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SUB2/SUB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18932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62474.X

申请日:

2011.09.07

公开号:

CN102337874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B 43/22申请公布日:20120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3/22申请日:20110907|||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3/22

主分类号:

E21B43/22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发明人:

陈馥; 贺杰; 郭平; 焦松杰; 钟诚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都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藏CO2混相驱油的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它克服了CO2与地层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高,不能实现CO2混相驱的不足。其技术方案是:先向油井中注入表面活性剂段塞,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原油后,将地层原油的粘度降低到CO2混相驱的粘度范围;然后在压力为18.00~23.00MPa下注入CO2段塞,由于先注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CO2中,当注入CO2后,表面活性剂能很快降低气相与油相间的界面张力,从而降低CO2与原油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使其很快达到混相,实现混相驱油。本发明具有降粘,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双重特点;表面活性剂用量少,成本低;原油的采收率比在同等压力下纯CO2驱替的采收率高5~1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 CO2 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其特征是 : 在混相驱油时, 先向油井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段塞, 表面活性剂注入量按在 CO2 注入压力下表面活性剂 在 CO2 中的质量百分比计算, 为 0.1~0.3%, 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原油后, 将地层原油的粘度 由 19.0~21.0mPa·s 降低到 8.0~10.0mPa·s, 即适合 CO2 混相驱的粘度范围 ; 然后在压力为 18.00~23.00MPa 下注入 CO2 段塞, CO2 的注入量为细管中填沙孔隙体积的 1.2 倍 ; 由于上述 注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 CO2 中, 注入 CO2 后, 表面活性剂使气相和油相之间的 界面张力降低, 从而降低了 CO2 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 压力为 20.40~21.40MPa, 使 CO2 与原油很快达到混相, 进而实现混相驱, 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5~14%。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降低 CO2 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其特征是 : 所述油溶性 表面活性剂是用柠檬酸正丁酯、 或柠檬酸正辛酯、 或柠檬酸异丁酯、 或柠檬酸异丙酯、 或柠 檬酸异戊酯的一种。
3: 00MPa 下注入 CO2 段塞, CO2 的注入量为细管中填沙孔隙体积的 1.2 倍 ; 由于上述 注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 CO2 中, 注入 CO2 后, 表面活性剂使气相和油相之间的 界面张力降低, 从而降低了 CO2 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 压力为 20.40~21.40MPa, 使 CO2 与原油很快达到混相, 进而实现混相驱, 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5~14%。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降低 CO2 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其特征是 : 所述油溶性 表面活性剂是用柠檬酸正丁酯、 或柠檬酸正辛酯、 或柠檬酸异丁酯、 或柠檬酸异丙酯、 或柠 檬酸异戊酯的一种。

