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盖子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是桶或类似物,具有一个朝上的、可以通过一个盖子封闭的开孔和一个环绕的、在容器壁上在外面向下引出的容器边缘,盖子与容器边缘可松开地连接,并且至少一个舌状元件这样铰接在容器边缘上,使其由一个初始位置离开容器壁的偏转运动将盖子的至少一部分抬起。
背景技术
这种形式的尤其可由弹性塑料材料以注塑工艺加工出来的容器或罐由于其经济的加工和其轻微的重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们尤其适用于液态或颗粒状的可灌装的物质在常见的容器中的储备、库存和运输,而不必考虑由于容器本身所带来的重量或形状方面的主要局限性。此外容器里的容纳物不必在一次工作步骤中消耗,因为该容器可以通过一个盖子再封闭,并因此使容纳物在容器一次或多次打开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但是这种首先完全有利的特性也存在缺陷,容器必需以任意一种方式为使用者或购买者提供指示,容器是否已经被打开过或者没有打开过,换言之,容器的无伤残或原装性应该尽可能地只以瞬间的观察就一目了然。
从容器上取除一个盖子一般通过局部抬起盖子本身来实现,其中使用一种舌状元件形式地辅助装置,如同大致由US 3,753 512所已知的那样。
例如由EP 0 565 967 B2已知一个上述形式的容器。在那里描述了一个容器,在其容器边缘上铰接一个舌状元件,它通过一个从初始位置的偏转运动使盖子抬起。一个固定凸缘端部的其中至少一个端棱边在此要通过薄壁的、易于撕裂的塑料板条或一个塑料薄膜与所属的舌状元件棱边连接。但是这种原装密封存在缺陷,因为这种板条由于其易于撕裂性也可能无意地松开并由此怀疑实际未发生过的打开。此外,发生打开的显示标识也不一定是清晰的。如果一次打开盖子后又安放在容器上并将舌状元件置于其初始位置,因此可能出现至少还保留在棱边一端上的板条明显表示,容器还没有被打开过。
对于一种在EP 1 052 183 A1公开的容器,同样使用一个铰接在容器上的舌状元件用于抬起盖子。舌状元件在其初始位置由一个或多个板条式部件逐段式无干涉地搭接,其中规定,如果舌状元件从初始位置为了打开容器而移离的时候,这些部件要被断开或变形。但是在此可能出现,当舌状元件又位于其初始位置时,这个部件或这些部件在接着再封闭之后可能返回其初始位置,即顶靠在舌状元件上,因此不能保证容器已经打开过的标识的可靠性。板条式的、搭接舌状元件的部件也易于大致在运输时受到伤害或撕裂,由此又可能指示容器未发生过的打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容器,它具有一个装置用于抬起位于容器上的盖子,它具有一个简单且可以经济加工的装置,该装置能够以明确的方式显示首次打开容器。
按照本发明这个目的由此得以实现,所述舌状元件通过至少一个舌状元件部分从后面卡住容器边缘,所述舌状元件部分通过偏转运动向外导引到容器边缘前面,并且使所述舌状元件部分在舌状元件沿初始位置方向转回时不会返回到容器边缘后面。
通过一个从后面卡住容器边缘的舌状元件部分首先保证,在容器上没有舌状元件的一些部分不利地突出并且也不会使这些部分受到变形、撕裂或断开的危险,即在按照规定的首次使用之前就已经受到伤害。在为了抬起盖子而进行偏转运动时,从后面卡住容器边缘的舌状元件部分向外导引到容器边缘前面。由此给出一个视觉标识,它明确的表示,容器是否已经被打开过一次或没有,因为原先被容器边缘的一个区域遮盖的舌状元件部分对于使用者一下子就可以看到。在此,该舌状元件部分这样构成,使得舌状元件的回转或在打开容器后的盖子的重新盖住,不会导致舌状元件部分可能又返回到容器边缘后面。更确切地说是,舌状元件部分在这个动作时顶靠在容器边缘上并机械地反作用于返回运动。在此,以前使用的另一标识是,所述舌状元件本身不能再完全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并且以一定的尺寸从容器的壁板伸出,不受影响的事实是,容器当然还可以通过盖子再封闭。