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2136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5857.7

申请日:

2013.10.30

公开号:

CN104755319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N 2/68申请公布日:201507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68申请日:20131030|||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68; B60R21/207

主分类号:

B60N2/68

申请人: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田边仁一

地址:

日本埼玉县朝霞市荣町3丁目7番27号

优先权:

2012-240038 2012.10.31 JP; 2012-254644 2012.11.2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0

代理人:

余长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安全气囊所安装的部位具有闭合截面构造时,也可以以更高刚性效率良好地安装而构成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涉及构成座椅(S),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6)的侧部框架(10)。侧部框架(10)的安装有安全气囊模块(6)的位置为闭合横截面构造,连结安全气囊模块(6)与侧部框架(10)的安装部件(8),以连结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座椅(S)的外侧的内壁面与闭合截面构造中配设于座椅(S)的内侧的内壁面的方式而被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是一种构成座椅,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该侧部框架的安装有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位置成为闭合横截面构造;
连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部件,以连结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内壁面与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内侧的内壁面的方式被配置。

2.
  一种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是一种构成座椅,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配设于作为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凹部的配设凹部的同时,通过连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部件而被安装;
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即成为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部接近的位置的部分,以向外侧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3.
  一种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是一种构成座椅,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该侧部框架的安装有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位置成为闭合横截面构造;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配设于作为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凹部的配设凹部;
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即成为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部接近的位置的部分,以向外侧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连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部件,以连结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内壁面与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内侧的内壁面的方式而被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框架,
是通过组合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或前后方向被分离为若干的框架部件,而构成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的部件,且构成为若干的所述框架部件可取下。

5.
  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框架部件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分离,且在于前后方向上夹住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位置的位置上至少两部位被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若干的所述框架,其被接合时的安装力的方向,是沿着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于所述侧部框架时施加了安装力的方向的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收纳于所述侧部框架的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的内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部框架的,面向所述安装部件的位置,形成有孔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至少具有第1安装部件与第2安装部件而被构成;
所述第1安装部件以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一侧延伸的方式被安装的同时,所述第2安装部件以夹着所述侧部框架的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位置与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从相反侧延伸的方式被安装;
所述第1安装部件与所述第2安装部件在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内部被连结;
在所述第1安装部及所述第2安装部,分别形成有比所述第1安装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连结部分直径更大地构成的头部;
所述头部配设于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侧,将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限制于所述座椅宽度方向。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即面向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面的面的外侧端边,
比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面更位于外侧的同时,
比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上端部更位于外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10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框架构成为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可分割,相对于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的一方,配设于外侧的另一方形成有所述配设凹部;
相对所述一方,另一方可装拆。

12.
  根据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10、权利要求11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 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设凹部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前方面侧,具备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限制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构成与所述侧部框架分开形成的安装部件;
在该安装部件,进一步具备若干从所述限制部保持一定角度延伸的后方延伸部;
在邻接的该后方延伸部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
所述后方延伸部安装于所述配设凹部时,所述限制部配设于后方的同时,邻接的所述后方延伸部间的所述间隙朝着前方成为凹部而被构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平板状;
所述限制部相对所述后方延伸部可旋转地被构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通过配设于该限制部与所述后方延伸部的边界部分的铰链,相对所述后方延伸部可旋转地被构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记载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设凹部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后方面侧具备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壁部。

17.
  一种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记载的侧部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以及与该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间接或直接连结的就座框架。

