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燃料气化装置及其所用燃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燃料多级气化装置,同时还涉及一种在多级气化装置中进行气化后燃烧的液体燃料,尤其是一种醇基类液体燃料。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液体燃料气化装置,均采用盘管式结构的单级气化装置,这种气化装置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液体燃料气化不完全,致使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能源。而且时间一长盘管容易因积炭而堵塞气路,影响气化与燃烧的效果,同时污染环境;另外容易泄漏,引起火灾,而且压力无法控制,压力过大时,易引起爆炸,造成安全事故。近十多年来,人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均未找到能以醇基为液体燃料的理想气化装置,并均以失败而告终。醇基燃料作为液体燃料直接燃烧或利用现有气化装置气化燃烧,燃烧均不完全,造成醇基类燃料成本很高,难以推广使用。当醇基液体中含水量及杂质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不能燃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液体燃料,尤其是醇基类燃料,快速气化、充分燃烧、安全性高、成本较低、节省能源、减少污染,而且也不易因积炭而堵塞气路的多级气化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寻找新的能源渠道,提供一种价格低廉、产量丰富的醇基类液体燃料。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多级气化装置由气化室外壳(1)、进油液管(2)、压力平衡管(3)、进油液气管(5)、回油液气管(6)、回气管(7)、出气管(8)、气化室及气化室连接通道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气化装置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的气化室。液体燃料由油液箱或油液罐从进油液管进入压力平衡管,经外火预热或经回流的热油液气预热后部分气化进入第一气化室,进入第一气化室后再一次进行气化,在第一气化室中来不及气化被带入第二气化室的小液滴在第二气化室中重新进行气化,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液体燃料气化完全引入燃烧装置。回气管使得其在油液箱或油液罐上的连接部位的压力等于压力平衡管内的气体压力,保证液体燃料可以由油液箱或油液罐流向气体压力较高的压力平衡管。本发明的技术核心是该气化装置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的气化室。
本发明的气化装置的外壳、通道或管道、隔板等均使用金属为基本材料,尤其是以铜质材料为最佳。
两个或两个以上气化室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地气化室可以位于同一个外壳内;也可以是各自具有单独外壳但仍相互连通的独立气化室;也可以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位于同一外壳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气化室;一组气化室的组合还可以是既有位于同一个外壳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气化室,又有具有单独外壳的独立气化室,这种情况又有几种组合方式:
A.由一组位于同一外壳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室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相互独立并具有单独外壳但仍相互连通的气化室组成;
B.由两组或两组以上位于同一外壳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室与一个具有单独外壳的独立气化室组成;
C.由两组或两组以上位于同一外壳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室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单独外壳但仍相互连通的独立气化室组成。
甚至若干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的气化室组成的一组气化室又可以组成彼此间不直接连通的一群气化装置,并通过各自或共同的输气管与同一个燃烧装置相连。
上述各组气化室间、各个独立气化室间及其相互之间通过管道或气孔直接或间接连通。同时位于同一外壳内的一组气化室,相邻气化室之间有起隔离作用的隔板,隔板上有起连通作用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气孔。
在本发明的气化装置上进行多级气化燃烧的液体燃料主要为醇基类燃料,该醇基类燃料为工业甲醇、工业乙醇,工业、医用、食品工业中用过的废弃甲醇和乙醇,以及达不到医用和食用标准的废乙醇。甲醇和乙醇可以是含水量较高和含杂质的劣质甲醇和劣质乙醇,但可作为基本燃料使用的甲醇和乙醇的含水量不大于60%,杂质的含量不大于15%。另外可以在含水量超过35%、杂质含量超过5%的废甲醇、废乙醇或劣质甲醇、劣质乙醇中加入可提高气化燃烧效果的助溶剂及添加剂。助溶剂为丙酮或甲基异丁醇,添加剂为炭5(C5)或70号汽油。气化燃烧的最佳效果为含水量控制在35%以下的醇基类燃料,如甲醇和乙醇等。
由于多级气化装置存在多级气化过程,因此醇基类液体燃料,甚至含有适量水分的醇基类燃料都可以在多级气化装置中气化燃烧。
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气化装置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的气化室,克服了盘管式结构等单级气化装置的不足,液体燃料通过多个气化室的多级气化过程能够完全气化,燃烧更为充分,本发明开辟了新的能源渠道,提高了醇基类液体的使用价值,尤其是解决了醇基类液体的气化燃烧问题,为趋于过剩的甲醇与乙醇等醇基类原料,找到了新的用途与出路,较之使用石油液化气、管道煤气普遍可降低成本10%以上,节省了能源,并减少了环境污染。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气路弯道较少,因此,与现有液体燃料气化装置相比,本发明还具有不易造成气路堵塞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1中各部分的名称标号:
外壳(1),进油液管(2),压力平衡管(3),进管液管和回气管(7)的共同通道(4),进油液气管(5),回油液气管(6),出气管(8),第一气化室(9),第二气化室(10),第三气化室(11),第四气化室(12),气孔(13、14、15),隔热空腔(16),外套金属管(17)。