最后,舌状元件部分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舌状元件无意地运动,而这一点不会有损于要传递的信息,其中舌状元件部分同时免受偶然的伤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舌状元件部分一体地构成为舌状元件的一部分。由此能够简单地加工,无需附加的模具而且也无需事后的成形过程。所述舌状元件还容纳在一个环绕的容器边缘的外露的开孔中,并且其径向长度基本上对应于其余的容器边缘的长度。虽然在形状方面不存在局限,但是经常是矩形或梯形的形状。
所述舌状元件部分最好在舌状元件偏转时可变形或断开。通过这种方法,舌状元件部分可以在偏转运动期间在相对刚性的容器边缘区域旁边向外导引。在舌状元件偏转时所述舌状元件部分从外面顶靠在它们原先遮盖的边缘区域上,即它们设置在容器边缘与朝向这个边缘的舌状元件侧面之间,由此使舌状元件难以在初始位置方向上偏转并且防止完全回转,尤其是在重新扣上盖子的时候。不仅舌状元件部分顶靠在容器边缘上而且由此作为容器打开过的标识可以在视觉上获得舌状元件本身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按照本发明容器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边缘在舌状元件区域具有一个向下指向的边缘凸起,它嵌入舌状元件的一个空隙中。这个向下指向的边缘凸起的基本任意的轮廓在此适配于舌状元件中的空隙,其中在边缘凸起与舌状元件之间设有一个净尺寸。由此舌状元件可以在通过合页进行偏转运动时转离边缘凸起,使边缘凸起与空隙脱离啮合。在此边缘凸起最好配有一个凸舌,它被舌状元件部分从后面卡住。在此这个凸舌向前弯曲弹性地变形。因此设置在空隙区域的舌状元件部分被设置在边缘凸起上的凸舌搭接,即这个凸舌本身不嵌入舌状元件空隙中。舌状元件的偏转运动使舌状元件部分作用于朝向容器壁的凸舌侧面,这又引起舌状元件部分在容器壁方向上的变形。舌状元件的其余部分在凸舌旁边牵引舌状元件部分,使这个凸舌到达与容器壁背离的凸舌侧面。现在该凸舌的长度和形状防止舌状元件部分可以在反方向上返回到凸舌后面。
为了易于通过舌状元件的作用抬起盖子,对于另一优选的实施例可以规定,在从后面卡住凸舌的舌状元件区域设置一个断开线。当舌状元件部分作用于边缘凸起或凸舌时使舌状元件部分的材料局部断开,因此只需更微小的力量就可以实现偏转运动。对于这个实施例,边缘凸起或凸舌的一个相应结构也负责使舌状元件部分不再返回到原先被它从后面卡住的边缘区域后面。
在一个有利的扩展结构中,在朝向容器壁的舌状元件侧面上作为舌状元件部分在边缘凸起与容器壁之间设置一些局部搭接空隙的板条。这些板条例如条形地构成,舌状元件在空隙边缘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点上与它们连接。在舌状元件偏转时,舌状元件作用于朝向容器壁的边缘凸起侧面并首先向容器壁方向回弯,并由此在边缘凸起旁边向前穿过边缘凸起与舌状元件之间的净尺寸。在舌状元件偏转时,这个板条不再回穿并从外面顶靠在边缘凸起上。由此使舌状元件不再能够重新返回其初始位置。
此外,为了防止无意地操作舌状元件可以有利地规定,所述舌状元件通过可断开的连接体与边缘凸起连接。这些连接体在一定的点上搭接舌状元件与边缘凸起之间的净尺寸,并防止舌状元件相对于容器其余部分的相对运动。这些连接体能够在第一次操作舌状元件时在盖子抬起过程中易于松开。在一个扩展结构中,舌状元件例如在附加地防止无意地操作舌状元件的意义上通过可断开的连接体与容器边缘连接。
在按照本发明容器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舌状元件部分设于舌状元件的侧端上,这些侧端分别从后面卡住容器边缘的朝向舌状元件的侧端。这些舌状元件部分同样可以以条形板条的形式构成,它们在各个点上从后面卡住位于舌状元件侧端对面的容器边缘。此外也可以设想一个舌状元件部分的实施例,其中,这些舌状元件部分叶片或片式首先垂直地向着容器壁然后成角度地在舌状元件的一些部分或整个高度上从后面卡住容器边缘。这些片式舌状元件部分的工作原理与在偏转中的那些板条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由此也可看出,关于边缘凸起或从后面卡住容器侧边缘的舌状元件部分可以具有许多不同的变型。
