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911527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66548.X

申请日:

2009.12.29

公开号:

CN101830850A

公开日:

2010.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7D 223/16收件人:陈军文件名称:审查意见通知书|||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23/16申请日:20091229|||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23/16

主分类号:

C07D223/16

申请人:

海门慧聚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登贵; 胡衍毅; 胡林

地址:

226100 江苏省海门市秀山东路6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映异构体(3S,1′S)型[化合物(I)]和(3R,1′S)型[化合物(II)]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1.将3-[(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的非对映异构体(3R,1′S)/(3S,1′S)型中的(3R,1′S)型利用羧酸盐结晶诱导的方式分离出来,再通过酯化反应得到(3R,1′S)型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2.将上述分离出来的3R-[(1′S)-高苯丙氨酸羧酸盐]-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于pH=5~6的缓冲体系中进行高(绝对)选择性(无外消旋化)的差向异构化[highly selective (no racemization) epimerization]得到(3S,1′S)型羧酸(盐)化合物,再通过酯化反应得到(3S,1′S)型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备(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I)和(II)的方法, 其中:R表示C1~C4的烷基;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化合物(X)利用结晶诱导的方式先得到一部分S,S型羧酸酯化合物(I), 其中:R表示C1~C4的烷基; 第二步:结晶母液(III)浓缩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经结晶得到R,S型羧酸钠盐化合物(IV), 其中:R表示C1~C4的烷基; 第三步:化合物(IV)在pH=5~6的缓冲体系中进行高选择性、无外消旋化的差向异构化反应,得到S,S型羧酸与S,S型羧酸盐混合物(V),且几乎无外消旋化合物R,R型生成, 第四步:化合物(V)再进行酯化反应经结晶后,得到所需的S,S型羧酸酯化合物(I); 第五步:化合物(IV)直接进行酯化反应经结晶,得到R,S型羧酸酯化合物(II)。

说明书


(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列双手性化合物:

    (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I)和(II)的高效制备方法。

    

    其中R表示C1~C4的烷基

    背景技术

    3S‑[(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I)是可以用来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类药物的重要原料,例如可以直接用于制造盐酸贝那普利(Benazepril.HCl)。

    现有的文献如专利CN1266136C中报道,仅能分离出S,S型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I),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其中化合物(I)

    非对映异构体(S,S/R,S)的比例为>99.0∶1.0,

    而其中对映体(S,S/R,R)的比例为>99.5∶0.5。

    本发明指出一种比上述文献(专利)在操作条件上更温和、更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分别得到S,S型和R,S型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I)和(II),而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化合物(I)和(II)的化学纯度均可大于99.5%。

    此外,本发明制备出的化合物(I),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其中

    非对映异构体(S,S/R,S)的比例为>99.5∶0.5,

    而其中对映体(S,S/R,R)的比例为>99.9∶0.1,几乎无外消旋化合物R,R型生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证明一种高效制备(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I)和(II)的方法。

    制造盐酸贝那普利(Benazepril.HCl)的关键中间体‑化合物(X)〔(X)为化合物(I)和(II)的混合物〕,可以用文献Tetrahedron:Asymmetry 14(2003)2239‑2246和Molecules 2006,11,641‑648制得,或者可以参考专利US4575503、US4410520、US4473575、US2002183515、US2003055245提供的类似方法制得。

    制备化合物(I):首先,化合物(X)利用结晶诱导的方式可以先得到一部分S,S型羧酸酯化合物(I),结晶母液(III)浓缩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经结晶后可得到R,S型羧酸钠盐化合物(IV),然后化合物(IV)在pH=5~6的缓冲体系中进行高(绝对)选择性(无外消旋化)的差向异构化[highly selective(no racemization)epimerization]反应,得到S,S型羧酸化合物(V),且几乎无外消旋化合物R,R型生成,化合物(V)再进行酯化反应经结晶后,可以得到所需的S,S型羧酸酯化合物(I)。