附图2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标号:
外壳(1),进油液管(2),压务平衡管(3),进油液管和出气管(7)的共同通道(4),进油液气管(5),回油液气管(6),出气管(8),第一气化室(9),第二气化室(10),连接管道(11)。
附图3中各部分的名称标号:
外壳(1、1a),进油液管(2),压力平衡管(3),进油液管和回气管(7)的共同通道(4),进油液管(5),回油液气管(6),出气管(8),第一气化室(9),第二气化室(10),第三气化室(11),第四气化室(12),第五气化室(20),第六气化室(23),隔板(16、18、19、22),气孔(13、14、15、21),连接管道(17)。
实施例1:
附图1所示气化装置是四个气化室位于同一个外壳(1)内的多级气化装置。第一气化室(9)位于外壳(1)内腔的下半部,第二气化室(10)位于外壳(1)内腔的上半部,第三气化室(11)位于第一气化室(9)和第二气化室(10)的中部,第四气化室(12)位于气化装置的底部并突出于外壳(1)。第一气化室(9)通过气孔(13)与第二气化室(10)相通,第二气化室(10)通过气孔(14)和第三气化室(11)相通,第三气化室(11)又通过气孔(15)和第四气化室(12)相连通。压力平衡管(3)位于气化装置的下方,压力平衡管(3)通过进油液气管(5)和回油液气管(6)和第一气化室(9)相通,回油液气管(6)也可以连在其他气化室上。压力平衡管(3)为环形管或单通管,压力平衡管(3)与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相连通。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可以通过共同通道(4)和压力平衡管(3)连接,也可以通过各自独立的通道与压力平衡管(3)连接。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的另一端分别连在同一油液箱或油液罐上。进油液管(2)的连接位置高于回气管(7)的连接位置。进油液管(2)连接在油液箱或油液罐的中部以下,回气管(7)连接在油液箱或油液罐的中部以上。第四气化室(12)又同为起最后气化预热及入射功能的气化室,它与出气管(8)相连接,出气管(8)与燃烧装置相连。
实施例2:
附图2所示气化装置,是两个各自具有单独外壳(1)但仍相互连通的独立气化室的多级气化装置。连接管道(11)将第二气化室(10)和第一气化室(9)连通。压力平衡管(3)位于气化装置的下方,压力平衡管(3)通过进油液气管(5)和回油液气管(6)和第一气化室(9)相通,回油液气管(6)也可以连在第二气化室(10)上。压力平衡管(3)为环形管或单通管,压力平衡管(3)与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相连通。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可以通过共同通道(4)和压力平衡管(3)连接,也可以通过各自独立的通道与压力平衡管(3)连接。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的另一端分别连在同一油液箱或油液罐上。进油液管(2)的连接位置高于回气管(7)的连接位置。进油液管(2)连接在油液箱或油液罐的中部以下,回气管(7)连接在油液箱或油液罐的中部以上。第二气化室(10)与出气管(8)相连接,出气管(8)与燃烧装置相连。
实施例3:
附图3所示气化装置,是两组位于同一外壳(1)和同一外壳(1a)内的各三个相互连通的气化室的多级气化装置。第一气化室(9)、第二气化室(10)和第三气化室(11)位于同一外壳(1)内,第一气化室(9)位于外壳(1)内腔的下部,第二气化室(10)位于外壳(1)内腔的中部,第三气化室(11)位于外壳(1)内腔的上部。第一气化室(9)和第二气化室(10)间、第二气室(10)和第三气化室(11)间分别有隔板(19)和隔板(18),隔板(19)和隔板(18)上分别有气孔(14)和气孔(13)。第四气化室(12)、第五气化室(20)和第六气化室(23)位于同一外壳(1a)内,第四气化室(12)位于外壳(1a)内腔的上部,第五气化室(20)位于外壳(1a)内腔的中部,第六气化室(23)位于外壳(1a)内腔的下部。第四气化室(12)和第五气化室(20)间,第五气室(20)和第六气化室(23)间分别有隔板(16)和隔板(22),隔板(16)和隔板(22)上分别有气孔(15)和气孔(21)。第四气化室(12)和第三气化室(11)间通过连接管道(17)相连通。压力平衡管(3)位于气化装置的下方,压力平衡管(3)通过进油液气管(5)和回油液气管(6)和第一气化室(9)相通,回油液气管(6)也可以连在其他气化室上。压力平衡管(3)为环形管或单通管,压力平衡管(3)与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相连通。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可以通过共同通道(4)和压力平衡管(3)连接,也可以通过各自独立的通道与压力平衡管(3)连接。进油液管(2)和回气管(7)的另一端分别连在同一油液箱或油液罐上。进油液管(2)的连接位置高于回气管(7)的连接位置。进油液管(2)连接在油液箱或油液罐的中部以下,回气管(7)连接在油液箱或油液罐的中部以上。第六气化室(23)和出气管(8)相连接,出气管(8)与燃烧装置相连。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多级气化装置不只以上三个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上述气化装置的各种结合方式改变多个气化室的组合形式即可得到新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
下面为用于本发明所述气化装置的醇基类液体燃料的实施方案。
实施例4:
甲醇或乙醇含水量为10%,气化燃烧完全,油液箱或油液罐中水份完全被带走。
实施例5:
甲醇或乙醇中含水量为20%,气化燃烧完全,油液箱或油液罐中水份完全被带走。
实施例6:
甲醇中含水量为38%,含杂质5%,加1%的丙酮助溶剂或1%的甲基异丁醇助溶剂,另加入25%的C5添加剂,或10%的70号汽油添加剂,液体不再分层,气化燃烧完全,水份完全被带走。
实施例7:
甲醇中含水量为45%,含杂质8%,加1%的丙酮助溶剂或1%的甲基异丁醇助溶剂,另加入25%的C5添加剂或35%的70号汽油添加剂,使液体不分层,气化燃烧完全,最后油液箱或油液罐中水份完全被带走。
实施例8:
甲醇或乙醇中含水量为50%,加1%的丙酮助溶剂或1%的甲基异丁醇助溶剂,加30%的C5添加剂和或35%的70号汽油添加剂,气化燃烧正常,最后油液箱或油液罐中水份完全被带走。
上述醇基类液体燃料的实施方案不只以上所列的5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完全可以参照以上实施例并结合作为基本原料的甲醇或乙醇的原有含水量及所含杂质,得出更多的不同比例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