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砌筑墙板结构.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1120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33717.4

申请日:

2007.07.31

公开号:

CN101558207A

公开日:

2009.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B 2/24公开日:2009101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24; E04B1/41; E04G21/12

主分类号:

E04B2/24

申请人:

温布利创新有限公司

发明人:

L·克利尔

地址:

英国大伦敦

优先权:

2006.8.1 GB 0615269.8; 2007.5.4 GB 0708776.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德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在承重结构上建造填充砌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填充空间内砌筑一个或多个砌体层(7);分隔开浇注空间,而且使砌体的最上层(22)作为其基底;该浇注空间从填充空间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在浇注空间内配置加固材料(14);将加固材料的端部固定于承重结构上;用混凝土(20)填充浇注空间;以及在填充的浇注空间上面砌筑一个或多个另外砌体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形成增强砌体的结合梁。所述加固材料可以是钢筋,其通过具有插座(12)来容纳钢筋端部的楔子(16)而固定于建筑物的承重框架上。可选择地,加固件可以被张紧以对结合梁施加预应力。所述结合梁还可以用来在抗弯曲上增强砌合的承重砌体墙板,而不用被固定到相邻的承重结构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造在其内包括钢筋混凝土的砌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在预先存在的承重结构(3a、19)中形成的空间内的填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填充空间内砌筑一个或多个砌体层(7);
分隔开浇注空间,而且使砌体的最上层作为其基底;该浇注空间(5)从填充空间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在该浇注空间内配置加固材料(14);
将加固材料的端部固定于承重结构上;
用混凝土填充浇注空间;以及
在填充的浇注空间上面砌筑一个或多个另外砌体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开浇注空间(5)的步骤包括安装模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板与砌体层(7)的内面和外面对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砌体层(5、18)在浇注空间的每一侧限定内墙和外墙。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限定砌体层(5、18)的浇注空间由具有U形横剖面的砌块构成。

6.
  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固材料(14)包括钢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固钢筋的固定端被容纳在锚固于承重结构(3a、19)的插座(12)中。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重结构由钢筋混凝土(19)构成,而所述插座(12)由插入或连接于承重结构上的金属体(16、17)构成。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重结构(3a)是金属框架,插座(12)在固定于该框架的楔子内形成。

10.
  如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固钢筋(14)滑动配合于插座(12)内。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密封件(13、38、42),以防止湿混凝土在浇注空间被填充时进入插座(12)。

12.
  如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固钢筋(14)纵向固定在插座(12)中并设有张紧装置。

13.
  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位于混凝土上方和/或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砌体层通过加固件(11、24)结合到混凝土中,所述加固件(11、24)延伸到混凝土中并进入这些砌体层中砌体单元内的砂浆填充空间或它们之间的砂浆填充空间里。

14.
  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砌体填料的边缘通过除加固件上的附件之外的装置(3)而固定到承重结构(3a)上。

15.
  一种包括钢筋混凝土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固定在预先存在的承重结构(3a、19)中的填料,所述填料包括在结构填充空间基底处的一个或多个砌体层(7);结合钢筋混凝土浇注件(5,8)的该层上面的填料从填充空间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混凝土加固件(14)的端部被固定到所述承重结构上;所述填料包括在钢筋混凝土浇注件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砌体的层。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和填料,所述结构和填料包括自身在浇注空间任一侧上限定内墙和外墙的砌体层。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所述限定砌体层的内墙和外墙由具有U形横剖面的砌块构成。

18.
  如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所述加固材料(14)包括钢筋。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加固钢筋(14)的被固定端被容纳在锚固于所述承重结构(3a、19)的插座(12)中。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加固钢筋(14)滑动配合在插座(12)中。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加固钢筋(14)被纵向固定在插座(12)中并设有张紧装置。

22.
  如权利要求15-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在混凝土上方和/或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砌体层通过加固件(11、24)被结合到混凝土中,所述加固件(11、24)延伸到混凝土中并进入这些砌体层中砌体单元内的砂浆填充空间或它们之间的砂浆填充的空间里。

23.
  如权利要求15-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砌体填料的边缘通过除加固件处的附件之外的其他装置(3)被固定到承重结构(3a)上。

24.
  如权利要求15-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和填料,其中,砌体层之间的砂浆垫层被加固。

