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9521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6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809282.7

申请日:

1999.06.25

公开号:

CN1311709A

公开日:

2001.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6.25|||公开

IPC分类号:

B01D61/52; B01D61/48; B01D61/58; C02F1/469

主分类号:

B01D61/52; B01D61/48; B01D61/58; C02F1/469

申请人:

E-CELL公司;

发明人:

戴维·弗洛里安·泰西耶; 汤姆·科瑟; 史蒂夫·西韦恩斯; 马克·菲利普·许纳尔格德; 罗伯特·格莱格

地址:

加拿大安大略省

优先权:

1998.08.03 US 09/127,97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朱登河;顾红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水处理用的电去电离作用系统(10)或反渗透/电去电离作用组合系统(62,10)中的抑制水垢形成的方法及设备,更特别地,用于增加对进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的给水硬度的耐受性,以抑制给水所含的阳离子沉淀,并且增加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效率。须纯化的水通过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其中循环通过浓缩室(18)及阳极室和阴极室(20,22)的浓缩流(12)中含有有效量的阻垢剂以抑制水垢沉淀。优选地,与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形成系列的一个或多个初级反渗透装置(62,72,74,90,100,110,120,130,140)接受浓缩流(12,44)中的一部分阻垢剂。给入反渗透装置(62)中的水中的阻垢剂可以补充和调整。可通过反渗透的产品向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浓缩流(44)提供电解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在用于水去电离作用的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抑制水垢形 成的方法,所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一端设有一阳极室,相对的一端 设有一个阴极室,以及在所述阳极室与阴极室之间设有多个交替间隔 设置的稀释室与浓缩室,该方法包括: 须去电离作用的给水通过稀释室; 从给水中获得离子的水或水溶液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阴 极室; 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给水中的离子迁移到 浓缩室的水或水溶液中; 从阳极室及阴极室中收集并排出水溶液; 将浓缩室中的水或水溶液作为浓缩流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 阴极室进行循环;以及 向通过浓缩室以及通过阳极室阴极室循环的浓缩流中注入有效量 的阻垢剂以抑制浓缩室以及阴极室中的水垢形成。
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流中的阻垢剂 有效量为1-400ppm。
3: 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垢剂选自硫酸、 盐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酸与磺酸盐共聚物的衍生物、磷酸型阻垢剂 以及六甲基磷酸钠、EDTA与CDTA复合药剂、氨基琥珀酸螯合剂、 以亚硫酸钠为代表的非氧化杀生物药剂以及其组合。
4: 一种在反渗透装置中用于水纯化和去电离作用以抑制水垢形 成的方法,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级,在电去电离作 用装置中,须纯化及去电离作用的水通过反渗透装置制备一个渗透流 和一个滞留物排出流,并且所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一端设有一阳极 室,相对的一端设有一个阴极室,以及在所述阳极室与阴极室之间设 有多个交替间隔设置的稀释室与浓缩室,该方法包括: 须纯化和去电离作用的给水通过反渗透装置; 透过反渗透装置的渗透流通过去电离作用装置的稀释室; 从给水中获得离子的水或水溶液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阴 极室; 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给水中的离子迁移到 浓缩室的水或水溶液中; 从阳极室及阴极室中收集并排出水溶液; 将浓缩室中的水或水溶液作为浓缩流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 阴极室进行循环; 向通过浓缩室以及通过阳极室阴极室的循环浓缩流中注入有效量 的阻垢剂以抑制浓缩室以及阴极室中的水垢形成; 分流一部分含阻垢剂的浓缩流; 所述含一定量阻垢剂的那部分浓缩流分流与给水合并后通过反渗 透装置,调整进入反渗透装置中的水中的阻垢剂含量,提供有效量的 阻垢剂以抑制反渗透装置中形成水垢,且使渗透流通过去电离作用装 置的稀释室。
5: 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反渗透装置中 的水中的阻垢剂量调整为1-75ppm以有效抑制水垢形成。
6: 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或多个级 的一部分渗透流加入浓缩流,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和阴极室,向 其中加入电解质,而增强导电性。
7: 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经由反渗 透装置进入多个通道,每一个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级,其中至少一个 级或一个通道的渗透流与浓缩流合并进入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和阴极 室,向其中加入电解质,而增强导电性。
8: 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第一反渗透通 道,至少一个级的滞留物与浓缩流合并进入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和阴 极室,向其中加入电解质而增强导电性。
9: 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垢剂选自硫酸、 盐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酸与磺酸盐共聚物的衍生物、磷酸型阻垢剂、 六甲基磷酸钠、EDTA与CDTA复合药剂、氨基琥珀酸螯合剂、以亚 硫酸钠为代表的非氧化杀菌剂以及其组合。
10: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垢剂为约500- 0.5ppm的硫酸或约365-0.4ppm的盐酸。
11: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垢剂为约5-200ppm 的六甲基磷酸钠。
1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垢剂为约25- 100ppm的六甲基磷酸钠。

