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房屋整体移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之框架房屋整体移动的方法。
目前,建筑物平移中,高层和超高层框架房屋之平移尚末见报道。对低层框架房屋的移动,如申请号为:92111913.5的专利是把柱承重改变为砌体墙承重后再移动,并且到位后再拆除砌体墙,不仅费工、费时、费料,而且也改变了原房屋底层柱和梁的受力情况,柱和加固梁没有固结,加固梁和基础也没有固结,对房屋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了原房屋的防震能力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之目的是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公开一种,房屋在平移时方法简单可靠,移动到位后柱和加固梁固结,加固梁和基础固结,并能满足房屋防震要求的一种框架房屋整体移动的方法。
本发明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以柱子1,承台结构体系7,集中力分散板4、14,滚子15,行走基础3作为通用手段的框架房屋整体移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行走基础3→安装集中力分散板4→放滚子15→安装集中力分散板14→制作下承台结构7b→安装减震消能层12→制作上承台结构7a→切割柱子1→修补减震消能层12→用千斤顶顶推或牵引房屋→用钢筋把承台结构体系7和永久基础焊接好→从灌注孔9灌入高标号砼。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柱子1移动过程中能和承台结构体系7固结,到位后承台结构体系7能和基础固结,不改变或削弱柱子1的原设计承重能力。(2)高层房屋移动中和到位后有防震功能。(3)移动方法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基础平面图。
图2:是行走基础平面布置图。
图3:是承台结构体系平面图。
图4:是承台平面详图。
图5:1-1剖面图。
图6:2-2剖面图。
图7:做好承台的砌体墙。
图8:拆掉1m左右砌体墙。
图9:浇注1m左右承台连系梁。
图10:混凝土墙加固断面图。
图11:砌体墙拱承重加固立面。
图12:砌体墙多拱承重加固立面。
其中:
1、柱子 2、柱子基础 3、行走基础 4、集中力分散板
5、予埋件 6、千斤顶桩 7、承台结构体系 7a、上承台结构
7b、下承台结构 8、承台连系梁 9、灌注孔 10、形钢筋
11、承台连系梁钢筋 12、减震消能层 13、予埋件5的锚固结
14、集中力分散板 15、滚子 16、砌体墙 17、柱钢筋
18、临时支撑 19、穿墙钢筋 20、高强砂浆 21、混凝土墙
22、拱 23、拉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框架房屋整体移动的方法,是以柱子1,承台结构体系7,集中力分散板4、14,滚子15,行走基础3作为通用手段,其中:制作行走基础3→安装集中力分散板4→放滚子15→安装集中力分散板14→制作下承台结构7b→安装减震消能层12→制作上承台结构7a→切割柱子1→修补减震消能层12→用千斤顶顶推或牵引房屋→用钢筋把承台结构体系7和永久基础焊接好→从灌注孔9灌入高标号砼。
制作行走基础3(如图2所示):根据现有设计规范,由房屋的重量和地基地承载力计算出行走基础3的用料和尺寸,然后施工,对不同的荷载和不同的地基承载力有不同的行走基础行式,图中的5是予埋件,等到位后和承台结构体系7下部的予埋件5焊接→体。
安装集中力分散板4:在行走基础3上铺设1∶2高强砂浆20,然后分段铺设集中力分散板4,标高误差为±0.5毫米(如图2)。集中力分散板4可用钢板、型钢、工程塑料、尼龙等高强材料。
放滚子15:在集中力分散板4上均匀地放上滚子15,每个滚子15是根据试验的承载力和疲劳值,计算出允许承载力,然后根据房屋的重量和滚子15的允许承载力计算出滚子15的间距。滚子15的材料可为钢、工程塑料、尼龙等高强耐磨材料。
安装集中力分散板14:在滚子15上方安置集中力分散板14,标高误差为±0.5毫米,集中力分散板14的材料和集中力分散板4的材料相同。
制作下承台结构7b下:
(1)、将柱子1在承台位置的柱钢筋17的保护层扒去,露出柱钢筋17,在集中力分散板14上放和行走基础3的予埋件5相对应的予埋件5(如图4、5、6)。
(2)、柱子1每根柱钢筋17上焊接形钢筋10。
(3)、绑扎下承台结构7b钢筋,绑扎承台连系梁8钢筋。
(4)、浇注下承台结构7b混凝土,留二次灌注孔9。
安装减震消能层12:
减震消能层12可是隔震橡胶垫(也可用公开号为CN140222A专利技术),留二次灌注孔9。
制作上承台结构7a:
(1)、焊上型钢筋10,在上承台结构7a上扒去保护层,露出钢筋17,在钢筋17上焊接型钢筋10。
(2)、绑扎上承台结构7a钢筋,绑扎承台连系梁钢筋11,留二次灌注孔9。
(3)、浇注上承台结构7a混凝土。
切割柱子1:
承台结构体系7达到设计标号后,在滚子15的位置和减震消能层12位置用风镐或金钢石机具将柱子1切断,此时房屋的重量传递方式为:柱子1→上承台结构7a→减震消能层12→下承台结构7b→集中力分散板4→滚子15→集中力分散板14→行走基础3。切断后减震消能层12再填补完整。
用千斤顶顶推或牵引移动房屋,千斤顶在房屋前后或中间布置。根据移动方向每条轴线上摩擦力大小来选择千斤顶的吨位。
固定:当房屋到位后,用钢筋把行走基础3的予埋件5和下承台结构7b上的予埋件5用钢筋焊住,分段去掉集中力分散板4和14(也可不去掉),分段用临时支承支好,用高强度混凝土从灌注孔9灌入、震实,灌入高度不超过减震消能层12。
对于框架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墙21,可以看成是多个柱子1的组合(如图10),此时上、下承台结构配筋中增加钢筋用来加强承台结构体系7的整体性。
对于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墙16部分,可以先做了承台结构体系7,把承台连系梁8钢筋露出一段,用于下一次焊接(如图7),往下一部位拆掉1m左右砌体墙洞铺设集中力分散板4,再把连系梁8钢筋焊上(如图8),然后浇注下承台连系梁8,放上减震消能层12,再浇上承台连系梁8,上承台连系梁8与砌体墙16紧密相接(如图9),以上为一个浇注过程,用同样的方法多次完成连系梁8的浇注。使砌体墙16的荷载由承台连系梁8来承担,图9中的18为临时支承,移动时拆除掉。
对于砌体墙16也可以先做好承台结构体系7后,在两承台结构体系7之间,砌体墙16的两面做混凝土或钢结构拱22,墙两面的拱22用穿墙钢筋19或型钢固结,拱22的下部设置拉杆23,使砌墙体16的重量通过拱22传递给承台结构体系7,当跨度大时(如图12),可以做成几个拱22,拱与拱之间交接处设置承台结构体系7即可,移动时拆掉拱22下砌墙体16即可。
低层房屋承台结构体系7中间不用防震消能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