25.
  一种用于将混凝土钢筋(14)的端部固定于相邻承重结构(3a、19)的配件,该配件包括可固定于所述承重结构的主体(16、17)和主体上用于容纳其中使用的钢筋端部的插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容纳钢筋端部,以便使钢筋能相对纵向滑动运动,但要抑制钢筋的相对横向运动。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配件,所述配件还包括可安装于其上的封闭件(36、42),用于将加固钢筋所延伸进入的浇注空间的端部封闭。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配件,其中,所述封闭件(36、42)被保持在完成的接合中的配件上。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配件,其中,所述封闭件(36、42)在混凝土凝固后拆下。

29.
  如权利要求25-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件,所述配件包括靠近容纳加固钢筋(14)的开口而可安装的套管(38)或套环(13)。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件,其中,所述套管(38)或套环(13)提供靠近插座(12)的可压缩区域。

31.
  如权利要求25-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安装板(16)。

32.
  如权利要求25-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件,其中,在主体(16)上设置多个插座(12)。

33.
  如权利要求25-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件,其中,在主体上设置有一对插座(12),所述插座被设置以保持一对加固钢筋(14)相互隔开和相互平行。

34.
  如权利要求25-3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件,其中,所述插座(12)包括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侧壁。

35.
  一种通过所述砌体单元的层(5、8)加固的砌体单元板,所述砌体单元是空心的,以便限定沿其延伸的连续腔,该空腔用钢筋混凝土填充,其特征在于,砌体以砂浆或类似粘结材料砌筑,并且墙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在横向弯曲上被加固。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砌合砌块板,其中,所述加固件支承墙板的横向附加的荷载。

37.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砌合砌块板,其中,在含有开口的砌合砌筑墙板的区域(54)上方和/或下方设置这种钢筋混凝土填充的空心砌体单元层(5、8)。

38.
  如权利要求35-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砌合砌块板,其中,所述空心砌体单元具有U形横剖面。

39.
  如权利要求35-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砌合砌块板,其中,所述加固件(14)从混凝土延伸到相邻的砌体单元层中。

40.
  如权利要求35-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砌合砌块板,其中,所述加固件包括从混凝土延伸到相邻砌体层中的L形托架(24)。

41.
  如权利要求35-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砌合砌块板,其中,所述加固件(24)从混凝土贯穿空心砌体单元的基底上的孔(28)。

