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汽车或产业机械等的驱动装置内传递转矩、 用作逆止器 ( 日 文: バツクストツプ ) 等元件的单向离合器。背景技术
一般, 单向离合器由外圈、 与外圈同心配置的内圈、 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且传递 转矩的多个辊、 保持辊的保持器、 沿与外圈或内圈的凸轮面卡合的方向对辊施力的弹簧构 件构成。
在这样的结构中, 单向离合器利用由辊和凸轮面构成的凸轮机构, 在外圈上设置 凸轮面的情况下, 相对于外圈只向一个方向旋转内圈。 即, 内圈能够相对于外圈在一个方向 空转、 只在其反方向经由凸轮机构对外圈施加转矩。 此时, 辊被弹簧等施力构件沿啮合方向 ( 卡合方向 ) 施力。
例如, 在日本特开 2008-261488 号公报所公开的单向离合器中, 作为沿与外圈或 内圈的凸轮面卡合的方向对辊施力的弹簧构件, 使用折叠弹簧 ( 日文 : アコ一デイオンス プリング )。
但是, 使用折叠弹簧时, 需要在外圈或内圈上形成用于安装的孔或凹部, 为此存在 不能降低成本这样的问题。 而且, 也存在安装方法也比较复杂、 最大收缩时的应力集中比较 高这样的其他问题。即使是螺旋弹簧, 也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
特别是, 最大收缩时的应力集中比较高, 担心耐冲击或载荷性差, 导致对辊施加的 力不稳定, 其结果担心单向离合器的动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通过使用能够降低成本、 安装也简单且能够降低最 大收缩时的应力集中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volutespring) 而使动作稳定的单向离合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单向离合器具有外圈、 相对于该外圈沿内径方向离 开且相对自由旋转地呈同心状配置的内圈、 配置在上述外圈和上述内圈之间且传递转矩的 多个卡合构件、 保持上述卡合构件的保持器, 其特征在于, 该单向离合器设有沿与上述外圈 或上述内圈的凸轮面卡合的方向对上述卡合构件施力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采用本发明, 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不需要在外圈或内圈上形成用于安装弹簧构件的孔或凹部, 能够降低成本。 而且, 安装方法也比较简单。
也能够降低最大收缩时的应力集中, 从而减小弹簧构件耐冲击或载荷性差的担 心, 对辊施加的力稳定, 其结果单向离合器的动作稳定。
如果在锥形螺旋板弹簧的前端插入引导销或安装盖, 则能够保护锥形螺旋板弹簧 免受卡合构件反弹 ( 跳跃 ) 时的冲击。
锥形螺旋板弹簧与其他的弹簧相比, 具有不管用于设置的空间容积多小都能够得到比较大的载荷和吸收能量这样的优点。因此, 能够使设置空间小型化。
通过设置沿与外圈或内圈的凸轮面卡合的方向对卡合构件施力的锥形螺旋板弹 簧, 不需要在外圈或内圈上形成用于安装弹簧构件的孔或凹部, 能够降低成本。而且, 安装 方法也比较简单。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 “卡合构件” 表示卡合 ( 啮合 ) 在外圈或内圈的凸轮面上 的构件。只要是能够卡合在外圈或内圈的凸轮面上的构件即可, 不限形状。作为卡合构件 的例子, 可以是辊、 球体、 球体状的挡块 ( 日文 : スプラグ ) 等各种形式。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槽 ( 日文 : ポケツト ) 周边的局部主视 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的空转状态。
图 3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槽周边的局部主视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 处于卡合状态与空转状态中间。
图 4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槽周边的局部主视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 处于卡合状态。