说明书


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

    【发明背景】

    (ⅰ)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水处理用的电去电离作用系统或反渗透/电去电离作用组合系统中结垢的方法及设备,更具体地,用于增加对进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的给水硬度的耐受性,以抑制给水所含的阳离子沉淀,并且增加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效率。

    (ⅱ)背景技术

    液体纯化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具有极为重要。特别地,许多工业都须采用纯水,诸如,在制备半导体芯片的工艺中,在电厂中,在石油化学工业中以及许多其它用途。

    一直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反渗透过滤以及电渗析技术来降低液体中的离子浓度。

    近来,更多地采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来降低液体中的离子浓度。术语“电去电离作用”通常涉及下述纯化液体的设备及工艺,其组合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膜以及电来纯化液体。电去电离作用模块包括交替设置的阳离子渗透膜和阴离子渗透膜,而其间构成室。交替排列地室中填设有离子交换树脂珠。这些室为稀释室。那些不含离子交换树脂的室通常为浓缩室。通电后,离子将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珠和离子渗透膜从稀释室进入浓缩室。流经浓缩室的液体被丢弃或部分循环使用,并且流经稀释室的纯化后液体作为去矿物质的液体产品得到回收利用。

    令人关注的是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结垢降低了膜效率并污染了电极表面。结垢经常发生于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局部区域,特别是在那些高pH值的地方。这些地方包括阴离子交换膜的浓缩室一侧的表面,原因在于稀释室中的再生水分解产生的羟基离子流。高pH值的局部区域通常在阴极表面,原因在于阴极电极反应所产生的氢气及其副产物羟基离子:

    2e-+2H2O=H2(gas)+2OH-

    在这些局部区域的高pH值条件下,将形成对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工作性能不利的水垢。一般地,这些水垢在多价金属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产生,多价金属阳离子诸如:Ca2+、Mg2+、Sr2+、Ba2+、Fe3+、Al3+及其类似物,可在局部高pH条件下沉淀,比如以氢氧化物、硫酸盐、磷酸盐、氧化物形式,以及在碳酸盐、重碳酸盐或二氧化碳存在时以碳酸盐、混合氧化物诸如尖晶石、混合碳酸盐形式,以及当氟化物存在时以氟化物形式沉淀。由于此类化合物产物溶解度较低,即使浓缩流中痕量的此类金属阳离子与反离子也足以导致不利的沉淀。

    在反渗透中,由于浓缩流与渗透流之间的压差驱使水通过渗透膜,浓缩流的浓度大为提高并且超过了所溶解离子的盐类溶解度的极限,导致CaCO3及其它固体的沉淀成为水垢。此处的水垢形成机理根本不同于电去电离作用过程,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是由于稀释室中水分解形成的羟基离子迁移,从而使阴离子膜表面(浓缩室一侧)保持在活性的高pH值。

    采用阻垢剂可阻止产生此类水垢。这类方法有数种机理,包括:a)抑制水垢颗粒的晶核形成,相对于水垢形成离子通常使用次化学计量的阻垢剂;b)抑制水垢颗粒的生长,相对于水垢形成离子通常使用次化学计量的阻垢剂;c)水垢离子的溶液络合,从而降低了水垢形成的热动力学趋势(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相对于水垢形成离子通常使用化学计量的阻垢剂(螯合剂)。由于一般在反渗透给水中离子浓度相对较高,a)和b)的效果通常受到反渗透给水中所加入阻垢剂的影响。通常还采用降低反渗透给水pH值的方法。其基本效果是使反渗透系统工作的回收率高于其它可能的方法。