说明书

钢筋砌筑墙板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用于建造大型建筑物的技术通常涉及钢材或钢筋混凝土的承重框架、以及附加覆面和/或砌体填料的使用。在这种结构的砌筑墙情况及其他地方,必需在墙的面积增加超过一定极限之处提供额外的加固。加固用于支撑墙的重量;抵抗譬如风力、气压差和地震的环境荷载,以及用于承受譬如人群压力、车辆撞击或爆炸的其他动力作用荷载。规定结构的所需强度不仅受到物理定律、还受到当地建筑规范的约束。
传统上,凡是需要额外强度的地方,墙由横墙、墙墩和墙加厚区所支撑。最近以来,开发出标准风柱(windpost),其在建筑物墙的长度超出4m时存在大多数这种墙中(尤其是内墙)。风柱的作用是在由风的压差、人群或其他任何力所引起的特殊横向应力情况下用于增强或加固墙体。风柱通常由钢柱构成,其顶部和底部固定于建筑物框架或其他适当承重结构上。这种形式的结构尽管有效,但带来下列缺点:
1.当风柱与相邻砌体接合时,在其任一侧都需要伸缩缝。填充材料插入在风柱与砌块面之间。
2.必须在两侧砌体与风柱之间设置通常为225mm中心间距的框架连结件。
3.玛脂经常将是施工规范要求。
4.钢柱将需要防火保护。
5.还可能有声学上的问题。
7.风柱通常需要四个螺栓固定,底部2个,拱腹2个。
8.风柱必须在筑墙之前竖立,因此为了实施安全作业,尤其是高空作业需要隔离通道(譬如脚手架)。
本发明试图替换风柱,并对譬如砌筑墙的砌合砌体在承重和非承重情况下的加固也获得许多其他积极特性。
GB2188079涉及一种抗震的建筑物结构,其由自组装(干接缝)砌块构成,并随着砌块进行组装使钢筋混凝土框架就地浇筑在砌块墙中。
发明内容
因此,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包括一种构造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的砌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在预先存在的承重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内包括填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填充空间内砌筑一个或多个砌体层;
分隔开浇注空间,而且使砌体的最上层作为其基底;该浇注空间从填充空间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在该浇注空间内配置加固材料;
将加固材料的端部固定于承重结构上;
用混凝土填充浇注空间;以及
在填充的浇注空间上面砌筑一个或多个另外砌体层。
最后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形成“结合梁”,其起作用,以加强砌筑墙板抵抗横向荷载/偏斜并有助于将墙板固定在填充空间内。结合梁起作用将横向荷载传递到填充空间的一侧或两侧的承重结构,防止砌筑填充墙板在增强的预定设计范围内的过度偏斜和断裂。
将浇注空间分隔开的步骤可以包括安装模板,譬如对准砌体层的内面和外面。然而,优选地砌体层(或数个该层)自身在浇筑空间的任一侧限定内墙和外墙。当砌体是单一厚度的砌块墙体时,砌体层可以由具有U形横剖面的特殊砌块构成。因此,加固件和混凝土被浇筑在U形翼(limb)之间限定的空腔中。以这种简单的方式,避免了需要专用的可拆装模板。在它们的外部,含有混凝土的一个或多个砌体层与相邻砌体难以区分。这样能具有美观上的优点。
加固材料可以包括钢条(譬如“钢筋”)。混凝土与钢制件的最优或合格相对截面积和钢筋在结合梁中的配置可以按照梁承受点载荷和/或分布载荷的标准工程原理来计算,同时考虑到譬如预期撞击和风荷载等的设计使用条件。如果结合梁如上所述被浇注在砌体或其他砌筑单元中,混凝土将楔固到这些砌体或砌筑单元上并因此它们的存在在确定钢筋尺寸和位置时能被考虑。对于砌体中灰缝的存在而引起的压缩强度的任何降低也必须考虑进去。
钢筋的固定端可被容纳在锚固到承重结构的插座中。当承重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时,该插座可以形成在插入(譬如浇注)承重结构的锚固体中或与其相连。当承重结构是金属(譬如钢)框架时,该插座可以形成在固定(譬如栓接)到框架的楔子中。
