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93425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58522.9

申请日:

2002.12.25

公开号:

CN1510209A

公开日:

2004.07.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6M23/12

主分类号:

D06M23/12

申请人:

刘光恩; 袁兵

发明人:

刘光恩; 袁兵

地址:

300050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以释放维生素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一种织物及其制作方法。它是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其制作方法为:A.制备微囊整理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将以下组分混合;维生素1-8%,柔软剂1-2%,微囊溶液15%,粘和剂6-20%,分散剂2-3%,水余量。以上组分混合后进行搅拌,使其均匀,即为微囊整理剂;B.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C.将经过覆加微囊整理剂的织物,进行织物的后整理,成为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将本发明的织物制作成内衣,睡衣,帽子,袜子等可以与皮肤接触的衣物,通过穿着时的摩擦和曲挠,含维生素的微囊破裂,释放出维生素,经过人体的透皮吸收,达到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可以释放维生素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带有含维生素的 微囊的织物;其制作方法为: a,制备微囊整理剂; 按照重量百分比将以下组分混合; 维生素        1-8%, 柔软剂        1-2%, 微囊溶液      15%, 粘和剂        6-20%, 分散剂        2-3%, 水            余量。 以上组分混合后进行搅拌,使其均匀,即为微囊整理剂; b,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c,将经过覆加微囊整理剂的织物,进行织物的后整理,成为带有 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维生素可以是维生素化 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柔软剂可以采用硅系列 A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微囊溶液可以采用海藻 酸钠,聚氨酯,明胶,阿拉伯胶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粘和剂可以采用丙烯酸 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涂层工艺将微囊整 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浸轧工艺将微囊整 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喷涂工艺将微囊整 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说明书


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可以释放维生素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之一,是生命必需有的有机物质,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患相应的疾病。如缺乏维生素C,就会脱发,秃头,严重时会患坏血病等;如缺乏维生素A与D就会使儿童患佝偻病,会使中老年人患心脏病等等;通常,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是依靠饮食进行摄取,对于维生素缺乏症的人群,则要采用服用维生素的方法进行补充。

    作为贴身内衣用织物,直接与人体的皮肤相接触,而人体的皮肤,具有吸收维生素的功能。因此,目前有人发明了V-UP的T恤衫,它采用在纤维中,加入维生素的方法,制成含有维生素的织物,将其制成T恤衫,将其穿着在身上,当含有维生素的纤维与人体地皮肤相接触时,维生素通过与皮肤的反应而被吸收,成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的一个新的途径。

    但是,加在纤维中的维生素,会因摩擦,曲挠以及洗涤而脱落,因此,这种V-UP的T恤衫,补充维生素的功能不会保持持久,洗涤次数在30次以上,释放维生素的功能便很微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摩擦后,可以不断释放维生素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织物,它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

    其制作方法为:

    a,制备微囊整理剂;

    按照重量百分比将以下组分混合;

    维生素        1-8%,

    柔软剂        1-2%,

    微囊溶液      15%,

    粘和剂        6-20%,

    分散剂        2-3%,

    水            余量。

    以上组分混合后进行搅拌,使其均匀,即为微囊整理剂。

    其中,维生素可以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及其化合物。

    柔软剂可以采用硅系列柔软剂,如AC等。

    微囊溶液可以采用海藻酸钠,聚氨酯,明胶,阿拉伯胶等。

    粘和剂可以采用丙烯酸树脂,如107,106等。

    分散剂可以采用ZD树脂等。

    b,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可以采用涂层工艺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可以采用浸轧工艺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可以采用喷涂工艺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

    c,将经过覆加微囊整理剂的织物,进行织物的后整理。

    可以采用轧光,烘干工艺。

    即成为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

    本发明将维生素,柔软剂,微囊溶液,粘和剂,分散剂,水混合后进行搅拌,使得维生素与微囊溶液形成不同直径和壁厚的含维生素的微囊。该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溶液,在柔软剂,粘和剂,分散剂的作用下,经过覆加工艺,使得含维生素的微囊浸入织物的纤维中,据检测数据得知,该织物经洗涤30次以上,仍然保持释放维生素的功能。

    将本发明带有含有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制作成内衣,睡衣,帽子,袜子等可以与皮肤接触的衣物,通过穿着时的摩擦和曲挠,含维生素的微囊破裂,释放出维生素,经过人体的透皮吸收,达到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的目的。

    由于维生素与微囊溶液形成的含维生素的微囊具有不同的直径和壁厚。因此可以长时间的,缓慢地,有控地释放维生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

    1-微囊整理剂的制备,2-在织物上覆加微囊整理剂,3-织物后整理,4-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备微囊整理剂;

    将以下各组分按照重量比配料如下:

    维生素                5Kg

    粘合剂(107胶)         11Kg

    分散剂(2D)            3Kg

    柔软剂(硅系列)        1Kg

    聚氨基甲酸酯          4Kg

    水                    76Kg

    先将5Kg维生素放入4Kg的聚氨基甲酸酯溶液中,以1300转/分的转速充分搅拌,至呈乳液状后,依次加入分散剂后,搅拌1-3分钟;加入粘合剂后搅拌5分钟;再加入柔软剂后,搅拌3分钟制成微囊整理剂待用。

    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将纯棉丝光,漂白,印花的织物在微囊整理剂中浸轧,轧余率100%。

    织物的后整理;将在微囊整理剂中浸轧过的纯棉丝光,漂白,印花的织物进行轧光后,经过80予烘3分钟后送入90°,高温处理1分钟。即得到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

    实施例2;

    制备微囊整理剂;

    将以下各组分按照重量比配料如下:

    维生素B                4Kg

    粘合剂(107胶)          8Kg

    分散剂(H)              2Kg

    柔软剂(硅系列)         1Kg

    环氧树脂乳液           3Kg

    水                     82Kg

    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将纯棉与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在微囊整理剂中浸轧,轧余率90%。

    织物的后整理;予烘干3分钟,高温热处理1分钟,即得到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下机成卷待用。

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释放维生素功能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可以释放维生素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一种织物及其制作方法。它是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其制作方法为:A.制备微囊整理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将以下组分混合;维生素18,柔软剂12,微囊溶液15,粘和剂620,分散剂23,水余量。以上组分混合后进行搅拌,使其均匀,即为微囊整理剂;B.将微囊整理剂覆加在织物上;C.将经过覆加微囊整理剂的织物,进行织物的后整理,成为带有含维生素的微囊的织物。将本发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