此外,在朝向容器壁的舌状元件侧面与容器壁之间配有筋条是有利的,这些筋条使向着容器壁的偏转运动难以实现。由此附加地保证,使舌状元件强迫回转到其初始位置的企图不会有结果。此外,舌状元件可以通过这些筋条附加地加固或稳定。
在附加运输保险的意义上另一实施例是有利的,向下延伸的舌状元件边缘面侧相对于在容器壁上在外面下拉的容器边缘的下端回缩。这一点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在运输时可能发生倾翻或倾斜,因此这个措施通过困难的嵌接防止无意的操作舌状元件和与此相关的盖子抬起。
此外有利的是,对于按照本发明的容器所述舌状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操作啮合部,以便执行偏转运动。由此易于按照规定使用舌状元件,因为为使用者的用于使舌状元件进行偏转的手或手指提供了作用位置,并以这种形式可以简单且可靠地实现上述运动。
此外一个扩展结构是有利的,所述舌状元件在其背离容器壁的侧面上具有一个形成有构造的表面。由此可以防止使用者手部打滑,手部在操作舌状元件时贴靠在这个表面上,因此例如配有筋条的表面保证可靠地操作这个容器。
对于另一有利的扩展结构,至少一个设置在舌状元件上的舌状元件部分具有一标记,它在舌状元件的初始位置至少局部地被容器边缘的一部分遮盖。对于该标记不仅可以是一个记号而且可以是一个彩色标识,其中例如在舌状元件部分的构造上可以设想与容器颜色相互不同,由此在打开过程之后保证引起观察者对完全可看到的舌状元件部分产生明显的注意力。但是该标记并不局限于标识这种形式,而是可以设想其它完全不同的标记种类。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多个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 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舌状元件的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边缘区域侧视图,
图2、3 为沿着图1中II-II截切线的容器截面图,该容器具有装上的盖子和位于初始位置及已偏转位置的舌状元件,
图4 为容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它具有容器边缘、舌状元件和边缘凸起以及作为舌状元件部分的从后面卡住容器侧边缘的板条,
图5 为从下面看去的另一实施例的边缘区域视图,具有从后面卡住边缘凸起的板条和片式舌状元件部分,它从后面卡住侧边缘,以及
图6、7 为具有操作啮合部的舌状元件的两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9 为舌状元件在初始位置及已偏转位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没有盖子3的正面视图示出一个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容器1的环绕的容器边缘2的一部分。从容器边缘2顶端上的未示出的容器开孔和设置在那里的凸缘4开始,容器边缘2沿着容器壁5向下方向延伸。在容器边缘2的两个侧边缘6之间设有一个向下敞开的开孔7,一个铰接在容器边缘上的舌状元件8在其初始位置与侧边缘间隔距离地配合到该开孔中。舌状元件8在其朝向观察者的侧面上配有筋条9,该舌状元件8的平面横截面向下方向收缩,而在其形状方面原则上可以任意构成的舌状元件8的和侧边缘6的向下延伸的边缘在相同的高度上结束。在此,所述筋条9不仅作为防滑保险而且用于加固舌状元件8。
