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pdf

上传人:jo****n 文档编号:14326740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动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动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动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动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动带.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310577026.1(22)申请日 2023.05.19(71)申请人 杭州金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31125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径游村471号1幢 申请人 汪金芳(72)发明人 汪金芳(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392专利代理师 施少锋(51)Int.Cl.F16G 1/28(2006.01)F16G 1/21(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传动带(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带,包括:传动带本体,由凹凸齿与底层结构组成;凹凸齿,与带。

2、轮配合使用;底层结构,凹凸齿设于底层结构上;还包括摩擦增厚层,摩擦增厚层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凹凸齿齿形的厚度,用于增加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本发明通过在传动带的底层架构上设置凹凸齿,同时在凹凸齿与底层结构之间设置摩擦增厚层,该摩擦增厚层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凹凸齿形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传动带侧面与传动轮轮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少了传动轮与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16608241 A2023.08.18CN 116608241 A1.一种传动带,包括:传。

3、动带本体,由凹凸齿与底层结构组成;凹凸齿,与带轮配合使用;底层结构,所述凹凸齿设于所述底层结构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增厚层,所述摩擦增厚层增加了所述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所述凹凸齿齿形的厚度,用于增加所述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所述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增厚层与所述传动带本体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为1mm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齿是凹凸间隔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齿可为规则或不。

4、规则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齿是圆弧齿、渐开齿、椭圆线齿、双曲线齿、抛物线齿、摆线齿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动本体为多排联组。权利要求书1/1 页2CN 116608241 A2一种传动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动力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动带。背景技术0002皮带传动是用张紧的(环形的)皮带,套在两根传动轴的皮带轮上,它依靠皮带和皮带轮张紧时产生的摩擦力,将一轴的动力传给另一轴。皮带转动可用于两轴(工作机与动力机)之间大距离传动。由于皮带有弹性,可以缓和冲击、减少振动,传动平稳,但不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主动轮。

5、每分钟的转数对从动轮每分钟转数的比值)。传动件遇到障碍或超载时,皮带会在皮带轮上打滑,因此可防止机件损坏。皮带传动简单易行,成本低,保养维护也简单,还便于拆换。但由于皮带在皮带轮上打滑,所以皮带传动的机械效率低,而且皮带本身耐久性也较差,使用久了会逐渐伸长,因此应随时调整。0003皮带传动,是由主动轮、从动轮和张紧在两个带轮上的环形皮带所组成的;由于张紧原因,便在皮带与带轮的接触部分产生了压紧力。当主动轮运转时,依靠摩擦力作用带动皮带,而皮带带动从动轮进行运转。这样就把主动轴的动力传给从动轴。0004现有技术中的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低,长时间使用或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小带轮打滑现象依旧会出。

6、现,如何提高带轮与传动带之间的摩擦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传动带,通过在传动带的底层架构上设置凹凸齿,同时在凹凸齿与底层结构之间设置摩擦增厚层,该摩擦增厚层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凹凸齿形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传动带侧面与传动轮轮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少了传动轮与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传动带,包括:传动带本体,由凹凸齿与底层结构组成;凹凸齿,与带轮配合使用;底层结构,凹凸齿设于底层结构上;还包括摩擦增。

7、厚层,摩擦增厚层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凹凸齿齿形的厚度,用于增加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本发明通过在传动带的底层架构上设置凹凸齿,同时在凹凸齿与底层结构之间设置摩擦增厚层,该摩擦增厚层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凹凸齿形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传动带侧面与传动轮轮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少了传动轮与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通过改良之后的传动带,可进行大功率、远距离的传动。0008进一步,摩擦增厚层与传动带本体为一体结构。采用一体结构,保证了传动带的一体性,从而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0009进。

8、一步,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为1mm10mm。根据传动轮的尺寸以及传动所需,摩擦增说明书1/8 页3CN 116608241 A3厚层的厚度可设计在1mm10mm之间,使得传动带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所需不同的要求进行增加1mm10mm的厚度,提高传动带的侧面与带轮带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0010摩擦增厚层的厚度,根据A型传动带、B型传动带、C型传动带、D型传动带、E型传动带等各型号传动带,以及各型号传动带所需的工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从而提高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0011进一步,凹凸齿是凹凸间隔分布。传动带的凹凸齿为凹齿与凸齿组成,传动带上的凹凸齿。

9、相互连接。0012进一步,凹凸齿可为规则或不规则分布。凹凸齿在传动带上的分布可为均匀分布亦可为不均匀分布。0013进一步,凹凸齿是圆弧齿、渐开齿、椭圆线齿、双曲线齿、抛物线齿、摆线齿中的一种。传动带的凹凸齿最优选择是圆弧齿,圆弧齿的啃合传动效果最好。0014进一步,传动带动本体为多排联组。传动带上的多排联组的数量根据使用的需要或是形状的大小发生多排联组数量的改变。0015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6本发明通过在传动带的底层架构上设置凹凸齿,同时在凹凸齿与底层结构之间设置摩擦增厚层,该摩擦增厚层增加了传动带本体的厚度以及凹凸齿形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传动带侧面与传动轮轮槽。