钢筋可以在插座中精密滑动配合(譬如对于16mm直径的钢筋可以有1mm或1mm以下的总径向间隙)。这样使在钢筋与插座之间能发生相对纵向移动,从而提供砌体填料与承重结构之间的差胀。可以应用适当的密封件或密封胶,以防止湿混凝土在浇注结合梁时进入插座。在砌体的横向荷载下,钢筋端部啮合插座的内侧并将横向荷载传递给承重结构。在该荷载下,结合梁和钢筋将势必弯曲。来自钢筋端部插座的反作用力和结合梁及其周围砌体的刚度势必抑制和防止砌体的过度横向移动,而钢筋端部在插座中的滑动配合仍然便于热运动。
可替换地,为了在砌体填料上承受更大的横向荷载,钢筋可以纵向地固定在插座中并设有螺套、端螺母或类似装置,通过所述装置使钢筋能预拉紧或后拉紧,以产生预应力的砌体和结合梁结构。这种配置还减小或消除了砌体侧边缘与承重结构之间的差速水平运动。因此,可避免在此区域对伸缩缝的需要。然而因此,承重结构必须设计成适应结合梁施加的力和砌体的反作用力,包括由于砌体、结合梁和承重结构对差胀的任何趋势而在其中发生的变化。
结合梁混凝土上面和/或下面的一个或多个砌体层可以通过加固件结合到混凝土中,所述加固件延伸到这些层的混凝土中并进入砌体单元中的砂浆填充空间内或它们之间的砂浆填充空间内。例如,钢筋或特殊托架可以浇注入混凝土中,以便延伸到相邻层的竖向砂浆接缝(竖向灰缝或“竖缝(perps)”)中。当混凝土被浇注入U形横剖面砌块的翼之间的空隙中时,加固件可以向上延伸,因为它能随后立即进入下一层的砂浆填充凹槽中。U形剖面砌块还可以在其基底上制有孔,加固件能通过该孔进入到下一层的竖向灰缝中。加固件可以包括L形托架,每个托架都具有一个埋入结合梁混凝土中的翼和另外一个延伸到相邻竖向灰缝中的翼。该托架可以由不锈钢带制成,以便比碳素钢有更高的刚度和抗腐蚀性。所述托架可以包括孔或其他构造,以帮助托架楔固到结合梁的混凝土和/或竖向灰缝的砂浆中。
砌体填料的边缘可以通过除加固件处附件以外的其他装置固定于承重结构上。为此目的,可以使用象金属托架和头部限动器(headrestraint)之类自身为传统的固定装置。各层之间的砂浆垫层也可以通过这类传统的装置进行加固,例如使用金属线或网。然而,凡是使用上述竖向灰缝加固件的地方,令人惊讶地发现,在各层之间的砂浆垫层未被加固时能够产生更牢固的砌筑墙板。
可以提供一个以上的上述钢筋混凝土填充浇注空间,由此对高层砌体填料提供有效的加固。
本发明相应地提供一种其中包含钢筋混凝土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固定在预先存在的承重结构中的填料,所述填料包括在结构中填充空间基底的一个或多个砌体层;所述层上方的填料结合钢筋混凝土浇注件,该浇注件从填充空间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钢筋混凝土的端部被固定于承重结构上;所述填料在钢筋混凝土浇注件上方包括一个或多个另外砌体层。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配件,用于将混凝土钢筋的端部固定于相邻承重结构上,该配件包括可固定于承重结构上的主体和主体上用于容纳其中使用的钢筋端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容纳钢筋端部,以便使钢筋能相对纵向滑动,但要抑制钢筋的相对横向移动。这样便于钢筋及由钢筋加固的结构相对于承重结构的热运动;同时使通过钢筋端部施加至插座的横向荷载能由承重结构对其起反作用和阻抗。
所述配件还可以包括可安装于其上的封闭件,用于将加固钢筋延伸进入的浇注空间的端部封闭。因此,配件和封闭件可用于在承重结构与钢筋嵌入的混凝土主体之间形成伸缩缝。所述封闭件可以保持在完成的接合中的配件上(例如,当外包混凝土与承重结构之间的膨胀间隙已用适当的填缝料填满时);或者封闭件可以在混凝土凝固以后、而勾缝完成之前拆下。
所述配件可以包括靠近容纳加固钢筋的开口可安装的套管或套环。这样可用来防止湿混凝土渗入插座中和/或提供靠近插座的可压缩区域,以适应钢筋及其外包混凝土相对于承重结构的热运动或其他运动;钢筋端部如上所述在插座中为平顺滑动松配合。套管可以在埋入钢筋混凝土之处覆盖配件,以提供适应周围混凝土相对于配件的水平运动的滑动面。套管可径向压缩,以适应周围混凝土相对于配件的竖向运动。
所述主体可以包括安装板。多个插座可以设置在主体内,譬如布置一对插座,以保持一对加固钢筋彼此隔开和平行。插座可以包括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侧壁。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所述砌体单元的层加固的砌体单元的墙板,所述砌体单元是空心的,以便限定沿其延伸的连续空腔,该空腔用钢筋混凝土填充,其特征在于,砌体单元以砂浆或类似粘结材料砌筑,并且墙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在抗横向弯曲上被加固。
