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管道外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在 OA 化 ( 自动化 )、 IT 化 ( 信息化 ) 的办公室中外观良好地布线 于办公桌、 桌子、 推车、 收纳架等家具的布线管道外罩 (ductcover)。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 作为这样的布线管道外罩, 提出了各种方案。
例如, 在专利文献 1 中, 记载了具备转动机构 R 的布线管道 3( 参照专利文献 1 的 图 5、 图 6), 所述转动机构 R 由设置于支撑体 34 的销 341 与设置于管道外罩 33 并具有能够 装卸地轴支该销 341 的弹性爪 331b 的作为轴承的捕捉部 (catch)331 构成。如该专利文献 1 中所记载的布线管道外罩所代表的, 以往的布线管道外罩由将左右设为长边方向的框体 与盖体构成, 并具备由前后 2 列的支轴 ( 销 ) 与轴承 ( 捕捉部 ) 构成的前后一对接合单元, 其中所述支轴从框体的左右的端部向内侧直立设置或者直立设置于盖体, 所述轴承设有与 支轴对应的弹性爪等加力单元, 克服加力单元而装拆这些任意一方接合单元, 使由另一方 的接合单元的支轴与轴承构成的轴承部滑动旋转而开闭。即, 通过与轴承部和 / 或加力单 元等的滑动动作相伴的机械机构来实现开闭。
这样, 如果不将手指插入在家具的顶板上开口的布线用的间隙而克服加力单元的 加载力以解除接合单元, 那么以往的布线管道外罩就不能开闭, 开闭需要力、 工夫, 不是通 过一个动作 (one motion) 就能够开闭的布线管道外罩。另外, 伴随着使轴承部滑动旋转或 将弹性爪按入的滑动动作,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使管道外罩的接合单元磨损、 破损而损伤。 因 此, 在耐久性上具有问题。
专利文献 1 : 特开 2006-239013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点, 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廉价且简单 的构成用一个动作容易地开闭、 并且不需要伴随着导致磨损、 破损的滑动动作的机械机构 且耐久性优异的布线管道外罩。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布线管道外罩, 是在形成于办公桌和 / 或桌子等家 具的顶板上的开口中, 与该顶板的顶面大致同一平面地安装的布线管道外罩, 其特征在于 : 具备框体和盖体, 所述框体具有左右较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 所述盖体与该框体的开 口部的长边的两侧壁分离并形成布线取出用的 2 个间隙而嵌合安装于该开口部 ; 在所述框 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左右的两内侧面上突出设置有支撑所述盖体的两端的左右一对支撑部 ; 在所述盖体的背面上, 沿着其长边的两边缘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前后 2 条截面大致 L 字状的 接合部 ; 在所述各支撑部上, 在与所述接合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在已嵌合安装了所述盖体 的闭盖时收纳接合部的大致方形的前后一对卡定凹部, 在与所述卡定凹部在前后方向上相 邻的外侧设置有前后一对外侧壁, 在从任意一侧将所述盖体向上抬的开盖时所述外侧壁与 所述接合部卡合而将所述盖体保持为开盖状态。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布线管道外罩, 其具备框体和盖体, 所述框体具有左右较 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 所述盖体与该框体的开口部的长边的两侧壁分离, 并形成布线 取出用的 2 个间隙而嵌合安装于该开口部 ;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左右的两内侧面上 突出设置有支撑所述盖体的两端的左右一对支撑部 ; 在所述盖体的背面上, 沿着其长边的 两边缘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前后 2 条截面大致 L 字状的接合部 ; 在所述各支撑部上, 在与所 述接合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在已嵌合安装了所述盖体的闭盖时收纳接合部的大致方形的 前后一对卡定凹部, 在与所述卡定凹部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外侧设置有前后一对外侧壁, 在从任意一侧将所述盖体向上抬的开盖时所述外侧壁与所述接合部卡合而将所述盖体保 持为开盖状态 ; 所以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在开盖时、 闭盖时的任何时候都要克服加力单元的 加载力而进行接合单元的解除、 结合等, 能够通过上抬并旋转盖体的一个动作进行开闭。 