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支模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94709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9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08207.0

申请日:

2016.09.07

公开号:

CN106320701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13/02申请日:20160907|||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3/02; E04G13/04

主分类号:

E04G13/02

申请人: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晶; 阮洁; 管飞吉; 刘梦星; 吴叔于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8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曹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该施工方法包括:搭建顶梁支架体系以及框架柱浇筑模板;在顶梁支架体系上布设顶梁浇筑模板,在框架柱浇筑模板外布设框架柱支架体系;调整顶梁支架体系进而调整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进行混凝土浇筑。该方法施工快捷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调整模板与支架体系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保证支架体系与模板之间的位置更加准确,提高模板的搭建质量,进而提高浇筑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搭建顶梁支架体系以及框架柱浇筑模板;
步骤S200、在顶梁支架体系上布设顶梁浇筑模板,在框架柱浇筑模板外布设框架柱支
架体系;
步骤S300、调整顶梁支架体系进而调整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
步骤S400、进行混凝土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顶梁
支架体系包括支撑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单元,每个所述调节单
元包括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以重叠的方式插装
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
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轴线方向,每个所述调整单元的所述第二调节件安装
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第一
调节件设置为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为螺帽,所述螺帽螺接于所述调节螺杆,所述
螺帽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顶梁
浇筑模板包括底板、顶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板,所述底板位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且与
所述立板无缝拼接,每个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平行于
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设置通过对拉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以及所述顶板
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调节组件,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端部抵紧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
底部,位于顶板的底部的所述第一调节件与顶板转动连接,位于底板的底部的所述第一调
节件与底板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对拉
螺栓包括螺杆主体以及套筒,所述螺杆主体上设置有两个限位部,两个限位部沿着所述螺
杆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螺杆主体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立板,两个所述限
位部分别贴合在对应的所述立板的内板面,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螺杆主体上,两个所述限
位部位于所述套筒内,在所述螺杆主体伸出所述立板的端部螺接螺帽,所述立板夹紧固定
在所述螺帽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在所
述顶梁浇筑模板下方支设主支撑条以及副支撑条,所述副支撑条安装在顶梁浇筑模板的底
部,所述主支撑条位于所述副支撑条的底部,所述主支撑条与所述副支撑条采用卯榫结构
搭接固定,多个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端部抵紧在所述顶梁浇筑模板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副支
撑条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主支撑条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
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副支撑条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副支撑条平行设置,所述主支撑条设置
有多根,每根所述主支撑条垂直于所述副支撑条设置,多根所述主支撑条沿着所述副支撑
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支撑
组件包括多根横向支撑杆以及多根纵向支撑杆,多根所述横向支撑杆水平设置,每根所述
纵向支撑杆与多根所述横向支撑杆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纵向支撑杆与一个所述调节单元对
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
所述框架柱支架体系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三紧固
件以及锁紧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
紧固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三紧固件沿所述第二紧固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
置,且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
固件的转动轴线;所述锁紧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所述锁紧件的另一端安装
于所述第三紧固件上;所述紧固组件套设在所述框架柱浇筑模板的外侧,用于紧固所述框
架柱浇筑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紧固
件包括螺接部以及紧固部,所述螺接部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螺接部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
的截面为圆形,两个所述螺接部位于所述紧固部的两端,每个所述螺接部上螺接有螺帽;所
述紧固部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说明书

高大支模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
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
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现
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
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
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
成整体的配件。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形的模壳和支架,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建筑模板、建筑
木胶板、覆膜板、多层板、双面复胶、双面覆膜建筑模板等。

建筑模板按施工工艺条件可分为现浇混凝土模板、预组装模板、大模板、跃升模板
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体系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
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体系均属于高大模板工程。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顶梁的模板搭建至少存在如下缺
点:

传统的高大支模的模板结构单一,搭建过程中不能够按需进行调整,导致搭建完
成的模板质量低,结构牢固性差,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以改善传统技术的高大支模的模
板结构单一,搭建过程中不能够按需进行调整,导致搭建完成的模板质量低,结构牢固性
差,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差。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大模板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搭建顶梁支架体系以及框架柱浇筑模板;

步骤S200、在顶梁支架体系上布设顶梁浇筑模板,在框架柱浇筑模板外布设框架
柱支架体系;