钢筋混凝土可以使所述墙板更能阻抗譬如风或爆炸引起的压差,撞击、地震或譬如悬臂形式的墙板横向附加的荷载而引起的横向力。
除了加强抗横向弯曲的墙板之外,所述加固件在墙板一体化和使加固件上面或下面一侧的砌体脱离加固件另一侧墙板的任何不连续性或低强度的影响也是有效的。例如,如上所述的加固层可以设置在砌合砌筑墙板的区域上面和/或下面,所述墙板含有用于窗、门和/或公共设施穿过的开口。出于设计目的,上部加固层上面的墙板部分和下部加固层下面的部分可以作为沿着一边加固的单独墙板来处理。这种构造例如在承重砌体中是有用的,所述砌体形成建筑物具有轻质(例如板墙筋和石膏板)内墙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外墙。平房和中小型办公用房经常这样建造。
所述空心砌体单元可以具有U形横剖面,以便形成钢筋混凝土的浇注空间。加固件可以从混凝土延伸到相邻砌体单元层中。该加固件可以包括从混凝土延伸到相邻砌体层中的L形托架。所述加固件可以从混凝土贯穿空心砌体单元基底上的孔。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砌块填充墙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U形剖面的砌块层,其砌筑准备用于容纳钢筋混凝土,以形成结合梁;
图3是钢筋混凝土的示意剖视图,其周围砌块用虚线表示;
图4与图2相对应,但示出现场灌筑的湿混凝土;
图5示出混凝土凝固后的结合梁,但为说明起见留有一端未完成;
图6是钢筋端部和钢筋固定栓部分的放大图;
图6a是固定槽形构件和周围混凝土的水平剖面,所述固定槽形构件和周围混凝土在将图6中的楔子固定到由混凝土形成的承重结构上时使用;
图7表示被向上提供砌筑处于结合梁上方的下一层砌块;
图8示出实施本发明的可替换砌合砌块结构和结合梁;
图9示出图8中实施例所用的结合托架;
图10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与图6中类似的楔子、以及封闭板和套管;
图11是侧视图,示出图10中构件与一对钢筋组装在一起;
图12示出用来形成可替换封闭件或套环的半壳;
图13示出图12中的半壳被组装在楔子和钢筋上;以及
图14示出一对结合梁,用来加固砌合砌体的承重墙,并划分成三个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示出的填充墙部分包括22个砌块层(从底层FL到拱腹SS标记为1-22),这些砌块层用标准10mm灰缝砌筑并结合两个竖向隔开的结合梁。墙的材料规格如下:
1.第一层D.P.C。
2.每层平缝加固件(中心间距225mm),BRC3.5mm镀锌。
3.至竖向端钢制件3a中心间距450mm处的175mm框架连结件。
4.在钢制件与砌块竖向结合处的12mm厚×140mm宽伸缩缝条。
5.第七层结合梁:
空心砌块的外部尺寸(以mm为单位,用于配合墙中其他砌块):140W×215D×440L
空心部分的内部尺寸(以mm为单位,每个砌块):80W×167D×440L。这样可以为所得到的结合梁提供足够的强度,为钢筋的防腐蚀提供足够的混凝土覆盖层,并可满足当地建筑规范和标准要求。
空心部分填充有40N的混凝土混合料和两个截面为16mm的钢筋,墙的钢筋全长8.1m。混凝土的下表面与底部钢筋的最底点之间的间隙、下部钢筋的最高点与上部钢筋的最低点之间的间隙,和上部钢筋的最高点与混凝土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各为47.5mm。这样产生梁的总深度为174.5mm,因此混凝土的上表面稍微高出于围绕砌块中空心之上。这样还使层上面能有10mm的平缝,如墙面上可见的那样。可替换地,可以将空心部分的深度尺寸D做成与完成的梁的尺寸匹配:在上述示例中为174.5mm。
6.钢筋开槽变成两个特殊设计的楔子,该楔子具有插入插座(pocket),以使譬如85mm钢筋能进入,这在钢筋的两端完成。这些楔子可以用2号M12螺栓固定到竖向梁上。在各个插入插座的底部与相邻钢筋端部之间存在譬如15mm的间隙,钢筋因此可以自由地在插座中纵向移动,以使填料相对于支撑结构能热运动。
7.填充墙由140mm×215mm×440mm的砌块建成,Hanson7N中等密度。
8.在15层,如同第5和第6点所述那样重复相同的细节(7层)。
9.在拱腹与砌块的接合处形成20mm偏转接缝,使用20mm的接合带来填充此空隙。