说明书

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在安全气囊被安装部位具有闭合横截面的情况下能够优选适用而得到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搭载安全气囊模块,可以通过碰撞等巨大的冲击力使安全气囊向外侧展开膨胀突出的车用座椅被使用。
这种安全气囊模块大部分安装于作为车用座椅的骨架的框架,在所述安装位置,形成有不存在缓冲垫的空间,安全气囊模块及其周边部件被收纳于所述空间。
如此,虽然安全气囊模块大部分安装于框架,但在这些框架中,不仅只有平板状的框架,还存在横截面成为闭合形状的框架。
也就是说,使用闭塞外侧、内侧、侧面的中空状的框架的情况较多,需要用于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于这种框架的外侧面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车用座椅被公开。
构成专利文献1涉及的车用座椅的侧部框架,具有横截面闭合形状,其外侧侧面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
根据所述技术,通过贯通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外侧面的螺栓,紧固安全气囊模块与框架。
也就是说,从框架外侧面贯通所述螺栓,使其紧固于框架闭合截面内侧上设置的螺母。而且,螺栓的脚部侧设置于框架的闭合截面内侧。
如此,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即使在具有闭合截面的框架中,也可以有效地安装安全气囊模块。
还有,这种安全气囊模块以被收纳于收纳箱内的状态安装于侧部框架的情况较多,但不使用这种收纳箱,而用于将安全气囊模块设置于具有闭合截面的框架的技 术被寻求。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例如,将安全气囊模块搭载于侧部框架等上形成的凹部的技术被提出。
如此,使安全气囊模块搭载于形成的凹部的话,可以不影响外观并有效地收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座位的靠背用框架。
根据所述技术构成靠背框架的侧方部件(相当于所谓的“侧部框架”的部分)为向后方侧开口并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形状,用于构成腰部支持部件的部件(电动马达)及安全气囊模块收纳于所述槽形形状部分。
如此,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可以将安全气囊安装于侧方部件(侧部框架)。
专利文献1:特开2012-076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2001-5018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此,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可以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于具有闭合横截面的侧部框架,但进一步地,刚性较高,安装容易的技术的开发被寻求。
还有,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通过在侧部框架构成凹部,将安全气囊模块收纳于所述凹部,可以有效地安装安全气囊,但进一步地,刚性较高,安装容易的技术的开发被寻求。
也就是说,在具有闭合横截面的侧部框架,实现高刚性且高操作性,并且,安装安全气囊模块的技术,进一步地,不使用安全气囊模块的收纳箱并在具有闭合横截面的侧部框架上形成的凹部实现高刚性且高操作性,安装安全气囊模块的技术被寻求。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安全气囊所安装的部位具有闭合截面构造时,也可以以更高刚性效率良好地安装而构成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
还有,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于具有闭合截面构造的侧部框架的凹部的同时,安装刚性较高且安装容易的搭载安全 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
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搭载安全气囊的侧部框架,是一种构成座椅,且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该侧部框架的安装有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位置成为闭合横截面构造;连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部件,以连结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内壁面与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内侧的内壁面的方式被配置。
由于如此构成,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于闭合截面构造的侧部框架时,用于连结安全气囊模块及侧部框架的安装部件以跨过空洞部分(闭合截面构造内侧)的状态被配置。
也就是说,从座椅的外侧方向,依次成为侧部框架外侧→安装部件(闭合截面构造内)→侧部框架内侧的安装配置。
因此,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持刚性提高。
此外,这里所指的座椅,只要是具有所谓的座椅靠背及就座部、且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座椅就可以,可以作为车用座椅有效地使用。
还有,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搭载安全气囊的侧部框架,是一种构成座椅,且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配设于作为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凹部的配设凹部的同时,通过连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部件而被安装;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即成为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部接近的位置的部分,以向外侧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如此,本发明中,配设凹部形成于侧部框架,安全气囊模块收纳于所述配设凹部。
而且,成为使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向外侧方向突出的构成。
因此,侧部框架的刚性提高,为此,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持刚性也提高。
此外,这里所指的座椅,只要是具有所谓的座椅靠背及就座部的同时,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座椅就可以,可以作为车用座椅有效地适用。