步骤S300、调整顶梁支架体系进而调整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

步骤S400、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顶梁支架体系包括支撑组件以
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单元,每个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件以及第
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以重叠的方式插装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件
与所述第二调节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
一调节件的轴线方向,每个所述调整单元的所述第二调节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为调节螺杆,所
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为螺帽,所述螺帽螺接于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螺帽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
组件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顶梁浇筑模板包括底板、顶板以
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板,所述底板位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且与所述立板无缝拼接,每个所
述立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平行于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之
间设置通过对拉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以及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调节组
件,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端部抵紧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底部,位于顶板的底部的
所述第一调节件与顶板转动连接,位于底板的底部的所述第一调节件与底板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对拉螺栓包括螺杆主体以及套
筒,所述螺杆主体上设置有两个限位部,两个限位部沿着所述螺杆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
置,所述螺杆主体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立板,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贴合在对应的所
述立板的内板面,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螺杆主体上,两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套筒内,在所
述螺杆主体伸出所述立板的端部螺接螺帽,所述立板夹紧固定在所述螺帽与所述限位部之
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在所述顶梁浇筑模板下方支设
主支撑条以及副支撑条,所述副支撑条安装在顶梁浇筑模板的底部,所述主支撑条位于所
述副支撑条的底部,所述主支撑条与所述副支撑条采用卯榫结构搭接固定,多个所述调节
单元的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端部抵紧在所述顶梁浇筑模板的底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副支撑条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
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主支撑条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副支
撑条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副支撑条平行设置,所述主支撑条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主支撑
条垂直于所述副支撑条设置,多根所述主支撑条沿着所述副支撑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根横向支撑杆
以及多根纵向支撑杆,多根所述横向支撑杆水平设置,每根所述纵向支撑杆与多根所述横
向支撑杆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纵向支撑杆与一个所述调节单元对应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框架柱支架体系包括紧固组件,
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三紧固件以及锁紧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
述第二紧固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与
所述第三紧固件沿所述第二紧固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
固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转动轴线;所述锁紧件的一端
安装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所述锁紧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紧固件上;所述紧固组件
套设在所述框架柱浇筑模板的外侧,用于紧固所述框架柱浇筑模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接部以及紧固部,
所述螺接部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螺接部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两个所述螺
接部位于所述紧固部的两端,每个所述螺接部上螺接有螺帽;所述紧固部的垂直于其长度
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快捷方便,在
施工过程中能够调整模板与支架体系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保证支架体系与模板之间的位
置更加准确,提高模板的搭建质量,进而提高浇筑质量。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先在现场进行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对应位
置搭建顶梁支架体系以及搭建框架柱浇筑模板,在框架柱浇筑模板搭建过程中,在框架柱
浇注模板上布设框架柱支架体系,保证框架柱浇筑模板的位置稳定性;然后,可以在顶梁支
架体系上布设顶梁浇筑模板,顶梁浇筑模板与顶梁支架体系之间的位置可以相对调节,进
而能够调整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保证模板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整体的结构更加的牢
固可靠,提高浇筑的质量。在实际搭设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调节顶梁浇筑模板和顶梁支
架体系之间的位置关系,施工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了施工的质量,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
更加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梁浇筑模板和顶梁支架体系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梁浇筑模板和顶梁支架体系的一变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梁浇筑模板和顶梁支架体系的另一变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拉螺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单元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柱浇筑摸板和框架柱支架体系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柱浇筑模板的模板主体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紧固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紧件的结构图

图中:

顶梁浇筑模板100,顶板110,底板120,立板130,主支撑条140,副支撑条150,

支撑组件200,纵向支撑杆210,横向支撑杆220,辅助支撑杆230,

调节单元300,调节螺杆310,调节部311,螺帽320,

对拉螺栓400,螺杆主体410,限位部411,套筒420;

框架柱浇筑模板500,模板主体510,卡接部511,卡接板5111,

紧固组件600,第一紧固件610,第二紧固件620,套筒621,调节槽6211,连接杆622,
第三紧固件630,锁紧件640,螺接部641,紧固部642,弹簧643。

具体实施方式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
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水
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体系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
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体系均属于高大模板工程。传统的高大支模的模板结构单
一,搭建过程中不能够按需进行调整,导致搭建完成的模板质量低,结构牢固性差,浇筑完
成后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差。

鉴于此,本发明设计者设计了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通过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及
时调整支架与模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牢固,提高了模板整体
的牢固性以及安全性,模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准确,提高浇筑质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
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
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
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
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
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
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
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搭建顶梁支架体系以及框架柱浇筑模板;S200、在顶梁支架体系上布设顶梁
浇筑模板,在框架柱浇筑模板外布设框架柱支架体系;步骤S300、调整顶梁支架体系进而调
整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步骤S400、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顶梁支架体系以及顶梁浇筑
模板布设过程中,通过及时调整顶梁支架体系相对于顶梁浇筑模板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
保证了顶梁浇筑模板的位置准确性,提高了浇筑质量。