10.1HRV的可伸缩头部限动器适合于中心间距900mm的拱腹横梁。
11.紧接梁上方的层使强度传递钢筋从混凝土向上固定在砌块层正上、下方的竖缝里。
对于下部墙,单一中等高度水平结合梁可能足够。对于更高的墙,优选使用一系列与上述规格相同或类似的梁,设置这些梁以将楔固应力阻力最大化。结合梁的精确配置和数量可以改变,以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边缘固定和头部限动器来替代框架连结件和可伸缩头部限动器或者与这些构件一起使用。例如,可以将一定长度的角铁焊接到拱腹和/或竖直钢制件上,譬如300mm宽×100mm深×8mm凸缘厚度的镀锌角铁托架,在中心间距450mm处,相对于墙的正面和背面交替地设置(也就是对于指定表面在中心间距900mm处设有相邻托架,并且该托架对称地交错排列到正面和背面上)。可以使用更宽的砌块,譬如宽度215mm。对于215mm宽的砌体,在譬如180mm宽的情况下可以为结合梁形成更宽的空腔。该空腔除了加固件之外,还可以容纳管道、通道、导管、电缆和类似公共设施。
当空心砌块的层被建成后,砌块端面用砂浆“涂抹”并以通常方式勾最后竖向灰缝(图2)。为了形成如图1所示的墙,我们接着用47.5mm的混凝土层从底部填充对准的空心砌块内部。而后将下部钢筋放在该层的上部中心。随后用另外的16+47.5mm混凝土层填充空心。此后再将第二钢筋如同第一钢筋那样放在混凝土上。然后添加最终的16+47.5mm混凝土,以全部将空心填充而埋入两个钢筋。下一步的加固操作是将钢丝网放置就位,准备形成下面的平缝(图4)。最后得到的结构在图3中概略地示出,该图示出连续混凝土结合梁20及其加固钢筋14的剖面。结合梁被容纳在一层用虚线表示的空心砌块22中。紧接的下层实体或完整砌体7同样用虚线表示。
钢筋的四个端点使用特殊的固定楔子,结合梁的每端用一个,连接到承重结构(在图1中示出为竖向钢制件3a)上。这些楔子具有一对呈100mm深的圆柱形槽状形式的插座,钢筋端部插入到这些插座中。楔子已用两个12mm螺栓固定到混凝土、钢制件或其他墙的竖向端支柱上。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固定方法,以将楔子固定到支柱上,譬如在钢支柱的情况下用焊接、铆接或使用射钉枪,或在承重结构为混凝土的情况下使用膨胀螺栓或现浇固定槽形构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加固件,譬如工字梁或箱形截面钢或其他杆、角形件、带、预应力筋或缆索,包括由碳纤维或其他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
如图5所示,结合梁和周围砌块墙体的端部未完成而露出钢筋14。楔子插座12的末端在本图中也可见到。通常,钢筋和楔子将基本上全部埋入混凝土和砌块墙体中,直向上与竖向钢支柱接合。为了防止湿混凝土进入钢筋端部与每个楔子插座12之间的空间,在每个钢筋上放置弹性(譬如橡胶或泡沫塑料)的密封环或圈13成为紧密滑动配合。在灌注混凝土之前,每个环沿着钢筋滑动,以与插座的端部对接并将插座与钢筋端部之间的环形间隙密封。环13的外径优选地至少象楔子插座12的外径那么大,使得环在对应楔子插座的端部形成垫层,以便于插座与周围凝固的混凝土之间的热运动。可以使用弹性或可热收缩的套管或者玛脂密封剂垫珠来替代密封环13。图6示出上部钢筋14和插座12以及楔子基板16和上部螺栓固定孔18。下部插座(仅部分示出)和下部螺栓固定孔(未示出)与其上部相对件基本上相同。
图6a示出竖直取向由不锈钢或类似适当材料制成的槽形构件17的水平剖面,该槽形构件17被浇注入混凝土承重结构19中。可以开孔和/或设有粗糙表面的翼21帮助将所述槽形构件保持在混凝土中。槽形构件17是凹状空腔横剖面,以便保持T形头螺栓(未示出)。这些螺栓可用来沿着槽形构件17在任何所需高度将楔子固定到承重结构19上。
作为所示实施例的替换方案,可以将钢筋或其他加固件固定在插座中,以便在混凝土被灌注并固化之前或以后可张紧。例如加固件可以装配上螺套,或者可有一端贯穿插座的背部并设有张紧螺母。此外还可以使用其它已知的张紧形式,譬如液压张紧工具和凹楔。
在下一层砌块墙体上当其被砌筑时,我们插入从混凝土延伸至砌块墙体每个竖缝的加强或连接钢筋,从而提供延伸进入砌块墙体离开结合梁的抗拉强度。这种配置还有助于扩散和减少譬如由于撞击而产生的震动力,从而使整个墙面积能起到一个整体的作用。在图7所示的变型中,使用了空心砌块,这种类型具有一对竖向通孔,由此限定相对侧墙和端墙、以及中心腹板。作为形成空心U形剖面砌块的临时办法,可以部分地切开上述砌块的端墙和腹板。可替换地,可以使用开头以U形剖面形成的特殊砌块。钢筋也可以从下面的砌块墙体层延伸到结合梁中,譬如从该层的竖缝和围绕结合梁的空心砌块基底上的通孔。
