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27921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1171.4

申请日:

2011.10.09

公开号:

CN102363986A

公开日:

2012.02.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4B 7/08登记生效日:2017110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昆明理工大学变更后权利人:昆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变更后权利人: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东路50(昆明理工大学内)|||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7/08申请日:20111009|||公开

IPC分类号:

E04B7/08; E02D29/045; F24F7/007

主分类号:

E04B7/08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陈蜀乔; 陈雨彤

地址:

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属于交通工程领域。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处采用U形顶板结构。U形曲面顶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驱动低功率电风扇,实现无风管式诱导通风。本发明未改变其土木结构,节能环保,解决了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其特征在于 : 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 对称结构, 左地下入口通道 (9) 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 右地下入口通道 (10) 处采用 U 形顶板 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U 形顶板 (6) 为单层结构, 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 (7) 采用砖混结构, 支撑 U 形顶板 (6)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 U 形顶板 (6) 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5) , 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 (2) 的中央位置安装 有一台或多台换气扇 (3) 。

说明书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属于交通工程领域。背景技术 地下人行通道不受地面道路宽度的限制, 雨雪天气使用较安全, 对地面景观和交 通影响较小。 但是在较长的地下人行通道中, 由于人们逗留时间较长 (如做小生意等) , 特别 是老人和体弱者, 如果投有合理的通风设计, 通风量不足, 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势必较差, 空气变污浊、 墙壁霉湿, 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 另外, 还会影响其使用, 如 通道内电器的安全性等。 那么如何在最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条件下解决地下人行通道的通 风问题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程上普遍中采用如下几种方案 (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 院, 谢宁汉, 2 0 0 1 年第 4 期, p47) : 1. 最广泛采用的方式是无风管式诱导通风, 是利用通 风换气扇在通道中央位置进行强制换气, 其缺点是要消耗电力, 电机存在噪声。2. 风压对 地下人行通道通风的影响非常小, 可以忽略不计。那么, 如何采取措施, 创造有利于用风压 进行通风的条件呢?措施之一, 增大出入口面积, 加大风压和热压的作用, 使得在相同的 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产生了更大的通风推动力, 其缺点是工程造价增加 ; 措施之二, 增加 洞口挡墙高度, 并将洞口挡墙设计成有利于通风的流线型等型式, 利用它作为通风导流 板引入更大的通风量 ; 措施之三, 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来设置洞的朝向, 使出人口有较长 的时间向着迎风面 ; 措施之四, 降低出入口通道坡度, 使洞口附近遮挡较小, 减小通风阻力, 增加通风量。上述四项措施共同存在一个缺点就是由于建筑结构具有对称性, 使得只能改 善地下通道两端入口出处的空气流动状态, 对通道中央处的改变不大。如何实现地下通道 高效、 无动力、 低成本换气, 其相关的专利并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以解决地下通道 中空气环境较差, 空气污浊、墙壁霉湿、 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在不改变现有 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 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
     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 左地下入口通道 9 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 右 地下入口通道 10 处采用 U 形顶板结构。
     所述 U 形顶板 6 为单层结构, 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 7 采用砖混结构, 支撑 U 形顶板 6。
     所述 U 形顶板 6 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5, 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 2 的中央位 置安装有一台或多台换气扇 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 利用气流不同, 压力也不同的原理。当有风吹过街道时, 左 右两边地下入口通道同时有气流进入。左地下入口通道 9 处顶端为平面顶板, 而右地下入口通道 10 顶端处为 U 形顶板结构, 这使得两入口通道的中央位置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 异。气流在左地下入口通道 9 中心处空腔扩张, 截面积 S 最大, 气流流速最小, 此处压力最 小。与此同时, 相同的气流进入到右地下入口通道内, 凹陷的 U 形顶板结构使得通道空腔收 缩, 在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最小, 截面积为 s,s < S。 由于在地下入口通道中心处, 截面积 存在巨大的差异, 使得当有气流流过通道时, 下穿过街地下通道存在气压压差, 形成对流空 气, 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换气。
