳喘等。白芍--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治: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呕吐泻痢,痰多咳嗽。六神曲-消食和胃。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川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咳嗽气喘,痰多,痈肿瘰疠。化橘红--宽中下气,消痰。治:风寒痰咳,胸隔胀满,呕吐噫气。甘草--和中益气,缓急止痛,解毒,祛痰。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脘腹挛急作痛等。石菖蒲--开窍,化湿。痰湿壅闭,神志昏迷,惊痫,健忘,耳聋,风寒湿痹,胸腹胀满,湿滞气寒。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跌打损伤,关节酸痛。从上述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这些药物对治疗慢性胃肠炎针对性很强, 纵观整体处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使各种药材可以发挥最大效率,在用药上取叠加方式,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按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第1遍煎沸15分钟,第2遍煎20分钟,分别滤出药液。2次混和药液共500毫升,为1剂。
本发明的服法用量及禁忌:
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热各服1/2,10天为1疗程。忌:辛辣,油腻食物。
本发明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下同)配比为:茯苓40、蒲公英40、谷芽40、党参40、黄芩30、玉竹30、丹参30、姜半夏20、山楂20、陈皮20、广藿香20、山药20、白芍20、厚朴20、六神曲20、川贝母15、化橘红15、炙甘草15、石菖蒲15、红花8。
2、制备方法:按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第1遍煎沸15分钟,第2遍煎20分钟,分别滤出药液。2次混和药液共500毫升,为1剂。
3、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热各服1/2,10天为1疗程。忌:辛辣,油腻食物。
实施例2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茯苓45、蒲公英45、谷芽45、党参45、黄芩35、玉竹35、丹参35、姜半夏25、山楂25、陈皮25、广藿香25、山药25、白芍25、厚朴25、六神曲25、川贝母20、化橘红20、炙甘草20、石菖蒲20、红花10。
2、制备方法和服法及用量禁忌,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茯苓50、蒲公英50、谷芽50、党参50、黄芩40、玉竹40、丹参40、姜半夏28山楂28、陈皮28、广藿香28、山药28、白芍28、厚朴28、六神曲28、川贝母25、化橘红25、炙甘草25、石菖蒲25、红花12。
2、制备方法和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慢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标准和本发明中药疗效总结:
1、诊断标准: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腹泻或便秘。
2、治疗标准:有效--症状减轻。治愈--症状消失。
3、2010年至2013年,有18名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治愈16人,病症减轻者2人。
4、本发明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9%。
病例介绍:
1、潘某某,男,43岁,2010年7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肠炎病史, 病情时轻时重,近来又有上腹隐痛,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腹泻症状。服用本发明中药1疗程,症状减轻,再服2疗程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2、崔某某,男,58岁,2011年9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肠炎病史,近日又觉病情加重,服西药产生副作用反映,改服本发明中药3疗程,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
3、隋某某,女,61岁,2013年10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肠炎病史,近日又出现胃部胀痛,腹胀腹泻症状,服用本发明中药3疗程,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415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7415A21申请号201410408597322申请日20140813A61K36/899200601A61P1/04200601A61P1/0020060171申请人徐承棉地址264400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东路西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消化二科72发明人徐承棉徐小婷谭新颖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57摘要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050、蒲公英4050、谷芽4050、党参4050、黄芩3040、玉竹3040、丹参3040、姜半夏2028、山楂2028、陈皮2028。

2、、广藿香2028、山药2028、白芍2028、厚朴2028、六神曲2028、川贝母1525、化橘红1525、炙甘草1525、石菖蒲1525、红花812。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9。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415ACN104147415A1/1页21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050、蒲公英4050、谷芽4050、党参4050、黄芩3040、玉竹3040。

3、、丹参3040、姜半夏2028、山楂2028、陈皮2028、广藿香2028、山药2028、白芍2028、厚朴2028、六神曲2028、川贝母1525、化橘红1525、炙甘草1525、石菖蒲1525、红花8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5、蒲公英45、谷芽45、党参45、黄芩35、玉竹35、丹参35、姜半夏25、山楂25、陈皮25、广藿香25、山药25、白芍25、厚朴25、六神曲25、川贝母20、化橘红20、炙甘草20、石菖蒲20、红花10。权利要求书CN104147415A1/3页3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

4、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背景技术0002慢性胃肠炎,是指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的一种常见病,其症状是上腹不适和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腹泻或便秘。该病多因急性胃肠炎治疗不及时,迁延成反复发作的慢性胃肠炎。目前治疗这种病的中西药很多,但中药治疗副作用小,中医以脾胃同治,其胃乃安的辩证施治理论为指导,可达标本兼治目的,其效果较好。针对上述情况,发明人对用中药治疗慢性胃肠炎,进行了长期探索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中药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茯苓405045、蒲公英405045、谷芽405045、党参405045、黄芩30403。