说明书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 CO2 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油藏 CO2 混相驱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中的降低 CO2 与 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属于油藏 CO2 混相驱的新技术。背景技术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在我国陆上发现并探明的低渗透油藏 石油地质储量约 50×108t, 占我国石油地质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据估计, 渗透率低于 -3 2 50×10 μm 的非稠油低渗透未动用储量占全国未动用总储量的 40% 以上。面对经济的飞 速发展, 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当前国内石油后背储量又比较紧张的局势, 开 发和利用低渗透油藏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其它三次采油措施如聚合物驱、 热采等不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目前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方法有 : 水力压裂、 早期注水、 气驱。 由于低渗透油藏主要为砂岩储集体, 受成 岩作用的影响, 孔喉细小, 束缚水饱和度较高, 非均质性严重, 多发育裂缝, 具有双重介质的 特点。在开发过程中, 油层压力下降快, 部分天然裂缝容易闭合, 从而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 透率下降, 油井的产油指数和产液指数下降。 即使使地层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 闭合的 裂缝也难于重新开启, 渗透率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因此注水压力传导缓慢, 油井难以 收效, 开发效果相对较差,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提高采收率方法中的气驱技术, 由于气体容易渗流, 合理的注入量, 加上注气过程 中油的粘度降低、 体积膨胀和低渗透油藏不易早期气窜的特点, 成为目前开发低渗透油藏 最合适的方法。 特别是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 凝析油气藏和陡构造油藏, 气驱的确能够 取得很好的效果。 气驱可分为非混相驱和混相驱, 以混相驱效果最好, 理论上混相驱的驱油 效率能够达到 100%。在混相驱技术中又以 CO2 混相驱的采油效果最突出, 最具吸引力, 它可 以使最终采收率达到 90% 以上。
     要实现 CO2 混相驱,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施工压力或地层压力大于或等于 CO2 与地层 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 然而, 根据目前对我国低渗透油藏原油与 CO2 最小混相压力测试结果 显示, 我国绝大部分油藏由于原油粘度较高, 不能实现 CO2 混相驱。虽然在注入 CO2 中加入 部分液化石油汽能提高 CO2 与地层原油的混相能力, 但成本高, 用量大, 无法大面积推广, 而 国外目前注 CO2 主要是混相驱。 因此, 研究降低 CO2 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技术对开发低渗 透油藏, 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以及对注 CO2 混相驱技术的推广有着非凡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 为了克服 CO2 与地层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高, 不能够实现 CO2 混相驱的不足, 为使 CO2 与地层原油在较低的压力下实现混相, 特提供一种用于混相驱 降低 CO2 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 CO2 与原 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其特征是 : 在混相驱油过程中, 先向油井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段塞, 表面活性剂注入量按在 CO2 注入压力下表面活性剂在 CO2 中的质量百分比计算, 为 0.1~0.3%, 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原油之后, 将地层原油的粘度由 19.0~21.0mPa·s 降 低到 8.0~10.0mPa·s, 即适合 CO2 混相驱的粘度范围 ; 然后在压力为 18.00~23.00MPa 下 注入 CO2 段塞, CO2 的注入量为细管中填砂孔隙体积的 1.2 倍 ; 由于上述注入的油溶性表 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 CO2 中, 注入 CO2 后表面活性剂使气相与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 降低, 从而降低了 CO2 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0.40~21.40MPa, 使 CO2 与原油很快达到混相, 进而实现混相驱, 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5~14%。
     表面活性剂段塞的大小按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 CO2 中的质量百分比来计算, 表面 活性剂的加入量为原油量的 0.1~0.3%, 其降粘率可达 50% 以上 ; CO2 的注入量为细管中填沙 空隙体积的 1.2 倍。所用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 CO2 中的溶解度具有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为柠檬酸正丁酯、 或柠檬酸正辛酯、 或柠檬酸异 丁酯、 或柠檬酸异丙酯、 或柠檬酸异戊酯的一种。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 (1) 注入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既能够降低原油粘度, 对于高含蜡原油降粘率可达 50% 以上, 又能够降低 CO2 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进而降低 CO2 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 具有降粘, 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双重特点 ; (2) 本发明具有表 面活性剂用量少, 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简单易得的特点, 相对于使用液化石油气降低 CO2 与 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来说, 成本低, 具有推广的价值 ; (3) 利用本发明方法, 在 CO2 驱替 过程中, 即使驱替压力不能满足混相驱要求, 原油的采收率依然比在同等压力条件的纯 CO2 驱替的采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更好的展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所述方法作进一步说明。本实验过程所采用的粘度计为 Cannon-Fenske 粘度计, 粘 度计的毛细管内径为 1.0mm, 粘度计常数为 0.1。细管实验装置按照石油行业标准 “SY/T 6573-2003” 进行配置。实验用细管的基本参数见表 1。
     表 1 细管基本参数本实验所采用的粘度计算公式为 : 粘度 = 粘度计常数 × 样品流动时间 本实验所采用的降粘率计算公式为 : 降粘率 =( 稠油样品粘度-加表面活性剂后稠油粘度 )/ 稠油样品粘度 ×100%。
     实施例 1 取 50℃粘度为 20.9mPa· s 的高含蜡原油 50g, 向其中加入 0.3% 的柠檬酸异戊酯, 充分 搅拌混合, 测定其 50℃时的粘度为 9.3mPa·s, 降粘率为 55.5%。说明柠檬酸异戊酯对高含蜡原油具有很好的降粘效果。
     按照石油行业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 先在温度为 85 ℃, 压力为 22.64MPa 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 CO2 驱替实验, 测得其采收率为 76.90% ; 然 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 ; 再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1” 所规定步骤, 用该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 ; 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 85 ℃的 0.3%( 按表面活 性剂在超临界 CO2 中的质量浓度计算, 22.64MPa 下 CO2 的总注入体积为 1.2 孔隙体积, 3 即 114.274cm ) 的 柠 檬 酸 异 戊 酯 以 22.64MPa 的 压 力 注 入 细 管 中, 最后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2” 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以 22.64MPa 的压力注入 CO2 进行驱替实验, 测得原油采收率为 90.03%, 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 CO2 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 13.13%。说 明本发明方法能够明显提高 CO2 驱原油采收率。