还有,如本发明的搭载安全气囊的侧部框架,是一种构成座椅,且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安装有该侧部框架的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位置成为闭合横截面构造;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配设于作为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凹部的配设凹部;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即成为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部接近的位置的部分,以向外侧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连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与所述侧部框 架的安装部件,以连结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内壁面与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内侧的内壁面的方式而被配置的话,由于同时实现上述的作用效果而优选。
还有,此时,所述侧部框架是通过组合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或前后方向被分离为若干的框架部件,而构成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的部件,且构成为若干的所述框架部件可取下。
由于如此构成,安全气囊模块安装部分的维护性提高。
进一步地,此时,若干所述框架部件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分离,且在于前后方向上夹住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于所述侧部框架的安装位置的位置上至少两部位被连接。
如此,(作为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持体的)侧部框架以夹住安全气囊模块安装部的方式被连结,因此,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持合成提高。
还有,此时,作为具体的适用构成,优选若干的所述框架,其被接合时的安装力的方向,是沿着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于所述侧部框架时施加了安装力的方向的方向。
用于安装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部件的安装力(紧固力)沿着可分离的各框架部件的安装(接合)力施加方向,因此,各框架部件间的安装(接合)力提高。
进一步地,此时,优选所述安装部件收纳于所述侧部框架的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的内部。
如此构成的话,可以小型化地收纳,因而优选。
还有,此时,优选在所述侧部框架的,面向所述安装部件的位置,形成有孔部。
如此构成的话,可以从孔部容易地确认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还有,维护时可以从该孔部接近安装部件。
进一步地,此时,作为具体的适用,优选所述安装部件至少具有第1安装部件与第2安装部件而被构成;所述第1安装部件以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一侧延伸的方式被安装的同时,所述第2安装部件以夹着所述侧部框架的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位置与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从相反侧延伸的方式被安装;所述第1安装部件与所述第2安装部件在所述闭合横截面构造内部被连结;在所述第1安装部及所述第2安装部,分别形成有比所述第1安装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连结部分直径更大地构成的头部;所述头部配设于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侧,将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面限 制于所述座椅宽度方向。
如此构成的话,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刚性提高。
还有,此时,优选构成所述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即面向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面的面的外侧端边,比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面更位于外侧的同时,比所述侧部框架的外侧上端部更位于外侧。
如此,以从侧部框架的上侧到配设凹部渐渐向外侧胀出的方式(以朝向外侧成为斜面的方式)构成的同时,使构成配设凹部的上方的面向外侧方向突出,成为比安全气囊模块的上端面更向外侧胀出的构成。
因此,可以小型化地配置安全气囊模块。
进一步地,此时,优选所述侧部框架构成为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可分割,相对于配设于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的一方,配设于外侧的另一方形成有所述配设凹部;相对所述一方,另一方可装拆。
如此,座椅靠背在座椅宽度方向分割,其一方形成配设凹部而构成。
而且,配设凹部形成于后来设置侧的外侧的侧部框架,因此共有化左右的座椅靠背框架(共有化设置于内侧的一方侧),未安装安全气囊模块一侧可以将未形成配设凹部的其他部件作为附件安装。
还有,此时,优选在所述配设凹部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前方面侧,具备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限制部。
如此构成的话,通过设置于安全气囊模块的前方面侧的限制部,可以进行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限制。
所述限制部作为平板状的壁体被构成的话可以优选使用,但保持一定间隙使若干的平板并列也可以,立设若干的杆也可以,只要是能达成进行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限制的目的,形状等怎样构成都可以。
进一步地,此时,作为具体的适用,优选所述限制部构成与所述侧部框架分开形成的安装部件;在该安装部件,进一步具备若干从所述限制部保持一定角度延伸的后方延伸部;在邻接的该后方延伸部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后方延伸部安装于所述配设凹部时,所述限制部配设于后方的同时,邻接的所述后方延伸部间的所述间隙朝着前方成为凹部而被构成。
如此构成的话,可以最小限度地抑制作为限制部的安装部分的后方延伸部的安装部分的面积。
还有,此时,优选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平板状;所述限制部相对所述后方延伸部可旋转地被构成。
更具体为,优选所述限制部通过配设于该限制部与所述后方延伸部的边界部分的铰链,相对所述后方延伸部可旋转地被构成。
由于如此构成,可以有效地进行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限制。
