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11524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2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5237.2

申请日:

2004.09.13

公开号:

CN1616471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F15/00; C07D213/78; H05B33/14

主分类号:

C07F15/00; C07D213/78; H05B33/14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盈如; 柯崇文

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张平元;赵仁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化学式(I),其中M为过渡金属;每个A1和A2独立地为单齿配体,或者A1和A2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当X为O时,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N,CF3,C1-20烷氧基,或NRR’;当X为S或NR时,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其中R,R’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1-20烷基,或C5-7芳香基;m为M的价数;n为1,2,或3。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化学式(I)

其中
M为过渡金属;
每个A1和A2独立地为单齿配体,或者A1和A2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
X为O时,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N,CF3,C1-20烷氧基,或NRR’;
X为S或NR时,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
其中R,R’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1-20烷基,或C5-7芳香基;
m为M的价数;
n为1,2,或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中M为Ir,Pt,Os,Re,Ru,或Rh。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中A1和A2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中A1和A2形成的二齿配位体为2-(4,6-二氟苯基)吡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中X为O时,R1、R2、R3、R4其中之一为CN。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中X为苯酰胺基。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中R1,R2,R3,R4其中之一为C1-20烷基。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为以下化学式之一:

化合物1                化合物2。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会发光。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发磷光。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发蓝色磷光。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其具有空穴传输性质。

13.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包括一对电极,以及在该对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介质层,
其中该有机发光介质层包括金属络合物,具有化学式(I):

其中
M为过渡金属;
每个A1和A2独立地为单齿配体,或者A1和A2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
X为O时,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N,CF3,C1-20烷氧基,或NRR’;
X为S或NR时,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
其中R,R’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1-20烷基,或C5-7芳香基;
m为M的价数;
n为1,2,或3。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有机发光介质层包括发光层,且该发光层包括化学式(I)所示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有机发光介质层包括空穴传输层,且该空穴传输层包括化学式(I)所示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有机发光介质层包括电子传输层,且该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学式(I)所示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说明书

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 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金属络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金属络合物,其可作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层。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亦称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以有机层作为主动层之一种发光二极管(LED)。由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低电压操作、高亮度、重量轻、广视角、以及高对比值等优点,近年来已渐渐使用于平面面板显示器(flatpanel display)上。
一般而言,OLED包括一对电极,以及在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发光是导因于以下的现象。当电场施于两电极时,阴极射出电子到发光层,阳极射出空穴到发光层。当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内结合时,会产生激子(excitons)。电子和空穴的再结合就伴随着发光。
依据空穴和电子的自旋态(spin state),由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而产生的激子可具有三重(triplet)或单一(singlet)的自旋态。由单一激子(singletexciton)所产生的发光为荧光(fluorescence),而由三重激子(triplet exciton)所产生的发光为磷光(phosphorescence)。磷光的发光效率是荧光的三倍。因此,发展高效率的磷光材料以增进OLED的发光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即为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磷光性质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金属络合物发蓝光或蓝色磷光。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金属络合物可具有空穴传输性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包括本发明的有机金属络合物。本发明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可作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发光层。
为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化学式(I):

其中
M为过渡金属;
每个A1和A2独立地为单齿配体,或者A1和A2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
当X为O时,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N,CF3,C1-20烷氧基,或NRR’;
当X为S或NR时,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
其中R,R’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1-20烷基,或C5-7芳香基;
m为M的价数;
n为1,2,或3。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一对电极,以及在此对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介质层,此有机发光介质层包括化学式(I)所示的有机金属络合物。此有机发光介质层可包括发光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上述发光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可包括化学式(I)所示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显示化合物1、2与FIrpic的荧光光谱比较图。
图2显示化合物1、2与FIrpic的CIE色坐标图。
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系针对吡啶甲酸(picolinic acid)结构作修饰,发现可以得到放光偏向更纯的蓝光的化合物。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化学式(I)

在化学式(I)中,M为过渡金属,最好是d6或d8族金属。例如,M可为Ir,Pt,Os,Re,Ru,或Rh,最好是Ir。
A1和A2可独立地为单齿配体(monodentate ligand)。包括许多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单齿配体。代表性例子包括F,Cl,Br,I,CO,CN,CN(R11),SR11,SCN,OCN,P(R11)3,P(OR11)3,N(R11)3,NO,以及N3,其中R11为烷基。此外,适合的单齿配体可为含氮的杂环,例如吡啶(pyridine),咪唑(imidazole),吡咯烷(pyrrolidine),哌啶(piperidine),吗啉(morpholine),嘧啶(pyrimidine),吡嗪(pyrazine),哒嗪(pyridazine),吡咯(pyrrole),1,3,4-三唑(1,3,4-triazole),四唑(tetrazole),异噁唑(isoxazole),噻唑(thiazole),上述的衍生物及其类似物。
或者,A1和A2可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bidentate ligand)。包括许多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二齿配位体。适合的二齿配位体包括乙酰丙酮(acetylacetonate,简称acac),吡啶甲酸(picolinate,简称pic),六氟乙酰丙酮(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ate),氨基酸(amino acids),亚氨基丙酮(iminoacetonate),联苯(biphenyl),联二吡啶(bipyridyl),苯基吡啶基(phenylpyridyl),2-(1-萘基)苯并噁唑[2-(1-naphthyl)benzoxazole],2-苯基苯并噁唑(2-phenylbenzoxazole),2-苯基苯并噻唑(2-phenylbenzothiazole),噻吩基吡啶(thienylpyridine),苯基吡啶(phenylpyridine),苯并噻吩基吡啶(benzothienylpyridine),3-甲氧基-2-苯基吡啶(3-methoxy-2-phenylpyridine),甲苯基吡啶(tolylpyridine),乙烯基吡啶(vinylpyridines),芳香基喹啉(arylquinolines),吡啶基萘(pyridylnaphthalenes),吡啶基吡咯(pyridylpyrroles),吡啶基咪唑(pyridylimidazoles),2-(4,6-二氟苯基)吡啶(2-(4,6-difluorophenyl)pyridine),上述的衍生物及其类似物。以2-(4,6-二氟苯基)吡啶为佳。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上述R,R’可相同或不同,且为C1-20烷基,或C5-7芳香基。
当X为O时,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N,CF3,C1-20烷氧基,或NRR’;当X为S或NR时,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
m为M的价数。
n为1,2,或3。
以下藉由数个实施例以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特征及优点,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应以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以下的实施例系制备化合物1与2,其化学结构如下:

化合物1                    化合物2
实施例1:化合物1:铱(III)双[2-(4,6-二氟苯基)吡啶](4-氰-2-吡啶甲酸)(Iridium(III)bis[2-(4,6-difluorophenyl)pyridine](4-cyano-2-picolinate)的合成
步骤1:
将4-氰基吡啶(4-cyanopyridine)(1.00g,9.61mmol)置入干燥过的50毫升双颈瓶,溶于25毫升的四氢叶酸盐(Tetrahydrofuran,简称THF)溶剂后,加入碳酸二乙酯(diethyl carbonate)(1.48g,12.53mmol),降温至-78℃后缓慢滴入叔丁基锂(tert-butyl lithium)(6.2ml,10.54mmol,溶于戊烷的1.7M溶液),回温反应8小时后以水终止反应,以10%的HCl调pH值至弱酸性,用乙酸乙酯与水萃取后,有机层除水抽干以管柱层析纯化即得4-氰基-2-吡啶甲酸(4-cyano-2-picolinic acid),产率15%。反应过程如下反应式:式:
步骤2:
将二氯桥二元体(dichloro bridged dimmer):[铱氯(2-(4,6-二氟苯基)吡啶)2]2([IrCl(2-(4,6-difluorophenyl)pyridine)2]2)(1.00g,0.82mmol)与4-氰基-2-吡啶甲酸(4-cyano-2-picolinic acid)(0.32g,2.16mmol)及Na2CO3(0.96g,9.06mmol)置入反应瓶中,以20毫升的乙二醇乙醚为溶剂,回流反应24小时。以水析出沉淀物,并以水及正己烷润洗多次,抽干即得化合物1,产率15%。
反应过程如下反应式:

实施例2:化合物2:铱(III)双[2-(4,6-二氟苯基)吡啶](3-甲基-吡啶-2-羧酸苯酰胺)(Iridium(III)bis[2-(4,6-difluorophenyl)pyridine](3-methyl-pyridine-2-carboxylic acid phenylamide)的合成
步骤1:
将3-甲基-2-吡啶甲酸(3-Methyl-2-picolinic acid)(1.00g,7.29mmol)置入50毫升双颈瓶,溶于25毫升的二氯甲烷后,加入亚硫酰氯(thionyl chloride)(0.87g,7.31mmol),室温反应6小时后加入苯胺(aniline)(1.36g,14.60mmol),室温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以水及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干燥以管柱层析纯化即得,产率30%。反应过程如以下反应式:

步骤2:
将二氯桥二元体(dichloro bridged dimmer):[铱氯(2-(4,6-二氟苯基)吡啶)2]2[IrCl(2-(4,6-difluorophenyl)pyridine)2]2(1.00g,0.82mmol)与3-甲基-吡啶-2-羧酸苯酰胺(3-Methyl-pyridine-2-carboxylic acid phenylamide)(0.45g,2.12mmol)及Na2CO3(0.96g,9.06mmol)置入反应瓶中,以20毫升的乙二醇乙醚为溶剂,回流反应24小时。以水及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干燥以管柱层析纯化即得化合物2,产率10%。反应过程如以下反应式所示:

测试结果:
量测所得化合物的光激发光(PL,photo luminance)光谱,如图1所示,发现化合物1与化合物2放光位置分别为476nm与497nm,和Mark E.Thompson等人发表的FIrpic(放光波长为475,497nm)相较之下,半高宽较宽但是具有单一放光波长的优点。
将PL光激发光光谱图转换成CIE色坐标图,如图2所示,得化合物1的x,y值分别为(0.21,0.44),化合物2为(0.16,0.23)与蓝绿光的FIrpic(0.14,0.38)比较,化合物1更偏绿光,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2,x值虽然改变不大,但是y值由0.38减小为0.23,整个放光偏向较纯的蓝光,而不再是蓝绿光。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视所附地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金属络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化学式(I),其中M为过渡金属;每个A1和A2独立地为单齿配体,或者A1和A2共价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二齿配位体;当X为O时,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N,CF3,C120烷氧基,或NRR;当X为S或NR时,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且为卤素,CN,CF3,C120烷基,C57芳香基,C120烷氧基,或NRR;其中R,R为相同或不同,且为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