    尽管向反渗透中加阻垢剂为公知技术,但尚未见到向电去电离作用装置加阻垢剂以减少水垢形成。Yoram Oren等通过阿姆斯特丹的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 B.V.在Desalination,86(1992)155-172发表一篇名为Studies on Polarity Reversal with Continuous Deionization的论文,该文认为,在连续的去电离作用过程例如电去电离作用,可以通过降低钙和镁的浓度(软化)或酸化来降低敏感区的pH值,或加入阻垢剂与钙离子或镁离子形成化合物或阻止沉淀,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垢的形成。但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有技术方案都向水中加入了不利的化学物质并且需要设备来导入该化学物质。

    发明简述

    广而言之,本发明的方法在用于水去电离作用的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抑制水垢形成,所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一端设有一阳极室,相对的一端设有一个阴极室,以及在所述阳极室与阴极室之间设有多个交替间隔设置的稀释室与浓缩室,该方法包括:须去电离作用的给水通过稀释室;从给水中获得离子的水或水溶液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阴极室;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给水中的离子迁移到浓缩室的水或水溶液中;从阳极室及阴极室中收集并排出水溶液;将浓缩室中的水或水溶液作为浓缩流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阴极室进行循环;以及向通过浓缩室和通过阳极室阴极室的循环浓缩流中注入有效量的阻垢剂以抑制浓缩室和阴极室中的水垢形成。浓缩流中的阻垢剂有效量为1-400ppm,其中阻垢剂选自硫酸、盐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酸与磺酸盐共聚物的衍生物、磷酸型阻垢剂以及六甲基磷酸钠、EDTA与CDTA复合药剂、氨基琥珀酸螯合剂、以亚硫酸钠为代表的非氧化杀生物药剂以及其组合。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法在用于水纯化和去电离作用的反渗透装置和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串列中抑制水垢形成,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须纯化及去电离作用的水通过反渗透装置制备渗透流和滞留物排出流,并且所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一端设有一阳极室,相对的一端设有一个阴极室,以及在所述阳极室与阴极室之间设有多个交替间隔设置的稀释室与浓缩室,该方法包括:须纯化和去电离作用的给水通过反渗透装置;透过反渗透装置的渗透流通过去电离作用装置的稀释室;从给水中获得离子的水或水溶液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阴极室;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给水中的离子迁移到浓缩室的水或水溶液中;从阳极室及阴极室中收集并排出水溶液;将浓缩室中的水或水溶液作为浓缩流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及阴极室进行循环;向通过浓缩室以及通过阳极室阴极室的循环浓缩流中注入有效量阻垢剂以抑制浓缩室以及阴极室中的水垢形成;分流一部分含阻垢剂的浓缩流;所述含一定量阻垢剂的部分浓缩流分流与给水合并后通过反渗透装置,调整进入反渗透装置中的水中的阻垢剂含量,提供有效量阻垢剂以抑制反渗透装置中形成水垢,且渗透流通过去电离作用装置的稀释室。

    给水经由反渗透装置进入多个通道,每一个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级,其中至少一个级或一个通道的渗透流与浓缩流合并,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和阴极室,向其中加入电解质,所以增强了导电性。除了第一反渗透通道,至少一个级的滞留物与浓缩流合并,通过浓缩室。所述阻垢剂为约500-0.5ppm的硫酸,或约365-0.4ppm的盐酸,或为约5-200ppm的六甲基磷酸钠,优选为约25-100ppm的六甲基磷酸钠。

    进入反渗透装置中的水中的阻垢剂调整为1-75ppm以有效抑制水垢形成。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一部分渗透流加入浓缩流,通过浓缩室并通过阳极室和阴极室,向其中加入电解质,所以增强了导电性。

    附图简述

    参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简图;

    图2为实施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简图;

    图3为结合图1中实施例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简图;

    图4为结合图1中实施例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简图;

    图5为结合图1中实施例的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简图;和

    图6为结合图1中实施例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简图。

    优选实施例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总而言之,本发明应用于水纯化工艺,系采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或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与反渗透装置系列来实现。

    首先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个水纯化工艺,后者包括一个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一个具有一用于循环浓缩流的泵14的循环回路12、一个到排水管15的浓缩物分流管路13、以及一个用于注入阻垢剂酸的注射管路16,从注射装置17中分别进入浓缩室18以及阳极室20和阴极室22。

    现请参见图2,本发明的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详述如下,其包括设有一个阳极24的阳极室20和设有一个阴极26的阴极室22。多个阳离子交换膜28和阴离子交换膜30交替设置于阳极室20和阴极室22之间,形成了每一个由阴离子交换膜30的阳极一侧与阳离子交换膜28的阴极一侧围成的稀释室32,以及每一个由阳离子交换膜28的阳极一侧和阴离子交换膜30的阴极一侧围成的浓缩室18。电解质溶液分别通过液流36和38加入阳极室20及阴极室22。