此外,相对后方延伸部的限制部的旋转通过弹性部件的施加力的利用等,任何方法实现都可以,但使用铰链的话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实装,因而优选。
进一步地,此时,优选在所述配设凹部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后方面侧具备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壁部。
如此构成的话,安全气囊模块后方面的保护成为可能的同时,可以在安全气囊展开时牢固地支持安全气囊。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至少具备: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记载的侧部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以及与该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间接或直接连结的就座框架。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闭合横截面构造的侧部框架搭载安全气囊模块时,可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侧部框架的刚性提高,为此,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持刚性也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部的维护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持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各框架部件的接合力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小型化配置,有助于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确认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的同时,使维护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以小型化地配置安全气囊模块。
根据本发明,可以共有化左右的座椅靠背框架,不安装安全气囊模块的一侧可以将不形成配设凹部的其他部件作为附件安装。
根据本发明,可以进行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限制部的安装部分的面积使其为最小限度。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进行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安全气囊模块后方面的保护成为可能的同时,可以在安全气囊展 开时牢固地支持安全气囊。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安装刚性提高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的车用座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搭载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的安装方法的剖面说明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的安装方法的立体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其他例)的立体说明图。
图9是在相当于图3的A-A线的部位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其他例)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的外观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的安全气囊模块安装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的安全气囊模块搭载部位的立体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模块安装部件的立体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的模块安装部件的设置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图17是图16的A-A线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改变例涉及的侧部框架的安全气囊模块搭载部位的立体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模块支持物及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进行说明。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8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还有,图11至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以下的构成是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配件的配置及个数、形状等并不仅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还有,当然也包含均等范围。
(第1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由座椅靠背S1、就座部S2、头枕S3构成。
图2所示的座椅框架F设置于车用座椅S中。座椅框架F由作为座椅靠背S1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以及作为就座部S2的框架的就座框架2构成。
就座框架2以形成平面看矩形状的框体的方式构成,特别是,本实施例中,用作为树脂材料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一体成型。
本例中,就座框架2及座椅靠背框架1通过倾斜机构3被连结。
通过衬垫及装饰罩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1及就座框架2的外侧,座椅靠背S1及就座部S2被构成。
如图1、图2所示,座椅框架S1具有座椅靠背框架1、座椅靠背框架1上载置的缓冲垫、覆盖座椅靠背框架1及缓冲垫的装饰罩而构成。
此外,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本例中省略了图示,但具备一端被缝合于装饰罩的断裂部的一对织物,成为搭载于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全气囊63展开时向装饰罩的断裂部传递展开力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由左右间隔配置并向上下方向伸展的侧部框架10、连结所述侧部框架10的上端部的上部框架21、以及连结下端部的下部框架22构成为框状。
支柱支持部23设置于上部框架21,未图示的头枕框架设置于支柱支持部23。通过在头枕框架的外侧设置缓冲部件,头枕S3被构成。