图 5 是沿图 2 的 5-5 线的轴向剖面图。 图 6 是锥形螺旋板弹簧、 折叠弹簧以及螺旋弹簧的应力线图。 图 7 是锥形螺旋板弹簧、 折叠弹簧以及螺旋弹簧的弹簧力 ( 载荷 ) 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作为例示说明本发 明, 当然并不限定于本发明。而且, 各个附图中的相同部分用同一符号标记。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 30 的主视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 30 处 于卡合状态。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例示在本发明, 当然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单向离合器 30 具有外圈 1、 相对于外圈 1 沿内径方向离开且相对自由旋转地呈同 心状配置的内圈 2、 配置在外圈 1 和内圈 2 之间且传递转矩的多个卡合构件即辊 3、 保持辊 3 的保持器 6。进一步, 在单向离合器 30 上设有沿与外圈 1 或内圈 2 的凸轮面卡合的方向 对辊 3 施力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5。
在外圈 1 的内周上, 作为朝向径向外方凹陷的凹部, 形成有槽 4。槽 4 沿轴向等间 隔地设有 4 个。在槽 4 的外周壁上, 形成有供辊 3 卡合的凸轮面 13。在槽 4 内配置有辊 3 和沿与凸轮面 13 卡合 ( 啮合 ) 的方向对辊 3 施力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5。
在形成于外圈 1 与内圈 2 之间的环状的空间中, 配置有具有圆筒部 10 的保持器 6。 保持器 6 的圆筒部 10 在沿圆周方向等分的 4 个部位具有窗口 9。窗口 9 沿径向贯通, 保持、 引导辊 3。窗口 9 是包围四边的矩形形状, 但在图 1 ~ 4 中, 为了便于说明辊 3 的动作, 展开 了相当于正面侧的边的部分, 省略了图示。在圆筒部 10 上, 通过切削设有向外径方向突出 的突出部 7。突出部 7 可以是以往的 I 型杆或 T 型杆等形式。突出部 7 在窗口 9 之间逐一 设置。
保持器 6 的突出部 7 与设置在外圈 1 的内周上的、 沿轴向延伸的沟 8 嵌合。因而,保持器 6 与外圈 1 的内周面接触, 与外圈 1 同步旋转, 不能够相对旋转。但是, 保持器 6 能 够相对于内圈 2 相对旋转。
在外圈 1 的轴向的端面 21 上, 为了将外圈 1 固定在其他构件 ( 未图示 ) 上, 在圆 周方向上等分地沿轴向贯通设有螺纹孔 18。而且, 设有与槽 4 相邻、 比槽 4 小的第 2 槽 14。
对辊 3 施力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volute spring)5, 是在中央不留空间地呈圆锥状 卷绕带状的金属板材而成, 具有在轴向两端直径不同的圆锥状的外观。主体的端部磨平圈 在顶部 16 外径最小、 在底部 17 外径最大。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底部 17 容纳在第 2 槽 14 中。底部 17 具有从端部磨平圈延伸的端部 15, 该端部 15 利用点焊、 钎焊、 粘接等任意方法 固定在外圈 1 的轴向的端面 21 上。而且,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也能够在未图示的侧板与外圈 1 的端面 21 之间夹持、 固定端部 15。这样,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能够可靠地保持在槽 4 和第 2 槽 14 内, 姿势稳定。由此, 能够对辊 3 施加稳定的作用力。
在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前端即顶部 16 上, 插入有具有头部 12 的引导销 11。因而,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作用力经由引导销 11 的头部 12 施加给辊 3。也能够不插入引导销 11 而在顶部 16 上安装盖构件 ( 未图示 )。设置引导销 11 或盖构件未必是必须的, 但是通过设 置引导销 11 或盖构件, 能够保护锥形螺旋板弹簧 5 免受辊 3 反弹 ( 跳跃 ) 时的冲击。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顶部 16 也与底部 17 相同地具有从端部磨平圈延伸的端部 24。该端部 24 与辊 3 的轴向端面滑接。在图 1 中, 为了成为朝向辊 3 侧的端面, 端部 24 用 局部虚线表示。
