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22439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07188.6

申请日:

2011.04.28

公开号:

CN102128133A

公开日:

2011.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03D 7/00申请公布日:201107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3D 7/00申请日:20110428|||公开

IPC分类号:

F03D7/00

主分类号:

F03D7/00

申请人:

沈阳远大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书文; 陈钊

地址:

110023 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号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代理人:

刁佩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安全运行等问题,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变桨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是: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变桨电池柜、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机组成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机舱控制器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变桨主控柜与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伺服控制柜。其结构设计合理,变桨控制准确,实时监测桨距角调节,消除风电机组风轮运行的轴向振动,增加机组安全链的保护环节,有效地提升风电机组超速保护能力,使风电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其通过总线通讯的由变桨主控柜、变桨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池柜、变桨电机、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组成的变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第一变桨电池柜、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一变桨电机组成第一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二变桨电池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二变桨电机组成第二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三变桨电池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第三变桨电机组成第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所述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所述变桨主控柜通过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分别与三个桨叶的所述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三个浆叶的方位角信号和风轮的转速信号发送给所述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独立变桨运算,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调整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同步发送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变桨电机完成桨角调节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组成机组安全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的供电,由不间断供电的所述第一变桨电池柜提供。

说明书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桨叶方位角调节器,特别是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属于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已成为行业的主力机型,其普遍采用变桨系统对风电机组实施变桨距控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在相关专利文献中已有报导,如专利号为CN200820233826.2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装置”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装置,但该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风机运行过程中,桨叶的空间方位角在不断变化,对桨叶调节采用统一的桨角给定,将导致风机的风轮产生轴向振荡,轴向振荡直接影响机组的载荷受力,从而影响到机组的运行寿命;机组对变桨的控制依赖于机舱主控,一旦机舱主控与变桨系统通讯故障,没能将超速信号发送到变桨系统,机舱超速继电器没能及时断开机组安全链,风机无法正常刹车停机,将对风电机组造成超速飞车的灾难性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安全运行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变桨控制准确,实时监测桨距角调节,在保证风机稳定输出功率的同时,消除风电机组风轮运行的轴向振动,增加机组安全链的保护环节,有效地提升风电机组超速保护能力,使风电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稳定。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其通过总线通讯的由变桨主控柜、变桨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池柜、变桨电机、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组成的变桨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第一变桨电池柜、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一变桨电机组成第一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二变桨电池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二变桨电机组成第二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三变桨电池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第三变桨电机组成第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所述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所述变桨主控柜通过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分别与三个桨叶的所述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

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三个浆叶的方位角信号和风轮的转速信号发送给所述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独立变桨运算,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调整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同步发送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变桨电机完成桨角调节动作。

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组成机组安全链。

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的供电,由不间断供电的所述第一变桨电池柜提供。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三个变桨电池柜、三个伺服控制柜、三个变桨电机组成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变桨主控柜分别与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三个伺服控制柜,所以其结构设计合理,变桨控制准确,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桨距角调节。特别是在变桨主控柜中加入了独立监测装置,一方面可以实现风机独立变桨的参数整定,使风机实现独立变桨功能,在保证风机稳定输出功率的同时,消除了风电机组风轮运行的轴向振动,;另一方面利用能够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电池柜向独立监测装置供电,增加了机组安全链的保护环节,有效地提升了风机的超速保护能力,使风电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稳定。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安全运行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算法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其通过总线通讯的由变桨主控柜、变桨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池柜、变桨电机、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组成的变桨控制系统。其中变桨控制系统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为核心,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第一变桨电池柜、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一变桨电机组成第一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二变桨电池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二变桨电机组成第二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三变桨电池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第三变桨电机组成第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变桨主控柜通过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分别与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相连,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制柜和第三伺服控制柜。

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风轮的转速信号和三个桨叶方位角信号发送到变桨控制器中。独立监测装置的供电,由第一变桨电池柜提供,实现不间断供电,以提高变桨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通道将桨叶方位角信号发送到变桨控制器,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独立变桨运算,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调整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同步发送到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三伺服控制柜,分别驱动第一变桨电机,第二变桨电机,第三变桨电机,完成桨角调节动作。