    由标号40表示的离子交换材料诸如离子交换树脂珠填设于稀释室32。其可包括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其组合物、混合床、层、连续相/非连续相、及其类似物,诸如在PCT申请No.PCT/CA97/00018中所公开的,引用于此供参考。此类介质通过离子交换来除去不希望的离子以促进水纯化。进一步地,此类介质促进了离子朝膜28与30迁移并渗透通过,正如如下所述。

    需处理的水由供给流42导入稀释室32,水或溶液由供给流44导入浓缩室18并进入阳极室及阴极室20、22。将预定电压施加于两电极上,于是稀释室32中的阴离子渗透通过阴离子交换膜30进入浓缩室18,同时稀释室32的液流中的阳离子渗透通过阳离子交换膜28进入浓缩室18。可通过设于稀释室32的离子交换材料40进一步促进以上所述的阴离子及阳离子迁移。由所施加的电压驱动,稀释室32中的阳离子以离子交换机理迁移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并最终通过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直接接触的阳离子交换膜28。类似地,稀释室32中的阴离子以离子交换机理迁移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并最终通过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接触的阴离子交换膜30。溶液或水由液流44导入浓缩室18,阴离子及阳离子组分随后迁移进入这些室,从排出流48中收集并作为浓缩溶液除去,同时经纯化的水流作为排出流50从稀释室32排出。

    由于阴极室22的阴极26与阳极室20的阳极24之间的电流作用,水离解为氢气和羟基离子。羟基离子迁移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并在阴离子交换膜30的浓缩室一侧表面52处局部富集。这使得阴离子交换膜30的表面52附近的局部区域成为高pH值区,因此促进水垢形成。

    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阴极表面54也可发现局部高pH值区。在这种条件下,水被还原成为氢气,同时产生副产物羟基离子,这在热动力学上易于进行。因此,阴极表面54附近的条件也有助于水垢形成。

    为了阻止阴离子交换膜30的表面52和阴极表面54上形成水垢,现设有一个阻垢剂添加器16以向回路12中的浓缩流注入阻垢剂,并给入浓缩室18和阳极室20及阴极室22。阻垢剂包括降低pH值的硫酸和盐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酸衍生物(例如,带磺酸盐官能团的共聚物)、磷酸型阻垢剂、六甲基磷酸钠;复合药剂诸如EDTA、CDTA、氨基琥珀酸及其类似螯合剂;以及杀生物药剂,优选非氧化,诸如亚硫酸钠,以及其组合。由此,阻垢剂添加器16向浓缩室供给流44以及阴极电解质供给流38注入有效量的阻垢剂以使液流中的浓度达到百万分之1-500(ppm)。对于浓缩流来说,抑制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结垢的理想pH值范围为约2-5,即硫酸浓度约为500-0.5ppm及盐酸浓度约为365-0.37ppm。六甲基磷酸钠的浓度优选为约5-200ppm,最优选为25-100ppm。由此,阻垢剂循环通过浓缩室18和阴极室22而抑制水垢形成,并而后分别通过液流48和60排出,由分流61循环的浓缩流与给入反渗透装置,如所述,或作为废弃物排掉。

    为了从浓缩室18回收和循环阻垢剂,排出流48与来自注射装置17通过给料管路16的含阻垢剂的补偿溶液再循环通过管路12,以连续向浓缩室18和阳极室20及阴极室22添加阻垢剂。通过回收和循环利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排出物中的绝大部分残留阻垢剂,本发明的工艺更充分地使用了阻垢剂。

    在图3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与反渗透装置62串联运转以进行水纯化。众所周知,需处理的水通过供给流64加入反渗透装置62,其中所加的水被膜70分成了渗透流66和滞流68,并排出至排水管72。渗透流66结合供给流42以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进一步处理,而滞流68或是排入排水管72或作它用,诸如用在冷却塔中。

    水垢沉淀同样对反渗透装置的工作形成不利影响。在反渗透中,例如,通过施加大于正常渗透压的压力来迫使水流动通过膜进入纯化水相,则盐从盐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了,从而避免了水的反向自然流动趋向。由此,盐溶液被逐步浓缩了。极端情况是,超过所溶解盐溶解度极限,导致CaCO3及其它固体沉淀成为水垢。此种水垢形成机理根本不同于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之中,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的阴离子膜表面(浓缩室一侧)由于稀释室中水离解的羟基离子迁移而保持一个活性的高pH值;高pH值产生水垢。