一个空隙10位于舌状元件8向上延伸的边缘区域的中间,一个向下突出的、在这个方向上略微收缩的边缘凸起11从容器边缘2突出地嵌入此空隙。在边缘凸起11上从这个边缘凸起在由容器倾斜向下离开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凸舌12,它搭接位于边缘凸起11对面的、设置在舌状元件8上的舌状元件部分13上。一个向着观察者方向进行的舌状元件8偏转运动使舌状元件部分13在凸舌12旁边经过,使得原先被凸舌12遮盖的舌状元件部分13可见,而其不可见的背面则位于凸舌12对面,并由于凸舌12的形状和结构不再能够从这个凸舌旁边经过。
图2和3示出沿着图1截切线II-II的具有已装上的盖子3的容器的边缘区域1的截面图。在图2中舌状元件8首先位于其初始位置。同样可以看出,所述盖子3通过一个凸缘4和一个锁定装置14与容器边缘区域可松开地连接。该盖子的环绕内边缘15在凸缘4区域紧密地贴靠在容器1的内壁16上。该盖子的外边缘17通过一个向内突出的凸起18这样构成,使它与容器边缘2的一个凸钩19构成一个锁定装置14。所述外边缘17的底面支承在容器边缘2和舌状元件8的边缘凸起11上。此外,在舌状元件8的内侧上还制有加强筋21,它们要使舌状元件8难以向着容器壁5进行偏转运动。
图3示出在沿箭头方向进行偏转运动之后的铰接在容器边缘2上的舌状元件8。设置在舌状元件8上的舌状元件部分13在偏转时作用于凸舌12并与边缘凸起11一起首先在向上方向上顶压这个舌状元件部分。同时锁定装置14脱离啮合,盖子3外边缘17的凸起18在容器边缘2的凸钩19旁边运动并顶靠到其向上延伸的侧面上。在此盖子3的内边缘15总是还紧密地在容器内壁上向上移动。接着可以将盖子3方便地从容器1上拿下来。在继续进行的偏转运动中,舌状元件部分13最终在凸舌12旁边导引,使得舌状元件部分13的朝向容器壁2的侧面和舌状元件8位于凸舌对面。舌状元件8的偏转运动使原先在图2中对侧边缘6的遮盖视线外露。同样在图3中可以看出,边缘凸起11和凸舌12的形状和结构防止舌状元件8回转到其初始位置,这个运动使舌状元件部分13的和舌状元件8的背面从外面顶靠在凸舌12上。
另一在图4中以立体正视图表示的实施例示出原理上与图1视图类似的没有盖子3的容器边缘2的一个区域。在此,容器边缘2对于舌状元件8的两侧端部和在边缘凸起11区域配有轴向的断口24,它们沿轴向延伸到侧边缘6之间的开孔7或舌状元件8的空隙10。这些断口24允许舌状元件8相对于边缘凸起11和侧边缘6独立运动。
在此还可以看出由开孔7容纳的舌状元件8在其初始位置。而在此舌状元件8的侧端平行于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的侧边缘6延伸,因此舌状元件8向下不收缩。边缘凸起11仍然突进在舌状元件8上边缘区域中间设置的空隙10里面。在边缘凸起11的朝向舌状元件8的端部形成一个矩形的具有半圆形端部段23的舌状元件段22,其中舌状元件段22和端部段23的边缘间隔距离地位于空隙10边缘的对面。为了加固,在背离容器壁5的外侧上安置一个局部遮盖舌状元件段22和端部段23的加固条25。在背离观察者的舌状元件8侧面上,在舌状元件8与容器壁5之间制出一些板条形式的局部搭接空隙10的舌状元件部分13,它们由此从后面卡住舌状元件段22和端部段23。以相同的方式,侧边缘6分别通过设置在舌状元件上的长条作为舌状元件部分13从后面卡住在舌状元件的朝向侧边缘6的两个端部上。当在打开时发生偏转运动时,舌状元件部分13作用于固定的(starr)舌状元件段/端部段或固定的侧边缘的朝向容器壁的侧面上,在变形条件下偏转并在固定的部件旁边向前导引。如果它们经过阻碍物,通过材料弹性它们又基本占据其原先在舌状元件8上形成的位置。这样使它们在舌状元件偏转时从外侧顶靠在容器1边缘的那个原先已经在其旁边经过的部分上。为了改善操作性,对于这个实施例舌状元件8的表面也配有筋条9。
图5示出另一实施例的边缘区域的立体底视图。在此图中首先可以看出具有侧边缘6的环绕的容器边缘2。位于侧边缘6之间的开孔7延伸进断口24。舌状元件8位于侧边缘6之间,可以看出舌状元件的下边缘以及其筋条9。在舌状元件8的两个侧端上形成叶片或片式舌状元件部分13。它们从后面卡住侧边缘6,它们首先垂直地向着容器壁5然后在侧边缘方向形成角度地从舌状元件8伸出。在此,舌状元件部分13在垂直方向上从舌状元件8下端在侧边缘6对面的舌状元件边缘的长度上延伸。