侧部框架10是冲压加工金属板而成型,本实施例中,通过组合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而被构成。
外部框架10A如图3所示,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外部侧板11A、将所述外部侧板11A的前端部向内侧L字状折返而形成的外部前缘部12A、以及使后端部L字型向内侧弯曲的外部后缘部13A。
同样地,内部框架10B如图3所示,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内部侧板11B、将所述内部侧板11B的前端部向内侧L字状折返而形成的内部前缘部12B、以及使后端部L字型向内侧弯曲的内部后缘部13B。
如此形成的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通过使外部前缘部12A的自由端边与内部前缘部12B的自由端边对应的同时,使外部后缘部13A的自由端边与内部后缘部13B的自由端边对应而被组合。
此时,外部侧板11A内面(朝向外部前缘部12A与外部后缘部13A立设的方向一侧的面)与内部侧板11B的内面(朝向内部前缘部12B与内部后缘部13B立设的方向一侧的面)相向。
如此,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被组合,在侧部框架10完成时,所述侧部框架10成为大致筒状。
也就是说,成为具有闭合横截面的构造。
此外,这些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可取下地构成。
因此,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部分的维护性提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在车用座椅S的宽度方向分离,且在于前后方向上夹住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位置的位置上至少两部位被连接(本例中为两部位)。
如此构成,使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支持刚性提高。
还有,进一步地,构成为所述接合力的施加方向朝着沿着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力方向的方向而构成,据此,使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的接合刚性提高。
而且,安全气囊模块6固定于侧部框架10。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于外部框架10A的外部侧板11A外面(朝向外部前缘部12A与外部后缘部13A立设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面)。
此外,图1的安全气囊模块6仅表示其配设位置,其安装方法等参照图3(A-A 线剖面图)等在后面详述。
在此对安全气囊模块6进行简单说明。
本发明中,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构造具有特征,但其他安全气囊模块6的构成自身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仅进行简单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6使用公知的安全气囊模块即可,简单表示下述一例。
安全气囊模块6具有打气筒61、护圈62、安全气囊63等而构成。
打气筒61以被保持于护圈62的状态,安装于侧部框架10的同时,所述打气筒61的上端部插入安全气囊63的内部。
还有,安全气囊63的基部安装于护圈62。
本例中,在护圈62,打气筒保持部62A、62A设置于两端,使打气筒61贯通形成于所述打气筒保持部62A、62A的打气筒保持孔部62a、62a并保持而构成。
而且,这些各部件(打气筒61及安全气囊63)直接或间接地安装的护圈62,安装于构成侧部框架10的外部框架10A的外部侧板11A的外侧面(朝向与坐面所设置一侧的相反侧的面)。
还有,与冲击传感器等的关联机器构成回路所需的线缆、接头等设置于其周边,但配设方法及配设位置使用公知的技术,因而省略其说明。
如此构成的安全气囊模块6从车门的外侧向车体内施加巨大负荷(发生所谓“侧方碰撞”),该信号从各种传感器被发送的话,从打气筒61放出气体,安全气囊63膨胀,向座椅侧方外部(乘客的侧方)展开。
此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打气筒61等的护圈62安装于侧部框架10(外部框架11A外侧面),表示所谓“无箱安全气囊模块”的构成例。
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只要在安装时露出必要的部分,也可以成为整体收纳于模块箱内部的构成。
此时,作为模块箱,例如,将可开闭的盖铰链连接于箱主体,或者,通过由将V槽等形成的脆弱部设置于前部面的箱主体及下部板构成的外壳,通过安全气囊63的膨胀压可开放而被设置。
《安全气囊模块安装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的主要构成,即向侧部框架10安装安全气囊模块6(护圈62)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10是中空大致筒状的部件,安全气囊模块6设置于外部侧板11A外侧面的同时,朝向内部侧板11B安装。
也就是说,以贯通侧部框架10的中空部的方式安装。
如此,以下说明即使在安装位置具有中空部(闭合横截面构造),也以较高刚性安装安全气囊模块6的方法。
如图3及图4所示,安全气囊模块6通过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安装于侧部框架10。
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如图5所示,通过组合第1主体部81及第2主体部82而构成。
第1主体部81是由大致圆柱形状的第1躯干部81A、比所述第1躯干部81A底面积更大且高度较小的第1头部81B构成的剖面大致T字形状的部件。
所述第1头部81B在第1躯干部81A的一方的底面,以各底面为同心的方式层压形成。
而且,第1螺栓贯通孔81C沿着轴线方向形成于中央部。
所述第1螺栓贯通孔81C贯通第1头部81B的底面及第1躯干部81A的底面(形成有第1头部81B一侧的相反侧的底面)而被穿通。
还有,第1螺栓贯通孔81C具有第1螺栓内插部181a与第1螺合部181b而构成。
第1螺栓内插部181a是从第1头部81B的底面(设置有第1躯干部81A一侧的相反侧的底面)沿着轴方向被穿通的孔。
还有,第1螺合部181b是从第1躯干部81A的底面(设置有第1头部81B一侧的相反侧的底面)沿着轴方向被穿通的孔。
而且,第1螺栓内插部181a及第1螺合部181b被同一轴心连通。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1螺合部181b的孔径比第1螺栓内插部181a的孔径较大地构成,同时,第1螺合部181b的轴方向的长度比第1螺栓内插部181a的轴方向的长度较小地构成。
而且,第1螺合部181b的内壁部分被挑扣,与后述的第2螺合部182b螺合。
第2主体部82由大致圆柱形状的第2躯干部82A、比所述第2躯干部82A底面积更大且高度较小的第2头部82B构成。
所述第2头部82B在第2躯干部82A的一方的底面,以各底面为同心的方式层 压形成。
而且,第2螺栓贯通孔82C沿着轴线方向形成于中央部。
还有,第2螺合部182b形成于第2躯干部82A的底面(形成有第2头部82B一侧相反侧的底面)。
第2螺合部182b为大致圆柱形状,其底面积比第2躯干部82A的底面积小且形成为与前述的第1螺合部181b的内径一致的尺寸,与第2躯干部82A的底面同心地设置。