请参阅图1-图5,具体的,顶梁浇筑模板和顶梁支架体系形成了顶梁浇筑体系,顶
梁支架体系包括支撑组件200以及调节组件。

顶梁浇筑模板100为浇筑过程中形成浇筑空腔的结构,模板主体包括模板主体、主
支撑条140以及副支撑条150。顶梁浇筑模板100采用多块模板主体拼接制成,模板主体采用
木质材料制成,木质材料便于加工成型,便于拼接。同时,模板主体设计为矩形板状,具有两
个相对设置的板面,混凝土浇筑时便于与板面接触,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光滑,便于
后续处理。模板主体包括顶板110、立板130以及底板120,立板130位于顶板110和底板120之
间,顶板110和底板120水平设置,立板130竖直设置,进一步的,立板130设置有两个,两个立
板130相对设置,顶板110设置有两个,底板120位于两个立板130之间,分别与立板130的底
部连接,每个立板130的远离底板120的一侧与一个顶板110连接,两个立板130以及底板120
之间构成了浇筑空腔。

请参阅图2和图3,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两个立板130之间的位置牢固性,在两个立
板130之间设置有对拉螺栓400,对拉螺栓400设置有多个,多个对拉螺栓400间隔分布在两
个立板130之间。对拉螺栓400可以设置为螺杆主体410,螺杆主体410的两端分别穿过立板
130,在螺杆穿过立板130的端部螺接螺帽320,将两个立板130固定。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两
个立板130之间的宽度相同,螺杆主体410上设置有两个限位部411,两个限位部411之间的
距离为两个立板130之间的宽度,螺杆主体410安装完成后,两个限位部411位于两个立板
130之间,每个限位部411抵紧在立板130的内侧板面上,每个限位部411具有限制两个立板
130向内的运动趋势,限位部411优选设置为环状结构,便于加工制造,限位效果好。

请参阅图4,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对拉螺栓400还包括套筒420,套筒420套设在
螺杆主体410上,两个限位部411位于套筒420内,螺杆主体410的两端伸出套筒420,安装时,
螺杆主体410的两端贯穿对应的立板130,螺帽320螺接在螺杆主体410的端部,螺帽320位于
立板130的外板面,套筒420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环状,即套筒420的外周面为圆
弧面,且套筒42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抵紧在对应的立板130的板面上,且呈密封连接状
态,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接触到套筒420,由于套筒420的外周面为圆弧面,混凝土作用在
套筒420上的力小,套筒420作用在螺杆主体410上的力小,对于模板主体的作用力小,不易
影响模板主体的结构,便于浇筑。浇筑完成后,拆除模板主体,将螺帽320旋拧下来,然后将
螺杆主体410取出,套筒420留在混凝土内,螺杆主体410能够多次使用,节省了材料。

顶板110的底部安装有主支撑条140以及副支撑条150,副支撑条150位于顶板110
和主支撑条140之间,提高了模板主体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受力更好,浇筑时更加安全可靠。
在立板130以及底板120的外侧板面上都安装有主支撑条140和副支撑条150,整体结构牢固
可靠。对拉螺栓400将两个立板130上的相对的主支撑条140进行固定。进一步,副支撑条150
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主支撑条140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
为长方形。实际搭建时,每个底板120、顶板110以及立板130处搭建的支撑条呈网状,分别形
成了支撑网结构,每个支撑网结构包括多根副支撑条150以及多根主支撑条140,多根副支
撑条150平行设置,每根主支撑条140垂直于副支撑条150设置,多根主支撑条140沿着副支
撑条15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主支撑条140和副支撑条150的交叉位置采用卯榫结构固定
连接,可以在副支撑条150上设置凹槽,在主支撑条140上也设置凹槽,副支撑条150与主支
撑条140于交叉处卡接,结构更加牢固可靠。

同时,将副支撑条150和主支撑条140都设置长方体形,便于搭接固定,位置不易移
动,更加安全可靠。

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单元300,每个调节单元300可以对不同位置的顶梁浇筑模
板100和支撑组件200进行调节,调节的范围广。每个调节单元300包括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
调节件,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以重叠的方式插装连接,且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滑
动连接,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调节件的轴线方向,在进行调节
时,通过改变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插装长度实现调节,调节完成后,将相应的第一调
节件和第二调节件进行固定即可,起到中间支撑的作用。即通过调节调节单元进而调整了
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保证顶梁浇筑模板的位置更加准确可靠,更准确的说,调整了顶板
和立板的水平度,保证顶板与立板以及底板与立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密封性好,连接处更加
紧凑,整体结构牢固可靠,保证浇筑时不易漏浆,浇筑更加安全。