根据强度需要,更多地向着舌状元件8中间、在舌状元件部分13旁边、在舌状元件的背面上设置加固筋条21。还在舌状元件8中间的另一方向上形成另一舌状元件部分13,它们为了在旁边导引而设在未示出的边缘凸起11上。这些舌状元件部分13还具有一个垂直于容器壁5方向指向的区域和一个折弯的区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区域离开侧边缘6取向。在这个舌状元件部分13的端部之间在容器壁5上垂直地设置三个从容器壁突出的拱起(Dome)26。容器边缘2的背面在这些为了加固和稳定性而设置的拱起之间延伸,而未示出的边缘凸起11位于其上表面上。在这个实施例中,舌状元件部分13在偏转时不仅在边缘凸起旁边而且在侧边缘旁边导引。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舌状元件部分13的结构相对于容器壁5具有一个垂直和一个折弯的部分,以弹性地反作用于舌状元件8在其初始位置方向上恢复运动的企图。所述舌状元件部分13在这个运动中从外侧顶靠以前被其从后面卡住的边缘区域,因此舌状元件相对于其余的容器边缘2折弯地突出。
在图6和7中示出舌状元件8的另两个实施例,其中舌状元件的工作原理基本对应于图1中的那个舌状元件的工作原理,但是该舌状元件8本身在其朝向容器边缘2的端部还缩进容器边缘2,由此总体上产生一个更大的边缘凸起11。在图6中的情况中向上收缩至容器边缘2的舌状元件8在其下边缘上具有多个操作啮合部27,使用者为了进行偏转运动可以将其手指插进操作啮合部。此外,在舌状元件的朝向容器壁的侧面制成用虚线表示的加强筋21。在边缘凸起11朝向容器壁5的侧面同样用虚线示出成形在那里的拱起26。此外,在图6中边缘凸起11通过连接条形式的可断开的连接体28与舌状元件8连接,以防止对舌状元件进行不经意的操作。
在图7中,开孔7通过所属的舌状元件8设置在容器边缘2内部,因此不形成向下敞开的、由侧边缘6限定的开孔7。舌状元件8的大部分平面区域被唯一的操作啮合部27占据,操作手的多个手指为了进行舌状元件偏转运动可以同时插进操作啮合部。
最后图8和9示出舌状元件8的另一实施例的两个不同位置,即舌状元件8在初始位置和偏转位置。设置在容器壁5与舌状元件8之间的拱起26的结构在此对应于图6的视图。设置在舌状元件8中间的舌状元件部分13具有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自由的、位于舌状元件8边缘对面的侧端,它们通过可断开的连接体29与舌状元件边缘连接。在此,所述舌状元件部分13被凸舌12遮盖,并在其朝向操作啮合部27的端部在一个细薄位置30上与舌状元件8可偏转地连接。此外在舌状元件8的其朝向侧边缘6的端部上设置舌状元件部分13,它们在图8中首先从后面卡住侧边缘6。在作用于操作啮合部27之后使舌状元件8从图纸平面向着观察者方向偏转,由此使连接体29断开并且不仅设置在舌状元件8中间的舌状元件部分13而且从后面卡住侧边缘6的舌状元件部分13都向前导引。在偏转时,设置在中间的舌状元件部分首先从后面顶靠到凸舌12上并在连接体29断开后向着容器壁5方向偏转,其中细薄位置30起到偏转轴的作用。在接着的偏转运动和相应抬起未示出的盖子3之后,处于图9所示的情况。在那里可以看出,可围绕细薄位置30偏转的舌状元件部分13在凸舌12旁边导引,其中,现在已断开的连接体29的其余部分或者留在舌状元件部分13本身上、舌状元件8上或者留在二者上,而侧面的舌状元件部分在侧边缘旁边导引。中间的舌状元件部分13顶靠在凸舌12上而侧面的舌状元件部分13顶靠在侧边缘6上,使舌状元件8相对于其初始位置以一定的角度突出,由此防止舌状元件8完全回转。
附图标记清单
1 容器
2 容器边缘
3 盖子
4 凸缘
5 容器壁
6 侧边缘
7 开孔
8 舌状元件
9 筋条
10 空隙
11 边缘凸起
12 凸舌
13 舌状元件部分
14 锁定装置
15 盖子内边缘
16 内壁
17 盖子外边缘
18 凸起
19 凸钩
21 加强筋
22 板条段
23 半圆形端部段
24 断口
25 加固条
26 拱起
27 操作啮合部
28 可断开的连接体
29 可断开的连接体
30 细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