     在温度为 85 ℃的条件下, 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 要求, 先测得纯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7.48MPa ; 再同样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在温度为 85℃以及柠檬酸异戊酯段塞的大小为 0.3% 的条件下, 测得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0.91MPa。说明本发明方法能够 有效降低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
     实施例 2 取 50℃粘度为 20.6mPa· s 的高含蜡原油 50g, 向其中加入 0.3% 的柠檬酸异戊酯, 充分 搅拌混合, 测定其 50℃时的粘度为 8.8mPa·s, 降粘率为 57.28%。
     按照石油行业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 先在温度为 85℃, 压 力为 18MPa 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 CO2 驱替实验, 测得其采收率为 66.60% ; 然后将细 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 ; 再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1” 所规定步 骤, 用同样的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 ; 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 85℃的 0.3%( 按表面活性剂在 超临界 CO2 中的质量浓度计算, 18MPa 下 CO2 的总注入体积为 1.2 孔隙体积, 即 114.274cm3) 的柠檬酸异戊酯以 18MPa 的压力注入细管中, 最后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2” 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以 18MPa 的压力注入 CO2 进行驱替实验, 测得原油采收率为 71.65%, 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 CO2 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 5.05%。
     在温度为 85 ℃的条件下, 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 要求, 先测得纯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8.32MPa ; 再同样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在温度为 85℃以及柠檬酸异戊酯段塞的大小为 0.3% 的条件下, 测得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1.36MPa。
     实施例 3 实施例 1 相同的原油 50g, 向其中加入 0.2% 的柠檬酸异丁酯, 充分搅拌混合, 测定其 50℃时的粘度为 8.6mPa· s, 降粘率为 58.9%。说明柠檬酸异丁酯对高含蜡原油具有很好的 降粘效果。
     按照石油行业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 先在温度为 85 ℃, 压力为 22.64MPa 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 CO2 驱替实验, 测得其采收率为 76.90% ; 然 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 ; 再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1” 所规定步骤, 用该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 ; 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 85 ℃的 0.2%( 按表面活 性剂在超临界 CO2 中的质量浓度计算, 22.64MPa 下 CO2 的总注入体积为 1.2 孔隙体积,即 114.274cm3) 的 柠 檬 酸 异 丁 酯 以 22.64MPa 的 压 力 注 入 细 管 中, 最后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2” 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以 22.64MPa 的压力注入 CO2 进行驱替实验, 测得原油采收率为 90.99%, 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 CO2 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 14.09%。
     在温度为 85 ℃的条件下, 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 要求, 先测得纯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7.48MPa ; 再同样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在温度为 85℃以及柠檬酸异丁酯段塞的大小为 0.2% 的条件下, 测得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0.47MPa。
     实施例 4 取 50℃粘度为 19.2mPa· s 的高含蜡原油 50g, 向其中加入 0.3% 的柠檬酸异丙酯, 充分 搅拌混合, 测定其 50℃时的粘度为 9.4mPa·s, 降粘率为 48.9%。
     按照石油行业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 先在温度为 85 ℃, 压力为 22.64MPa 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 CO2 驱替实验, 测得其采收率为 78.65% ; 然 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 ; 再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1” 所规定步骤, 用该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 ; 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 85 ℃的 0.3%( 按表面活 性剂在超临界 CO2 中的质量浓度计算, 22.64MPa 下 CO2 的总注入体积为 1.2 孔隙体积, 3 即 114.274cm ) 的 柠 檬 酸 异 丙 酯 以 22.64MPa 的 压 力 注 入 细 管 中, 最后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 “7.2” 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以 22.64MPa 的压力注入 CO2 进行驱替实验, 测得原油采收率为 90.41%, 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 CO2 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 11.76%。
     在温度为 85 ℃的条件下, 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 要求, 先测得纯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8.31MPa ; 再同样按照标准 “SY/T 6573-2003” 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在温度为 85℃以及柠檬酸异丙酯段塞的大小为 0.3% 的条件下, 测得 CO2 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21.04MPa。6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SUB2/SUB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SUB2/SUB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SUB2/SUB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SUB2/SUB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SUB2/SUB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7874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7874ACN102337874A21申请号201110262474X22申请日20110907E21B43/2220060171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都8号72发明人陈馥贺杰郭平焦松杰钟诚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藏CO2混相驱油的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它克服了CO2与地层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高,不能实现CO2混相驱的不足。其技术方案是先向油井中注入表面活性剂段塞,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原油后,将地。