请参阅图5,进一步的,第一调节件设置为调节螺杆310,第二调节件设置为螺帽
320,螺帽320螺接在调节螺杆310上,调节螺杆310上安装有调节部311,调节部311沿调节螺
杆310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调节螺杆310的外周面,调整时,操作调节部311,使得调节螺杆
310相对于螺帽320转动,螺帽320固定,调节螺杆310转动后沿着螺帽32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
动,进而实现了高度方向上的调节,调节方便可靠,且具有自锁功能,固定方便可靠。进一步
的,调节部311呈条状,且在调节螺杆310上设置多个调节部311,多个调节部311围绕调节螺
杆310的中轴线呈放射状均匀排布,在进行调整时,按需操作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调节部311
进行调整,调整时更加方便,不易因为环境限制而影响调整效率。例如,在安装区域较小的
位置,调节部311旋转后,靠近了墙体或者手不能进入的地方,此时,位于调节螺杆310上的
其他调节部311相应旋转,位于能够操作的空间内,操作该调节部311即可。为了便于施工人
员的操作,避免施工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擦伤,在调节部311上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套设
在调节部311上。在实际调节过程中,在顶板以及底板的底部设置水平线,保证操作调节单
元时,能够准确知道调节的位置,及时进行调节,保证调节的质量和效率。

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撑顶梁浇筑模板100,支撑组件200包括多根横向支撑杆220以
及多根纵向支撑杆210,多根横向支撑杆220水平设置,多根纵向支撑杆210竖直设置,横向
支撑杆220与纵向支撑杆210于交叉处固定连接,每根纵向支撑杆210的端部支撑在调节单
元300的底部。具体的,同一调节单元300内的调节螺杆310的一端抵紧在对应的主支撑条
140的底部,调节螺杆310的另一端螺接在螺帽320内,螺帽320固定在纵向支撑杆210的端
部,优选设置为,螺帽320焊接在纵向支撑杆210的端部,安装方便,结构牢固可靠。该实施例
的优选方案中,可以在纵向支撑杆210的端部设置螺纹孔,螺杆螺接在螺纹孔内,实现高度
的调节功能。

为了便于横向支撑杆220和纵向支撑杆210的拆除,便于后续使用,横向支撑杆220
和纵向支撑杆210于交叉处采用直角扣件固定连接。直角扣件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未对
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不进行详细说明。

多根横向支撑杆220和多根纵向支撑杆210相互交错设置,构成了具有多个矩形框
结构的支架整体,为提高整个支架整体的结构牢固性,在至少一个矩形框结构内设置辅助
支撑杆230,辅助支撑杆230的一端与纵向支撑杆210连接,辅助支撑杆230的另一端与横向
支撑杆220连接,构成了三角形结构,结构牢固可靠,不易变形。

框架柱支架体系包括紧固组件600。紧固组件600用于固定框架柱浇筑模板500。框
架柱浇筑模板500包括多个模板主体510,多个模板主体510搭建围成具有空腔的结构,围成
的空腔为待浇筑混凝土的柱形空腔,即浇筑完成后形成了框架柱。为了便于模板主体510的
加工以及便于拼接搭建形成柱形空腔,将模板主体510设置为矩形板状,模板主体510的结
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节省制造成本。优选设置为,采用四个模板主体510围成待浇筑的柱
形空腔,四个模板主体510的长度侧面依次连接,搭建时,相邻两个模板主体510采用侧面抵
紧在板面上的方式进行拼接,避免了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可以采
用凹凸结构进行拼接,在一个模板主体510上设置凹陷部,在于其拼接的模板主体510上设
置凸出部,凸出部卡紧在凹陷部内,浆液不易露出。模板主体510的长度按需设置,根据框架
柱的高度进行设计,保证浇筑完成后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在模板主体510的板面上设置卡接部511,用于定位紧固组件600,便于
紧固组件600的安装和固定。每个模板主体510的一个板面上设置有卡接部511,四个模板主
体510搭建完成后,每个模板主体510上的卡接部511位于柱形空腔的外侧。优选设置为,每
个模板主体510上设置有多个卡接部511,位于同一模板主体510上的多个卡接部511沿着模
板主体5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便于多组紧固组件600进行安装固定。