     在无风时候, 安装在 U 形顶板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 方式为换气风扇提供电力, 实现了无风管式诱导通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实现了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自然换气, 无需任何动力装 置, 也未改变其土木结构, 节能环保。解决了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 空气污浊、 墙壁霉 湿、 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俯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左地下通道入口 A-A 剖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右地下通道入口 B-B 剖视图 ; 图 4 为本发明主剖视图 ; 图中各标号为 : 1: 平面雨篷, 2: 下穿过街地下通道, 3: 换气风扇, 4: 输电线, 5: 太阳能 电池板, 6: U 形顶板, 7: 地下入口通道侧壁, 8: 地下通道入口台阶, 9: 左地下入口通道, 10 : 右地下入口通道。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 1 : 如图 1-4 所示,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以解决地下 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 空气污浊、墙壁霉湿、 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在不改变现有 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 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
     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 左地下入口通道 9 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 右 地下入口通道 10 处采用 U 形顶板结构。
     所述 U 形顶板 6 为单层结构, 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 7 采用砖混结构, 支撑 U 形顶板 6。
     所述 U 形顶板 6 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5, 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 2 的中央位 置安装有两台换气扇 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 利用气流不同, 压力也不同的原理。当有风吹过街道时, 左 右两边地下入口通道同时有气流进入。左地下入口通道 9 处顶端为平面顶板, 而右地下入 口通道 10 处顶端为 U 形顶板结构, 这使得两入口通道的中央位置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 异。气流在左地下入口通道 9 中心处空腔扩张, 截面积 S 最大, 气流流速最小, 此处压力最 小。与此同时, 相同的气流进入到右地下入口通道内, 凹陷的 U 形顶板结构使得通道空腔收 缩, 在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最小, 截面积为 s,s < S。 由于在地下入口通道中心处, 截面积 存在巨大的差异, 使得当有气流流过通道时, 下穿过街地下通道存在气压压差, 形成对流空
     气, 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换气。
     实施例 2 : 如图 1-4 所示,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在不改变现 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 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
     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 左地下入口通道 9 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 右 地下入口通道 10 处采用 U 形顶板结构。
     所述 U 形顶板 6 为单层结构, 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 7 采用砖混结构, 支撑 U 形顶板 6。
     所述 U 形顶板 6 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5, 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 2 的中央位 置安装有四台换气扇 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 在无风时候, 安装在 U 形顶板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 收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方式为换气风扇提供电力, 实现了无风管式诱导通风。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398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9CN102363986ACN102363986A21申请号201110301171422申请日20111009E04B7/08200601E02D29/045200601F24F7/00720060171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地址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72发明人陈蜀乔陈雨彤54发明名称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属于交通工程领域。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

