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0595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14622.6

申请日:

2010.06.30

公开号:

CN101878825A

公开日:

2010.11.1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公布日:201011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00630|||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梓秀

地址:

214200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石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包括萎凋、分级、杀青、摊晾、微波脱水、揉捻、初烘理条、第二次摊晾、复烘、三次摊晾、提香等步骤;尤其是本工艺中将茶叶进行揉捻,挤出茶汁;并在揉捻后进行初烘理条以及复烘理条,使茶汁在两次烘干后覆盖在茶叶表面,不但使茶叶的颜色更加鲜艳,同时在冲泡后可迅速形成茶汤浓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1)将茶叶萎凋;(2)将茶叶进行分级,选出完整的茶叶;(3)提供杀青机,将茶叶放置于该杀青机中并在180℃至200℃的温度下进行杀青;(4)将杀青后的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一次摊晾,持续2小时;(5)提供微波机,并利用微波机对茶叶进行微波脱水;(6)提供揉捻机,将茶叶放置在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持续40分钟;(7)提供理条机,将茶叶放置在该理条机中在80℃至160℃的温度下进行初烘理条,持续20分钟;(8)将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摊晾,持续2小时;(9)将茶叶再放置在步骤(7)中所述的理条机中,并在80℃的温度下进行复烘,持续30分钟;(10)将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三次摊晾,持续5小时至8小时;(11)提供烘笼式提香机,并将茶叶放置于该烘笼式提香机中在80℃的温度下进行提香,持续30分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提供的理条机为八槽理条机,并在每个槽中并排放置三个直径1mm的不锈钢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该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进一步包括在提香之后进行用孔筛挑选及包装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8)及(10)中,将茶叶铺成厚度为5cm的茶叶堆并进行摊晾。

说明书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茶叶工艺流程的,特别是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茶叶属于“茶科”,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茶叶可以以色泽、季节和生长环境进行分类:

以色泽分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

以季节分类分别是: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按生长环境分类分别是:

1、平地茶:平地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面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2、高山茶: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帮有高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欧共体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捍气浓郁且耐冲泡。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具体如下:

1、看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气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肯定也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2、看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

3、闻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4、尝滋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雨花茶属于绿茶的一种。雨花茶的产地在南京城郊,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为了使雨花茶叶达到较高的品质,除茶叶原料本身的因素外,设置一套有效地制备茶叶的工艺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可通过规定的步骤制得高品质的雨花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茶叶萎凋;

(2)将茶叶进行分级,选出完整的茶叶;

(3)提供杀青机,将茶叶放置于该杀青机中并在180℃至200℃的温度下进行杀青;

(4)将杀青后的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一次摊晾,持续2小时;

(5)提供微波机,利用微波机对茶叶进行微波脱水;

(6)提供揉捻机,将茶叶放置在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持续40分钟;

(7)提供理条机,将茶叶放置在该理条机中在80℃至160℃的温度下进行初烘理条,持续20分钟;

(8)将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摊晾,持续2小时;

(9)将茶叶再放置在步骤(7)中所述的理条机中,并在80℃的温度下进行复烘,持续30分钟;

(10)将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三次摊晾,持续5小时至8小时;

(11)提供烘笼式提香机,并将茶叶放置于该烘笼式提香机中在80℃的温度下进行提香,持续30分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尤其是本工艺中将茶叶进行揉捻,挤出茶汁;并在揉捻后进行初烘理条以及复烘理条,使茶汁在两次烘干后覆盖在茶叶表面,不但使茶叶的颜色更加鲜艳,同时在冲泡后可迅速形成茶汤浓度。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所示,本发明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茶叶萎凋。萎凋的目的有:1)散发水分,使茶叶的叶张柔软,细肥,汁浓度增强;2)增强茶叶中酶的活性;3)使茶叶散发青草气味,透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化为暗绿。