卡接部511的结构多种多样,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卡接部511包括相对设置的
两个卡接板5111,两个卡接板5111平行设置,两个卡接板5111之间形成了卡槽,该卡槽为通
槽,即卡槽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开口,同时,卡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柱形空腔的长度方
向,便于紧固组件600的安装。两个卡接板5111之间的距离根据紧固组件600的尺寸进行设
计,保证紧固组件600安装后,固定牢固,不易移动。进一步的,每个卡接板5111设置为直角
三棱柱状,直角三棱柱的棱边垂直于柱形空腔的轴线方向,两个直角三棱柱的直角边所在
的侧面相对平行设置,两个直角三棱柱的斜边所在的斜面位于卡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卡
接板5111的结构牢固可靠,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请参阅图6和图9,紧固组件600用于固定框架柱浇筑模板500,紧固组件600包括第
一紧固件610、第二紧固件620、第三紧固件630以及锁紧件640,第一紧固件610、第二紧固件
620、第三紧固件630以及锁紧件640依次首尾连接构成围成了环状结构,紧固组件600套设
在框架柱浇筑模板500外层,同一紧固组件600的四个构件分别与四个模板主体510连接,具
体的,同一紧固组件600的四个构件将模板主体510束紧。第一紧固件610和第二紧固件620
转动连接,第二紧固件620和第三紧固件630转动连接,未使用时,将紧固组件600收拢,便于
运输,使用时,调整第一紧固件610和第三紧固件630相对于第二紧固件620的角度,将紧固
组件600固定在模板主体510上。为了便于安装,第一捆札件和第二紧固件620采用螺栓连
接,第二紧固件620与第三紧固件630采用螺栓螺接,安装固定方便,加工制造方便,第一紧
固件610和第二紧固件620的转动轴线与第二紧固件620和第三紧固件630的转动轴线平行。
四个模板主体510围成长方体形的待浇筑结构,同一紧固组件600的四个构件围成矩形环,
与框架柱浇筑模板500对应,固定效果好。为了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的框架柱浇筑模板500的
固定,将第二紧固件620设置为伸缩结构,按需调整第二紧固件620的长度,使用的范围更
广。第二紧固件620包括套筒621以及连接杆622,连接杆622与套筒621螺接,通过转动连接
杆622或者套筒621,改变第二紧固件620的长度,操作方便快捷。进一步的,在套筒621或者
连接杆622上设置调节槽6211,便于扳手等工具插入,调整更加方便可靠,调节槽6211设置
有多个,多个调节槽6211围绕第二紧固件620的中轴线布设,调整更加方便。

安装紧固组件600时,第一紧固件610、第二紧固件620、第三紧固件630以及锁紧件
640分别与对应的卡接部511卡接,即位于对应的卡槽内,位置固定,便于安装,为了便于配
合,将第一紧固件610、第二紧固件620以及第三紧固件630设置为矩形条状,与卡槽的配合
更加紧密,且与模板主体510的贴合更加紧密。安装时,先将第一紧固件610、第二紧固件620
以及第三紧固件630进行安装,然后,将锁紧件640安装在第一紧固件610和第三紧固件630
之间,分别与第一紧固件610和第三紧固件630固定连接。优选设置为,锁紧件640呈柱状,锁
紧件64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紧固件610以及第三紧固件630,且锁紧件640的伸出第一紧固
件610的端部螺接有螺帽,锁紧件640的伸出第三紧固件630的端部螺接有螺帽,螺接方式简
单可靠,便于拆卸。请参阅图8,进一步的,锁紧件640包括螺接部641、紧固部642以及弹簧
643,紧固部642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便于与卡槽配合,且与模板主体
510的贴合更加紧密,螺接部641设置有两个,每个螺接部641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
圆形,两个螺接部641位于紧固部642的两端,每个螺接部641上螺接有螺帽,只需要在螺接
部641上设置外螺纹,加工简单,节省了加工制造成本。同时,每个螺接部641外套设有弹簧
643,两个弹簧643位于第一紧固件610与第三紧固件630之间,使得锁紧件640具有自锁功
能,不易松动,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大支模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大支模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大支模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大支模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支模施工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大支模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该施工方法包括:搭建顶梁支架体系以及框架柱浇筑模板;在顶梁支架体系上布设顶梁浇筑模板,在框架柱浇筑模板外布设框架柱支架体系;调整顶梁支架体系进而调整顶梁浇筑模板的水平度;进行混凝土浇筑。该方法施工快捷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调整模板与支架体系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保证支架体系与模板之间的位置更加准确,提高模板的搭建质量,进而提高浇筑质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