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饰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树脂乳液具有优异成膜性、机械稳定性和粘附性,涂膜平整,保光、保色性好的特点,是一类重要的涂饰成膜材料,但聚丙烯酸酯分子线形结构的特点导致了涂膜存在着“热粘冷脆”、不耐溶剂,涂层粘着不牢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碳纳米管具有极优异的力学、热学、电磁和光学等性能,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将其用于聚合物改性,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导电性和耐磨性等性能。纳米SiO2具有高韧性、耐高温、耐磨等特性,可作为丙烯酸树脂乳液的补强材料,能改善涂层的弹性、耐磨性等性能。MWCNTs/SiO2纳米复合粒子综合了碳纳米管和纳米SiO2的优异性能,除了具有两者的固有特性外,还具有良好的电磁、热学等性能,可实现碳纳米管和纳米SiO2的优势互补和纳米增强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丙烯酸树脂“热粘冷脆”的缺陷、并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强度、耐水性、耐热性、透气性、耐黄变和阻燃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0.5-2.0重量份的丙烯酸、16.0-4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5.0-80.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1.0-3.5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6-1.4%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01-0.10%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1-5%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3-10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45-60℃,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10-40分钟后升温至70-80℃,并在60-120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80-90℃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6-8。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自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以水为介质利于环保,容易实现连续化操作等优点。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将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纳米复合粒子键合到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中,增加了聚丙烯酸酯与MWCNTs/SiO2间的相容性,使MWCNTs/SiO2均匀分散涂层中,并且将MWCNTs和纳米SiO2的优良特性引入丙烯酸树脂,克服了丙烯酸树脂“热粘冷脆”的缺陷、提高了涂层的强度、耐水性、耐热性、透气性、耐黄变、阻燃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采用正硅酸乙酯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MWCNTs/SiO2纳米复合粒子,并以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将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纳米复合粒子键合到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中。具体实现步骤为: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自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0.5-2.0重量份的丙烯酸、16.0-4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5.0-80.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1.0-3.5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6-1.4%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01-0.10%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1-5%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3-10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45-60℃,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10-40分钟后升温至70-80℃,并在60-120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80-90℃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6-8。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0.5重量份的丙烯酸、16.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5.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1.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6%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01%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1%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3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45℃,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10分钟后升温至70℃,并在60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80℃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6。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取过硫酸铵。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
实施例2: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0.5重量份的丙烯酸、2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60.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1. 5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8%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03%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2%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5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48℃,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20分钟后升温至70℃,并在75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80℃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6。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取过硫酸铵。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实施例3: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1.0重量份的丙烯酸、2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65.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2.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06%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3%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7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51℃,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30分钟后升温至75℃,并在90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85℃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7。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取过硫酸钾。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取烷基萘磺酸钠。
实施例4: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取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1.5重量份的丙烯酸、3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70.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2.5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2%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09%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4%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9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54℃,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40分钟后升温至75℃,并在105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85℃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7。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取过硫酸钾。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实施例5:
步骤一:MWCNTs/SiO2的制备:
(1)将0.05重量份的MWCNTs-COOH置于烧杯中,加入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11.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20分钟后,转移至三口烧瓶中;
(2)在机械搅拌下开始滴加1.7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和43.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2h滴完,室温下反应24h;
(3)滴加0.4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1.15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与0.16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30分钟滴完,室温下再反应24h;
(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用0.22μm的微孔过滤膜抽滤,再用乙醇清洗滤饼,重复数次以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之后将产物于60℃真空烘干。
步骤一(3)中的硅烷偶联剂为含有双键的烷氧基硅烷,选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步骤二:MWCNTs/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1)将2.0重量份的丙烯酸、4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80.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三种油溶性单体混合均匀制得混合单体, 3.5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单独加入;以下物质用量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四种单体总重量为基准;
(2)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4%的引发剂溶于重量为单体总重量100%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引发剂溶液;
(3)将重量为单体总重量0.10%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MWCNTs/SiO2、5%的乳化剂与55%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10分钟,制得MWCNTs/SiO2水分散液;
(4)在装有搅拌器、冷凝装置、加料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中全部用量的MWCNTs/SiO2水分散液、(1)中混合单体的1/3份、(1)中全部用量的丙烯酰胺和17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5)然后升温至60℃,加入(2)中引发剂溶液的1/3份,搅拌40分钟后升温至80℃,并在120分钟内滴加剩余2/3份的混合单体以及2/3份的引发剂溶液,全部滴完后在90℃反应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加氨水调pH至8。
步骤二(2)中的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选取过硫酸钠。
步骤二(3)中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选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