    有益地,通过管路65连接到供给水流64,来自浓缩室18的循环排出流12中的一部分阻垢剂可在反渗透装置62中得到利用。当在反渗透装置62中水垢形成得到抑制时,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阻垢剂的损失减少了。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阻垢剂注入反渗透装置36之前,浓缩室中释放在管路65中阻垢剂被加满。参见图3,第二阻垢剂注入装置67设于反渗透装置36进口的上游,以加入有效量的阻垢剂来补充由浓缩室排出流34出来的阻垢剂,或加入补充药剂。

    考虑对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进一步变换,且不限于所示。例如,在给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之前,渗透流66可进一步通过附加的反渗透装置纯化,如所述,或通过其它分离工艺的处理,诸如脱除气体,或其它化学处理,或其组合。

    为了增加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的导电性,即增加电流降低电压来减少能量消耗,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反渗透装置62的渗透流66的一部分分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即将该部分给入了浓缩室18。渗透流66和滞流68含电解质,诸如溶解盐离子。连接液流66或68中的一个均可补偿浓缩室供给流44中的电解质和水。优选地,滞流排出68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连接,除非滞流排出68相对地不含多价阳离子、高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及细菌,不然它们就会污染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因此,如果水供给流64含有此类杂质,从渗透流66而不是滞流68来的管路69,可连接到供给流44来补充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浓缩室18中的电解质。

    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水纯化系统由一个多级反渗透系统70与一个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串联构成。该多级反渗透系统70包括两个级,分别由第一和第二反渗透系统72和74组成。须纯化的水通过供给流76给入第一反渗透装置70,通过管路77与管路12中浓缩回流溶液的一部分合并,且通过此处的膜处理分成第一渗透流78和第一滞流80。滞流80排入第二反渗透装置74并经膜处理,使第一滞留物流80分成第二渗透流82和第二滞留物流84。第二渗透流82与第一渗透流78合并为供给流42进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进一步处理。第二滞留物流84或排入排水管88,或作它用,诸如用在冷却塔中。为了补偿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浓缩室18的给料中的电解质,由第二渗透流82通过管路83分流,或由渗透流78、82通过管路85合并的供给流42来的分流可加入浓缩室18的循环流44。

    从管路77浓缩室排放来的阻垢剂可通过第二阻垢剂注射装置79加满。

    可以理解的是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级数不限于两个,且可以包括多个级,以下均注为“n-级”,每一个级包括一个反渗透装置,以便于经济有效地纯化和回收水。此处,将滞流从第1-(n-1)级连续地排入紧随的下游2-n级反渗透以进一步进行处理。第n级的滞留物流排入排水管或用于需要低纯度水的其它用途。由n级来的每一股渗透流都合并为供给流42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进一步纯化。合并于浓缩室的供给流44的每一股渗透流均有一部分分流取出来以增加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导电性。

    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反渗透系统88包括一个由多个反渗透装置串联组成的多通道串联反渗透系统,通道的数目相应于反渗透装置的数目,每一个反渗透装置将进一步纯化来自其之前的反渗透装置的渗透流。在图5中具体说明的实施例中,通道的数目为2,由两个反渗透装置90和100串联组成。本实施例中,须纯化的水和通过管路103从管路12中的一部分浓缩环流溶液来的阻垢剂一起给入供给流92而进入反渗透装置90,并通过此处的膜处理分为第一渗透流94和第一滞留物流96。第一渗透流94排入第二反渗透装置100进一步纯化,而后滞留物流96排入排水管。在第二反渗透装置100中,第一渗透流94由此处的膜处理分为第二渗透流102和滞留物流104。第二渗透流102作为供给流42给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进一步纯化。滞留物流104或循环至供给流92,或排入排水管或作为电解质使用。可通过第二阻垢剂注射装置93来补充阻垢剂。

    为了对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浓缩室18的电解质进行补偿,来自第一渗透流94的分流95或来自第二渗透流102的分流99,可给入浓缩室18的供给流44。由于液流104已经在第一反渗透装置90经过纯化,故从第二反渗透装置100出来的滞留物流104可通过管路105来进行电解质补偿,并且滞留物流104基本不含无需的颗粒、有机物及细菌。还有,优选地是从第二滞留物流104中分流,其中盐浓度最高,因此,更有可能增强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的导电性。