当结合梁和相邻砌块墙体层使施加的应力和最后返回至竖向支柱的力偏转、吸收和转移时,上述原理考虑到增强的墙体偏转。这样与当前惯用固定于拱腹和楼板的刚性钢制风柱相比,产生具有更大抗弯曲和抗偏转性能的加强/加固砌体。所述标准风柱势必将施加的力阻抗达到一定程度然后使其分散。
我们的系统还对譬如导管、管道工程、电缆及检修爬行管道的建筑物公共设施提供有利的更大工作开口。从楼板竖向延伸至拱腹的立柱有时明显地限制公共设施的布局,而我们的水平梁不会对公共设施的布局产生负面影响且不会穿过墙体。
我们的新型梁结构增加了墙的压缩能力。弯曲耐受度也得到提高,尽管对于普通砌体这种特征的性能较为次要。
我们发现,当将这种墙板构造用于譬如停车场的建筑物时,车辆冲力及其他类似的力,譬如购物手推车等的冲力被吸收并转移至墙板端部,最后到达这些外力能被充分吸收的竖向承重结构梁中。
通过试验分析我们发现,根据梁的位置,墙将在横向于其中间平面的各个方向弯曲和偏转。这种梁表现增加高达25%的抗偏转能力。此外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结合梁,尤其是通过结合使用延伸至相邻砌块墙体中的加固连结件,使横向墙板的长度能够延伸到12m和12m以上,且不用伸缩缝。这对其他任何系统都是不可能的。
结合梁阻抗施加至墙体的初始力,将这些力吸收并朝向其端部转移。当力进一步增大时,结合梁同砌体起作用并在整体状态下偏转和吸收力,并将该力转移而被承重结构吸收。这样大大提高墙的阻抗和吸收应力及力的能力。
梁对墙的压缩和刚度上的特征强度起作用;这种梁与墙体之间的兼容性产生增强的性能。通过观测我们可以确认,结合梁具有将填充墙板细分成横跨在相邻梁之间或者最下部梁与楼板之间或者最上部梁与拱腹之间更小区域的效果。
图8示出实施本发明的另一结合梁结构。L形托架24被用来将结合梁连接至上面和下面两个相邻砌块墙体层。托架在中心间距450mm处交替地上下延伸;即结合梁5上面或下面的一侧或另一侧相邻托架为中心间距900mm。向下延伸的托架24通过孔28插入。这些托架从容纳砌块的结合梁空心内部的基底(用点划线26表示)延伸至它们的底面。通过这些孔,使托架向下延伸的更长竖向定位的翼30(图9)能进入结合梁5下面的砌体层竖向灰缝。向上延伸的托架24能直接从结合梁5进入上面砌体层的竖向灰缝。在两种情况下,托架24的较短翼32通常在结合梁的混凝土中水平延伸以连接托架,并由此将相邻砌块墙体层连接至结合梁。托架24的两个翼30、32都可以含有孔34或其它构造,以助于托架嵌进周围的混凝土、砂浆或其它类似物中。尽管托架被示出延伸到竖向夹缝中,但可代替为灌浆到相邻砌体层上形成的孔中。所示构造除了钢筋14和托架24之外未含有另外的加固件。也没有使用平缝钢筋网,至少在该结合梁或每个结合梁的上面和下面的砌体层中未使用,这些砌体层通过托架24而连接到结合梁层中。
图10示出具有一对孔37的封闭板36,当楔子16已经譬如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23进入支柱的类似孔、或进入譬如图6a所示的槽形构件17而固定于其支柱之后,封闭板能通过该孔滑过楔子插座12。封闭板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制成,且其尺寸足以放置和密封相邻砌体装有结合梁的暴露端面。当所述砌块被砌筑并与封闭板对接时,封闭板将端面中由砌块的空心内部形成的开口三个侧面周围全部密封。套管38在安装到其插座12之前滑过每个钢筋14的每一端。钢筋可以临时弯曲,以使其端部能安装到两个相对楔子中。套管38各有围绕钢筋14密封的细端和能滑过并密封插座12(参见图11)周围的较粗端。每个套管的粗端长于插座12,以便限定内部空隙40,该空隙40在钢筋和插座全部被固定在混凝土中时提供钢筋14相对于插座12的纵向热运动。套管38在插座与周围的混凝土之间形成滑动面。套管可径向压缩,以在插座12与周围混凝土之间提供相对竖向移动。每个钢筋端部在其插座中的平顺松配合也能提供类似的相对竖向移动。
封闭板36防止湿混凝土流出最末端的空心砌块。如果封闭板36由适当材料(绝热/隔音和/或防火材料,譬如以适当树脂粘合剂构成的矿物棉)制成,则该板36能保持就位,以在砌块墙体与支柱之间形成伸缩缝的部分。可替换地,封闭板可以由譬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材料制成,这种板只要结合梁的混凝土已凝固便比较易于离开。这样使能安装伸缩缝材料,达到砌块墙体与支柱之间以及插座12周围的配合。