2、下入口通道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处采用U形顶板结构。U形曲面顶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驱动低功率电风扇,实现无风管式诱导通风。本发明未改变其土木结构,节能环保,解决了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364005A1/1页21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9)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10)处采用U形顶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

3、太阳能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顶板(6)为单层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7)采用砖混结构,支撑U形顶板(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顶板(6)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2)的中央位置安装有一台或多台换气扇(3)。权利要求书CN102363986ACN102364005A1/3页3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属于交通工程领域。背景技术0002地下人行通道不受地面道路宽度的限制,雨雪天气使用较安全,对地面景观和交通影响较小。但是在较长的地下人。

4、行通道中,由于人们逗留时间较长(如做小生意等),特别是老人和体弱者,如果投有合理的通风设计,通风量不足,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势必较差,空气变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还会影响其使用,如通道内电器的安全性等。那么如何在最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条件下解决地下人行通道的通风问题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0003目前工程上普遍中采用如下几种方案(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谢宁汉,2001年第4期,P47)1最广泛采用的方式是无风管式诱导通风,是利用通风换气扇在通道中央位置进行强制换气,其缺点是要消耗电力,电机存在噪声。2风压对地下人行通道通风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

5、不计。那么,如何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用风压进行通风的条件呢措施之一,增大出入口面积,加大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使得在相同的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产生了更大的通风推动力,其缺点是工程造价增加;措施之二,增加洞口挡墙高度,并将洞口挡墙设计成有利于通风的流线型等型式,利用它作为通风导流板引入更大的通风量;措施之三,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来设置洞的朝向,使出人口有较长的时间向着迎风面;措施之四,降低出入口通道坡度,使洞口附近遮挡较小,减小通风阻力,增加通风量。上述四项措施共同存在一个缺点就是由于建筑结构具有对称性,使得只能改善地下通道两端入口出处的空气流动状态,对通道中央处的改变不大。如何实现地下通道高效、无动力。

6、、低成本换气,其相关的专利并不多见。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以解决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在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0006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9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10处采用U形顶板结构。0007所述U形顶板6为单层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7采用砖混结构,支撑U形顶板6。0008所述U形顶板6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在下穿过街地下。

7、通道2的中央位置安装有一台或多台换气扇3。000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流不同,压力也不同的原理。当有风吹过街道时,左右两边地下入口通道同时有气流进入。左地下入口通道9处顶端为平面顶板,而右地下入说明书CN102363986ACN102364005A2/3页4口通道10顶端处为U形顶板结构,这使得两入口通道的中央位置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气流在左地下入口通道9中心处空腔扩张,截面积S最大,气流流速最小,此处压力最小。与此同时,相同的气流进入到右地下入口通道内,凹陷的U形顶板结构使得通道空腔收缩,在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最小,截面积为S,SS。由于在地下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使。

8、得当有气流流过通道时,下穿过街地下通道存在气压压差,形成对流空气,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换气。0010在无风时候,安装在U形顶板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方式为换气风扇提供电力,实现了无风管式诱导通风。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自然换气,无需任何动力装置,也未改变其土木结构,节能环保。解决了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左地下通道入口AA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右地下通道入口BB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主剖视图;图中各标号为1平面雨篷,2下穿过街地下通道,3换气。

9、风扇,4输电线,5太阳能电池板,6U形顶板,7地下入口通道侧壁,8地下通道入口台阶,9左地下入口通道,10右地下入口通道。00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0014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以解决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00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在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0016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9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

10、口通道10处采用U形顶板结构。0017所述U形顶板6为单层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7采用砖混结构,支撑U形顶板6。0018所述U形顶板6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2的中央位置安装有两台换气扇3。001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流不同,压力也不同的原理。当有风吹过街道时,左右两边地下入口通道同时有气流进入。左地下入口通道9处顶端为平面顶板,而右地下入口通道10处顶端为U形顶板结构,这使得两入口通道的中央位置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气流在左地下入口通道9中心处空腔扩张,截面积S最大,气流流速最小,此处压力最小。与此同时,相同的气流进入到右地下入口通道内,凹陷的U形顶板结构使得通。

11、道空腔收缩,在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最小,截面积为S,SS。由于在地下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当有气流流过通道时,下穿过街地下通道存在气压压差,形成对流空说明书CN102363986ACN102364005A3/3页5气,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换气。0020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在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主体建筑的结构,只需对某一侧的顶板进行改造即可。0021左右入口处的顶板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9处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10处采用U形顶板结构。0022所述U形顶板6为单层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侧壁7采用砖混结构,支撑U形顶板6。0023所述U形顶板6的两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在下穿过街地下通道2的中央位置安装有四台换气扇3。002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无风时候,安装在U形顶板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方式为换气风扇提供电力,实现了无风管式诱导通风。说明书CN102363986ACN102364005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63986ACN102364005A2/3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63986ACN102364005A3/3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6398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