为了让风机在超速的情况下,使变桨控制系统能独立切断机组安全链,风机安全停机,将变桨主控柜内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分别与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组成机组安全链。当机舱控制器总线信号发生故障时,无法将风轮转速信号发送到变桨控制器,机组安全链没有及时断开,此时变桨控制器会根据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通道提供的风轮转速信号,完成故障处理中的桨角调节工作。如果判断到风轮转速已经超过设定值,独立监测装置将输出继电器节点,断开机组安全链,使机舱控制器及时获得安全链切断信号;同时变桨控制器将起动故障处理模式,对桨叶实施顺桨操作,完成机组的收桨刹车动作,使风机安全停机。

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桨叶所承受的风的大小是不同的。当桨叶位于机舱水平面垂直正上方时,所受的风最大,此时桨距角正向调整量应为最大,当桨叶位于机舱水平面垂直正下方时,所受的风最小,此时桨距角负向调整量应为最大,基于此,提出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桨距角调整算法,在保证风机稳定输出功率的同时消除风轮的轴向振荡,提升风电机组整体性能。如图2所示,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信号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β发送到变桨控制器,独立监测装置将三个桨叶方位角α1,α2,α3实时发送到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后,三个桨叶的桨角给定值分别加入了调整量参数Δβ1,Δβ2,Δβ3,调整后的参数为β1=β+Δβ1,β2=β+Δβ2,β3=β+Δβ3,分别发送给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三伺服控制柜,驱动第一变桨电机,第二变桨电机,第三变桨电机,执行变桨动作。当桨距角正向调节时Δβ为正,桨距角增大,桨叶载荷减小;当桨距角负向调节时Δβ为正,桨距角减小,桨叶载荷增大;从而平衡风轮受力,使风轮在运行过程中消除了轴向振荡。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28133A43申请公布日20110720CN102128133ACN102128133A21申请号201110107188622申请日20110428F03D7/0020060171申请人沈阳远大机电装备有限公司地址110023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号街22号72发明人陆书文陈钊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1代理人刁佩德54发明名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57摘要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安全运行等问题,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变桨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是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

2、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变桨电池柜、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机组成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机舱控制器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变桨主控柜与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伺服控制柜。其结构设计合理,变桨控制准确,实时监测桨距角调节,消除风电机组风轮运行的轴向振动,增加机组安全链的保护环节,有效地提升风电机组超速保护能力,使风电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稳定。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128139A1/1页21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包括机舱控制器及。

3、其通过总线通讯的由变桨主控柜、变桨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池柜、变桨电机、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组成的变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第一变桨电池柜、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一变桨电机组成第一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二变桨电池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二变桨电机组成第二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三变桨电池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第三变桨电机组成第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所述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所述变桨主控柜通过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分别与三个桨叶的所述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

4、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三个浆叶的方位角信号和风轮的转速信号发送给所述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独立变桨运算,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调整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同步发送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变桨电机完成桨角调节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组成机组安全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兆瓦。

5、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的供电,由不间断供电的所述第一变桨电池柜提供。权利要求书CN102128133ACN102128139A1/3页3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桨叶方位角调节器,特别是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属于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随着风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已成为行业的主力机型,其普遍采用变桨系统对风电机组实施变桨距控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在相关专利文献中已有报导,如专利号为CN2008202338262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装置”公开了一种。

6、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装置,但该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风机运行过程中,桨叶的空间方位角在不断变化,对桨叶调节采用统一的桨角给定,将导致风机的风轮产生轴向振荡,轴向振荡直接影响机组的载荷受力,从而影响到机组的运行寿命;机组对变桨的控制依赖于机舱主控,一旦机舱主控与变桨系统通讯故障,没能将超速信号发送到变桨系统,机舱超速继电器没能及时断开机组安全链,风机无法正常刹车停机,将对风电机组造成超速飞车的灾难性事故。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安全运行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变桨控制准确,实时监测桨距角调节,在保证风机稳定输出功。

7、率的同时,消除风电机组风轮运行的轴向振动,增加机组安全链的保护环节,有效地提升风电机组超速保护能力,使风电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稳定。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其通过总线通讯的由变桨主控柜、变桨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池柜、变桨电机、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组成的变桨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第一变桨电池柜、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一变桨电机组成第一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二变桨电池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二变桨电机组成第二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三变桨电池柜、第三伺。