    制备化合物(II):若将前述得到的化合物(IV)直接进行酯化反应经结晶后,可以得到另一种双手性化合物,即R,S型羧酸酯化合物(II)。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意了制备化合物(I):化合物(X)利用结晶方式先得到一部分S,S型羧酸酯化合物(I),结晶母液(III)通过羧酸钠盐化合物的结晶诱导来拆分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得到R,S羧酸钠盐化合物(IV),在缓冲体系中化合物(IV)通过温和有效的差向异构化大幅提高了所需的S,S型羧酸化合物(V)的含量,并且几乎无外消旋化(无R,R型对映异构体产物的生成),然后化合物(V)进行酯化反应经结晶后可再得到化合物(I)。

    图2示意了制备化合物(II):化合物(IV)进行酯化反应经结晶后可得化合物(II)。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具体的理解本发明,但其是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化合物(X)利用结晶诱导的方式先得到一部分S,S型羧酸酯化合物(I)后,将结晶母液浓缩后得到的(3S,1′S)/(3R,1′S)混合物(III)25.0g溶于25mL的乙醇中,在氮气的条件下,依次加入水50mL、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6.9g到反应混合物中,开搅拌,油浴加热至65±3℃,保持1个小时至完全溶解,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反应合格后,加入甲苯萃取两次(12.5mL×2),甲苯层废弃;将第二次分层后的水层用冰水浴降温结晶,过滤,滤饼用水冲洗后可得16.1g的白色湿重产品,烘干后得11.3g的(3R,1′S)型羧酸钠盐化合物(IV),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其中化合物(IV)

    非对映异构体(3R,1′S)∶(3S,1′S)比例为98.5∶1.5的混合物,

    若此混合物于乙醇和氢氧化钠水溶液的体系中通过再结晶可得到

    非对映异构体(3R,1′S)∶(3S,1′S)比例为>99.5∶0.5的混合物。

    实施例2

    在氮气的条件下,依次将(3R,1′S)型羧酸钠盐化合物(IV)11.3g、甲苯80mL和醋酸2.3g加入到反应瓶中,开搅拌,油浴加热至110±3℃,于缓冲体系中回流20个小时,降温至20℃,过滤得15.8g浅黄色固体湿品,烘干得10.0g(3S,1′S)型羧酸化合物(V),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其中化合物(V)

    非对映异构体(3S,1′S)∶(3R,1′S)比例为95.4∶4.6的混合物,

    而其中对映体(3S,1′S)∶(3R,1′R)比例为>99.9∶0.1的混合物,几乎无外消旋化合物R,R型生成。

    实施例3

    将10.0g(3S,1′S)型羧酸化合物(V)用US4575503提供的类似方法来制备并得到(3S,1′S)型羧酸酯化合物(I)后,加入25mL的乙酸乙酯和35mL的辛烷做重结晶,结晶固体干燥后得6.5g(3S,1′S)型羧酸酯化合物(I),产率为60.0%。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其中化合物(I)

    非对映异构体(3S,1′S)∶(3R,1′S)比例为>99.5∶0.5的混合物,

    而其中对映体(3S,1′S)∶(3R,1′R)比例为>99.9∶0.1的混合物。

    化合物(I)的特征如下所示:mp 125℃;[α]20‑184.07°(c=10,THF)。

    实施例4

    将10.0g(3R,1′S)型羧酸钠盐化合物(IV)用US4575503提供的类似方法来制备并得到(3R,1′S)型羧酸酯化合物(II)后,加入25mL的乙酸乙酯和35mL的辛烷做重结晶,结晶固体干燥后得7.0g(3R,1′S)型羧酸酯化合物(II),产率为65.0%。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测定:其中

    非对映异构体(3R,1′S)∶(3S,1′S)比例为>99.5∶0.5的混合物。

    化合物(II)的特征如下所示:mp 88‑89℃;[α]20+171.68°(c=10,THF)。

    

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双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映异构体(3S,1S)型化合物(I)和(3R,1S)型化合物(II)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方法:1.将3-(1S)-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的非对映异构体(3R,1S)/(3S,1S)型中的(3R,1S)型利用羧酸盐结晶诱导的方式分离出来,再通过酯化反应得到(3R,1S)型高苯丙氨酸羧酸酯-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2.将上述分离出来的3R-(1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