    可以理解的是反渗透系统88中的反渗透通道数目不限于2,可以包括任意多个通道,每一个通道含一个反渗透装置及一或多个级。此处,来自通道的渗透流均排入各自相应的下游反渗透装置以进一步处理。来自最后一个通道的渗透流排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进一步纯化。除了第一通道外,通道的每一个滞留物流或循环返回第一通道的反渗透装置的供给流,或排入排水管。除了第一通道的反渗透装置的滞留物流,来自任一渗透流的分流或来自任一滞留物流的分流都将给入浓缩室18供给流44以增强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导电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6示,来自任一通道的滞留物流都可排入第二级反渗透装置进一步纯化,制备出进一步的渗透流,其结合来自同样通道的渗透流而进入下游反渗透通道或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进一步纯化。本变换组合了图4和图5中所示的各工艺,并包括两个通道,每一个通道含两个级,每一级具有一个反渗透装置。因此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反渗透级110和第二反渗透级120,且第二通道包括第三反渗透级130和第四反渗透级140。须纯化的水和管路12中浓缩循环溶液通过管路115的一部分及补充阻垢剂注射装置113一起通过供给流112给入第一反渗透装置110,并通过此处的膜处理分为第一渗透流114及第一滞留物流116。滞留物流116排入第二反渗透级120,经此处的膜处理,使第一滞留物流116分为第二渗透流122和第二滞留物流124。第二渗透流122合并第一渗透流114成为供给流132而进入第三反渗透装置130的第二通道进一步处理。第二滞留物流124排入排水管。供给流132进入第三反渗透装置130并通过此处的膜处理分为第三渗透流134和第三滞留物流136。滞留物流136排入第四反渗透级140,并经此处的膜处理,使第三滞留物流136分为第四渗透流142和第四滞留物流144。第四渗透流142合并第三渗透流134形成供给流42而在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进一步纯化。第四滞留物流144或是通过管路145连接返回供给流112而给入第一反渗透装置110,或排入排水管。

    为了实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浓缩室18中的电解质补偿,来自第一渗透流114、第二渗透流122、第三渗透流134、第四渗透流142或第四滞留物流144中任一的分流,或其组合,均可通过管路123连接到供给流44而给入浓缩室18。最优选地,来自第二渗透流122的分流通过管路123给入,此处盐浓度最高,因而,更有利于增强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导电性。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反渗透通道及反渗透级的数目均不限于2,且可包括任意多个通道,以便于经济地纯化和回收水。除了第一通道的滞留物流,来自任一渗透流的分流或相关的反渗透装置的滞留物流的分流均可给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来增强其中的导电性。

    可以考虑进一步变换图4、图5及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且不限于图中所示。例如,在将供给流42连接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稀释室32之前,来自反渗透装置的渗透流可通过分离工艺进一步纯化,诸如脱除气体。另外,优选地,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的浓缩室18的循环回路12中的未用完阻垢剂给入反渗透装置供给流以抑制反渗透装置以及任一下游装置中的水垢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类似的方式进行。

    本发明具备多项显著优点。所述阻垢剂包括pH控制剂、防污水垢抑制剂、螯合剂及其类似物,由于系统内的药剂通过电去电离作用装置中的循环及一个或多个系列反渗透装置中的循环,可以高于通常市售产品的浓度用于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相对小的液流循环进入反渗透装置较大液流,适宜的低浓度阻垢剂使反渗透工作更为经济。反渗透的渗透流选择性地作为对循环回路的补偿进入浓缩室,从而利用了渗透流的盐度增强了导电性及较低电压较高电流条件下的电解池效率,因此减少电能需求,无需再向系统中添加盐及增加费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对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变换,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少电去电离作用系统中结垢的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水处理用的电去电离作用系统(10)或反渗透/电去电离作用组合系统(62,10)中的抑制水垢形成的方法及设备,更特别地,用于增加对进入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中的给水硬度的耐受性,以抑制给水所含的阳离子沉淀,并且增加电去电离作用装置的效率。须纯化的水通过电去电离作用装置(10),其中循环通过浓缩室(18)及阳极室和阴极室(20,22)的浓缩流(12)中含有有效量的阻垢剂以抑制水垢沉淀。优选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