2、层原油的粘度降低到CO2混相驱的粘度范围;然后在压力为18002300MPA下注入CO2段塞,由于先注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CO2中,当注入CO2后,表面活性剂能很快降低气相与油相间的界面张力,从而降低CO2与原油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使其很快达到混相,实现混相驱油。本发明具有降粘,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双重特点;表面活性剂用量少,成本低;原油的采收率比在同等压力下纯CO2驱替的采收率高514。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CN102337887A1/1页21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混相驱油时,先向油。

3、井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段塞,表面活性剂注入量按在CO2注入压力下表面活性剂在CO2中的质量百分比计算,为0103,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原油后,将地层原油的粘度由190210MPAS降低到80100MPAS,即适合CO2混相驱的粘度范围;然后在压力为18002300MPA下注入CO2段塞,CO2的注入量为细管中填沙孔隙体积的12倍;由于上述注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CO2中,注入CO2后,表面活性剂使气相和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从而降低了CO2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402140MPA,使CO2与原油很快达到混相,进而实现混相驱,能提高原油采收率51。

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是用柠檬酸正丁酯、或柠檬酸正辛酯、或柠檬酸异丁酯、或柠檬酸异丙酯、或柠檬酸异戊酯的一种。权利要求书CN102337874ACN102337887A1/4页3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油藏CO2混相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中的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属于油藏CO2混相驱的新技术。背景技术0002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在我国陆上发现并探明的低渗透油藏石油地质储量约50108T,占我国石油地质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据估计,渗透率。

5、低于50103M2的非稠油低渗透未动用储量占全国未动用总储量的40以上。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前国内石油后背储量又比较紧张的局势,开发和利用低渗透油藏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0003由于其它三次采油措施如聚合物驱、热采等不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目前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方法有水力压裂、早期注水、气驱。由于低渗透油藏主要为砂岩储集体,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孔喉细小,束缚水饱和度较高,非均质性严重,多发育裂缝,具有双重介质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油层压力下降快,部分天然裂缝容易闭合,从而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油井的产油指数和产液指数下降。即使使地层压力。

6、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闭合的裂缝也难于重新开启,渗透率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注水压力传导缓慢,油井难以收效,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受到一定的限制。0004提高采收率方法中的气驱技术,由于气体容易渗流,合理的注入量,加上注气过程中油的粘度降低、体积膨胀和低渗透油藏不易早期气窜的特点,成为目前开发低渗透油藏最合适的方法。特别是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凝析油气藏和陡构造油藏,气驱的确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气驱可分为非混相驱和混相驱,以混相驱效果最好,理论上混相驱的驱油效率能够达到100。在混相驱技术中又以CO2混相驱的采油效果最突出,最具吸引力,它可以使最终采收率达到90以上。00。

7、05要实现CO2混相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施工压力或地层压力大于或等于CO2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然而,根据目前对我国低渗透油藏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油藏由于原油粘度较高,不能实现CO2混相驱。虽然在注入CO2中加入部分液化石油汽能提高CO2与地层原油的混相能力,但成本高,用量大,无法大面积推广,而国外目前注CO2主要是混相驱。因此,研究降低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技术对开发低渗透油藏,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以及对注CO2混相驱技术的推广有着非凡的意义。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CO2与地层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高,不能够实现CO2混相驱的不足。

8、,为使CO2与地层原油在较低的压力下实现混相,特提供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混相驱油过程中,先向油井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说明书CN102337874ACN102337887A2/4页4剂段塞,表面活性剂注入量按在CO2注入压力下表面活性剂在CO2中的质量百分比计算,为0103,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原油之后,将地层原油的粘度由190210MPAS降低到80100MPAS,即适合CO2混相驱的粘度范围;然后在压力为18002300MPA下注入CO2段塞,CO2的注入。

9、量为细管中填砂孔隙体积的12倍;由于上述注入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在超临界CO2中,注入CO2后表面活性剂使气相与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从而降低了CO2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402140MPA,使CO2与原油很快达到混相,进而实现混相驱,能提高原油采收率514。0008表面活性剂段塞的大小按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2中的质量百分比来计算,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原油量的0103,其降粘率可达50以上;CO2的注入量为细管中填沙空隙体积的12倍。所用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具有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特点。0009本发明所述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为柠。

10、檬酸正丁酯、或柠檬酸正辛酯、或柠檬酸异丁酯、或柠檬酸异丙酯、或柠檬酸异戊酯的一种。0010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注入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既能够降低原油粘度,对于高含蜡原油降粘率可达50以上,又能够降低CO2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进而降低CO2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具有降粘,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双重特点;2本发明具有表面活性剂用量少,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简单易得的特点,相对于使用液化石油气降低CO2与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来说,成本低,具有推广的价值;3利用本发明方法,在CO2驱替过程中,即使驱替压力不能满足混相驱要求,原油的采收率依然比在同等压力条件的纯CO2驱替的采收率高。具体实施方式001。

