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装甲战车.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992616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6394.4

申请日:

1995.06.14

公开号:

CN1126822A

公开日:

1996.07.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41H7/02

主分类号:

F41H7/02

申请人:

刘道春;

发明人:

刘道春

地址:

166521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头台乡永合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球形装甲战车由行走、动力、平衡调节、主控操纵中心四部分构成。本战车的特征是外形为圆球形,在球形圆心的主控操纵中心因重心稳定体的重力作用使平衡调节环自动调整角度而始终于平衡状态。动力机在行走部分内层装甲上爬行,打破战车的稳定状态,使其滚动行走,本球形装甲战车可作为各种军事作战任务仪器、火器的运输防护载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球形装甲战车的特征是主要用于执行军事作战 任务的各种火器、仪器的运输防护载体,并可用于民用交通。
2: 一种由可开关的舱门[5][7][9][11][13][21][23]与 动力机[14]发电机[26]构成的球形装用战车的特征是:由行 走、动力、平衡调节,主控操纵中心内部分组成。 a、行走部分:由外层行走装甲[1]、内层防护装甲[2]、 装置配置空间[3]、中、小型导弹配置舱[4]、舱门[5]、轻重 火器舱[6]、舱门[7]、摄像机舱[8]、舱门[9]、作战任务仪 器配置舱[10]、舱门[11]、乘员出入舱[12]、舱门[13]、两 个联接可止动的推力轴承[16]构成。 b、动力部分:由动力机[14]、方向行走轮[15]构成。 c、平衡调节部分:由平衡调节1环[17]与行走部相联接 用可止动又向推力轴承[16]构成。平衡调节2环[18]、2环 与1环相联接用的两个联接用可止动双向推力轴承[16]构成。 d、主控操纵中心由乘员控制操纵舱[19]、氧气舱[20]、 舱门[21]、贮物舱[22]、舱门[23]重心稳定体[24]、乘员控 制舱出入舱门[25]战车设备操纵用电供电发电机[26]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球形装用战车特征是外形可以是圆 球形或接近圆球形(扁圆、长圆、椭圆)的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2球形装甲战车的特征呈平衡调节环 可以是二个以上并可设计成封闭装甲。

说明书


球形装甲战车

    本发明公开的是涉及F41H领域的一种执行各种军事作战任务的球形装甲战车。

    在战场地而部队的主要作战车辆是外形大体为长方形的装甲战车,根据其行走形式特征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大类(也有轮式和履带式共同设计在一体的)。装甲战车在战场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现代战争中其设计的缺陷和新反装武器的出现而暴露出的问题,以难适应战场新形式的生存要求。例如:现在的装甲战车的最大缺点是因防护需要装甲设计很厚、装备笨承而整体重量大、体积庞大,实现海、空快速运输机动部置难度大。现有装甲战车转弯或掉头时需作弧形大转弯和多次掉头方能达到目的,所以机动性不好、操纵技术要求高、机器人自主式操纵实现难度高。现有装甲战车受其自身走形式和底盘距地面高度影响而越野性不高,其车轮或履带在泥泞,松软的沼泽地区执行作战务易出现抛锚、侧滑、托腹情况而淤陷,生失自行能力。在出区凹凸不平路面等有障碍物地区通过更加困难。所以其越野性差,而难以有效现现复杂地形和水陆两柄作战。现有战车的车轮和履带受到地雷攻击便失去自行能力,其防雷性差。现有战车的车体因密封性不严密在通过核生此地区和水中易渗漏对乘员的保护性下降。现有装甲战车的长方形车型构造和平面装甲设计易被敌方雷达、热象仪,激光探测仪、声波探测器发现而隐蔽性和非传统生存力不适应现代战场生存需要。以上问题是未来战车所克服的,还在《未来的第四代主伐坦克》(李仁业《坦克装甲车辆》总第110期95年第4期P2-5页、《1995-2005年美军地面车辆科技发展规划》(寒潮《坦克装甲车辆》总第112期95年6期P2-4页)《装甲战车车辆是轮式OR履带式》(乐嘉渝《坦克装甲车辆》总第112期95第6期P4-9页)、《俄罗期GAF-9523装甲人负输送车》(刘川《坦克装甲车辆》总第110期95年第4期第P7-9页)《二战中最优秀地中型坦克T-34》(重才《坦克装甲车辆》第总第112期95年第6期P23-24页),《中国7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刘川《坦克装甲车辆》总第112期95年第6期P11-12页)、《美陆军21世纪新型的主战坦克》(张春海、苏晓东《现代兵器》总第196期,95年第4期P3-5页),《从空中探测地雷一一种发展中的美陆军扫雷新技术》(吴群、王本胜《轻兵器》总第90期95年3期P48页)、《21纪的隐身兵器》《世界军事》总第38期95年第7期,P74—76页),《美国防部重新确定19个关键技术领域》(程普生戴侣红《现代兵器》总第196期95年第4期P2—3页)均有对现有战车成功经验与未来战车设计理论作出研究探讨,参考借鉴以上资料的理论设了本球形装甲战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可配置各种高科技武器,能实现机器人自主式机动灵活操纵、高城野性可两柄作战,防雷、核生化武器、高隐蔽件的球形装甲战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球形装甲战车由行走、动力、平衡调节,主控制操纵中心四部分组成。

    一、行走部分由外层行走装甲和内层防护装甲两层,两层装甲中间是装备配置人间,安装侦察探测系统的火力系统。

    1、侦察探测系统主要是:

    A.在装备配置空间仪器舱配置供乘员架驶判断用的外部环境识别电视摄像机。

    B.因执行战作战任务需要配置炮位探测雷达,热像仪,激光探测器、声波探测仪,核生化侦察探测仪等遥控仪器,均装在仪器舱内,用时打开舱门工作。

    2、火力系统包括

    A、打击空中,地面威胁目标的中、小型导弹舱。(如反坦克导弹,反直开机导弹,火箭弹)。

    B、配置体形的较长的轻重火器舱。(如烟雾弹发射器、机枪、小型机关炮)。

    行走部分的外层行走装甲内各仪器舱和火器配置舱顶部舱门是活动可打开的,内层防护装甲除乘员出入舱门外是全封闭的。

    二、动力部分由力机和万向行走轮构成。

    1、动力机因在封闭的空间内运动,所以其除油料箱还需配置一个氧气箱供其工作使用。

    2、万向行走轮办必须有大的转向角度和可以换向行走。

    动力机在装甲战车内的工作原理:因主控操纵中心舱处于球形装甲战车的球形圆心重心处,整个战车是一种随遇平衡装置,而动力机在环形行走装甲上爬行,动力机的重力作用使球形滚动,由于动力机运动方向的改变球也改变运动方向。

    三、平衡了调节装置:平衡调节装置是二个圆环(或设计成两层装用),其上可安装消除噪音的“主动噪音控制(ANC)计技术装置”。

    平衡了调节圆环与行走部分的主探操纵中心两两相对称联接,可自动调节角度,协助主控操纵中心维持平衡。

    四、主控操纵中心由供氧舱,乘员控制操纵舱,贮物舱、战车设备用电供电发电机构成,关键是贮物舱底应是一个相对舱体其它部分厚重的重心稳定体。主控操纵中心对战车电视电动操纵。

    主控操纵中心平衡原理:主控操纵中心由底部重心稳定体作用使其在球形装甲战车中悬挂并因重力作用而平衡。在战车行驶(滚动)时平衡调节装置两圆环因主控操纵中心的重力作用自动调节角度维持其平衡。行走、平衡调节装置、主控操纵中心由可止动的双向推力轴承两两相对称联接。

    本发明球形装甲战车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取消了现有战车的行走轮和履带及其辅助装置、炮塔,所以重量轻、体积小,更适合海、空快速机动运输署。(2)操纵转向掉头机动灵活,以万向点转向改变现有战车的弧形线转向或拆线掉头,可实现机器人自主式操纵。(3)越野性极高:因其整体为球形,只在路面滚动(动力机在内部爬行,内层防护装甲需有附着性),不会出现抛锚、托腹情况,在凹凸不平的山路等危险地形通过战车任意滚动但主控操纵中心始终是平衡状态无现有车辆的翻车事故对乘员的威胁。根据压力=重力÷面积的原理,球形装甲战车在松软地下沉时越沉受力面积越大,最终与浮力相平衡而不沉,所以无淤陷。(4)球形装甲战车具有防雷性:拿中国73型中型坦克抢救车比较。73型中型坦克抢救车的履带着地长为3.840米,而球形装甲战车的圆形着地点设为0.07米(或更大),共同平均速度(最低)18KM/H,地雷压爆时间为0.1秒。在0.1秒内战车行车距离18KM/×1/3600×1/60≈0.08米。那73型中型坦克抢救车的履带将被炸断,而球形装甲战车却在地雷爆炸前越过地雷,即使未越过地雷对其装甲的破坏也微手其微。反坦克地雷攻击的是战车的行车履带或装甲薄的底盘,球形装甲战车整体为全装甲并多层复合,无防护弱点。(5)装用战车除装备配置空间的火力、仪器舱门和乘员出八舱舱门外均为全封闭状态,核生化武器,水均不能渗漏进入战车内部,即使穿过行走一层,二层装甲也无法进入主控操纵中心更无法侵入,所以可以侦察核生化区并两柄化战,(6)球形装甲战车的球形外形可以有效的对雷达,激光探测仪热像仪的磁波、光、红外线漫反射,降低反回信号强度而不容易被发现,战车密封的车体的隔音作用也使声波探测技术发挥不了作用。所以球形装甲战车是有高隐蔽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球形装甲战车结构作更清楚的说明。

    图1、外层行走装甲    2、内层防护装甲

      3、装备配置空间    4、中、小型导弹舱

      5、舱门            6、轻重火器舱

      7、舱门            8、电视摄像机舱

      9、舱门            10、作战任务仪器配

                             置舱

      11、舱门           12、乘员出八舱

      13、舱门           14、动力机

      15、万行走轮       16、联接可止动的双

                             向推力轴承

      17、平衡调节1环          18、平衡调节2,环

      19、乘员控制操作舱       20、氧气舱

      21、乘员控制操作舱舱门   22、贮物舱

      23、舱门                 24、重心稳定体

      25、控制操作舱乘员出八舱门

      26、发电机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是:

    1、直径1米以下由行走、动力、平衡调节、主控操纵中心构成,内部装填炸弹或炸药去摧毁士兵难以靠近的军事工事(如暗像、由洞)。

    2、直径1米以上由于行走、动力、平衡调节、主控操纵中心构成用于现有战车无法通过危险环境通信侦察用车,用做各种作战任务仪器的运输载体。

球形装甲战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球形装甲战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球形装甲战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球形装甲战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形装甲战车.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球形装甲战车由行走、动力、平衡调节、主控操纵中心四部分构成。本战车的特征是外形为圆球形,在球形圆心的主控操纵中心因重心稳定体的重力作用使平衡调节环自动调整角度而始终于平衡状态。动力机在行走部分内层装甲上爬行,打破战车的稳定状态,使其滚动行走,本球形装甲战车可作为各种军事作战任务仪器、火器的运输防护载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武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