另 外, 在使盖体旋转时构件彼此几乎不会互相摩擦, 能够使盖体旋转而开闭, 所以磨损、 破损 的危险较少, 能够提高布线管道外罩的耐久性。
另外, 在本发明的布线管道外罩中, 也可以 : 所述外侧壁在最上部具有水平面, 与 卡定凹部相反一侧的侧面成为垂直面 ; 所述接合部由位于底端侧的底端部和从该底端部的 顶端垂直地折回的折回部构成, 在开盖时, 通过使该接合部的底端部顶接于所述水平面, 盖 体背面前方部或者后方部顶接于所述垂直面, 由此将盖体保持为开盖状态。 这样一来, 除了 上述效果外, 还能够可靠地将盖体保持为开盖状态。
另外, 在本发明的布线管道外罩中, 也可以 : 所述接合部将折回部与盖体背面之间 的间隔设定得比外侧壁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大。这样一来, 在将盖体保持为开盖状态时在构 件间隔中也具有游隙, 不需要将外侧壁向折回部与盖体背面之间嵌入的动作, 该动作在施 加力的状态下使构件彼此摩擦, 成为磨损、 破损的原因, 能够进一步提高耐久性。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安装了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的桌子的立体图。 图 2 是上图的俯视图。 图 3 是上图的主视图。 图 4 是通过闭盖状态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的俯视图。 图 5 是仅表示图 4 的布线管道外罩的框体的俯视图。 图 6 是图 5 的框体的主视图。 图 7 是上图的右视图。 图 8 是仅表示图 4 的布线管道外罩的盖体的右视图。 图 9 是沿着图 5 的框体的 IX-IX 线的剖视图。 图 10 是沿着图 4 的布线管道外罩的 X-X 线的剖视图。 图 11 是通过闭盖状态表示图 4 的布线管道外罩的立体图。 图 12 是通过稍微打开的状态表示图 10 的剖视图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 13 是通过完全打开的状态表示图 10 的剖视图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 14 是通过开盖状态表示图 4 的布线管道外罩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通过将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安装于作为家具的一例而列举 的桌子的顶板上的情况,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如图 1 ~ 3 所示, 桌子 T 为在办公室 等处使用的一般的能坐 4 人的桌子, 以由俯视大致矩形状的平板 ( 参照图 2) 构成的顶板 T1 为主体, 在该顶板 T1 的四角的下端安装有合计 4 条桌腿 T2。而且, 在设置于该桌子 T 的顶 板 T1 的大致中央的布线取出用的开口内安装有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 1, 以使 布线管道外罩 1 的长边方向与桌子 T 的长边方向一致、 且桌子 T 的边缘与布线管道外罩 1 的 外缘平行的方式安装。下面, 在说明中, 将桌子的使用者就坐的状态下的近身侧设为前方, 将相反侧设为后方, 左右方向也指就坐于桌子 T 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
该布线管道外罩 1 的下方变为布线管道 D( 参照图 3), 变为收纳载置于桌子 T 上的 个人计算机和 / 或打印机等 OA 设备的 LAN 线缆和 / 或电源线等布线类的空间。另外, 载置 于桌子 T 上的 OA 设备等的布线从布线管道外罩 1 的间隙连通于该布线管道 D, 在 OA 设备的 设置和 / 或增设、 移设时, 需要对布线类进行布线或者拔除。因此, 布线管道外罩 1 能够容 易地开闭, 根据情况, 希望完全开放, 即能够装拆。最近, 多人分享桌子, 各人移来并使用自 己的笔记本计算机等, 所以也希望能够容易地连接于 LAN 等。因此, 布线管道外罩变得比以 前更频繁地开闭, 相应地也开始要求耐久性。