8、服控制柜、第三变桨电机组成第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所述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所述变桨主控柜通过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分别与三个桨叶的所述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0005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三个浆叶的方位角信号和风轮的转速信号发送给所述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独立变桨运算,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调整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同步发送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变桨电机完成桨角调节动作。0006所述变桨主控。

9、柜内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伺服控制柜组成机组安全链。说明书CN102128133ACN102128139A2/3页40007所述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的供电,由不间断供电的所述第一变桨电池柜提供。0008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变桨控制系统中以包含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三个变桨电池柜、三个伺服控制柜、三个变桨电机组成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变桨主控柜分别与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连接,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三个伺服控制柜,所以其结构设计合理,变桨控制。

10、准确,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桨距角调节。特别是在变桨主控柜中加入了独立监测装置,一方面可以实现风机独立变桨的参数整定,使风机实现独立变桨功能,在保证风机稳定输出功率的同时,消除了风电机组风轮运行的轴向振动,;另一方面利用能够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电池柜向独立监测装置供电,增加了机组安全链的保护环节,有效地提升了风机的超速保护能力,使风电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稳定。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安全运行等问题。附图说明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0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框图。0011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算法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根据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11、。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装置包括机舱控制器及其通过总线通讯的由变桨主控柜、变桨伺服控制柜、变桨电池柜、变桨电机、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组成的变桨控制系统。其中变桨控制系统以包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的变桨主控柜为核心,作为变桨主控单元。并由第一变桨电池柜、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一变桨电机组成第一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二变桨电池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二变桨电机组成第二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第三变桨电池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第三变桨电机组成第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变桨主控柜通过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分别与三个桨叶的变桨执行单元相连,并发送独立变桨信号给相应的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

12、控制柜和第三伺服控制柜。0013变桨主控柜内的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风轮的转速信号和三个桨叶方位角信号发送到变桨控制器中。独立监测装置的供电,由第一变桨电池柜提供,实现不间断供电,以提高变桨控制装置的可靠性。0014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通道将桨叶方位角信号发送到变桨控制器,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独立变桨运算,对统一的桨角给定值进行调整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同步发送到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三伺服控制柜,分别驱动第一变桨电机,第二变桨电机,第三变桨电机,完成桨角调节动作。

13、。0015为了让风机在超速的情况下,使变桨控制系统能独立切断机组安全链,风机安全停机,将变桨主控柜内的变桨控制器和独立监测装置分别与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说明书CN102128133ACN102128139A3/3页5制柜、第三伺服控制柜组成机组安全链。当机舱控制器总线信号发生故障时,无法将风轮转速信号发送到变桨控制器,机组安全链没有及时断开,此时变桨控制器会根据独立监测装置通过模拟量通道提供的风轮转速信号,完成故障处理中的桨角调节工作。如果判断到风轮转速已经超过设定值,独立监测装置将输出继电器节点,断开机组安全链,使机舱控制器及时获得安全链切断信号;同时变桨控制器将起动故障处理模式,对桨。

14、叶实施顺桨操作,完成机组的收桨刹车动作,使风机安全停机。0016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桨叶所承受的风的大小是不同的。当桨叶位于机舱水平面垂直正上方时,所受的风最大,此时桨距角正向调整量应为最大,当桨叶位于机舱水平面垂直正下方时,所受的风最小,此时桨距角负向调整量应为最大,基于此,提出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桨距角调整算法,在保证风机稳定输出功率的同时消除风轮的轴向振荡,提升风电机组整体性能。如图2所示,机舱控制器通过总线信号将统一的桨角给定值发送到变桨控制器,独立监测装置将三个桨叶方位角1,2,3实时发送到变桨控制器,通过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变桨控制算法后,三个桨叶的桨角给定值分别加入了调整量参数1,2,3,调整后的参数为11,22,33,分别发送给第一伺服控制柜、第二伺服控制柜、第三伺服控制柜,驱动第一变桨电机,第二变桨电机,第三变桨电机,执行变桨动作。当桨距角正向调节时为正,桨距角增大,桨叶载荷减小;当桨距角负向调节时为正,桨距角减小,桨叶载荷增大;从而平衡风轮受力,使风轮在运行过程中消除了轴向振荡。说明书CN102128133ACN10212813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28133ACN102128139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2813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