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06902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73952.5

申请日:

2009.03.19

公开号:

CN101836954A

公开日:

2010.09.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9/10申请日:2009031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9/10; A61K31/047; A61K47/44; A61P39/06; A61P27/02

主分类号:

A61K9/10

申请人: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李宁; 刘刚叁; 贺建功; 张雪霞; 任风芝; 陈书红; 李丽红; 王秀捧; 张金娟; 张丽; 于兰

地址:

050015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3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叶黄素与植物油在一定温度下混和,通过高压均质机,使叶黄素以微米级的微粒悬浮于植物油中,经过减压脱气,分装至包装内,避光密封贮存。该方法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常规储存条件下叶黄素的有效期大于2年。该方法简便,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叶黄素粉末与植物油在40-65℃下混合,植物油加入量为叶黄素粉末重量的4-10倍; (2)将搅拌均匀的液体通过10-100Mpa高压均质机均质,至叶黄素粒径为0.1-5微米; (3)经均质后的油混悬液转移至真空贮罐,减压脱气10-60分钟,罐内压力为-0.095~-0.099Mpa; (4)将油混悬液分装至包装容器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叶黄素粉末中叶黄素的含量大于6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叶黄素粉末中叶黄素的含量大于8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植物油为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大豆油或小麦胚芽油。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包装容器为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包装桶、包装袋。

说明书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类胡萝卜素原料制剂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之一,主要存在于万寿菊、甘蓝、菠菜等植物和人体的血浆、器官中。类胡萝卜素是国际公认的、具有抗病生理功能的天然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单线态氧的有效淬灭剂,能消除羟自由基;是脂类过氧化反应的断链抗氧剂。在细胞和细胞膜中,和脂类结合而有效抑制脂质的氧化。对于人体疾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叶黄素类除了具有类胡萝卜素同样的生理活性外,尚具有独特的护眼功能。

    叶黄素作为一种具有双重功效(增色和营养)的食品、医药添加剂,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加工和保健药品中将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叶黄素比使用合成色素有很多优点:它对人体使用安全、无毒、无害,属于绿色环保产品。且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叶黄素由于其抗氧化的特性,和作为天然色素共同具有的缺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经实验测定,暴露在空气中7天15℃避光处中放置即可降解30%,需要充氮气或真空包装,包装打开后需立即使用,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叶黄素混悬于植物油中,由于植物油对空气的阻隔作用,叶黄素与空气接触面积很小,不易发生氧化,经实验测定15℃储存于避光密闭容器中,2年仅降解小于2%,而且由于叶黄素的油溶特性,叶黄素混悬于油中更利于人体吸收。

    因此,叶黄素油混悬液具有稳定性高、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但是,在产品中多需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来保证产品的均一和稳定。例如,美国专利US5382714(1995.1.17)说明了一种叶黄素的纯化和油混悬液制备方法,其在油混悬液的制备中采用超声的方式将叶黄素分散到橄榄油中,需加入乙醇和吐温80来达到稳定分散,且叶黄素含量低于10%,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溶血作用,在应用范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乙醇的加入也限制了它的应用,不适宜对乙醇敏感的人群。

    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种稳定的、高含量的、不加入添加剂的叶黄素油混悬液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成功地开发了一种生产工艺简便,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不含表面活性剂、其他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安全、稳定的高含量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得产品可应用于食品或软胶囊生产,叶黄素含量可达20%以上,玉米黄质含量大于0.8%。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1、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叶黄素粉末与温度40-65℃的植物油混合,植物油加入量为叶黄素粉末重量的4-10倍;

    (2)将搅拌均匀的混悬液体通过10-100Mpa高压均质机均质,均质后叶黄素粒径在0.1-5微米;

    (3)经均质后的油混悬液转移至真空贮罐,减压脱气10-60分钟,罐内压力为-0.095~-0.099Mpa;

    (4)将油混悬液灌装至包装容器中。

    2、根据项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叶黄素粉末中叶黄素的含量大于60%,优选叶黄素含量大于85%的叶黄素粉末。

    3、根据项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大豆油或小麦胚芽油。

    4、根据项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包装容器为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包装桶、包装袋。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1.工艺简单,直接经混合、均质即可得到微米级的叶黄素油混悬液;2.不含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抗氧化剂,应用更安全,使用范围广。3.生物利用度高,易于吸收。4.叶黄素含量高,含量可大于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阐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叶黄素粉末:华北制药(河北)神草有限公司。

    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市售。

    实施例1

    5.01kg叶黄素粉末(叶黄素含量91.52%,玉米黄质含量6.35%)缓慢加入至16.2kg玉米油中,加入过程中,油温控制在65℃,搅拌均匀,将混悬液体通过高压均质机(GYJZ-40,常州市食品机械厂),设定压力40Mpa,测定均质后叶黄素粒径为0.5-2.5微米,均质后液体转移至真空贮罐,开启真空,使罐内压力为-0.098Mpa,持续30分钟,得到叶黄素油混悬液20.89kg,进行含量测定(美国药典31版叶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叶黄素油混悬液中叶黄素含量21.58%,玉米黄质含量1.51%,灌装至食品级铝桶中,密封存放,产品收率98.32%。该产品在室温放置2年后,测得叶黄素含量20.81%,玉米黄质含量1.35%。

    实施例2

    2.1kg叶黄素粉末(叶黄素含量86.17%,玉米黄质含量5.9%)缓慢加入至6.50kg葵花籽油中,加入过程中,油温控制在55℃,搅拌均匀,将混悬液体通过高压均质机(GYJZ-40,常州市食品机械厂),设定压力40Mpa,测定均质后叶黄素粒径为0.7-3微米,均质后液体转移至真空贮罐,开启真空,使罐内压力为-0.099Mpa,持续15分钟,液体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叶黄素油混悬液8.36kg,进行含量测定(美国药典31版叶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叶黄素油混悬液中叶黄素含量21.06%,玉米黄质含量1.46%,灌装至食品级塑料桶中,密封存放,产品收率92.17%。该产品在室温放置2年后,测得叶黄素含量20.53%,玉米黄质含量1.29%。

    实施例3

    10.06kg叶黄素粉末(叶黄素含量90.92%,玉米黄质含量6.22%)缓慢加入至65.0kg小麦胚芽油中,加入过程中,油温控制在40℃,搅拌均匀,将混悬液体通过高压均质机(GYJZ-40,常州市食品机械厂),设定压力35Mpa,测定均质后叶黄素粒径为0.5-3微米,均质后液体转移至真空贮罐,开启真空,使罐内压力为-0.098Mpa,持续30分钟,液体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叶黄素油混悬液74.51kg,进行含量测定(美国药典31版叶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叶黄素油混悬液中叶黄素含量10.63%,玉米黄质含量0.73%,灌装至食品级塑料桶中,密封存放,产品收率99.13%。该产品在室温放置2年后,测得叶黄素含量10.57%,玉米黄质含量0.71%。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叶黄素与植物油在一定温度下混和,通过高压均质机,使叶黄素以微米级的微粒悬浮于植物油中,经过减压脱气,分装至包装内,避光密封贮存。该方法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常规储存条件下叶黄素的有效期大于2年。该方法简便,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