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传动带本体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少了传动轮与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通过改良之后的传动带,可进行大功率、远距离的传动。0017本发明通过增加了摩擦增厚层,提高了传动轮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少了打滑现象,使得能耗减小,提高了产能,避免了啃齿现象,从而延长了传动带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传动带的维护次数,不用经常张紧皮带,且减少了传动带更换次数,起到节省材料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处理旧皮带所需的耗能。附图说明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9图1为本发明一种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为本发明中传动带的正视图;0021图3为现有传动带的正视图;002。

11、2图4为本发明传动带与带轮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5为现有传动带与带轮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中,1传动带本体;2底层结构;3摩擦增厚层;4凹齿;5凸齿;6现有传动带;7带轮。具体实施方式0025如图1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传动带,包括传动带本体1,由凹凸齿与底层结构组成;凹凸齿,与带轮配合使用;底层结构2,凹凸齿设于底层结构2上;还包括摩擦增厚层3,摩擦增厚层3增加了传动带本体1的厚度以及凹凸齿齿形的厚度,用于增加传动带本体1与说明书2/8 页4CN 116608241 A4带轮7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动带本体1与带轮7之间的摩擦力。0026摩擦增厚层3与传动带本体1为一体结构。采用一。

12、体结构,保证了传动带的一体性,从而增加了传动带本体1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摩擦增厚层3的厚度为1mm10mm。根据传动轮的尺寸以及传动所需,摩擦增厚层3的厚度可设计在1mm10mm之间,使得传动带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所需不同的要求进行增加1mm10mm的厚度,提高传动带的侧面与带轮带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传动带与带轮7之间的摩擦力。0027凹凸齿是凹凸间隔分布。传动带的凹凸齿为凹齿4与凸齿5组成,传动带上的凹凸齿相互连接。0028凹凸齿可为规则或不规则分布。凹凸齿在传动带上的分布可为均匀分布亦可为不均匀分布。0029凹凸齿是圆弧齿、渐开齿、椭圆线齿、双曲线齿、抛物线齿、摆线齿中的一。

13、种。传动带的凹凸齿最优选择是圆弧齿,圆弧齿的啃合传动效果最好。0030传动带动本体为多排联组。传动带上的多排联组的数量根据使用的需要或是形状的大小发生多排联组数量的改变。0031现有传动带参数如下表所示:003200330034针对现有传动带,增加摩擦增厚层后,传动带的物理性能具体如下实施例。说明书3/8 页5CN 116608241 A50035实施例一0036本实施例中,针对A型传动带、B型传动带、C型传动带、D型传动带、E型传动带各型号传动带,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为1mm。0037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摩擦增厚层后的各型号传动带性能如下表所示:00380039实施例二0040本实施例中,针对A型传。

14、动带、B型传动带、C型传动带、D型传动带、E型传动带各型号传动带,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为3.3mm。004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摩擦增厚层后的各型号传动带性能如下表所示:说明书4/8 页6CN 116608241 A600420043实施例三0044本实施例中,针对A型传动带、B型传动带、C型传动带、D型传动带、E型传动带各型号传动带,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为5mm。004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摩擦增厚层后的各型号传动带性能如下表所示:0046说明书5/8 页7CN 116608241 A700470048实施例四0049本实施例中,针对A型传动带、B型传动带、C型传动带、D型传动带、E型传动带各型号传动带,摩。

15、擦增厚层的厚度为7mm。005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摩擦增厚层后的各型号传动带性能如下表所示:0051说明书6/8 页8CN 116608241 A800520053实施例五0054本实施例中,针对A型传动带、B型传动带、C型传动带、D型传动带、E型传动带各型号传动带,摩擦增厚层的厚度为10mm。005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摩擦增厚层后的各型号传动带性能如下表所示:00560057通过上述实施例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摩擦增厚层厚度的逐渐增加,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接触面厚度随之逐渐增加,皮带与带轮之间张力逐渐增加,拉伸强度也同时逐渐增加;张力与摩擦力呈正比,摩擦力越大,表明各型号皮带根据所需工况的不同,因。

16、地制宜的选择相应摩擦增厚层的厚度,可增加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传动带与带轮打滑。0058本发明通过在传动带的底层架构上设置凹凸齿,同时在凹凸齿与底层结构2之间设置摩擦增厚层3,该摩擦增厚层3增加了传动带本体1的厚度以及凹凸齿形的厚度,从而增说明书7/8 页9CN 116608241 A9加了传动带侧面与传动轮轮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传动带本体1与带轮7之间的摩擦系数,消除或减少了传动轮与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通过改良之后的传动带,可进行大功率、远距离的传动。005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说明书8/8 页10CN 116608241 A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1/3 页11CN 116608241 A11图3图4说明书附图2/3 页12CN 116608241 A12图5说明书附图3/3 页13CN 116608241 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