此外,第2螺合部182b的外形状与第1螺合部181b的内部形状立体地匹配。
所述第2螺合部182b的外侧面被挑扣,与前述的第1螺合部181b内部螺合而构成。
还有,第2螺栓贯通孔82C以贯通第2头部82B的底面与第2螺合部182b的底面(设置有第2躯干部82A一侧相反侧的底面)的方式沿着轴线被穿通。
如此构成的第1主体部81及第2主体部82如前所述,通过使第2螺合部182b向第1螺合部181b螺合而连结,据此,第1螺栓贯通孔81C与第2螺栓贯通孔81C连通,一体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完成。
如此构成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连结构成安全气囊模块6的护圈62与侧部框架10。
此时,第1躯干部81A与第2躯干部82B的轴方向长度的合计,以与外部侧板11A与内部侧板11B的距离(也就是说,组合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时形成的空间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方式构成。也就是说,被收纳于侧部框架10的闭合横截面构造内部。
为此,可以以跨过两框架的状态拧紧。
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时侧部框架10变形,同时,可以提高侧部框架10的刚性。
还有,所述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为铁制的话,可以防止由于常年老化造成的螺母N1的松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以收纳于侧部框架10的闭合横截面构造的内部的方式构成。
为此,小型化配置成为可能,有助于小型化。
下面,根据图6及图7,对连结构成安全气囊模块6的护圈62与侧部框架10 的方法进行说明。
此外,为了说明,图7省略安全气囊模块6的图示。
首先,将第1主体部81安装于外部侧板11A上形成的外部安装孔11a。
此时,外部安装孔11a的直径比第1头部81B的直径小,比第1躯干部81A的直径大地构成,从外部侧板11A的外侧(设置有内部框架10A一侧的相反侧)插入第1躯干部81A的自由端部的话,可以被第1头部81B部分卡止。
同样地,将第2主体部82安装于内部侧板11B上形成的内部安装孔11b。
此时,内部安装孔11b的直径比第2头部82B的直径小,比第2躯干部82A的直径大地构成,从内部侧板11B的外侧(设置有外部框架10B一侧的相反侧)插入第2躯干部82A的自由端部的话,可以被第2头部82B部分卡止。
而且,在所述状态下,第1螺合部181b与第2螺合部182b螺合而一体化。
所述状态为图6所示的状态。
而且,使形成于护圈62的护圈螺栓孔62b与第1螺栓贯通孔81C及第2螺栓贯通孔81C的连通孔R1连通,紧固螺栓从护圈62侧插入所述连通孔R1,螺母N1设置于内部侧板11B侧并螺栓固定。
如此,如图3及图4所示,安全气囊模块6(护圈62)安装于侧部框架10。
此外,本例中,通过第1头部81B及第2头部82B,侧部框架10的外侧面在车用座椅S宽度方向被限制,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刚性提高。
(第2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至图10对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外,省略或简单说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以不同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代替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使用其他例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108。
此外,所述其他例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108是可代替上述的装置,因此同名,为了彼此区别使用不同的符号。
如图8及图9所示,安全气囊安装部件108具有架桥主体部108A、螺丝脚部108B、拧紧部108C而构成。
架桥主体部108A是大致圆柱形状的部分,螺丝脚部108B从其一方的底面中央部起立。
还有,大致圆柱形状的拧紧部108C形成于另一方的底面的中央部。
在拧紧部108C的中央部,沿着轴船方向形成有拧紧部扳手孔108a的同时,在 架桥主体部108A的底面(形成有拧紧部108C一侧的底面),主体部扳手孔108b作为大致圆柱形杯状的凹部而被形成。
而且,这些拧紧部扳手孔108a及主体部扳手孔108b相互连通,形成有连通扳手孔R2。
所述连通扳手孔R2作为六角扳手孔起作用。
下面,根据图8及图10,对连结构成安全气囊模块6的护圈62与侧部框架1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螺丝脚部108B从外部侧板11A的内侧(设置有内部侧板11B一侧)插入外部侧板11A上形成的外部安装孔11a与护圈螺栓孔62b的连通孔。
此时,凸焊螺母N2焊接于护圈螺栓孔62b的外侧(设置有外部侧板11A一侧的相反侧),朝向所述凸焊螺母N2螺栓设置螺丝足部108B。此外,从形成于反对侧的连通扳手孔R2可以使用六角扳手拧螺丝。
如此,连结外部侧板11A与护圈62后,使内部框架10B合体。
此时,架桥主体部108A的轴方向长度与外部侧板11A与内部侧板11B的距离(也就是说,组合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时形成的空间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地构成。
而且,拧紧部108C啮合于内部侧板11B上形成的内部安装孔11b而构成。
也就是说,在使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合体的状态下,拧紧部108C的端面在内部框架10B的外侧(设置有外部侧板11A一侧的相反侧)露出。
为此,即使使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合体后,也可以接近连通扳手孔R2并目视确认该部分。
因此,可以临时固定护圈62,将两框架10A、10B合体后最终拧紧,维护时进行重新拧紧也变得容易。
此外,架桥主体部108A的轴方向长度比外部侧板11A与内部侧板11B的距离(也就是说,组合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时形成的空间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距离)较小地构成也可以。
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接近的同时,可以目视。
如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可以以跨过两框架的状态进行拧紧,可以有效防止侧部框架10变形的同时,可以达成提高侧部框架10的刚性的效果,操作性及维护性也有效。
还有,所述安全气囊安装部件108为铁制的话,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常年老化造成的松动。
(第3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用同样的符号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如图11所示,由座椅靠背S1、就座部S2、头枕S3构成。