图12和13示出呈止动器半壳42形式的封闭件,该封闭件配合在楔子插座12周围,以形成完整的套环。该半壳由可弹性变形材料,譬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并面对面地成对使用,以便将楔子插座12与槽形构件装有结合梁5的每一端的空心砌块内墙之间的空隙完全填满。这样,所述半壳将湿混凝土保持。每个半壳具有一对容纳插座12的较大半圆柱形凹部44和一对在钢筋14周围滑动配合的较小半圆柱形凹部48。在凹部46与48之间限定的凸肩46将半壳正确地定位在插座12上。半壳环绕于凹部48和44的材料可纵向和径向压缩,以提供结合梁相对于支柱和楔子的热运动。
本发明的结合梁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图1和图8所示的结构,这种结构能用于加强承重的砌合的砌筑墙体抵抗横向弯曲。在这种情况下,钢筋并未连接到相邻承重结构上,而是简单地终结在结合梁的混凝土内。钢筋端部可以用钩连结,或者另外以已知方式在混凝土内设置加强锚固件。图14中示出装有两个这种类型结合梁5、8的承重墙50。该结合梁将墙分成三部分52、54和56。中心部分54设有许多开口58a-d,这些开口58a-d位于结合梁8下面,譬如用于窗、门和公共设施穿入。只要结合梁8的强度足以在未使用单独过梁60的情况下支撑每个开口上面的砌体,譬如根据关于具有辅助部分的墙的BS5628规定,通过将墙简单地作为在其上部和下部边缘分别具有结合梁5和8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52、56来处理,横向弯曲强度的设计计算便可以简化。
实施本发明的结合梁具有许多其他用途,例如:
1.作为吊环螺栓的固定来使用,即结合梁将满足吊环螺栓拔出试验要求。
2.炸弹爆炸和安全应用,其中,在砌合砌筑墙体上需要增加侧向弯曲强度。
3.女儿墙应用,代替女儿墙柱(该柱不能具有头部紧固件)。
4.在底板之间需要时,用作支承角钢的紧固件(外砖覆层等的支撑)。
5.尤其在没有设施悬挂预应力薄底板/屋顶结构时,用于支撑重型设备/管道工程等。
6.用于将阳台、外走道及类似的悬臂结构固定到楼层的或其它类似物的砌块上。
7.在将重型物件固定到譬如工厂、办公室、商店、车库和博物馆,乃至家庭环境的墙上时,用于譬如水箱、卷帘、壁橱和平板电视等物件。
8.在加固砌合砌体挡墙中,尤其是,但不是唯一地在潮湿条件下(海港/游泳池/隧道/地窖等)使用。
9.当在入口受到限制且只能运送小型构件的地方,即没有空间操作过梁、风柱和其他较大物件的地方建筑墙时使用。
10.在人工比金属便宜多的情况下使用。例如优选的是风柱用人工搅拌混凝土每小时支付6英镑而不是300英磅。
11.在构成加固砌合砌体的电梯竖井中使用。因此,可以在现有建筑物中安装电梯,而无需浇注大的钢筋混凝土芯。
12.用作放置梁的垫石系统。
13.在叠层砌合砌体中使用,以放入中间侧向加劲肋。

钢筋砌筑墙板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钢筋砌筑墙板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钢筋砌筑墙板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砌筑墙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砌筑墙板结构.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在承重结构上建造填充砌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填充空间内砌筑一个或多个砌体层(7);分隔开浇注空间,而且使砌体的最上层(22)作为其基底;该浇注空间从填充空间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在浇注空间内配置加固材料(14);将加固材料的端部固定于承重结构上;用混凝土(20)填充浇注空间;以及在填充的浇注空间上面砌筑一个或多个另外砌体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形成增强砌体的结合梁。所述加固材料可以是钢筋,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