5、5、玉竹304035、丹参304035、姜半夏202825、山楂202825、陈皮202825、广藿香202825、山药202825、白芍202825、厚朴202825、六神曲202825、川贝母152520、化橘红152520、炙甘草152520、石菖蒲152520、红花81210。0004本发明中药组方最佳重量为括号内数字。0005本发明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如下茯苓益心脾,利水湿,安神。治脾虚腹泻,消化不良,水肿,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咳嗽多痰。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治热毒痈肿疮疡,肺痈,胸痛,湿热黄胆及小便淋沥涩痛。谷芽消食,和胃。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治脾胃虚弱,中。

6、气不足,食少便溏,体倦无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治湿热所致泻痢,热淋,痈肿疮毒,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内热亢盛,吐血,咳血,衄血,胎动不安。玉竹养阴润肺,生津养胃。治肺虚咳血,燥热咳嗽,低热不退,盗汗,消渴。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治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肢体疼痛,疮痈肿痛,热入营血,高热,烦躁不寐,失眠等。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中风痰厥等。山楂消食化积,祛瘀。治食积停滞,肉积不化,胸腹胀满,腹痛泄泻等。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欲不振等。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

7、呕吐,暑月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山药补脾肺,益肾,养气益阴。治脾虚泄泻,久痢,遗精,带下,消渴,肺虚咳喘等。白芍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治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呕吐泻痢,痰多咳嗽。六神曲消食和胃。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川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咳嗽气喘,痰多,痈肿瘰疠。化橘红宽中下气,消痰。治风寒痰咳,胸隔胀满,呕吐噫气。甘草和中益气,缓急止痛,解毒,祛痰。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说明书CN104147415A2/3页4不和。

8、,腹痛,胃痛,脘腹挛急作痛等。石菖蒲开窍,化湿。痰湿壅闭,神志昏迷,惊痫,健忘,耳聋,风寒湿痹,胸腹胀满,湿滞气寒。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跌打损伤,关节酸痛。从上述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这些药物对治疗慢性胃肠炎针对性很强,纵观整体处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使各种药材可以发挥最大效率,在用药上取叠加方式,可增强药物的疗效。0006本发明的制备方法0007按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第1遍煎沸15分钟,第2遍煎20分钟,分别滤出药液。2次混和药液共500毫升,为1剂。0008本发明的服法用量及禁忌0009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热各服1/2,10天为1疗。

9、程。忌辛辣,油腻食物。0010本发明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9。具体实施方式0011实施例100121、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下同配比为茯苓40、蒲公英40、谷芽40、党参40、黄芩30、玉竹30、丹参30、姜半夏20、山楂20、陈皮20、广藿香20、山药20、白芍20、厚朴20、六神曲20、川贝母15、化橘红15、炙甘草15、石菖蒲15、红花8。00132、制备方法按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第1遍煎沸15分钟,第2遍煎20分钟,分别滤出药。

10、液。2次混和药液共500毫升,为1剂。00143、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热各服1/2,10天为1疗程。忌辛辣,油腻食物。0015实施例20016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茯苓45、蒲公英45、谷芽45、党参45、黄芩35、玉竹35、丹参35、姜半夏25、山楂25、陈皮25、广藿香25、山药25、白芍25、厚朴25、六神曲25、川贝母20、化橘红20、炙甘草20、石菖蒲20、红花10。00172、制备方法和服法及用量禁忌,同实施例1。0018实施例30019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茯苓50、蒲公英50、谷芽50、党参。

11、50、黄芩40、玉竹40、丹参40、姜半夏28山楂28、陈皮28、广藿香28、山药28、白芍28、厚朴28、六神曲28、川贝母25、化橘红25、炙甘草25、石菖蒲25、红花12。00202、制备方法和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0021慢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标准和本发明中药疗效总结00221、诊断标准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腹泻或便秘。00232、治疗标准有效症状减轻。治愈症状消失。00243、2010年至2013年,有18名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治愈16人,病症减轻者2人。00254、本发明治疗慢性胃肠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

12、,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9。说明书CN104147415A3/3页50026病例介绍00271、潘某某,男,43岁,2010年7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肠炎病史,病情时轻时重,近来又有上腹隐痛,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腹泻症状。服用本发明中药1疗程,症状减轻,再服2疗程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00282、崔某某,男,58岁,2011年9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肠炎病史,近日又觉病情加重,服西药产生副作用反映,改服本发明中药3疗程,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00293、隋某某,女,61岁,2013年10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肠炎病史,近日又出现胃部胀痛,腹胀腹泻症状,服用本发明中药3疗程,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说明书CN10414741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