接下来, 一边参照图 4 ~ 10 一边说明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的构成。 如图 4 所示, 布线管道外罩 1 由框体 2 和开闭自如的盖体 3 构成, 其中所述框体具有后述的 左右较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 21, 所述盖体 3 与该框体 2 的开口部的长边的两侧壁分离 并与框体 2 形成布线取出用的 2 个间隙而嵌入该开口部内。
该框体 2 如图 5 ~ 8 所示, 主要包括作为框状的板的框体本体 20, 该框体本体 20 在其中央具有左右较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 21。而且, 在该开口部 21 的周围, 形成有由 垂直面构成的开口部侧壁 22, 在该开口部侧壁 22 内侧的左右的两侧面上, 设有从下方支撑 盖体 3 的左右的两端的左右一对支撑部 23、 23’ 。
另外, 如图 6 ~ 8 所示, 通过在开口部侧壁 22 的四角附近, 设有与设置于顶板 T1( 参照图 1 ~ 3) 的开口端面的卡定凹部 ( 未图示 ) 接合的卡定爪 22a, 在开口部侧壁 22 的长边的中央, 从其外侧面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与设置于顶板 T1 的背面的卡定凹 部 ( 未图示 ) 接合的 2 个卡定爪 22b, 各卡定爪与顶板 T1 卡合, 从而将布线管道外罩 1 卡定 于桌子 T( 参照图 1 ~ 3)。
盖体 3 如图 4 以及图 8 所示, 以包括俯视左右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平板的盖体本体 30 为基体, 在沿着该盖体本体 30 的长边的两边缘从边缘端离开预定距离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22mm 左右 ) 的位置设有从盖体本体 30 的背面向下方突出的截面大致 L 字状的前后 2 条接合 部 31、 31’ 。该接合部 31、 31’ 由位于截面 L 字的底端侧的在盖关闭时垂直的大致矩形的底端 部 31a、 31a’ 和从该底端部 31a、 31a’ 的顶端垂直地折回的在盖关闭时水平的大致矩形的折回 部 31b、 31b’ 构成, 底端部 31a、 31a’ 的高度 X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10mm 左右, 折回部 31b、 31b’ 的折回距离 Y 为 10mm 左右。因此, 盖体本体 30 与折回部 31b、 31b’ 的间隔为 7mm 左右。
另外, 接合部 31、 31’ 的外角部 ( 出隅 ) 都进行倒圆角成形 ( 角成形为圆的曲面 状 ), 在使盖体 3 旋转时不会刮到, 能够顺畅地转动。因此, 使其他的构件等磨损的危险较少。 框体 2 的支撑部 23 如图 9 所示, 其外观形状大致为在长方体的上表面侧形成有 2 个槽的形状, 由中央部 23a、 位于其前后方向外侧的前后一对卡定槽 23b、 23c 和位于更为前 后方向外侧的前后一对外侧壁 23d、 23e 构成, 具有从下方支撑盖体 3 的功能。 该中央部 23a, 其上表面在支撑部 23 处为最高的水平面, 卡定槽 23b、 23c 从该处向外侧凹陷一定的深度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9mm 左右 ) 与宽度 ( 在本实施方式中, 该宽度 b1 为 10mm 左右 ), 位于 其外侧的外侧壁 23d、 23e 稍高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7mm 左右 ) 并且比中央部 23a 的上表面 低。因此, 卡定槽 23b、 23c 成为大致方形的卡定凹部。另外, 该卡定槽 23b、 23c 的底面 230 以及外侧壁 23d、 23e 的顶面 231 为水平面, 支撑部 23 的外侧壁 23d、 23e 的两外侧面 232 为 垂直面。而且, 在该外侧壁 23d、 23e 的顶面 231 与外侧面 232 相交的角部, 形成有倒角的倾 斜面 233。外侧壁 23d、 23e 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b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5.5mm 左右。