图 2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槽周边的局部主视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 的空转状态。在该状态下,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被来自辊 3 的挤压力压缩, 成为最紧的状态 ( 最大收缩时 )。在空转状态下, 辊 3 不与槽 4 的凸轮面 13 啮合, 因此内圈 2 相对于外圈 1 空转, 外圈 1 和内圈 2 不同步旋转。即, 没有经由辊 3 的转矩传递。
图 3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槽周边的局部主视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 处于卡合状态与空转状态中间。在该状态下,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用其作用力的的一部分抵 抗来自辊 3 的挤压力, 成为开始伸长状态。锥形螺旋板弹簧 5 处于图 3 的状态时, 辊 3 完全 不与槽 4 的凸轮面 13 啮合, 因此内圈 2 相对于外圈 1 成为滑动状态, 外圈 1 和内圈 2 不同 步旋转。即, 几乎没有经由辊 3 的转矩传递。
图 4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槽周边的局部主视图, 表示单向离合器 处于卡合状态。在该状态下,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作用力比来自辊 3 的挤压力大, 成为最伸 长的状态。锥形螺旋板弹簧 5 处于图 4 的状态 ( 单向离合器 30 处于卡合状态 ) 时, 在锥形 螺旋板弹簧 5 的作用力的作用下, 辊 3 被施力而与槽 4 的凸轮面 13 啮合, 内圈 2 相对于外 圈 1 成为锁定状态。此时, 外圈 1 和内圈 2 可靠地同步旋转, 经由辊 3 传递转矩。另外, 在 图 2 ~图 4 中, 图 1 所示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端部 24 省略图示。
图 5 是沿图 2 的 5-5 线的轴向剖面图。锥形螺旋板弹簧 5 利用其端部 15 固定在 外圈 1 的轴向端面 21 上。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从底部 17 延伸的端部 15 是通过从端部磨 平圈的底部 17 沿切线方向延伸、 从此处大致垂直地弯曲而形成。端部 15 在与外圈 1 的槽 4 和端面 21 的交界对应的位置具有弯曲部 26。
如图 5 所示, 保持器 6 在轴向的另一端具有凸缘部 25, 利用窗口 9 的轴向的两端保 持辊 3( 在图 5 中用虚线表示 )。而且,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的端部磨平圈被夹持、 保持在位于槽 4 和第 2 槽 14 之间的、 沿内径方向突出的凸部 27 与保持器 6 的圆筒部 10 的外周面上。 因而, 锥形螺旋板弹簧 5 能够对辊 3 施加稳定的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个例子, 使用了具有以下规格的锥形螺旋板弹簧 5。
板宽 4.5mm
板厚 0.06mm
弹簧长 16mm
圈数 6
最小平均半径 ( 顶部 )1.5mm
最大平均半径 ( 底部 )2.5mm
弹簧常数 0.0728N/mm
在图 6 和图 7 中示出了比较验证上述锥形螺旋板弹簧 5 与以往的折叠弹簧、 螺旋 弹簧后的结果。而且, 图 6 是锥形螺旋板弹簧 5 与以往的折叠弹簧、 螺旋弹簧的应力线图, 图 7 是锥形螺旋板弹簧 5 与以往的折叠弹簧、 螺旋弹簧的弹簧力 ( 载荷 ) 线图。在图 6 和 图 7 的图表中, A 表示锥形螺旋板弹簧, B 表示折叠弹簧, C 表示螺旋弹簧。
根据图 6 和图 7 可知, 最大收缩时的应力, 锥形螺旋板弹簧与折叠弹簧相比非常 小, 与螺旋弹簧相比也较小。 因而, 利用锥形螺旋板弹簧能够达到防止最大收缩时的应力集 中这样的效果。而且, 根据图 6 和图 7 可知, 与以往的折叠弹簧或螺旋弹簧相比, 锥形螺旋 板弹簧 5 的单位测定长度的应力和载荷的变化小, 较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 说明了在外圈 1 上设置供辊 3 卡合的凸轮面 13 的情况, 但凸轮 面 13 也能够设置内圈 2 侧。在该情况下, 只要将槽 4 设置在内圈 2 的外周面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