车用座椅S中,设置有座椅框架F。座椅框架F在后面说明,但构成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10部分的构造(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部分)以外,使用公知的框架。
简单说明一例的话,如图12所示,座椅框架F由作为座椅靠背S1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以及作为就座部S2的框架的就座框架2构成。
就座框架2以平面看形成矩形状的框体的方式构成,特别是,本实施例中,优选用作为树脂材料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一体成型。
还有,一般,就座框架2及座椅靠背框架1通过倾斜机构3被连结。可以相对就座框架2使座椅靠背框架1的角度变位。
通过衬垫及装饰罩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1及就座框架2的外侧,座椅靠背S1及就座部S2被构成。
座椅框架S1具有座椅靠背框架1、座椅靠背框架1上载置的缓冲垫、覆盖座椅靠背框架1及缓冲垫的装饰罩而构成。
此外,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本例中省略了图示,但具备一端被缝合于装饰罩的断裂部的一对织物,成为搭载于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全气囊展开时向装饰罩的断裂部传递展开力的构成。
座椅靠背框架1如前所述,侧部框架10部分的构造(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部分)以外为公知的框架。
以下,简单说明基本构造的话,座椅靠背框架1由左右间隔配置并向上下方向伸展的侧部框架10、连结所述侧部框架10的上端部的上部框架21、以及连结下端部的下部框架22构成为框状。
此外,本例中,侧部框架10、10、上部框架21、下部框架22虽然一体地(连续地)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但为了方便附加各部分名称。
还有,支柱支持部23设置于上部框架21,头枕框架设置于支柱支持部23。通过在头枕框架的外侧设置缓冲部件,头枕S3被构成。
座椅靠背框架1,通过组合构成其外侧的外侧框架1A及构成其内侧的内侧框架1B,而作为中空状的框体被构成。
此外,如前所述,侧部框架10部分的构造(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部分)以外,为公知的框架,因此以侧部框架10部分的构造(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还有,侧部框架10如前所述,是座椅靠背框架1的“部分”,但本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仅记载为“侧部框架10”(也就是说,省略“~部分”的表述)。构成侧部框架10的各部件也相同。
本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10,通过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而构成。
外部框架10A如图14所示,具有构成外侧面的外部侧板11A、将所述外部侧板11A的前端部向内侧L字状折返而形成的外部前缘部12A、以及使后端部L字型向内侧弯曲的外部后缘部13A。
而且,配设凹部91a形成于外部侧板11A。
配设凹部91a是由底部911、从所述底部911的上方边相对底部911向大致垂直外侧起立的上部面912、从底部911的下方边相对底部911向大致垂直外侧起立的下部面913形成的空间。
也就是说,配设凹部91a是在外部侧板11A,作为挤入内侧的凹部而形成的空间。
还有,上下方向并列的部件安装孔911a、911a形成于底部911。此外,在一方接近上部面912的位置,另一方接近下部面913的位置被穿通。
同样地,内部框架10B如图14所示,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内部侧板11B、将所述内部侧板11B的前端部向外侧L字状折返而形成的内部前缘部12B、以及使后端部L字型向外侧弯曲的内部后缘部13B。
如此形成的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通过使外部前缘部12A的自由端边与内部前缘部12B的自由端边对应的同时,使外部后缘部13A的自由端边与内部后缘部13B的自由端边对应而被组合。
此时,外部侧板11A内面(朝向外部前缘部12A与外部后缘部13A立设的方向 一侧的面)与内部侧板11B的内面(朝向内部前缘部12B与内部后缘部13B立设的方向一侧的面)相向。
如此,外部框架10A与内部框架10B被组合,在侧部框架10完成时,所述侧部框架10成为大致筒状。
也就是说,成为具有闭合横截面的构造。
此外,这些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可取下地构成。
因此,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安装部分的维护性提高。
还有,在不使用配设凹部91a的情况(也就是说,未设置安全气囊模块6的情况),通过将未形成配设凹部91a的外部框架安装于内部框架10B,也可以简单地转用于未搭载安全气囊模块6的侧部框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外部空间10A及内部框架10B在车用座椅S的宽度方向分离,且在于前后方向上夹住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位置的位置上至少两部位被连接(本例中为两部位)。
如此构成,使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支持刚性提高。
还有,进一步地,优选以所述接合力的施加方向朝着沿着后述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力方向的方向的方式构成,据此,使外部框架10A及内部框架10B的接合刚性提高。
而且,安全气囊模块6固定于侧部框架10上形成的配设凹部91a。
此外,图13的安全气囊模块6仅表示其设置位置,其安装方法等参照14至图16等在后面详述。
此外,在此对安全气囊模块6进行简单说明。
本发明中,安全气囊模块6的安装构造具有特征,但其他安全气囊模块6的构成自身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只简单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6使用公知的安全气囊模块即可,简单表示下述一例。
安全气囊模块6是具有打气筒、护圈及安全气囊等而构成的公知的机构。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安全气囊模块6被支持于模块安装部件162,且配设于外部框架10A的配设凹部91a。
打气筒61以被模块安装部件162保持的状态,安装于外部框架10A的配设凹部91a的同时,所述打气筒61的上端部插入安全气囊63的内部。
还有,安全气囊63的基部安装于模块安装部件162。
如此,这些各部件(打气筒61及安全气囊63)直接或间接地安装的模块安装部件162,安装于构成侧部框架10的外部框架10A的配设凹部91a。
还有,与冲击传感器等的关联机器构成回路所需的线缆、接头等配设于其周边,但配设方法及配设位置使用公知的技术,因而省略其说明。
如此构成的安全气囊模块6从车门的外侧向车体内施加巨大负荷(发生所谓“侧方碰撞”),该信号被从各种传感器发送的话,从打气筒61放出气体安全气囊63膨胀,向座椅侧方外部(乘客的侧方)展开。