而且, 该卡定槽 23b、 23c 如图 10 所示, 被设置在与盖体 3 的接合部 31、 31’ 相对应 的位置, 在闭盖时, 能够将折回部 31b、 31b’ 载置在底面 230( 参照图 9) 上而收纳接合部 31、 31’ 。另外, 卡定槽 23b、 23c 的底面 230 的高度被设定得, 在载置有折回部 31b、 31b’ 时使盖 体本体 30 的上表面与框体本体 20 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 即, 与顶板 T1( 参照图 3) 大 致拉平 )。而且, 该卡定槽 23b、 23c 的前后方向的宽度 b1 如上所述, 为比作为折回部 31b、 31b’ 的宽度的折回距离 ( 参照图 8) 稍宽的大致同等的宽度。因此, 在闭盖状态下盖体 3 的 接合部 31、 31’ 正好嵌入支撑部 23 的卡定槽 23b、 23c 内, 所以在闭盖时盖体 3 不会前后移 动, 布线取出用的间隙的间隔不会左右错位, 能够维持均等且外观良好的状态。
另外, 通过框体 2 的支撑部 23( 图 5 的左侧 ) 进行了说明, 但相反侧的支撑部 23’ ( 图 5 的右侧 ) 也为同样的构成, 支撑部 23 与支撑部 23’ 左右对称。
接下来, 一边参照图 10 ~ 14 一边对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的开闭动 作进行说明。
布线管道外罩 1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 将盖体本体 20 的前后的宽度设定得比开口部 21 的前后的宽度窄, 所以在闭盖状态下, 如图 10、 11 所示, 沿着布线管道外罩的开口部 21 的 长度方向即左右形成有布线取出用的间隙。然后, 在将手指插入该布线取出用的间隙而将 盖体 3 的前方或者后方端部的任意一方向上抬时, 如图 12( 图示表示将盖体 3 的前端向上 抬时 ) 所示, 盖体 3 以盖体 3 的接合部 31’ 的折回部 31b’ 的顶端为支点开始旋转。此时, 支撑部 23 的外侧壁 23e 的高度被设定得比接合部 31’ 的折回距离 Y 正好低底端部 31a’ 的 厚度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3mm 左右 ) 量, 并且外侧的角被倒角而形成斜面 233, 所以在盖体 3 旋转时, 不需要导致磨损的滑动动作。
在进一步旋转盖体 3 时, 如图 13 以及图 14 所示, 接合部 31’ 的底端部 31a’ 顶接 于外侧壁 23e 的顶面 231( 参照图 9), 盖体本体 30 顶接于成为外侧壁 23e 的与卡合槽 23c 相反一侧的外侧面 232。因此, 接合部 31’ 与支撑部 23 的卡合槽 23c 以及外侧壁 23e 接合, 盖体 3 由框体 2 的支撑部 23 保持为开盖状态。此时, 盖体本体 30 与折回部 31b、 31b’ 的间 隔 Z( 参照图 8) 如上所述, 被设定得比外侧壁 23e 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b2 宽, 所以在盖体 3 与支撑部 23 的外侧壁 23e 的构件间隔中具有游隙, 不需要在施加力的状态下使构件彼此磨 擦那样的成为磨损、 破损的原因的动作, 能够可靠地以开盖状态保持盖体 3。
在关闭盖体 3 时, 动作与打开时相反, 在抓住盖体 3 的前端而向近身 ( 前方 ) 拉时,
与打开时同样, 盖体 3 以折回部 31b’ 的顶端为支点, 从图 13 所示的状态向图 10 所示的状 态在图中逆时针旋转, 将前方的接合部 31 收纳于卡合槽 23b, 折回部 31b 顶接于卡合槽 23b 的底面 230, 由此变为闭盖状态。
如上面所说明, 通过将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布线管道外罩安装于桌子的顶板的情 况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安装于办公桌等其他的家具的顶板。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由附图等所示的构件的形状和 / 或构造等最多仅表示 优选的一例, 在其实施时, 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 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 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