11、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更好的展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法作进一步说明。本实验过程所采用的粘度计为CANNONFENSKE粘度计,粘度计的毛细管内径为10MM,粘度计常数为01。细管实验装置按照石油行业标准“SY/T65732003”进行配置。实验用细管的基本参数见表1。0012表1细管基本参数本实验所采用的粘度计算公式为粘度粘度计常数样品流动时间本实验所采用的降粘率计算公式为降粘率稠油样品粘度加表面活性剂后稠油粘度/稠油样品粘度100。0013实施例1取50粘度为209MPAS的高含蜡原油50G,向其中加入03的柠檬酸异戊酯,充分搅拌混合,测定其50时的粘度为93M。

12、PAS,降粘率为555。说明柠檬酸异戊酯对高含说明书CN102337874ACN102337887A3/4页5蜡原油具有很好的降粘效果。0014按照石油行业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先在温度为85,压力为2264MPA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CO2驱替实验,测得其采收率为7690;然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再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1”所规定步骤,用该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85的03按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2中的质量浓度计算,2264MPA下CO2的总注入体积为12孔隙体积,即114274CM3的柠檬酸异戊酯以2。

13、264MPA的压力注入细管中,最后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2”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以2264MPA的压力注入CO2进行驱替实验,测得原油采收率为9003,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CO2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1313。说明本发明方法能够明显提高CO2驱原油采收率。0015在温度为85的条件下,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先测得纯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748MPA;再同样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在温度为85以及柠檬酸异戊酯段塞的大小为03的条件下,测得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91MP。

14、A。说明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降低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0016实施例2取50粘度为206MPAS的高含蜡原油50G,向其中加入03的柠檬酸异戊酯,充分搅拌混合,测定其50时的粘度为88MPAS,降粘率为5728。0017按照石油行业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先在温度为85,压力为18MPA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CO2驱替实验,测得其采收率为6660;然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再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1”所规定步骤,用同样的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85的03按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2中的质量浓度计算,1。

15、8MPA下CO2的总注入体积为12孔隙体积,即114274CM3的柠檬酸异戊酯以18MPA的压力注入细管中,最后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2”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以18MPA的压力注入CO2进行驱替实验,测得原油采收率为7165,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CO2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505。0018在温度为85的条件下,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先测得纯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832MPA;再同样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在温度为85以及柠檬酸异戊酯段塞的大小为03的条件下,测得CO2与该原油之间的。

16、最小混相压力为2136MPA。0019实施例3实施例1相同的原油50G,向其中加入02的柠檬酸异丁酯,充分搅拌混合,测定其50时的粘度为86MPAS,降粘率为589。说明柠檬酸异丁酯对高含蜡原油具有很好的降粘效果。0020按照石油行业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先在温度为85,压力为2264MPA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CO2驱替实验,测得其采收率为7690;然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再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1”所规定步骤,用该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85的02按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2中的质量浓度计算,2264M。

17、PA下CO2的总注入体积为12孔隙体积,说明书CN102337874ACN102337887A4/4页6即114274CM3的柠檬酸异丁酯以2264MPA的压力注入细管中,最后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2”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以2264MPA的压力注入CO2进行驱替实验,测得原油采收率为9099,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CO2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1409。0021在温度为85的条件下,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先测得纯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748MPA;再同样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在温度为。

18、85以及柠檬酸异丁酯段塞的大小为02的条件下,测得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47MPA。0022实施例4取50粘度为192MPAS的高含蜡原油50G,向其中加入03的柠檬酸异丙酯,充分搅拌混合,测定其50时的粘度为94MPAS,降粘率为489。0023按照石油行业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先在温度为85,压力为2264MPA的条件下对该原油样品进行纯CO2驱替实验,测得其采收率为7865;然后将细管按照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步骤清洗干净;再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1”所规定步骤,用该原油样品将细管饱和;饱和之后将已经恒温到85的03按表面活性剂。

19、在超临界CO2中的质量浓度计算,2264MPA下CO2的总注入体积为12孔隙体积,即114274CM3的柠檬酸异丙酯以2264MPA的压力注入细管中,最后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72”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以2264MPA的压力注入CO2进行驱替实验,测得原油采收率为9041,比在同等温度压力下用纯CO2驱替的原油采收率高1176。0024在温度为85的条件下,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先测得纯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831MPA;再同样按照标准“SY/T65732003”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在温度为85以及柠檬酸异丙酯段塞的大小为03的条件下,测得CO2与该原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104MPA。说明书CN10233787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