此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打气筒61等的模块安装部件162安装于侧部框架10(外部框架11A的配设凹部91a),表示所谓“无箱安全气囊模块”的构成例。
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只要在安装时露出必要的部分,也可以成为整体或一部分收纳于模块箱内部的构成。
此时,作为模块箱,例如,将可开闭的盖铰链连接于箱主体,或者,通过由将由V槽等形成的脆弱部设置于前部面的箱主体及下部板构成的外壳,通过安全气囊63的膨胀压可开放而被设置。
《安全气囊模块安装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的主要构成,即向侧部框架10安装安全气囊模块6(模块安装部件162)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10是中空大致筒状的部件,安全气囊模块6设置于外部侧板11A上形成的配设凹部91a。
如图14至图16所示,安全气囊模块6被支持于模块安装部件162,安装于外部侧部框架10A的配设凹部91a。
模块安装部件162如图15(a)所示,具有基体部162A、紧固部162B、162B、限制部162C而构成。
基体部162A为大致矩形状部分,大致矩形状的紧固部162B、162B从其长边两端部分别延伸。
而且,螺栓孔162b、162b分别形成于所述紧固部162B、162B的中央部分。
如此,通过在大致矩形状的紧固部162B、162B之间形成间隙,可以将限制部162C的安装部分限制为最小的面积。
此外,这些基体部162A及紧固部162B、162B相当于“后方延伸部”。
还有,限制部162C从基体部162A的另一方的长边相对基体部162A大致垂直形成并立起。
在所述限制部162C的两短边(从基体部162A大致垂直立设的短边)的大致中央附近,朝向紧固部162B延伸方向的同一方向,分别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框架固定爪162c、162c。
所述固定爪162c、162c可以与形成配设凹部91a的上部面912及下部面913分别加压连接,可以在配设凹部91a内保持模块安装部件162。
为此,提高保持力的同时,在用螺栓进行最终固定前,可以将模块安装部件162暂时固定于配设凹部91a内,因此,可以使最终固定的操作性提高。
此外,所述框架固定爪162c、162c的形成位置可以适当变更。
例如,如图15(b)所示,可以在限制部162C的两短边(从基体部162A大致垂直立设的短边)的自由端部,朝向紧固部162B延伸方向的同一方向而形成。
如此构成的话,不仅可以与形成配设凹部91a的上部面912及下部面913加压连接,还可以抵接于配设凹部91a的外侧开口部上设置的(没有必要必须设置的)其他罩,安装刚性进一步提高。
而且,如图15至图17所示,形成于模块安装部件162的螺栓孔162b、162b以与配设凹部91a的底部911上形成的部件安装孔911a连通的方式设置,通过在所述连通孔螺栓紧固,模块安装部件62安装于配设凹部91a(底部911)。
此外,此时,模块安装部件162的限制部162C以设置于前方侧的方式被安装。
由于如此构成,限制部162C位于安全气囊模块6的前方侧,可以实现作为限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限制部件的功能。
此外,优选基体部162A与限制部162C的边界部分用可配合安全气囊的展开而旋转的铰链连结。据此,可以更有效地限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
还有,表示了铰链的例子,但例如使用弹性部件的施加力等,采用哪种构成都可以。
还有,如图17所示,上部面912的外侧端部以比安全气囊6的外侧上端部多出长度L2的方式向外侧突出。
也就是说,安全气囊模块6的外侧上端部比构成配设凹部91a的上方的上部面912更配置于内侧。
而且,安全气囊模块6的外侧面比连结上部面912的外侧端边及下部面913的 外侧端边的面更位于内侧而构成。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上部面912的外侧端边以比外部框架10的上端部多出长度L1的方式位于更外侧而构成。
也就是说,外部框架10A的外侧面从外部框架10A的上端部靠近上部面912的外侧端边向外侧缓缓地胀出形成倾斜面或弯曲面而构成。
由于如此构成,可以小型化地配置安全气囊模块6。
此外,配设凹部91a的外侧的开口部搭载安全气囊模块6后,被其他的罩覆盖也可以。
此外,本例中,表示了如上所述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162的安装构成的例子,当然,也如图13所示,安装本例的安装气囊安装部件162时,更优选使用第1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8、或第2实施例涉及的安全气囊安装部件108。
作为适用构成,与第1实施例为相同的说明,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但通过将模块安装部件162替换为护圈62,形成适当螺栓孔而可以适用。
图18是表示上述第3实施例的改变例涉及的侧部框架10的安全气囊模块6搭载部位的立体说明图。
本例中,向外侧立设的壁部914形成于配设凹部91a的底部911的后方端。
通过如此构成,安全气囊模块6后面的保护成为可能。
还有,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可以更确切地支持安全气囊模块。
符号说明
S 车用座椅(座椅)
S1 座椅靠背
S2 就座部
S3 头枕
F 座椅框架
V 螺栓
N1 螺母
N2 凸焊螺母
R1 连通孔
R2 连通扳手孔
1 座椅靠背框架
10 侧部框架
10A 外部框架
11A 外部侧板
11a 外部安装孔
91a 配设凹部(第3实施例)
911 底部(第3实施例)
911a 部件安装孔(第3实施例)
912 上部面(第3实施例)
913 下部面(第3实施例)
914 壁部(第3实施例改变例)
12A 外部前缘部
13A 外部后缘部
10B 内部框架
11B 内部侧板
11b 内部安装孔(孔部)
12B 内部前缘部
13B 内部后缘部
21 上部框架
22 下部框架
23 支柱支持部
2 就座框架
3 倾斜机构
5 缓冲垫
6 安全气囊模块
61 打气筒
62 护圈
62A 打气筒保持部
62a 打气筒保持孔部
62b 护圈螺栓孔
63 安全气囊
162 模块安装部件(第3实施例)
162A 基体部(后方延伸部)(第3实施例)
162B 紧固部(后方延伸部)(第3实施例)
162b 螺栓孔(第3实施例)
162C 限制部(第3实施例)
162c 框架固定爪(第3实施例)
8 安全气囊安装部件(安装部件)
81 第1主体部(第1安装部件)
81A 第1躯干部
81B 第1头部(头部)
81C 第1螺栓贯通孔
181a 第1螺栓内插部
181b 第1螺合部
82 第2主体部(第2安装部件)
82A 第2躯干部
182b 第2螺合部
82B 第2头部(头部)
82C 第2螺栓贯通孔
108 安全气囊安装部件(安装部件)
108A 架桥主体部
108B 螺丝脚部
108C 拧紧部
108a 拧紧部扳手孔
108b 主体部扳手孔

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及具备此的车用座椅.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安全气囊所安装的部位具有闭合截面构造时,也可以以更高刚性效率良好地安装而构成的搭载安全气囊模块的侧部框架。涉及构成座椅(S),搭载有安全气囊模块(6)的侧部框架(10)。侧部框架(10)的安装有安全气囊模块(6)的位置为闭合横截面构造,连结安全气囊模块(6)与侧部框架(10)的安装部件(8),以连结闭合横截面构造中配设于座椅(S)的外侧的内壁面与闭合截面构造中配设于座椅(S)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