(2)将茶叶进行分级,选出完整的茶叶。

(3)提供杀青机,将茶叶放置于该杀青机中并在180℃至200℃的温度下进行杀青。该步骤的杀青对于茶叶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其作用是:1)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茶多酚与酶参与氧化,保持茶叶的品质特征;2)散发青草气,增进香气;3)改变鲜叶化学成份的变化,促进叶质柔软,便于整形成条。杀青要杀匀杀透,鲜叶颜色失去鲜活,手抓茶叶闻一下,有熟板栗香为宜。杀青这道工序对香气、滋味的形成最为关键。杀青后茶叶失水率为30%。

(4)将杀青后的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一次摊晾,持续2小时。因茶叶外表比较薄,失水较快。但茶叶茎梗所含水较难烘干,所以需要把茶叶进行摊凉。把茎梗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到茶叶的表面,使之回潮。便于下一道复烘进行。否则,一次性烘怎么也烘不干。

(5)利用微波机对茶叶进行微波脱水。微波脱水和杀青机、理条机、烘焙机等相比都是使鲜叶逐步失水,可以说都是烘干机;而不同之处在于微波脱水是使茶叶由里向外逐渐失水;而杀青机、理条机、烘焙机是使从外向里逐渐失水。本实施方式中既采用杀青的方法又采用微波脱水的方法,里应外合,能够保证茶叶失水流畅,增加香气和滋味的新鲜度和汤色的明亮度,能保证干茶的保鲜期延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微波机采用1500转/分钟的转速。

(6)提供揉捻机,将茶叶放置在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持续40分钟;揉捻即指通过对茶叶施加压力,使茶团滚动,破坏茶叶表皮和部分叶细胞,挤出茶汁,使茶汁覆盖在茶叶表面,利于冲泡,同时形成茶汤浓度。

(7)提供理条机,将茶叶放置在该理条机中在80℃至160℃的温度下进行初烘理条,持续20分钟,将茶叶烘至8成干。初烘即第一次烘干作业,茶叶在初烘的同时完成理条、整形,形成雨花茶的风格和品质特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理条机为八槽理条机,并在每个槽中并排放置三个直径1mm的不锈钢丝,以使茶叶分隔开而充分受热,杀青后的茶叶具有甘草味。

(8)将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摊晾,持续2小时。

(9)将茶叶再放置在步骤(7)中所述的理条机中,并在80℃的温度下进行复烘,持续30分钟。

(10)将茶叶采用自然摊晾的方法进行第三次摊晾,持续5小时至8小时。

(11)提供烘笼式提香机,并将茶叶放置于该烘笼式提香机中在80℃的温度下进行提香,持续30分钟。提香机有两大作用:提香及烘干走水。提香,因茶叶茎梗中的香气,在之前的工艺流程中,是比较难散发出来的。通过历时30分钟的低温慢烘封闭的过程,才会逐渐散发出来,增加了茶叶的内质香气。同时也完成了再次烘干走水过程。使茶叶含水率控制在5%左右,即九点五成干。便于保鲜,保存。

(12)采用12孔筛对茶叶进行挑选。

(13)将成品茶叶进行包装,以备出货。

本工艺中将茶叶进行揉捻,挤出茶汁;并在揉捻后进行初烘理条以及复烘理条,使茶汁在两次烘干后覆盖在茶叶表面,不但使茶叶的颜色更加鲜艳,同时在冲泡后可迅速形成茶汤浓度。

通过本发明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所制成的雨花茶,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园,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泽墨绿,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亮,叶底嫩匀明亮。茶叶冲泡后,芽芽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清香四溢,齿颊留香,沁人肺腑。能够达到同类产品中的高品质等级。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制备雨花茶的工艺流程,包括萎凋、分级、杀青、摊晾、微波脱水、揉捻、初烘理条、第二次摊晾、复烘、三次摊晾、提香等步骤;尤其是本工艺中将茶叶进行揉捻,挤出茶汁;并在揉捻后进行初烘理条以及复烘理条,使茶汁在两次烘干后覆盖在茶叶表面,不但使茶叶的颜色更加鲜艳,同时在冲泡后可迅速形成茶汤浓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